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正陽
(鄭州大學 法學院, 鄭州 450001)
2020年11月16日,首屆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在此次會議中,最顯著的成果就是明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即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最新產物,是對我國現(xiàn)有的治國理政體系的有力完善,是我國加強依法治國、構建法治國家過程中所必須堅持的行動綱領,也是中華民族實現(xiàn)偉大復興、中國夢圓的重要理論依據(jù)。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精髓及內涵可以概括為“十一個堅持”(1)“十一個堅持”具體是: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zhí)政;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統(tǒng)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堅持建設德才兼?zhèn)涞母咚刭|法治工作隊伍;堅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shù)”。。這“十一個堅持”,既是重大工作部署,又是重大戰(zhàn)略思想,我們必須深入學習領會,抓好貫徹落實[1]。憲法作為我國的根本大法,在推動全面依法治國的過程中擁有無可替代的作用,這就使得從憲法角度對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內涵進行解讀成為每一位憲法學研究者的應有之義。因此,本文擬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內涵為出發(fā)點,通過憲法視角對習近平法治思想進行解讀。同時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本文所解讀的思想內涵范圍主要是以下“四個堅持”: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zhí)政。之所以如此行文,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考慮:第一,本文所研究的四個堅持是習近平法治思想中最具基礎性的內涵,對其進行憲法的解讀有助于從總體上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憲法精神。第二,四個堅持是對如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礎性原則闡釋,對其進行憲法的解讀是我們建設法治國家、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基礎和前提條件。
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十一個堅持之中,第一個應當遵循的便是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就把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符合中國實際的社會主義國家作為治國理政的終極目標。在此過程中,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已經成為全國人民的堅定共識。在推動法治國家建設的過程中,我們要堅持黨的領導這一基本要義不動搖。因此,在分析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的憲法內涵時,有必要首先對為什么要堅持黨的領導,即堅持黨的領導的重要意義這一問題進行回答。在筆者看來,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意義。
首先,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之所以被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其最鮮明的特征便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也是我國推動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有力保證。綜觀我國自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后進入近代以來的歷史,無論是封建主義還是資本主義,都沒能實現(xiàn)我國民族復興這一目標。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才迎來了由衰轉盛的歷史轉折點。在歷經70余年艱苦奮斗之后,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GDP排名第二的大國,國民幸福指數(shù)不斷提高,“脫貧攻堅”戰(zhàn)役取得全面勝利,這一系列的成就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一最基本的前提條件。值此建黨一百周年之際,加強法治在國家治理過程中的分量,推動完善的治理體系與現(xiàn)代化、高水平的治理能力建設是我國實現(xiàn)繁榮昌盛的應有之義。這就要求我們要以原先的成功經驗為基礎,將堅持黨的領導作為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過程中所必須遵循的基礎要件加以把握。
其次,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數(shù)十年實踐歷程所總結出來的一條基本成功經驗在于,要把“黨的領導”這一理念貫穿在依法治國的各個方面。在我國推動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過程中,無論是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20世紀50年代法治建設的初創(chuàng)時期,還是改革開放之后確立以“十六字方針”為核心的國家法治化治理理念,抑或當下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推動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過程中,黨的領導這一基本原則都貫穿其中。在70余年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過程中,黨的領導已經成為我們建設法治國家所必須遵循的一條基本經驗,更是一條必須遵循的基礎性原則。
再次,習近平曾經強調,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過程中,堅持黨的領導是一切工作的根本,是最終實現(xiàn)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2]。作為一項長時間的歷史任務與社會變革,推進全面依法治國過程中勢必會在立法、執(zhí)法等領域遇到艱難險阻,而克服這些困難,就首先需要從黨中央的層面對各個環(huán)節(jié)加以協(xié)調[2]。習近平重要講話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們要堅持黨的領導,從而有效地解決各種問題,讓黨的領導成為我國法治工作建設的領航燈塔、指路明燈。
最后,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間都是存在聯(lián)系的,黨的領導與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另一內涵——人民當家作主之間具有緊密的聯(lián)系。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內涵中,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和堅持人民當家作主是承上啟下的關系,這就要求黨要為人民發(fā)聲,替人民謀利益、求幸福,這也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初衷與使命,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過程中,作為執(zhí)政黨的中國共產黨仍需做到不忘初心,為廣大人民群眾謀幸福,求利益。因此,為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充分實現(xiàn),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
中國共產黨作為我國的執(zhí)政黨,其領導地位已經在憲法層面予以確立。習近平曾經指出,“我國憲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黨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取得的成果,確立了在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形成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對這一點,要理直氣壯講、大張旗鼓講。要向干部群眾講清楚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特征,做到正本清源、以正視聽?!盵3]我國憲法中對黨的領導的體現(xiàn)有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我國憲法在序言中就明確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憲法序言開篇對我國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原因進行了總結,指出新民主主義革命之所以能取得勝利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首先,我們有堅實的思想領導,即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其次,中國人民堅定不移地團結在黨的身邊,為我們取得革命勝利提供了堅實的群眾基礎;最后,我黨在領導革命的過程中,堅持真理,修正錯誤,不斷對革命路線進行修正,這是我們能取得革命勝利的另一不可或缺的原因。序言作為我國憲法中提綱挈領的部分,在其中寫入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可見意義之重。第二,我國憲法在第一條第二款中也有對黨的領導的表述,具體表現(xiàn)為“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2018年3月憲法修改特意在總綱中寫入黨的領導,凸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對于我國國家發(fā)展社會建設的深遠影響。對此,習近平作出這樣的表述:經過此次憲法修改,使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一基本原則不僅體現(xiàn)在憲法序言中,也展現(xiàn)在了我們國家的憲法總綱中,這樣的修改更有利于黨對各項工作的領導與調和。這次憲法修改的社會效果是十分好的。全黨要繼續(xù)推進完善各項體制機制,進一步把黨的領導貫穿于法治建設各個方面(2)習近平講話原文為:“這次修改憲法,在憲法序言確定黨的領導地位的基礎上,我們又在總綱中明確規(guī)定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強化了黨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的領導地位。憲法修改后各方面反響很好。我們要繼續(xù)推進黨的領導制度化、法治化,不斷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憲法對黨的領導的規(guī)定解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領導問題,此舉是強化我黨作為執(zhí)政黨的領導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貫徹“黨領導一切”的具體實踐,是推動我國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有序邁進的憲法保障。[4]
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在必要性層面與憲法規(guī)范層面都具有深遠而持久的影響。因此,有必要對如何堅持黨的領導進行分析。在筆者看來,完善黨的領導,關鍵在于做到黨領導立法、保證執(zhí)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
黨領導立法,具體要求在于在構建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過程中,要不斷充實完善現(xiàn)有法律法規(guī)體系,填補法律漏洞,從而實現(xiàn)有法可依的法治效果。在立法過程中,依然要遵循黨的領導這一基本原則,在堅持黨的領導進行立法的過程中,要全面考量國家大局以及人民群眾的立法訴求,統(tǒng)籌全局分析。立必要的法,立人民需要的法。
黨保證執(zhí)法,具體要求在于推進依法行政工作體制的建設。行政機關是執(zhí)法的核心,其執(zhí)法行為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到我國法治國家的建設,因此,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指導行政機關依法行政,規(guī)范行政機關行政行為,在法治軌道上加強法治政府建設。
黨支持司法,具體要求在于黨要保證司法機關的審判權與檢察權的行使。人民法院與人民檢察院作為我國的司法機關,其司法的公正性、公平性與公開性直接影響人民群眾對司法活動的信任度。因此,在完善黨的領導的過程中,廣大黨員干部要做到身體力行,努力確保檢查、監(jiān)察、審判等各類司法活動的公正性,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司法知情權與參與權,增強大眾對司法活動的理解與支持。
黨帶頭守法,具體要求在于在推進法治國家建設的過程中,抓好黨員干部這個關鍵少數(shù),黨員干部帶頭守法對全社會的法治氛圍有促進作用,黨員干部帶頭違法對法治建設有巨大的破壞作用。因此,完善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要求中國共產黨以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以黨內法規(guī)管黨治黨,使全體黨員成為遵紀守法的表率。
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相比,顯著優(yōu)勢在于:在我國,廣大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我國人民通過各種渠道直接或間接地參與管理國家事務。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內涵中,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緊隨黨的領導之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具體說來,筆者認為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意義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人民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與西方社會的精英政治不同,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秉持著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立黨理念,在其取得執(zhí)政地位之后,人民自然就成為國家與社會的主人。廣大人民群眾為國家的治理與發(fā)展積極建言獻策,才有了新中國如今的發(fā)展成就。從具體的角度來說,新中國成立以來,從“一五”期間的推動工業(yè)化建設,到新時期對外開放、謀求發(fā)展,再到如今疫情防控攻堅戰(zhàn)、脫貧攻堅戰(zhàn)取得決定性勝利,都離不開人民群眾的積極擁護與支持。因此,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建設法治國家的過程中,我們仍應堅持人民當家作主這一基本原則不動搖,依靠人民的力量取得建設法治國家,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遠目標。
第二,我國憲法所規(guī)定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充分反映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治國理念。實現(xiàn)全面依法治國的一個重要前提在于堅持人民當家作主,人民當家作主也是依法治國得以全面實現(xiàn)的具體表現(xiàn)之一。那么,如何通過配套的制度建設來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我國法律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我國根本政治制度來確保人民行使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利得以有效落實。具體來說,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是以人民代表大會為核心和主要內容的國家政權組織形式。這一制度的內容主要為兩個方面:一是關于人民代表大會本身的產生、組織、職權和行使職權程序等一系列規(guī)定;二是關于人民代表大會與人民的關系,人民代表大會與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軍事機關等的關系,以及中央政權和地方政權的關系等一系列規(guī)定。這一制度的核心是保證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這一組織形式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力[5]。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僅是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的有效政治保障,也是廣大人民行使自身權力的重要途徑。
第三,在我國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這數(shù)十年的探索歷程中,黨和國家已經充分認識到要做到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三者的有機統(tǒng)一。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過程中,黨和國家領導人深刻體會到要想實現(xiàn)依法治國這一最終目標,除了要牢牢堅持黨的領導外,還要做到充分保障人民當家作主,行使國家主人翁的權利。只有將這三者牢牢地有機統(tǒng)一結合起來,我國法治建設才能實現(xiàn)預期目標,法治建設才能被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取得依法治國的群眾基礎。
法治國家、法治社會是人民的社會,全體人民是法治國家的主人,其在建設法治國家的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憲法文本中,對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的體現(xiàn)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我國憲法所代表的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現(xiàn)行憲法是一部人民的憲法。憲法從根本法的層面認可了人民當家作主這一基本原則,并將其作為憲法運行過程中的自身使命。中國共產黨執(zhí)掌國家政權,治國理政,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必須依靠人民、為了人民,確保人民當家作主[4]。針對人民當家作主,習近平指出,憲法規(guī)定了人民享有國家的一切權力,并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對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方式進行了規(guī)定,這有利于全體人民通過各種手段參與到國家的政治生活中,共同管理、建設國家,促進國家發(fā)展[6]?,F(xiàn)行憲法第二條肯定了在新中國,國家權力為我國全體公民所享有。中國共產黨章程第二條第二款規(guī)定“中國共產黨黨員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為實現(xiàn)共產主義奮斗終身”。憲法和黨章分別從根本大法層面與政治層面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在我國法治建設和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凸顯了人民作為依法治國的主體的重要作用。實現(xiàn)人民當家作主,不僅是憲法和依法治國的前提和目標,也是中國共產黨人不斷追求的政治理想。二者最終都將統(tǒng)一于為人民的美好生活謀福祉之中。
其次,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我國最根本的政治制度,在憲法文本中也有體現(xiàn)?,F(xiàn)行憲法第57條至第78條詳盡地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規(guī)定,包括人大代表的選舉與任期,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等內容。在憲法這一國家根本大法中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進行詳盡的規(guī)定,更凸顯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屬性,也是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yōu)越性的展示。具體來說,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有利于保障國家權力體現(xiàn)人民的意志,保障中央與地方之間權力的統(tǒng)一以及維護各民族團結,在憲法中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規(guī)定能夠確保國家權利掌握在人民手中,符合人民當家作主的宗旨,適合我國的國情。
最后,憲法對人民當家作主這一思想內涵的體現(xiàn)還表現(xiàn)在憲法廣泛規(guī)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以及尊重和保障人權之中?,F(xiàn)行憲法的第二大章的題目便是公民的權利與義務,將公民的權利與義務單獨成編規(guī)定在憲法中,體現(xiàn)了憲法對公民權利的尊重與保障,更是憲法對人民當家作主原則的維護。針對公民的權利與義務,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要通過法律的手段保障公民的各項權利得以有效實施,著力從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保障公民權利,努力實現(xiàn)人民不斷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7]。同時,現(xiàn)行憲法還體現(xiàn)了對公民人權的保障。2004年憲法修改,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作為一項基本原則寫入憲法中,將人民的幸福與利益具象化到國家的根本大法之中,實現(xiàn)了人權由抽象到具體,由籠統(tǒng)到詳盡的變革性的轉變。同時,這也是我黨堅持為人民服務這一基本原則的要求。
堅持人民當家作主是依法治國的前提和目標。為了推動依法治國的有序推進,實現(xiàn)法治國家的最終目標,要進一步強化人民的主體地位。具體而言,有以下三個方面的措施。
首先,在推動法治建設過程中,要牢牢把握人民這個根本出發(fā)點,讓法治做到服務于人民、造福于人民。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出發(fā)點在于維護廣大人民的合法權益,法治建設的主體是人民,在法治建設的過程中,我們要牢牢抓住人民這個主體不動搖。法治建設的目的在于造福人民,推動實現(xiàn)人民美好生活的中國夢。因此,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過程中要牢牢抓住人民這個著力點,以人民的幸福與利益為目標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其次,必須保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法律規(guī)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yè),管理社會事務。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關鍵前提在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缺少了黨的領導的人民當家作主只能是無根之萍,不可能長久存在。因此,在完善人民當家作主的過程中要堅定黨的領導不動搖,通過黨的正確引導推動人民當家作主制度的完善與發(fā)展。
最后,做好普法宣傳。任何事物都具有雙面性,法律也不例外。法律在維護我們每個人的合法權利的同時,也對我們提出了遵守法律約束的要求。憲法對人民所享有的各項權利進行了規(guī)定,但人民在行使自身權利時必須受到法律法規(guī)的約束。在完善人民當家作主的過程中要進一步強化普法宣傳活動,使人民群眾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合法行使自身的權利,運用法律的手段維護自身合法利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在習近平法治思想中起著指引正確方向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對其在我國法治發(fā)展過程中的演進進行說明。中華文明浩浩蕩蕩五千余年,其法系的發(fā)展也可謂源遠流長。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成文法便已在我國出現(xiàn)。隨著古代法律的不斷完善,到唐朝時,《唐律疏議》的頒布標志著我國封建社會法律體系達到頂峰。伴隨著新中國的成立,我國法治建設進入新時期。從新中國建立至20世紀50年代的社會主義法制初創(chuàng),到20世紀70年代黨和國家領導人首創(chuàng)性地提出“十六字方針”的法治建設要求使得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得以進一步發(fā)展,再到20世紀90年代以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為引領進一步深化法治建設,“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黨中央的各項決策都反映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的高速發(fā)展。如今,隨著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的設立,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也進入新時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領域的具體體現(xiàn)。[8]因此,從憲法的角度解讀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一內涵,實際上就是用憲法的觀點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筆者認為,從憲法的視角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理解。
我國憲法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首先體現(xiàn)在憲法序言中。憲法序言對國家的根本任務進行了明確,指出國家的根本任務是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這一表述指明了我們在進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過程中,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由此推及至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層面。在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過程中,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同時,憲法序言將國家建設的總目標規(guī)定為“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由此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為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健全社會主義法治,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而健全社會主義法治,又要求我們在道路選擇上要堅持法治的道路,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其次,憲法序言不僅從國家任務上體現(xiàn)了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還從理論體系的范疇對此進行了規(guī)定。憲法序言明確了各族人民將在黨的領導下,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最終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我黨長期執(zhí)政的重要理論依據(jù),是我國取得今日輝煌成就的制度保障。因此,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過程中,我們必須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支撐,高舉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大旗,最終實現(xiàn)法治國家的宏偉目標。
其三,憲法中對各項國家制度體系作出規(guī)定。我國憲法在其正文中對國家各項制度體系進行了規(guī)定,包括黨的領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一國兩制”制度、國家監(jiān)察制度、司法制度等。這些制度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規(guī)范體系,并在我國法治建設過程中扮演著框架性規(guī)范的作用。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過程中,一項重要任務便是強化與完善現(xiàn)有制度體系,并通過制度體系的完善促進社會主義法治的建設。在憲法中對各項制度體系進行規(guī)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具有指向型作用。
最后,憲法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體現(xiàn)還表現(xiàn)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自信”中?!八膫€自信”是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道路自信要求我們對憲法所確立的社會主義道路充滿自信,理論自信要求我們對憲法規(guī)定的國家發(fā)展目標、國家根本任務充滿自信,制度自信要求我們對憲法規(guī)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制度充滿自信,文化自信要求我們對憲法所規(guī)定的中華文化精華以及社會主義優(yōu)秀文化充滿自信??偠灾?,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過程中,要對憲法所規(guī)定的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充滿自信,自覺做憲法的支持者,擁護者。
依憲治國、依憲執(zhí)政要求我們的執(zhí)政黨——中國共產黨必須在憲法的框架范圍內治國理政,在處理國家事務的過程中不得逾越憲法的規(guī)范。具體來說,依憲治國、依憲執(zhí)政對當前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具有如下重要意義。
目前,雖然我國的社會主義國家體系建設已經取得一定成績,但不能否認的是,我國的社會主義還是處于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針對新時代我國的社會主要矛盾進行了適時的分析與調整。新中國成立時我國所面對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已經轉變。我國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一方面表現(xiàn)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另一方面表現(xiàn)為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突出表現(xiàn)為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有鑒于此,在黨和國家推進法治化治國理政的過程中,要更加凸顯依憲治國、依憲執(zhí)政的作用,發(fā)揮它們在實現(xiàn)國家治理規(guī)范化、法治化中的基礎引領作用。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zhí)政也是我國實現(xiàn)和平發(fā)展戰(zhàn)略目標的必須堅持。我國與西方國家不同,我國的發(fā)展向來不以損害其他國家利益為前提。因此,為了既實現(xiàn)我國自身的發(fā)展,又不損害其他國家利益的目標,就需要我們在國家發(fā)展過程中以法治為基本遵循,以憲法為根本導向,進而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工作的有序落實,最終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偉目標。
依法治國的前提是依憲治國,依法執(zhí)政的首要目標是依憲執(zhí)政。憲法作為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基礎性法律,其體現(xiàn)的是全黨和14億廣大人民的意愿,在其制定與施行的過程中充分反映著民主性與科學性。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的過程中,要大力弘揚憲法精神、自覺遵守憲法、做憲法的先行者。
當前,國際社會格局紛繁復雜、變化多樣,習近平稱其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這樣的國際形勢下,時代潮流對中國共產黨的治國理政方針提出了新的要求。我黨在治理國家的過程中,制定法律法規(guī)要起領導作用;保障憲法、法律法規(guī)在執(zhí)行過程中所展示出來的公平正義;帶頭遵守憲法、法律法規(guī)以及黨規(guī)黨法。對于憲法中所蘊含的依憲治國、依憲執(zhí)政思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該內涵在憲法中集中體現(xiàn)為三個堅持,即領導地位——黨的領導、國體——人民民主專政,以及政體——人大制度三者的有機統(tǒng)一。(4)習近平講話原文為:“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zhí)政,就包括堅持憲法確定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不動搖,堅持憲法確定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不動搖?!盵9]
“憲法的生命在于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于實施?!绷暯竭@句話凸顯了憲法實施在依憲治國、依憲執(zhí)政過程中的重要價值。一部法律如果不加以有效的實施,就宛如無牙之虎,無法起到應有的威懾和規(guī)范作用。強化憲法的實施,要求我們在宏觀層面做到任何人都不能擁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全體國家公民都要尊重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全體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要堅決維護國家統(tǒng)一,保障憲法和法律的有效實施;要堅持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jiān)督,違法必追究的權力觀。在具體層面,加強憲法實施,要把工作重心放在強化合憲性審查制度、備案審查制度的能力建設,通過具體的應用手段讓憲法真正在法治建設過程中呈現(xiàn)自己應有的價值與作用。
對普通公民個人而言,強化憲法權威,主要表現(xiàn)在對憲法的學習宣傳教育上。從公民個人角度來說,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要時刻牢記憲法中所體現(xiàn)的社會主義法治精神,認真學習、了解憲法知識,增強全社會對我國憲法的認同感、歸屬感,在全社會營造遵守憲法、維護憲法、學習憲法的憲法社會氛圍。在營造良好的憲法社會氛圍的過程中,要牢牢抓住青少年這個培養(yǎng)重點,著力培養(yǎng)青少年群體的憲法觀,讓普法教育“從娃娃抓起”,讓每一位青少年成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新時代社會主義新青年。
依法治國的前提是依憲治國,依法執(zhí)政的前提是依憲執(zhí)政。伴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工作邁入全新的2021年,習近平法治思想在推動法治國家建設過程中將發(fā)揮其無可比擬的作用。對于法學人,尤其是憲法學人來說,更要做到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與其所體現(xiàn)的憲法精神相結合,最終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