單平義,宋 雙,呂 珂,孫烏日娜,洪繼勇,耿文良*
(1 公主嶺市松遼農業(yè)科學研究所,吉林 公主嶺 136100;2 遼寧省鹽堿地利用研究所,遼寧 盤錦 124010;
3 吉林省農業(yè)科學院,長春 130033;
4 興安盟農牧業(yè)科學研究所,內蒙古 興安盟 137400;
5 德惠市水稻生產工作站,長春 130300)
水稻是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 約占糧食總產量的40%[1-2]。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人們對稻米品質及安全性的要求越來越高[3]。 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也為了適應北方稻區(qū)早粳晚熟生態(tài)區(qū)域生產發(fā)展需要, 公主嶺市松遼農業(yè)科學研究所水稻遺傳育種選育研究課題組于2006 年立項研究,歷經十余年試驗選育技術研究,育成了穩(wěn)產、優(yōu)質、抗逆性強、適于北方稻區(qū)早粳晚熟生態(tài)區(qū)域種植的水稻新品種禾田稻2號(原代號松遼628)。
2006 年公主嶺市松遼農業(yè)科學研究所以白粳1 為母本、長白19 為父本,品種間有性雜交,后代材料F1代與雙親比較圃鑒定其真?zhèn)闻c生育性狀優(yōu)勢,低世代F2代株系分離材料進行集團混合選編號。 F3~F5代低世代材料選種圃與鑒定圃經“殘酷”人為因素,逆境生態(tài)環(huán)境脅迫試驗,嚴格選拔符合育種目標的材料, 對入選的豐產性穩(wěn)產性好、多抗性強、品質優(yōu)良、適應性廣的F6~F8代高世代材料進行所內品比圃試驗的同時, 同步進行穿梭育種, 進行所外異地適應區(qū)域及逆境生態(tài)環(huán)境脅迫條件試驗研究。所內品比圃試驗,所外穿梭育種試驗,3 a 試驗結果:田間試驗編號品系(種)松遼628,生育表現突出,豐產性、穩(wěn)產性、抗逆性、品質、適應性等均強,超過對照品種吉玉粳與其它姊妹系。該品種于2020 年通過內蒙古自治區(qū)第七屆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2.1.1 幼苗性狀 秧苗挺實、有彈性、易分蘗,葉片寬窄適中,根系粗壯發(fā)達、白根多。
2.1.2 植株性狀 株型比較緊湊, 植株分蘗力較強,平均株高104 cm;葉片的寬窄適中,劍葉角度偏小,受光率高,植株冠層基部光量充足;根系活力強。
2.1.3 穗部性狀 散穗型,平均穗長20 cm,平均穗粒數125 粒,結實率93.2%。
2.1.4 籽粒性狀 谷粒橢圓形、淺黃色,穎及穎尖黃色,無芒,千粒重23 g。
內蒙古自治區(qū)區(qū)域試驗、 生產試驗及吉林省引種備案大面積區(qū)域試驗,均抗倒伏,活稈成熟,呈秋優(yōu)型生育態(tài)勢。 出苗至成熟136 d,與對照品種吉玉粳相近,需≥10 ℃活動積溫2 700 ℃以上。
2017~2018 年2 a 內蒙古自治區(qū)區(qū)域試驗,平均產量598.05 kg/667 m2,比對照品種吉玉粳平均增產6.1%;2019 年內蒙古自治區(qū)生產試驗,平均產量626.1 kg/667 m2, 比對照品種吉玉粳平均增產17.1%, 達到極顯著水平;2019 年吉林省引種備案大面積區(qū)域試驗, 平均產量650.0 kg/667 m2,比對照品種吉玉粳平均增產12.9%,達到顯著水平。
2017~2019 年,內蒙古自治區(qū)區(qū)域試驗、生產試驗田間調查,該品種稻瘟病輕度發(fā)生,綜合抗性1 級,表現抗(R);抗紋枯病、稻曲病及二化螟蟲。2019 年吉林省稻瘟病大發(fā)生,經吉林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采用苗期人工接種、 成株期病區(qū)多點異地自然誘發(fā)抗稻瘟病性鑒定, 該品種苗瘟表現中感(MS),葉瘟表現中抗(MR),穗瘟表現中感(MS)。 該品種較耐寒;較抗鹽堿,土壤pH 值8.0~8.5、含鹽量0.25%~0.30%條件下生育正常。
2019 年經農業(yè)農村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檢驗,出糙率84.1%、整精米率74.2%、堊白粒率4%、堊白度0.8%、籽粒長寬比1.6、粗蛋白(干基)含量6.44%、直鏈淀粉含量16.4%、膠稠度87 mm,食味評價86 分。
2018~2019 年農業(yè)農村部植物新品種測試公主嶺分中心測試結果:禾田稻2 號(松遼628)具備植物新品種的特異性、一致性、穩(wěn)定性。
選配雙親組合科學、準確,親本地理血緣關系遠緣, 具有較強的優(yōu)勢遺傳基因與有利遺傳基因互補重組聚合力,育成的新品種豐產性好、抗逆性強、品質佳、適應性廣,綜合農藝性狀優(yōu)良,科技含量高。
采用低世代材料在逆境生態(tài)環(huán)境脅迫下進行試驗研究,利于分離的優(yōu)良株系選拔培育,淘汰不符合育種目標的劣質材料。少走選育彎路,加快了選育進度,縮短了選育試驗研究年限,節(jié)省經費投入,提高選育質量,大大提高了新品種選育成功率,使新品種在種性最強、生育最旺盛的時期應用于生產,充分發(fā)揮增產潛能,創(chuàng)造最佳的經濟效益。
禾田稻2 號根系比對照品種吉玉粳多1~2條/株,根長出3~4 cm,大維管束平均多1.5 個,根系活力增強; 抗鹽堿性較強, 在土壤pH 值8.0~8.5、含鹽量0.25%~0.30%條件下生育正常,表現產量理想; 抗病性強,2019 年抗稻瘟病性鑒定葉瘟表現中抗、穗瘟表現中感,比對照品種吉玉粳提高一個等級,兼抗紋枯病、稻曲病及二化螟蟲;米質優(yōu)良,2019 年經農業(yè)農村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檢測,稻米品質指標達國標優(yōu)質米二級, 比對照品種吉玉粳提高一個等級。
以禾田稻2 號品種為核心, 試驗研究與其相適應的合理平衡施氮肥技術, 在試驗研究中明確了其吸肥規(guī)律,底肥、蘗肥、穗肥、粒肥各自的貢獻率分別為11.01%、30.19%、12.11%、6.10%, 制定了科學合理的氮肥運籌技術體系。另外,建立了禾田稻2 號(松遼628)優(yōu)質高產綜合配套栽培技術體系, 為該品種應用生產大面積種植獲得高產提供了技術支撐。 大面積生產田產量目標680 kg/667 m2以上,要求秧苗葉齡4.0~4.5 葉、秧齡34~35 d; 插秧密度30 cm×(16~17)cm, 基本苗3~4株/穴,保證穴數20 穴/m2以上;施純氮量13~14 kg/667 m2, 底肥比例占22%~26%, 蘗肥比例占40%~45%。
播種前把放置一冬的種子晾曬2~3 d, 利用紫外線殺菌,增強種子的活力,提高種子的發(fā)芽勢和發(fā)芽率。晾曬好的種子用泥水或鹽水選種均可。如用鹽水選種, 每11.0~12.5 kg 粒鹽加水配制成密度為1.13×103kg/m3的鹽水, 加入50 kg 種子,選種后用清水洗凈種子表皮的鹽分。 藥劑消毒可用農藥坦阻克乳油再加入90%殺蟲單可溶性粉劑,防治水稻惡苗病與干尖線蟲病。
種子催芽,胚芽露出白點即可,如芽過長,播種易碰斷,影響全苗,降低播種質量。 北方稻區(qū)早粳晚熟生態(tài)區(qū)域一般在4 月上中旬播種, 大棚育苗規(guī)范化, 播芽種250~300 g/m2, 盤育苗播芽種60 g/盤,缽盤育苗落芽種3~4 粒/孔。
播種科學加控制溫度是培育壯秧的關鍵。 秧苗1 葉期, 育秧棚內溫度應控制不超過30 ℃。 1葉1 心期后如果發(fā)現秧苗出現卷葉、 葉尖不吐水珠時,可一次性澆透水,促進秧苗根系發(fā)育。 秧苗不足2 葉期時,棚內溫度應控制在18~25 ℃,調節(jié)水分。施用敵稗防除苗床雜草,噴施移栽靈或立枯一次凈防治立枯病、青枯病,及時通風煉苗。 移栽前7 d,撤棚布。 在秧苗2 葉期、3 葉期、移栽前3 d,結合澆水各追施1 次氮肥。 移栽前1 d,苗床噴施農藥800 倍樂果液防治潛葉蠅。
當葉齡4.0~4.5 葉、秧齡34~35 d,氣溫穩(wěn)定在13 ℃以上時可移栽。北方稻區(qū)早粳晚熟生態(tài)區(qū)域通常5 月中下旬移栽。 在移栽之前本田施足底肥, 移栽密度30 cm×(16~17)cm 或27 cm×18 cm均可,基本苗帶1~2 個蘗插秧,3~5 株/穴,移栽深度不超過3 cm,保證插秧質量,整塊田移栽次日灌水,防止漂苗,保證秧苗群體質量。
移栽秧苗水層不超過2 cm,移栽后田間保持淺水層2~3 cm,以保證水稻返青分蘗期對水分的需要,并能提高地溫促進早生快發(fā),提高有效分蘗率。 6 月底左右水稻有效分蘗終止期應排水曬田2~3 d,以增強土壤透氣性,改善植株根際環(huán)境,增強根系活力,利于根系發(fā)育,促進地上植株生育健壯,但如果水稻長勢差、發(fā)育不良,可不必曬田,應視水稻生育情況靈活掌握這一技術措施。 孕穗期保持5~6 cm 水層,抽穗灌漿期保持2~3 cm 淺水層,生育后期淺、濕、干間歇灌溉,生育后期不宜撤水過早,應在收獲前15 d 停水。
氮磷鉀硅四元素要科學合理平衡施用, 合理平衡適度施氮肥、增施磷鉀硅肥,是種植該品種獲得高產優(yōu)質高效的關鍵技術。 氮肥施用量切忌過大,否則輕則延遲成熟,倒伏空秕率增高,品質下降,發(fā)生病害而減產;重則發(fā)生稻瘟病而絕收。 本田翻耙前施硅肥25 kg/667 m2、磷肥(P2O5)6.7 kg/667 m2, 全部用作底肥; 生育期間施純氮10~11 kg/667 m2, 按底肥∶蘗肥∶穗肥=5∶3∶2 比例施入;鉀肥(K2O)8.3 kg/667 m2,其中底肥70%、拔節(jié)期追肥30%。 在7 月中旬左右,施硫酸銨5 kg/667 m2或尿素2.5 kg/667 m2,硫酸鉀2.5 kg/667 m2,以滿足該品種此生育階段對養(yǎng)分的需求。
移栽前本田整地泡田施農藥60%羅地歐水劑消滅雜草效果較好, 移栽后用60%丁草胺加32%芐嘧磺隆可濕性粉劑控制雜草生長。6 月6~7日施分蘗肥并拌農藥除草劑, 肥藥拌均勻一并施入,消滅田間雜草于萌芽中,此時可施農藥防治負泥蟲及潛葉蠅。7 月10 日左右用殺蟲雙防治二化螟幼蟲效果較好。 水稻抽穗破口期2~3 d 噴施農藥井岡·枯芽菌等防治稻曲病。 抽穗期前用40%富士一號乳油或可濕性粉劑防治稻瘟病, 抽穗后再噴1 次防治效果較好。
內蒙古中晚熟稻區(qū)、吉林省中熟稻區(qū)、北方稻區(qū)早粳晚熟生態(tài)區(qū)域≥10 ℃活動積溫2 700 ℃以上均可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