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君
(河北省承德市雙橋區(qū)大石廟鎮(zhèn)大石廟中心小學,河北 承德 067065)
孩子們的學習方法需要轉變——不再是低年級時的以機械記憶為主,要向理解記憶轉型,大多家長都感到輔導孩子吃力了,作為老師,我們在課堂上盡量使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教學手段等等來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達到教學目標;作為家長,要幫孩子邁好學習生涯中這關鍵的一步,讓孩子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心理方面來說,孩子們對很多事情都處于好奇,似懂非懂的階段,他們開始有獨立性,自尊心也逐漸增強了,也就是我們通常在講的孩子知道“難為情”了,他怕“丟面子”了。從思想意識上來說,此時,孩子的思想從單純走向復雜,也就是說想的事情多了,開始有自己意向,自己有自己的打算,但是他們的辨別力弱,這也就需要家長經(jīng)常給孩子一些指示和告誡,經(jīng)常提醒他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給他明確的方向,但同時也需要的是大人的“口風”必須一致。不要爸爸媽媽這么說,爺爺奶奶卻是那么說,這樣孩子就更辨別不清楚了。
我常常利用朋友圈,家長微信群等多種信息渠道發(fā)布不同形式的家教經(jīng)驗和案例,教育家長們要重視家庭教育,家長的善導是家庭教育的黃金,要掌握孩子的心理,抓好萌芽教育,才能使孩子逐漸步入正道。我想讓家長們明白,教育孩子是我們教師的責任,也是家長們的責任。學生來到學校接受教育,提高和進步,是我們老師的愿望,也是家長們的愿望。家長們要清楚,想讓孩子能學得好,就必須讓孩子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和品質(zhì)。這需要孩子,家長和老師一起努力。這個學期,我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摸索和嘗試,下面汲取幾個要點總結一下,展望未來。
我們班的孩子,絕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或者獨生子女環(huán)境下長大的,比如我班的洪文翔等同學,他們在父母的關懷、祖輩的呵護中長大,備受關愛,事事順心,可以說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只要把書讀好,其他的什么都不用做。其實長時間這樣反而會使孩子養(yǎng)成依賴性,結果是生活能力沒有,學習習慣不佳,成績也不見得好。所以我經(jīng)常告誡家長們可以適當放手,讓孩子學會自主,學會獨立,記得有一次,我找到余晴浩同學的家長,告訴他們,有時候即便是受到挫折,只要在家長的引導下,那也是一種收獲。在家里要讓孩子學會有擔當,有責任意識,自己的學習自己制定好計劃,家長只負責監(jiān)督和檢查,孩子自己寫成果展示和反思日記,從生活習慣入手,把孩子的作息時間嚴格約束起來,堅決執(zhí)行,不能讓孩子討價還價,要讓孩子學會吃虧,學習吃苦。教育觀念是家長素質(zhì)的核心,家長的觀念也要逐漸發(fā)生變化,應更加關注孩子的長遠發(fā)展、全面發(fā)展。認識到孩子是不是一個合格有用的人才,不是一張試卷決定的,而是社會對他的檢驗。未來社會需要的是人格健全、心理健康、有社會適應能力、有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的人。一個人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生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光有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更為重要。所以,不能像以往那樣,眼睛只盯在分數(shù)上。
孩子在家中唯我獨尊,生活圈子狹小,很容易出現(xiàn)氣量小的毛病,往往心中只有自己而無他人,只看見自己的優(yōu)點,別人的缺點,有時甚至拿自己的優(yōu)點跟別人的缺點比較。因此,有一次,我找到沈文浩的家長,告訴她要耐心地培養(yǎng)孩子的“肚量”,多帶孩子去一些公共場所,讓孩子與同伴們一起游戲、活動。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孩子心胸開闊,豁達樂觀的性格,孩子小時候就有很好的“肚量”,將為他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因為雞腸鼠肚的人往往會自尋煩惱,遇到一點兒小事容易鉆了牛角尖。您想,65 個人同在一個教室,摩擦是難免有的,關鍵在于如何避免,這就需要相互間的寬容、大度,也希望她多重視這一方面的教導。同時,他自身也要在家里做好示范,首先家長自己要有耐心,切忌盲目放任和簡單粗暴,教導孩子待人接物要有涵養(yǎng)和慎獨,生活中多用春風化雨般的語言,感化孩子的心靈,讓孩子多參加社區(qū)里的志愿者活動,教會孩子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要教導孩子用平常心來對待棘手的問題和沖突。
人的心理素質(zhì),往往會對人的一生起重大作用。孩子年紀小,容易被一些大人看來似乎很小的事而激勵。殊不知,小小的事卻包含孩子成功的喜悅。作為家長,應學會和孩子一起分享。要給孩子自信、鼓勵點滴進步,在很大程度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靠外部驅動,任何一個孩子都愿意取得好成績,只是因為方法不當或是努力不夠而暫時落后,我們老師和家長要為他們樹立自信、指導方法,花時間幫助他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如孩子確認要干某件事時,做家長的應給予支持肯定,相信孩子的才能,并予以鼓勵,孩子會倍受鼓舞,努力進取的決心可想而知了。有一次,許仕臻同學的父親把孩子揍了一頓,孩子哭著來到了學校。我就把家長請到辦公室,告訴這位家長,如果孩子稍有不對,父母就譴責,打罵,會大大挫傷孩子的積極性,孩子會變得畏縮軟弱,失去信心,影響今后的發(fā)展。所以,我希望家長能和老師們攜起手來,把工作做到學生的心坎上,只有通過言傳身教,才能做到真正有效果。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走到一起來了。為了我們美好的理想,我們必須一起努力,實現(xiàn)這個理想。孩子要健康成長,光靠學校教育肯定是不夠的,家校結合才能使孩子不斷進步,我常要求家長們抽空可以來學校也可以打電話問問孩子的情況,或反映一下在家里的情況,以便我們及時針對你的孩子的特點展開教育。我們愿意從一點一滴做起,無限相信孩子的潛力;永遠相信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決不吝嗇父母的表揚和鼓勵;教給孩子一生有用的東西。我想請家長們記住這樣一句話:“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為天才的父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