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明
俄藏黑水城出土編號Инв.№121V 的蝴蝶裝西夏文抄本《宮廷詩集》(甲種本)是記錄西夏皇室活動的重要活動文獻①俄羅斯科學(xué)院東方文獻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民族所、上海古籍出版社編:《俄藏黑水城文獻》第10 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年,第283—311 頁。,自《俄藏黑水城文獻》刊布以來即備受關(guān)注。以《詩集》(甲種本)第7 首《整駕西行燒香歌》為例②俄羅斯科學(xué)院東方文獻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民族所、上海古籍出版社編:《俄藏黑水城文獻》第10 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年,第287—289 頁。,學(xué)界曾先后圍繞西行甘涼的西夏皇帝身份、圣容寺與圣容提舉司等問題多有探討。毋庸置疑,西夏文《宮廷詩集》確實為我們了解西夏王室的活動與史跡提供了重要線索。值得注意的是,除《整駕西行燒香歌》以外,同集第12 首《圣寺同樂歌》③俄羅斯科學(xué)院東方文獻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民族所、上海古籍出版社編:《俄藏黑水城文獻》第10 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年,第293—294 頁。應(yīng)當也是反映西夏仁宗李仁孝(1139—1193 年在位)西巡涼州圣容寺相關(guān)史實的詩歌。
西夏仁宗整駕西行河西作為西夏學(xué)界研究與爭議的熱點,隨著俄藏西夏文《宮廷詩集》的解讀而逐步趨于深化。梁松濤、楊富學(xué)以《整駕西行燒香歌》中出現(xiàn)的“盤禾山雕造玉神佛”線索,判斷西夏皇帝曾親至河西永昌圣容寺燒香,結(jié)合張掖《黑河建橋敕碑》考證西巡皇帝為夏仁宗,時間當為西夏乾祐七年(1176)①梁松濤、楊富學(xué):《西夏圣容寺及其相關(guān)問題考證》,《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xué)》(漢文版)2012 年第5 期,第66—69 頁。。蘇航認為西行燒香皇帝也有可能是桓宗李純祐(1193—1206 年在位)②蘇航:《西夏文〈御駕西行燒香歌〉中西行皇帝身份再考》,《民族研究》2014 年第4 期,第92—97 頁。。孫伯君在《西夏文寫本〈整駕西行燒香歌〉釋補》一文中將俄藏編號Инв.№5198 卷子裝寫本《整駕西行燒香歌》與甲乙本勘同并再擬題后,傾向于認為詩歌撰作于夏仁宗后期③孫伯君:《西夏文寫本〈整駕西行燒香歌〉釋補》,《西夏研究》2018 年第3 期,第3—13 頁。。此外,對西夏圣容寺的關(guān)注始于西夏陵仁孝墓中出土有“年中西隅,圣容眾宮”內(nèi)容的西夏文殘碑④李范文:《西夏陵墓出版殘碑粹編》,文物出版社,1984 年,附錄第М2X:39+48+158(圖版八)。。起初,史金波將此譯釋為一所寺院,認為當在西夏西境⑤史金波:《西夏陵園出土殘碑譯釋拾補》,《西北民族研究》1986 年第1 期,第158—166 頁。,牛達生對此也表示認同⑥牛達生:《西夏陵沒有“圣容寺”》,《民族研究》2006 年第6 期,第89—91 頁。。隨著研究深入,史金波進一步指出西夏陵碑文所記寺院可能就是甘肅省永昌縣御山峽西端的圣容寺⑦史金波:《西夏社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年,第613 頁。。彭向前曾判斷圣容寺在西夏陵⑧彭向前:《西夏圣容寺初探》,《民族研究》2005 年第5 期,第100—102 頁。,后修正西夏圣容寺只有一處,即夏仁宗所巡幸的永昌圣容寺,并分析《天盛律令》中的“圣容提舉司”為供奉帝后神御的寺署,進而指出“圣容”不單指永昌御山峽瑞像石佛,也寓意帝后神御,圣容寺借此得名于西夏⑨彭向前:《關(guān)于西夏圣容寺研究的幾個問題》,《西夏學(xué)》第十四輯,甘肅文化出版社,2017 年,第20—28 頁。。上述所見,為學(xué)界鉤沉了夏國君主西巡河西甘涼諸州的史實,還探究了西夏時期地位非凡的圣容寺。但美中不足的是,這些研究都對詩歌中描述的西夏皇帝西巡時間存有分歧,對西夏皇帝西巡與禮佛的原因闡釋不詳,而且關(guān)于《天盛律令》中出現(xiàn)的“圣容提舉”及圣容寺問題也仍有亟待補證之處。本文試對俄藏西夏文抄本《宮廷詩集》中的《圣寺同樂歌》再作考釋校注,并在譯釋詩文的基礎(chǔ)上為之有所考補。
《圣寺同樂歌》系《俄藏黑水城文獻》中編號為Инв.№121V 的蝴蝶裝抄本西夏文《宮廷詩集》(甲種本)第12首,該詩最早由西田龍雄⑩西田龍雄:《西夏語〈月月樂詩〉の研究》,京都大學(xué)文學(xué)部研究紀要25,1986 年。和聶鴻音?聶鴻音:《西夏文〈新修太學(xué)歌〉考釋》,《寧夏社會科學(xué)》1990 年第3 期,第8—12 頁。做部分釋錄,為學(xué)界介紹了《圣寺同樂歌》的尾篇。2008 年梁松濤參照聶鴻音釋文將此詩釋錄在其博士論文附錄中?梁松濤:《西夏文〈宮廷詩集〉研究》,蘭州大學(xué)敦煌學(xué)研究所博士學(xué)位論文,2008 年,第130—135 頁。又載梁松濤:《西夏文〈宮廷詩集〉整理與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年,第164—172 頁。。
西夏時期的涼州永昌圣容寺始建于北周保定元年(561),緣起于永昌縣北十公里處御山峽御山谷中石佛瑞像出世神異傳說。北周始稱瑞像寺、隋大業(yè)五年隋煬帝巡視河西御筆題額改稱感通寺,西夏時為圣容寺。早在西夏之前,涼州御山谷中石佛瑞像與圣容寺在河西地區(qū)就已有廣泛影響。據(jù)統(tǒng)計,唐初203 窟與盛唐300 窟的兩窟西壁佛龕塑像,敦煌中唐231、237 諸窟佛龕頂側(cè)所繪瑞像,五代98、61 窟主室佛壇背屏壁畫、72 窟南壁壁畫等諸窟都曾出現(xiàn)涼州盤和(即番禾)御山石佛瑞像②霍熙亮:《莫高窟第72 窟及其南壁劉薩訶與涼州圣容佛瑞像史跡變》,《文物》1993 年第2 期,第32—47 頁。。至西夏時期因其寺院規(guī)模甚大、盛名河西的圣容寺已成為西夏皇家寺院,當時該寺僅“番”(黨項人)僧就有一千五百人,另有漢、番、吐蕃、回鶻等不同民族僧侶數(shù)千,可見其寺院規(guī)模之大③黨壽山:《永昌圣容寺的歷史變遷探賾》,《敦煌研究》2014 年第4 期,第101—108 頁。。據(jù)后世考古遺址發(fā)現(xiàn),在西夏圣容寺旁還曾建有規(guī)模宏大的千佛閣,其塔基內(nèi)壁中就有許多西夏崇宗乾順、仁宗仁孝時期的漢文、西夏文題記,題記提到靈州大都督府等地的信眾都遠來圣容寺禮佛④黨壽山:《被埋沒的西夏千佛閣遺址》,《西夏學(xué)》第七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年,第225—231。??梢姰敃r圣容寺與圣容瑞佛的影響已遠遠超出河西走廊。
西夏宮廷詩中對“圣容佛”與“圣寺”地位特殊的描述不僅緣于西夏之前河西地區(qū)對圣容石佛的信仰傳承,還在于西夏時期這一寺院的政治地位得到了進一步加強與提升。
首先,《天盛律令》中曾記載西夏設(shè)有中等司“圣容提舉”。承啟隋唐時期涼州圣容寺、護國寺的上下寺關(guān)系,西夏時期兩寺依舊延續(xù)了密切關(guān)系,西夏天祐民安五年(1094)夏崇宗乾順西行涼州重修護國寺時所立漢夏合璧《重修護國寺感通塔碑銘》記載中,兩寺就同為一個僧官提舉⑤對碑文解讀,以往學(xué)界大多專注漢文碑記,對西夏文碑關(guān)注不多,而事實上西夏文碑文并非與漢文碑記一一對應(yīng),彭向前就曾兩相對照,發(fā)現(xiàn)漢文中的“圣容寺”在西夏文中譯作“圣贊寺”。(彭向前:《關(guān)于西夏圣容寺研究的幾個問題》,《西夏學(xué)》第十四輯,甘肅文化出版社,2017 年,第20—28 頁)。。通過碑文釋讀與前人研究,已知西夏時期的涼州圣容、護國兩寺僧眾同歸一個提舉司管轄,且圣容提舉就設(shè)置在西夏西涼府永昌圣容寺。按《天盛律令》記載,西夏官署有上、次、中、下、末五個級別,掌管西夏佛教事務(wù)的機構(gòu)有三:分別為“出家功德司”“僧人功德司”和“圣容提舉司”⑥史金波、聶鴻音、白濱譯注:《天盛改舊新定律令》,法律出版社,2000 年,第363 頁。。前兩個為次等司,位在中書、樞密之下,應(yīng)當是執(zhí)掌整個西夏佛教事務(wù)設(shè)置在京師的教署。而第三個機構(gòu)“圣容提舉司”為中等司,作為專設(shè)于一處最有影響力寺院寺署,正揭示了圣容寺在西夏時期的宏大規(guī)模、廣闊影響乃至西夏皇室的重視程度。
其次,《圣立義?!ど街x》“焉支山”與“沙州神山”之間有“神化德山”條,記曰:“(神化德山:玉體神化身,佛則顯,乃庶民之求福處也)”①克恰諾夫、李范文、羅矛昆著:《圣立義海研究》,寧夏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59 頁;圖版見《俄藏黑水城文獻》第10 冊,第249 頁。。以《圣立義海·山之名義》對“神化德山”條目內(nèi)容的釋讀,可知神山玉佛已因瑞像顯靈與祈愿求福而知名于西夏,這一描述正與永昌千佛閣遺址所見西夏官民絡(luò)繹不絕的禮佛題記相符。又因《圣立義?!穼υ撋降牡乩砦恢糜涊d,可以確定該山即西夏圣容寺所在的涼州府永昌御山峽,玉體化身佛即圣容寺石佛。
此前學(xué)界對西夏圣容寺與夏仁宗西巡涼州的研究,主要借助《整駕西行燒香歌》中所見“盤禾山雕造梵王玉身佛”詩句②梁松濤:《西夏文〈宮廷詩集〉整理與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年,第130 頁。,由此而推斷夏仁宗曾巡禮圣容寺,而對于《天盛律令》中出現(xiàn)的“圣容提舉”則另有爭議。近年來彭向前在《關(guān)于西夏圣容寺研究的幾個問題》一文中考證西夏時期的圣容寺只有一處,即河西永昌圣容寺,認為圣容寺得名于西夏,圣容二字即指圣容瑞像,也指供奉在寺院內(nèi)的西夏帝后御真③彭向前:《關(guān)于西夏圣容寺研究的幾個問題》,《西夏學(xué)》第十四輯,甘肅文化出版社,2017 年,第20—28 頁。。而彭文中闕如的一環(huán)便是圣容寺之改名于西夏,應(yīng)當先有西夏人將御山瑞像佛改名稱為圣容佛,然后才有圣容寺的改名?!笆ト莘稹敝Q此前并未發(fā)現(xiàn)于西夏佛經(jīng)與世俗文獻中,這篇《圣寺同樂歌》中所見西夏文“圣容佛”稱呼應(yīng)屬首見。因而詩歌中將“瑞像石佛”贊頌為“圣容佛”的描述,則補證了西夏時期已將御山峽瑞像石佛改稱為圣容佛之說。
經(jīng)結(jié)合詩文比較分析,西夏文《宮廷詩集》(甲種本)中的第12 首《圣寺同樂歌》與第7 首《整駕西行燒香歌》、第10 首《護國寺歌》應(yīng)當同為記述夏仁宗巡視甘涼諸州,西行禮佛的史實。前兩首詩歌描述“頌揚父母”“新寺舊寺”“七級樓閣”“宴會使者”等內(nèi)容亦基本相同,且《整駕西行燒香歌》中也記載有夏仁宗巡駕圣容寺的“盤禾山雕造梵王玉身佛”詩句④梁松濤:《西夏文〈宮廷詩集〉整理與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年,第83—88 頁、第125—142 頁;孫伯君:《西夏文寫本〈整駕西行燒香歌〉釋補》,《西夏研究》2018 年第3 期,第3—13 頁。,由此可勘同三首詩歌當為姊妹篇,應(yīng)同為描述夏仁宗西巡禮佛一事所撰。又兼圣容、護國兩寺僧眾同歸一處提舉司統(tǒng)攝,因此,夏仁宗巡禮涼州兩所寺院的史跡,同時出現(xiàn)在宮廷詩《圣寺同樂歌》《護國寺歌》,以及《整駕西行燒香歌》中便也不難理解。
圍繞西夏文宮廷詩《整駕西行燒香歌》的研究,學(xué)界已考證西行皇帝身份與路線。但對夏仁宗西巡涼州圣容寺的時間一般都認為在乾祐七年(1176),西行主要原因判斷為夏仁宗因以孝治國而專門拜覲父母御真①彭向前:《關(guān)于西夏圣容寺研究的幾個問題》,《西夏學(xué)》第十四輯,甘肅文化出版社,2017 年,第20—28 頁。?,F(xiàn)結(jié)合《整駕西行燒香歌》對《圣寺同樂歌》重新釋讀,可知夏仁宗盛駕西巡涼州圣容寺、護國寺或許另有其他緣由,且詩文所述西行時間也仍屬有待考察的問題。
由于西夏宮廷詩第7 首《整駕西行燒香歌》中有西夏皇帝西行張掖馬蹄寺的記述,梁松濤、楊富學(xué)曾結(jié)合張掖著名的西夏時期藏漢合璧《黑水河建橋敕碑》,考證夏仁宗整駕西行的時間與路線為:乾祐七年(1176)正月自興慶府啟程,六月抵達涼州圣容寺,七八月間巡視張掖馬蹄寺與黑水橋等地②梁松濤、楊富學(xué):《西夏圣容寺及其相關(guān)問題考證》,《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xué)》(漢文版)2012 年第5 期,第66—69 頁。。其所依據(jù)的碑文云:
……朕昔已曾親臨此橋,嘉美賢覺興造之功,仍罄虔懇,躬祭汝諸神等。自是之后,水患頓息。固知諸神冥歆朕意,陰加擁佑之所致也。今朕載啟精虔,幸冀汝等諸多靈神,廓慈悲之心,恢濟渡之德,重加神力,密運威靈,庶幾水患永息,橋道久長。令此諸方有情,俱蒙利益,佑我邦家,則豈惟上契十方諸圣之心,抑亦可副朕之弘愿也。諸神鑒之,毋替朕命。大夏乾祐七年歲次丙申九月二十五日立石……③王堯:《西夏黑水橋碑考補》,《中央民族學(xué)院學(xué)報》,1978 年第1 期,第51—63 頁;又見孫繼民等:《考古發(fā)現(xiàn)西夏漢文非佛教文獻整理與研究》,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4 年,第185—197 頁。。
據(jù)此碑文,蘇航對夏仁宗西行時間卻提出疑問,認為“朕昔已曾親臨此橋”,表明黑水河祭祀有兩次,夏仁宗整駕西行燒香時間可能并非黑水河建橋的1176 年,進而又提出西行甘涼的西夏皇帝可能為夏桓宗(1193—1206年在位)④蘇航:《西夏文〈御駕西行燒香歌〉中西行皇帝身份再考》,《民族研究》2014 年第4 期,第92—97 頁。。此后,孫伯君則重新判斷《整駕西行燒香歌》的撰作時間仍舊是崇宗之子,即夏仁宗在位時期⑤孫伯君:《西夏文寫本〈整駕西行燒香歌〉釋補》,《西夏研究》2018 年第3 期,第3—13 頁。。
上述研究雖然解決了詩歌中西行圣容寺、護國寺的西夏皇帝系夏仁宗的問題,但其西行時間仍未得到滿意的答案。誠然,如蘇航所質(zhì)疑問題:《黑水河建橋敕碑》立碑的乾祐七年之前夏仁宗就已西巡甘州,立碑時的乾祐七年只是遣官致祭,沒有證據(jù)顯示黑水河建橋與詩文所見夏仁宗仁孝西行甘涼有必然聯(lián)系。值得注意的還有:因詩集甲種本多有字跡漫漶不清問題,孫伯君曾根據(jù)未見刊布的俄藏Инв.№5198 號《整駕西行燒香歌》(乙種本)殘葉對全詩作重新譯釋,詩句中有“遠足吉日已擇下,擇吉日在春月初。歸返良辰也選定,良辰定在仲夏日”的記述①孫伯君:《西夏文寫本〈整駕西行燒香歌〉釋補》,《西夏研究》2018 年第3 期,第3—13 頁。。經(jīng)兩相對勘可知,夏仁宗巡禮圣容寺、護國寺的這次西行返程時間當為是年六月。梁松濤一文中關(guān)于夏仁宗乾祐七年六月抵達圣容寺,七八月間巡視張掖馬蹄寺、黑水橋等地的時間與行程判斷,顯然也與此不符。
由此可見,西夏文《宮廷詩集》所載夏仁宗整駕西行的具體時間仍有重新考證的必要,而詩文并無任何反映年代的信息,考證夏仁宗準確西行時間仍需剖析詩文內(nèi)容與考察仁孝西行緣由。
對于夏仁宗整駕西行的原因與目的,過去學(xué)界對此關(guān)注不多,僅在彭向前《關(guān)于西夏圣容寺研究的幾個問題》一文中,略有提及“西夏仁宗之所以巡幸圣容寺和護國寺,這里供奉西夏帝后神御或許為主要原因之一。遇到父母的圣容不拜,這對崇尚以孝治國的西夏皇帝而言,無論如何也是說不過去的”②彭向前:《關(guān)于西夏圣容寺研究的幾個問題》,《西夏學(xué)》第十四輯,甘肅文化出版社,2017 年,第20—28 頁。。西夏時期的圣容寺和護國寺是否供奉有帝后神御?囿于史料的缺乏,目前尚難遽斷。但借助對《圣寺同樂歌》與《整駕西行燒香歌》的詩文解讀,仍可發(fā)覆夏仁宗西行的具體原因與部分史實。
西夏文宮廷詩《圣寺同樂歌》中有詩文記曰“國所思,祖宗廟堂亦安固。乾上賀蘭山,王舍城卜正朔,巽下河坎水”。③舊譯“天之高處賀蘭山,巽坎之下河露水”,參見梁松濤:《西夏文〈宮廷詩集〉整理與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年,第171 頁。詩文除描述西夏宗廟社稷與江山穩(wěn)固、正朔所在外,還為乾上巽下的卦象寓意,此卦為《周易》64 卦中第44 卦姤卦(又稱遘卦)。一般解作“女禍”或“外戚之亂”。黨項人在建國之前就“篤信機鬼,尚詛?!雹埽墼菝撁摰龋骸端问贰肪硭陌肆断膰鴤魃稀?,中華書局,1977 年,第14029 頁。,諸事多由卜者謀斷,巫、卜不分⑤[元]脫脫等:《遼史》卷一一五《西夏外紀》,中華書局,1974 年,第1523 頁;聶鴻音:《釋“大”》《西夏學(xué)》第一輯,寧夏人民出版社,2006 年,第18—21 頁。。西夏立國后,隨著漢地道教的傳入和影響,進一步豐富了西夏的占卜之術(shù)與鬼神信仰?!短焓⒙闪罹硎に拘蛐形拈T》中所設(shè)三個宗教機構(gòu)(僧人功德司、出家功德司與道士功德司)中就有屬于道教的一個司署,三者地位僅次于上等司的中書、樞密⑥史金波、聶鴻音、白濱譯注:《天盛改舊新定律令》,法律出版社,2000 年,第363 頁。。此外,《天盛律令卷十一·為僧道修寺廟門》中還專門以律令形式規(guī)定道士必須誦讀《太上君子消災(zāi)經(jīng)》《太上君子北斗延生經(jīng)》等十幾種道教典籍⑦史金波、聶鴻音、白濱譯注:《天盛改舊新定律令》,法律出版社,2000 年,第405—406 頁。。除黑水城文獻中所見西夏道教文書外,西夏后期河西走廊出土的諸多描述修仙得道、煉藥長生的西夏文詩歌同樣驗證了道教思想在河西的盛行⑧李曉明:《甘肅省博物館藏西夏文詩歌殘篇考》,《西夏學(xué)》第十九輯,甘肅文化出版社,2019 年,第302—310 頁。。另至夏仁宗時期,西夏國相斡道沖還曾撰作西夏文《周易卜筮斷》,盛行西夏境內(nèi)①《道園學(xué)古錄》卷四《西夏相斡公畫像贊》,《四部備要·集部》上海中華書局據(jù)明刻本???,第46 頁上欄。。概而言之,西夏流傳的道家信仰已與黨項人的占卜之術(shù)相融合。頗為巧合的是,在黑水城出土文獻中就有許多西夏時期所盛行的道家卜算文書,其中有一件俄藏編號ТK322的西夏漢文六十四卦圖歌抄本②此卜筮歌底本原系北宋寫本,國內(nèi)現(xiàn)已亡佚,但其卦歌體例與以史喻卦等細節(jié)都與后世流入日本的明萬歷本《斷易天機》高度類似,當為明刊本《斷易天機》的雛形,學(xué)界曾以西夏寫本《六十四卦圖歌》訂正獲自日本的明刊本《斷易天機》之訛(圖版見于《俄藏黑水城文獻》第5 冊,第38—80 頁;研究見于彭向前:《黑水城出土漢文寫本〈六十四卦圖歌〉初探》,《西夏研究》2010 年第2 期,第103—109 頁)。。據(jù)《六十四卦圖歌》的整理本可知,“遘卦”所注卦象歷史出處為:“(呂氏)擬立諸呂,謀漢社稷卜得”。于此可知,創(chuàng)作于西夏后期的宮廷詩《圣寺同樂歌》中出現(xiàn)的卜算卦象必然包含西夏人所熟知的寓意,“姤卦”或謂外戚謀國、自取滅亡。
經(jīng)由詩文中此卦象描述,便可聯(lián)系到一件眾所周知的史實:西夏時期確有一次嚴重的政治危機,也是西夏皇室最為顯著的一次外戚之亂,即夏仁宗在位時期的任得敬分國事件。細加爬疏,《宮廷詩集》中相關(guān)詩文還有:
第5 首《尊皇喜悅歌》:或有國王走極端,獬豸獸作忠誠志。天高地廣尋求大智在敵旁,都言應(yīng)敬屈軼草③梁松濤:《西夏文〈宮廷詩集〉整理與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年,第117 頁。。
第7 首《整駕西行燒香歌》:忠貞大臣不走邪道必佑助,戒法不由不分明④孫伯君:《西夏文寫本〈整駕西行燒香歌〉釋補》,《西夏研究》2018 年第3 期,第3—13 頁。。
第8 首《莊嚴向山歌》:皇天之中無奸邪,奸邪已除天所笑。圣賢神仙來安排,一照國門奸已誅⑤梁松濤:《西夏文〈宮廷詩集〉整理與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年,第148 頁。。
第12 首《圣寺同樂歌》:一此刻,地上揚塵奸邪生,福智以力而攘除。天長地久,靖國安邦宣顯耀。日積月累,寶座穩(wěn)固語安寧。
第16 首《君臣同德歌》:選善舉智一條心孰不服?貶奸拒讒一性情皆恭敬!⑥梁松濤:《西夏文〈宮廷詩集〉整理與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年,第185 頁。
學(xué)界此前研究中雖未剖析這些詩句背景,但創(chuàng)作于夏仁宗后期的《宮廷詩集》中頻繁出現(xiàn)描述攘奸除惡的詩句,依舊為值得關(guān)注的細節(jié)。結(jié)合詩作,聯(lián)想到夏仁宗在位前期危及國祚的任得敬分國之亂,可知詩歌作者在撰作詩集時對任氏之亂依舊記憶猶新,且西夏宮廷對此也深以為戒。描述夏仁宗后期西巡涼州的《圣寺同樂歌》詩文“國所思,祖宗廟堂亦安固。乾上賀蘭山,王舍城卜正朔,巽下河坎水”等內(nèi)容,應(yīng)當就是贊頌西夏皇室江山穩(wěn)固,以“遘卦”來喻意任得敬外戚謀國、自取滅亡。
從這些詩文內(nèi)容來看,夏仁宗整駕西行當與平定任得敬分國事件有關(guān)。但如《宮廷詩集》所見,夏仁宗圣駕鹵簿西行甘涼諸州卻集中于《整駕西行燒香歌》《圣寺同樂歌》,以及《護國寺歌》三篇詩作中描述盛駕駐蹕涼州圣容、護國二寺的盛況,何以使仁宗西行以及詩集撰者在詩作中僅突出著墨涼州之行?
檢括史籍,剖析任得敬分國情形,在詩文譯釋基礎(chǔ)上加以探析可有以下認識:
首先,涼州境接任得敬分國地界,夏仁宗西巡亦為根勘禁約。西夏時期的涼州先后為國之輔郡、西路經(jīng)略司、西京,始終承擔著西夏右?guī)貐^(qū)的首府、西部經(jīng)略司治所及陪都的職能。任得敬分國之時,涼州是否屬于任得敬勢力范圍?因史料未載尚不得而知,但任氏一黨所據(jù)地界與涼州毗鄰當數(shù)無疑。任得敬分國地域史料僅見于《金史》,曰“(任得敬)其勢漸逼,仁孝不能制。大定十年(1170),乃分西南路及靈州、啰龐嶺地與得敬,自為國?!雹伲墼菝撁摰龋骸督鹗贰肪硪蝗摹断膰鴤鳌?,中華書局,1975 年,第2869 頁。,又載“得敬所分之地與大朝熙秦路接境”②[元]脫脫等:《金史》卷一三四《夏國傳》,中華書局,1975 年,第2870 頁。。按這條分國劃界記載,任得敬所分疆土地為夏國西南路,南接金國熙秦路,而靈州與啰龐嶺則可能就是專門標識任得敬“楚國”北界的東西兩端。西夏“啰龐嶺”地望考據(jù)一直為西夏學(xué)界的熱點,李昌憲認為其地當在西夏卓啰和南監(jiān)軍司交通西蕃要處,近年來張多勇、于光建進而考證“啰龐嶺”在今甘肅武威天祝縣,以此可見,啰龐嶺應(yīng)在涼州地界③“啰龐嶺”三字為西夏語音譯字,西夏文寫作“”(rаr1рhiоw1ljwj2)漢譯為“白山嶺”。研究參見湯開建:《西夏監(jiān)軍司駐所辨析》,《歷史地理》第6 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年,第144 頁;李昌憲:《中國行政區(qū)劃通史》(宋西夏卷),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07 年,第722、703 頁;楊蕤:《〈天盛律令·司序行文門〉與西夏政區(qū)芻議》,《中國史研究》2007 年第4期第121—131 頁;楊浣:《任得敬分國地界考》,《歷史教學(xué)》(高校版)2015 年第11 期,第41—46 頁;張多勇、于光建:《西夏進入河西的“啰龐嶺道”與啰龐嶺監(jiān)軍司考察》,《石河子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7 年第6 期,第88—93 頁。。除此之外,參照楊浣對任得敬分國疆界的繪圖和高仁對西夏東西經(jīng)略司政區(qū)的劃分,任得敬所分夏國西南路都處于設(shè)治涼州的西經(jīng)略司域內(nèi)④楊浣:《任得敬分國地界考》,《歷史教學(xué)》(高校版)2015 年第11 期,第41—46 頁;高仁:《“左廂”“右?guī)迸c經(jīng)略司——再探西夏“邊中”的高級政區(qū)》,《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9 年第2 期,第59—69 頁。。
西夏乾祐元年(1170)任得敬伏誅后,是年八月,夏仁宗上金國謝表曰:
“得敬初受分土之后,曾遣使赴大朝代求封建,蒙詔書不為俞納,此朝廷憐愛之恩,夏國不勝感戴。夏國妄煩朝廷,冒求賊臣封建,深虧禮節(jié)。今既賊臣誅訖,大朝不用遣使詢問。得敬所分之地與大朝熙秦路接境,恐自分地以來別有生事,已根勘禁約,乞朝廷亦行禁約”⑤[元]脫脫等:《金史》卷一三四《夏國傳》,中華書局,1975 年,第2870 頁。。
據(jù)此表文可知,在夏仁宗代任得敬上書金國求分國之前,任得敬已經(jīng)分國受地。任得敬伏誅后,夏仁宗開始撥亂反正,重新勘界收地。夏國上表金國的原因既為呈報宗主國所知,也為避免邊界沖突,實因任得敬所據(jù)之地系前接金宋,后通涼州的要害所在。
表文所述任得敬占據(jù)的夏國西南路接境金國熙秦路,緣于金之熙秦路繼承自宋之熙河路,而宋之熙河路又源起熙寧拓邊。自北宋熙寧年間進駐河湟諸州后,因其地處要害,窺逼西夏河西腹地,西夏右?guī)娺B年迎戰(zhàn)宋軍,如宋元符元年(1098)“王舜臣統(tǒng)兵自金城關(guān)出,討擊右?guī)雹伲鬯危堇顮c:《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九四,“元符元年二月戊申”條,中華書局,1985 年,第11757 頁。、同年“賊(西夏)攻平夏甚急,熙河奏已遣王愍往右?guī)麪恐啤雹冢鬯危堇顮c:《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五〇三,“元符元年十月壬辰”條,中華書局,1985 年,第11980 頁。、政和五年(1115)“(劉)法與夏人右?guī)姂?zhàn)于古骨龍,大敗之”③[元]脫脫等:《宋史》卷四八六《夏國傳上》,中華書局,1977 年,第14020 頁。。至北宋“靖康之變”前,進占青唐故地的宋軍已對西夏右?guī)斐蓢乐赝{,尤以“西寧、樂、廓、積石”河外四州已與西夏河西甘涼諸州僅一山之距。宋室南遷后,如鯁在咽的夏崇宗乾順通過出兵與乞使金國,取得西寧、積石、樂、廓河外四州,自此金夏分割宋代開拓的唃廝啰故地④[元]脫脫等:《金史》卷九一《移剌成傳》,中華書局,1975 年,第2017 頁。。此后,任得敬長期將此地作為經(jīng)營重心,夏仁宗天盛二十一年(1169)營筑祈安城后遣任純忠屯兵三萬駐守⑤[元]脫脫等:《金史》卷九五《粘割斡特剌傳》,中華書局,1975 年,第2108 頁;又見崔永紅:《金、夏積石州考》,《西北史地》1996 年第2 期,第52—59 頁。。作為西夏新拓之地,正因地接南宋川陜,任得敬經(jīng)營河湟期間,不僅擅殺附屬于金國的唃廝啰后裔、四部首領(lǐng)結(jié)什角⑥[元]脫脫等:《金史》卷七八《劉筈傳》,中華書局,1975 年,第1772 頁。,又幾番遣使通宋,使得金夏屢生嫌隙⑦[元]脫脫等:《金史》卷九一《移剌成傳》,中華書局,1975 年,第2018 頁。。或因于此,任得敬分國失敗后,西夏根勘經(jīng)略西南路緣邊地界,上表金國以釋其疑的同時,夏仁宗親臨任氏所分之地,巡禮河西、昭示中外亦為應(yīng)有之舉。
其次,圣容寺名著河西,夏仁宗以西行禮佛之舉行威撫部眾之效。正如前文所述,西夏時期的圣容寺與圣容佛信仰名著一時,西夏皇帝鹵簿盛駕巡禮圣容、護國二寺,必然為舉國關(guān)注的重大儀禮與弘佛活動。眾所周知,西夏王朝以崇佛最為著稱,黑水城、敦煌莫高窟北區(qū)等地出土的西夏文文獻多數(shù)為西夏佛經(jīng),其中可以判定為西夏時期的佛經(jīng)刻本又大多系夏仁宗時期刊刻流傳,并鈐有夏仁宗校經(jīng)尊號。這位崇信佛教的西夏皇帝在西夏文《圣寺同樂歌》中被詩歌作者尊稱為“白高國中佛天子”“中興世界菩薩王”,在《整駕西行燒香歌》中又被稱為“白高國內(nèi)玉身佛”,這一觀念正是當時西夏君臣上下崇佛的目的。正如后世蒙古人稱西夏君主為“佛王”一般,當時西夏僧侶與民眾顯然已將西夏皇帝尊稱為“佛”或“菩薩”。正因為生活在河西的西夏黨項、漢、吐蕃、回鶻等諸族民眾篤信佛教①西夏崇佛信眾除黨項與漢人外,羌與回鶻也篤信釋教。西夏諺語蒙書稱吐蕃人:“羌多敬佛僧”,西夏境內(nèi)回鶻人則:“甘、涼、瓜、沙舊皆有族帳,后悉羈縻于西夏……奉釋氏最甚,共為一堂,塑佛像其中”(參見《俄藏黑水城文獻》第10 冊,編號Инв.№741《新集碎金置掌文》,第110 頁上欄左面;洪皓:《松漠紀聞》翟立偉標注,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年,第15 頁)。,才會有《圣寺同樂歌》與《整駕西行燒香歌》所述:夏仁宗在平定任得敬之亂后,以“佛天子”“菩薩王”的身份盛駕西巡涼州,在圣容寺這所河西地區(qū)乃至西夏境內(nèi)聞名遐邇的佛跡圣地邀請各族部眾盛駕禮佛,既彰顯了佛法護佑菩薩轉(zhuǎn)世之下西夏君王的赫赫威儀,又宣示了攘奸除惡江山永固氣象之中仁宗仁孝的泱泱盛世。
夏仁宗平定任氏之亂后,前述分國之地與所屬部眾的處置后事未見史載,但正如《整駕西行燒香歌》詩中所述:“亦復(fù)其中犯罪人,發(fā)大悲心皆赦免。有功之人不吝賞官憑功升,羌回鶻宴席環(huán)座來侍奉。心內(nèi)有惡天仰天守,漢山主長談賜服章,眼中懷鬼招災(zāi)禍,我等此刻八荒邊疆不盜不罔皆安定,一中界無病無惱國昌盛”②孫伯君:《西夏文寫本〈整駕西行燒香歌〉釋補》,《西夏研究》2018 年第3 期,第3—13 頁;又載梁松濤:《西夏文〈宮廷詩集〉整理與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年,第125—142 頁。。夏仁宗西巡之行,除肅清任氏一黨,必然還需要對其所據(jù)之地的夏國部眾分別予以甄別絀陟,對受任氏蠱惑的緣邊羌(西番)、回鶻、漢、山主(山訛)等部族施以綏化懷柔。從西夏平定任得敬之亂以后,仁宗大興文教,偃武息兵來看,整駕西行甘涼諸州,駐蹕涼州大會蕃部、祈天開筵、曲宥部屬、宣撫民心之舉顯然頗有成效。
綜上所述,因西夏時期涼州獨特的政治地位,兼之圣容寺瑞像石佛信仰的廣泛影響,夏仁宗在平定任得敬分國之亂后,方有西巡甘涼諸州,禮佛宣威之行。正如乾祐七年(1176)甘州所立《黑水河建橋敕碑》中提及的“朕昔已曾親臨此橋”,夏仁宗此前的河西之行可能正是《整駕西行燒香歌》《圣寺同樂歌》以及《護國寺歌》中記述的巡禮“(甘州)馬蹄寺”“(涼州)護國、圣容二寺”舊事。因任得敬分國事敗、身死族滅事在西夏乾祐元年(1170),是年年底,夏仁宗上表金世宗欲對任氏所分之地根勘禁約。結(jié)合黑水城所出西夏文宮廷詩歌描述的西夏皇帝河西諸寺禮佛、宣撫庶民、曲宥部眾以及懷柔蕃部情形,以及詩歌中“遠足吉日春月初、歸返良辰仲夏日”的行程安排,考夏仁宗應(yīng)在任得敬伏誅翌年西行涼州,即乾祐二年(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