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濱??h陳濤鎮(zhèn)中心小學 孫育萍
信息技術使圖畫、視頻形式的新聞、文章等語言載體飛進“千家萬戶”,人們已經習慣了“圖畫式”的閱讀模式,這也帶來小學生閱讀習慣的改變?!皥D畫”的表達方式更適合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發(fā)展需要,并且能讓學生更直觀地表達情感與思維。然而,在當前語文“看圖寫話”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文本解讀,忽略了圖片本身所蘊含的豐富的寫作素材,過于注重寫話的結果,忽略了對小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鍛煉。因此,直觀圖畫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積極重視的領域,看圖寫話同樣是小學寫作教學中的重點。
課本是學生最熟悉的文本,在教材中挖掘看圖寫話的資源相對來說學生更容易接受,教材的權威性與系統性會給小學生寫作帶來規(guī)范化指導,在教材的依托下,學生可以進行自由想象和寫作,也不至于脫離實際,使寫作教學與教學目標“脫軌”。
例如,在《四季》這一課中,每一句詩都配有一幅插圖。一年級的小學生對漢字掌握得不夠牢固,圖畫可以輔助其體會詩中所傳達的韻味。因此,在課文學習之后,教師可以依托教材上的圖畫引導學生根據圖畫說上一句話:“同學們,我們學完了這節(jié)課之后,你們有沒有發(fā)現課文旁邊的插圖呀,你們說說在圖畫中你們都看見了什么?”學生:“我看見了一只青蛙?!苯處煟骸澳悄悴虑嗤茉谧鍪裁??”學生:“青蛙在唱歌,呱呱呱?!苯處煟骸澳乔嗤苁钦驹谒锍璧膯??”學生:“青蛙是蹲在荷葉上的?!苯處煟骸澳悄隳芨嬖V我荷葉是什么形狀的嗎?”學生:“圓圓的?!苯處煟骸敖涍^這幾個問題的引導,我給大家留一個作業(yè),將剛才觀察到的用一句話說出來?!睂W生經過教師問題的提點,很快地就可以寫出類似于“青蛙蹲在圓圓的荷葉上唱歌”這樣完整的句子來,這樣就達到了看圖寫話的教學目的。
圖是靜止的生活。在生活中,學生離不開對圖片的觀賞,以圖片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進行寫作的能力,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F在手機等移動設備很普遍,教師可以利用這些設備拍攝一些生活中的照片,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照片展現,進而進行教學。生活實際中的照片因為其生活化的特點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進而產生觀察與寫作的興趣。
例如,在《升國旗》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學校每周一的升旗儀式時多角度地拍攝升旗儀式的照片,并讓學生在課堂上依據照片進行一句話概括。當多媒體上打出升旗儀式的鳥瞰圖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圖片進行概括總結:“同學們誰能用一句話說出這幅圖中都有什么?”學生:“同學們排著整齊的隊伍,望著正在升起的國旗?!痹陉P注升旗的場景描寫之后,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升旗儀式來看圖,對于學生的觀察品質進行精細化的培養(yǎng)。
看圖寫話注重情感的真實體會以及真實表達,學生在圖畫中能建立寫作思維模式,激發(fā)感官、色彩甚至想象力的體驗,教師輔助于創(chuàng)設圖片情境引發(fā)思考,實現思維與言語雙重鍛煉,以觀察、轉換、表達為路徑展開看圖寫話訓練。
例如,在“動物+人物”寫作中,有這樣一個《小狗曬棉被》的看圖寫話設計,教師首先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曬棉被》這首歌曲,引發(fā)學生關于曬棉被的興趣和回憶,進而提出問題:“同學們看圖片中的小狗在干什么?”學生:“小狗在曬棉被?!苯處煟骸澳峭瑢W們家里的棉被是誰來曬的?”學生:“是媽媽曬的!”教師:“那曬過的棉被蓋起來是什么感覺?”學生1:“暖暖的?!睂W生2:“有陽光的味道!”學生3:“棉被蓋起來軟綿綿的?!苯處熞愿枨鷦?chuàng)設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再運用問題引導學生對圖畫進行整體觀察,進而形成圖畫寫作文本。
觀看和書寫圖片是新課程改革和發(fā)展的產物,是在小學教授語文寫作的主要方式。教師開發(fā)了更多的教育設計,以激發(fā)學生對閱讀圖片和寫作文的興趣,并幫助學生提高閱讀圖片,擴展思想和表達語言的能力,以便學生可以根據圖片撰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