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德平 楊雪梅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腦卒中患者早期識別的影響因素。方法:在2019年7月~2019年12月期間,于康復助手微信公眾號發(fā)起問卷調查,隨機抽取622例患者及家屬為調查對象,收集其對急性腦卒中早期識別相關知識的認知情況,分析急性腦卒中早期識別的影響因素。結果:患者及家屬對急性腦卒中預警癥狀的知曉率為24.76%,明顯較低。急性腦卒中早期識別認知度與性別、職業(yè)、文化水平、腦卒中接觸史存在關系(R2 =0.152,F(xiàn) =79.104,P<0.05),年齡偏小者、女性、文化水平高者、進行腦力勞動者、具有卒中接觸史者顯然具有更高的認知度 (P<0.05)。結論:須對國民加強急性腦卒中早期識別的教育宣傳,著重對男性、進行體力勞動、文化水平較低、沒有腦卒中接觸史者進行相關知識普及。
關鍵詞:急性腦卒中;早期識別;預防;影響因素;預警癥狀
【中圖分類號】R47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2--01
調查顯示,腦卒中是全球第二大致死疾病、我國國民第一死因,其發(fā)生率正以每年約9%的幾率向上增長,急性腦卒中發(fā)病時間短,但同樣具有高發(fā)生率、高致死率、高復發(fā)率、高致殘率等明顯特征[1]。目前還未發(fā)現(xiàn)可有效治療急性腦卒中的方法,因此預防是第一要義,而提升人們對急性腦卒中早期識別的認知水平,則是有效預防該疾病的必行之路?;诖耍P者對急性腦卒中患者早期識別的影響因素展開探究。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2019年7月~2019年12月期間,于康復助手微信公眾號上發(fā)起問卷調查,隨機抽取622例患者及家屬作為調查對象。納入標準:年齡大于18歲;認知功能正常;至少具有一個急性腦卒中高危因素。排除標準:無法配合本次調查者;意識不清、語言、聽力、認知、精神障礙者。本院倫理委員會已批準通過本研究。
1.2方法
于康復助手微信公眾號上發(fā)起問卷調查:
(1)調查問卷的制定。組建專家小組,綜合急性腦卒中相關指南、咨詢相關專家,自行制定、確立急性腦卒中早期識別最終問卷(可信度0.93)。
(2)調查問卷組成內(nèi)容:①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職業(yè)、文化水平、腦卒中史、腦卒中接觸史。②急性腦卒中預警癥狀,答題結果完全正確、不完全正確、完全錯誤(錯選和不選)分別對應知曉、部分知曉、不知曉,其中知曉得5分,部分知曉得1~4分,不知曉得0分。
(2)調查方法:將包括我院在內(nèi)的本市5所醫(yī)院護理部納入調查實施小組,確立領導小組,各醫(yī)院抽取6人組成調查小組,小組成員經(jīng)培訓后開始調查,期間務必保證調查同質性。將調查問卷發(fā)布于康復助手微信公眾號,關注該公眾號的患者或家屬均可掃描二維碼填寫問卷,向無法線上答題者下發(fā)紙質問卷,問卷需獨立完成。調查小組成員需進行線上、線下答疑,向填寫者解釋調查目的、方法,指導其正確填寫、提交問卷。本次調查中,下發(fā)問卷680份,收回635份,有效問卷622份,回收率93.38%,有效率97.95%。
1.3觀察指標
收集研究對象的基本信息、急性腦卒中早期識別認知情況,統(tǒng)計影響因素分析結果。
1.4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21.0統(tǒng)計軟件對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使用(X2)檢驗,計量資料使用配對t對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分析影響因素時,采取多元線性回歸分析(α=0.05,β=0.10)進行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急性腦卒中預警癥狀認知程度
研究對象對急性腦卒中預警癥狀的知曉率為24.76%(154/622);部分知曉為 73.63%(458/622),不知曉為1.61%(10/622)。具體統(tǒng)計見表 1。
2.2急性腦卒中早期識別的單因素分析
研究對象急性腦卒中早期識別的單因素分析結果見表2。
2.3急性腦卒中早期識別的多因素分析
研究對象急性腦卒中早期識別的多因素分析結果見表3(R2 =0.152,F(xiàn) =79.104,P=0.000)。
3 討論
腦卒中業(yè)已成為我國成年人殘疾的主要原因[2],急性腦卒中患者初期癥狀嚴重程度、神經(jīng)功能損傷情況是衡量其能否在后期順利恢復的一個重要指征[3],因此加強人們對急性腦卒中早期識別認知水平這一舉措意義非常,不僅可提高人們對其重視程度,還可在發(fā)病初期及時就醫(yī)、控制病情發(fā)展,爭取最佳救治時間,獲得良好預后。
本次研究顯示,研究對象對急性腦卒中預警癥狀的知曉率24.76%(154/622),部分知曉率 73.63%(458/622),不知曉率1.61%(10/622),說明大眾對急性腦卒中早期識別認知度低、重視度不高,突發(fā)不明原因的頭暈、走路不穩(wěn)或突然跌倒、遺忘或記憶障礙和突發(fā)面部、肢體的麻木無力、口角歪斜流涎兩條癥狀獲得的知曉率最多,說明人們對于急性腦卒中早期識別還停留在較低水平,掌握知識較匱乏,無法達到高效防治需求,說明加強對國民急性腦卒中早期識別知識的普及、進行廣泛的健康教育急需實現(xiàn)[4]。
急性腦卒中早期識別單、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人們對急性腦卒中早期識別的認知程度普遍受到性別、文化水平、職業(yè)、腦卒中接觸史的影響,其中,女性、文化水平較高、進行腦力勞動、有腦卒中接觸史的人群,急性腦卒中早期識別認知程度會更高,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女性會更加注重身體變化、對特殊癥狀更加敏感,文化水平高者和從事腦力勞動者具有更加廣泛的了解途徑,理解能力、對疾病的關注程度相對更高,易于從多方面了解該疾病,具有腦卒中接觸史的人群因接觸過腦卒中患者,其對疾病的了解更直觀、更全面,提示加強對群眾的急性腦卒中認知水平可有效提升預防效果,保證救治時機,改善預后。這一研究結果同樣指出,在健康宣教過程中,應對男性、文化水平較低、無腦卒中接觸史人群加大力度進行急性腦卒中防治宣傳,醫(yī)護人員可采取多樣化、人性化的方式,開展腦卒中防治教育工作[5]。
綜上所述,群眾的急性腦卒中防治水平普遍較低,急性腦卒中早期識別的影響因素包括性別、文化水平、職業(yè)、腦卒中接觸史,須對國民加強急性腦卒中早期識別教育和宣傳,著重對男性、進行體力勞動、文化水平較低、沒有腦卒中接觸史者進行防治知識普及,以較快提升國民的腦卒中認知水平。
參考文獻:
[1]白利明, 李新平, 邱卓英, 等.運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殘疾評定量表2.0評估老年腦卒中患者整體功能狀態(tài)[J].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19(9):1000-1003.
[2]王凱, 榮良群, 魏秀娥, 等.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DWI陰性的影響因素及其預后研究[J]. 中華神經(jīng)醫(yī)學雜志, 2019, 18(8):790-796.
[3]何昕, 舒丹. 早期針灸對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和生活活動能力影響[J]. 陜西中醫(yī), 2019(6):799-802.
[4]甘勇, 楊婷婷, 劉建新, 等. 國內(nèi)外腦卒中流行趨勢及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 中國預防醫(yī)學雜志, 2019(2).
[5]江濱. 現(xiàn)階段我國腦卒中流行特征及防治現(xiàn)狀對全科醫(yī)療服務的啟示和建議[J].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9(30):3653-3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