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麗婭
天津河西頌世中醫(yī)醫(yī)院 (天津 300060)
據(jù)國際糖尿病聯(lián)盟消息,預計到203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數(shù)量可達5億例左右。目前,我國糖尿病患者數(shù)量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數(shù)量的1/3,其中90%為2型糖尿病。在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為35歲及以上人群,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胰島素分泌量和利用率降低、高血糖,血糖控制不佳可導致多種嚴重并發(fā)癥[1]。胰島素作為重要的外源性治療手段,能促進糖原合成,有效控制血糖。現(xiàn)階段,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的方案較多,包括胰島素泵持續(xù)皮下輸注和多次胰島素皮下注射?;A胰島素加餐前皮下注射需要分多次進行,而胰島素泵因為可以模擬胰島分泌規(guī)律已經成為當前研究熱點。基于此,本研究通過對比分析多次皮下注射和胰島素泵持續(xù)皮下注射胰島素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胰島功能、氧化應激的影響,探究胰島素泵持續(xù)皮下注射胰島素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胰島功能及氧化應激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40例。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齡(56.97±3.67)歲;病程1~9年,平均(5.75±1.05)年;體質量指數(shù)21~24 kg/m2,平均(22.32±0.65)kg/m2。試驗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齡(57.02±3.15)歲;病程1~10年,平均(5.83±1.11)年;體質量指數(shù)21~24 kg/m2,平均(22.29±0.71)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簽署知情同意書;根據(jù)《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確診;年齡為18~79歲。排除標準:合并糖尿病急性并發(fā)癥;非2型糖尿??;哺乳期、妊娠期或計劃妊娠女性;臟器功能異常;精神病史;意識障礙。
對照組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島素的方式治療:重組賴脯胰島素注射液(甘李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63005,規(guī)格 3 ml︰300 IU),以0.5 IU/(kg·d)為初始劑量,選擇大腿、前壁或腹壁,餐前15 min內進行皮下注射,3次/d,兩次穿刺點距離2 cm;甘精胰島素注射液[賽諾菲(北京)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40052,規(guī)格 3 ml︰300 IU],以0.1 IU/(kg·d)為初始劑量,1次/d,晚上睡前進行皮下注射,單次劑量≤40 IU,根據(jù)血糖調整;治療2周。
試驗組采用胰島素泵持續(xù)皮下注射胰島素的方式治療:選擇Medtronic MiniMed公司生產的MMT-722WWB型胰島素注射泵,門冬胰島素注射液[諾和諾德(中國)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153001,規(guī)格 3 ml︰300 IU]定量充盈,腹壁皮膚消毒,針頭刺入皮下并固定,注射泵放入口袋,設置參數(shù),以0.5 IU/(kg·d)為初始劑量,以每日總量的50%為基礎量,由胰島素泵24 h持續(xù)輸注,剩余50%劑量按早餐20%、午餐15%和晚餐15%給予,時間均為餐前;治療2周。
(1)比較兩組治療前后餐后2 h血糖(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PBG)及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xiàn)BG)。(2)計算治療前后穩(wěn)態(tài)模型胰島β細胞功能指數(shù)(β-cell function in 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β)、穩(wěn)態(tài)模型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insulin resistance in 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IR),HOMA-IR=(FBG×FINS)/22.5,HOMA-β=20×FINS/(FBG-3.5),式中,F(xiàn)INS為空腹血清胰島素(fasting serum insulin)。(3)比較兩組血糖日均波動幅度:采用動態(tài)血糖檢測系統(tǒng)檢測全天血糖,計算24 h血糖波動>1個標準差的血糖波動幅度,日均波動幅度為所有血糖波幅均值。(4)比較兩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采用鄰苯三酚比色法檢測血清SOD和MDA。(5)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低血糖、消化道不適、凌晨高血糖等。
治療前,兩組PBG、FBG、HOMA-β、HOMA-IR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PBG、FBG、HOMA-IR均低于對照組,HOMA-β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糖、胰島功能及胰島素抵抗水平比較
試驗組血糖日均波動幅度為(2.23±0.35)mmol/L,低于對照組的(4.20±0.21)mmol/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0.525,P=0.000)。
治療前,兩組血清SOD、MDA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血清SOD水平高于對照組,MDA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氧化應激水平比較
試驗組低血糖1例,消化道不適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00%(2/40);對照組低血糖3例,消化道不適2例,凌晨高血糖3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0.00%(8/40);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3.091,P=0.003)。
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表現(xiàn)為高血糖、胰島素抵抗和相對缺乏胰島素,典型癥狀為多食癥、煩渴、多尿癥和體重減輕,常見癥狀包括皮膚瘙癢、視野模糊、周圍神經病變等[2]。目前,臨床主要采用降糖藥、胰島素治療,但由于病情不斷進展,導致胰島β細胞功能逐漸衰退,因此,恢復部分胰島β細胞功能對改善血糖水平十分重要。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前者PBG、FBG、HOMA-IR更低,HOMA-β更高,表明胰島素泵持續(xù)皮下注射改善胰島功能和調控血糖的效果更好。其原因為:胰島素泵可更好地模擬人體生理胰島素分泌模式,兼顧膳食胰島素和基礎胰島素補充,更能有效控制全天血糖水平,減小波動幅度,預防和減少凌晨高血糖等事件;胰島素泵能嚴格控制胰島素用量,利于人體平穩(wěn)吸收胰島素,可避免胰島素濃度波動過大增加低血糖事件[3];而多次皮下注射劑量調控不方便,與人體生理胰島素分泌特點有明顯差異,胰島素吸收受影響,血糖控制不如胰島素泵持續(xù)給藥好。
胰島β細胞與氧化應激導致的脂質過氧化有關,強烈的氧化應激反應會加快2型糖尿病病程。SOD和MDA是反映氧化應激狀態(tài)的重要指標,SOD能清除機體多余自由基,保護血管內皮,活化胰島素,提高胰島功能,調節(jié)糖代謝[4];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SOD活性降低,本研究中患者也是如此。MDA是過氧化氫酶代謝產物,能客觀準確反映氧化應激水平,MDA高水平提示氧化應激狀態(tài)顯著,而2型糖尿病常伴有MDA過高。因此,緩解氧化應激反應是治療該病的重要突破口。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試驗組治療后SOD升高且高于對照組,MDA降低且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與多次皮下注射相比,胰島素泵持續(xù)皮下注射胰島素在緩解氧化應激上具有更好的效果,通過緩解應激反應,使患者內分泌系統(tǒng)趨于穩(wěn)定。
綜上所述,與多次皮下注射相比,胰島素皮下注射能更好地改善2型糖尿病胰島功能和血糖,緩解氧化應激,不良反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