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蘭楠
摘要:目的:探討真武湯聯(lián)合艾灸治療陽虛型腎病綜合征水腫療效。方法:選擇2020年01月至2020年12月入本院確診的30例陽虛型腎病綜合征水腫患者,基于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抗凝治療+真武湯,研究組在對照組的用藥基礎上配合艾灸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及治療前后總有效率。結果:研究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前的Upro、BUN、Scr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Upro、BUN、Scr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真武湯聯(lián)合艾灸治療陽虛型腎病綜合征水腫療效顯著,有助于改善腎功能。
關鍵詞:真武湯;艾灸治療;陽虛型;腎病綜合征;水腫;
【中圖分類號】R245.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2--01
腎病綜合征(NS)屬于慢性腎小球病變性疾病,臨床表現(xiàn)以高脂血癥、低蛋白血癥、高度水腫、大量蛋白尿為主,還伴有其他代謝紊亂問題[1]。近年來,隨著社會老齡化問題的不斷加劇,也影響到NS發(fā)病率的增長[2]。目前臨床針對疾病,采取的主要對癥治療理念為利尿消腫、減少蛋白尿;常見用藥為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但仍存在一定不良反應,導致療效不佳[3]。近年來,中醫(yī)在臨床各類疾病治療中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其中中藥湯劑和艾灸屬于中醫(yī)學上兩類常用治療方法,經研究顯示,將二者一同用于NS治療能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減輕其水腫[4]。為此,本文就真武湯聯(lián)合艾灸治療陽虛型腎病綜合征水腫療效開展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01月至2020年12月入本院確診的30例陽虛型腎病綜合征水腫患者,基于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納入標準[5]:①確診NS,尿蛋白>3.5g/d,血漿白蛋白<30g/L,明確水腫或高脂血癥,并接受進一步的病理檢查示陽;②病案資料保存完整;③中醫(yī)符合有關腎病綜合征的診斷標準,證型屬陽虛型;④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嚴重的內科疾病;②住院時間<3d;③認知功能障礙或精神類疾病;④妊娠、哺乳期女性。對照組15例,男女比例10:5;年齡42~76歲,平均(64.61±7.27)歲;病程5~32個月,平均(20.85±5.94)個月。研究組15例,男女比例11:4;年齡46~73歲,平均(63.82±7.19)歲;病程7~36個月,平均(21.13±6.02)個月。上述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實施前已獲得院內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常規(guī)抗凝治療,指導患者行低鹽、低脂飲食,并給予真武湯,方劑為制附片9g、茯苓9g、生姜9g、白芍9g各20g,白術6g。上述藥物加水煎服,1劑/天,分早晚服用。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45天。
研究組在對照組的用藥基礎上配合艾灸治療,于腹部、中脘 、關元歸來等腹部穴位施灸,指導患者采取俯臥體位,對局部皮膚開展消毒處理,沿取穴條線撒上中藥粉,后覆蓋好紗布,并在紗布上方鋪艾條,后將艾條點燃使其燃燒,熏20min,再熏雙腎俞、膀胱俞、水道等腰背部穴位,同時配合足三里、豐隆、三陰交、陽陵泉、涌泉等穴位、按子午流注、交替選穴,施灸以局部皮膚潮紅為標準。結束后將艾灰和中藥粉移除,擦凈局部皮膚。隔日開展1次治療。兩組均治療3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工具
(1)治療效果根據(jù)腎病綜合征水腫變化療效標準分為三個指標[6],即顯效為患者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水腫消退,實驗室檢驗均顯示好轉;有效為臨床癥狀、體征好轉,水腫消退,實驗室檢驗均顯示好轉;無效為上述指標均未達到,甚至惡化。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22×100%。
(2)腎功能:采集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清晨肘靜脈血5ml,其中以鄰苯三酚紅比色法檢測24h尿蛋白定量(Upro),以尿素酶法檢測血尿素氮(BUN),以雙縮脲法檢測血肌酐(Scr)。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全文數(shù)據(jù)使用SPSS19.0軟件計算,所有統(tǒng)計檢驗均符合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將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根據(jù)資料類型,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兩個獨立樣本t檢驗,多個樣本采用F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有效率比較
研究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比較
兩組干預前的Upro、BUN、Scr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Upro、BUN、Scr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與工作方式的變化,是導致近年來國內NS患病人群基數(shù)增長的主要原因,同時難治性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的基數(shù)也在逐漸增長。其發(fā)病機制當前暫未完全明確,疾病反復發(fā)作會給患者造成較大困擾,治療不及時可導致腎衰竭,引發(fā)腎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以往采取西藥開展治療雖有一定療效,但價格多較高,且副作用大[7]。因此,需積極探索出更為合理、科學的治療方案。
中醫(yī)學上將NS劃分到“陰水”、“腎陽虛衰”的范疇,認為水腫蛋白尿等均為水精輸布失調之故,而肺脾腎是水精 輸布過程中的主要臟器;中醫(yī)有"其標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腎"之說,故治療應以溫腎助陽、化氣行水為原則。本文給予真武湯,其源自于《傷寒論》,又稱之為固陽湯、玄武湯。古書《傷害明理論》中記載“真武,北方水神也,而屬腎,用以治水焉”,從方劑名可知該方劑治療側重于溫利水,并配合艾灸治療,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前的Upro、BUN、Scr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Upro、BUN、Scr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研究組療法效果更佳。分析其原因為真武湯具有溫陽利水的作用,與NS病機相得益彰,在此基礎上加以中藥艾灸,選擇中極、至陽、水道穴等穴位,能起到振奮宣發(fā)全身陽氣,疏通經血,利濕熱效果,治療期間充分結合艾灸、藥物以及穴位三者作用,共同發(fā)揮督脈溫補功效,進而疏通氣血,調節(jié)機體陰陽平衡,補益肝腎,使患者獲得理想療效[9]。
綜上所述,真武湯聯(lián)合艾灸治療陽虛型腎病綜合征水腫療效確切,能改善其腎功能指標,發(fā)揮中醫(yī)藥特色優(yōu)勢,在臨床的應用前景廣闊,值得采用。
參考文獻:
[1] 孫靜. 真武湯聯(lián)合艾灸治療陽虛型腎病綜合征水腫療效觀察[J]. 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9,32(8):1169-1170.
[2] 郭銀雪,詹繼紅,畢蓮,等. 真武湯聯(lián)合艾灸治療陽虛型腎病綜合征水腫30例療效觀察[J]. 甘肅中醫(yī)學院學報,2012,29(4):69-70.
[3] 周巧玲,李秀梅,盧凱利,等. 神闕外敷聯(lián)合艾灸治療脾腎虧虛型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50例的臨床效果[J]. 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20,5(6):138-140.
[4] 曹樹琦,董寶強,林星星,等. 艾灸關元穴對成人慢性腎病綜合征1~3期臨床癥狀、腎功能及微炎癥狀態(tài)的影響[J]. 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9,37(10):2390-2393.
[5] 謝麗萍,藍芳,史偉,等. 艾灸對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大劑量激素治療階段患者細胞免疫調節(jié)的影響[J]. 河北中醫(yī),2015,37(11):1683-1685.
[6] 郭詩琪,和蕊,姚琴,等. 艾灸療法在免疫相關疾病中的應用概況[J]. 中國醫(yī)藥導報,2020,17(25):42-44,52.
[7] 楊洪娟,胡秀紅,楊洪慶,等. 艾灸聯(lián)合脫敏消斑湯治療過敏性紫癜性腎炎脾腎兩虛證的療效觀察[J]. 現(xiàn)代中醫(yī)臨床,2017,24(6):27-30.
[8] 覃志周,高洺楊,吳金玉,等. 標準西醫(yī)方案聯(lián)合艾灸治療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42例回顧性分析[J]. 江蘇中醫(yī)藥,2016,48(7):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