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姣云
摘要: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社會背景下,信息化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重視。而且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合理應用信息化技術,不僅豐富了課堂內(nèi)容還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所以合理運用網(wǎng)絡信息化技術,可以為教師帶來很多幫助。
關鍵詞:互聯(lián)網(wǎng)+;小學語文;寫作
在素質(zhì)教育的深化改革的影響下,要注重對學生寫作技巧的培養(yǎng)和寫作思維的養(yǎng)成,以此為基礎讓學生在今后的寫作中不再吃力,而教師也能借此提高教學質(zhì)量。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教師要合理運用信息化技術在語文寫作中,為學生呈現(xiàn)一個豐富多彩的語文寫作課堂。
一、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重要性
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是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一次考察,雖然小學寫作相對簡單,但是也需要學生有意識地去儲備語文知識,在積累語文知識的過程中,作文無疑是最有效地積累方式,學生通過長時間練習寫作,能夠牢記學到的知識并且對知識產(chǎn)生深刻的理解,為今后高難度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而且在寫作的過程中,學生經(jīng)常會將身邊的事物寫在作文內(nèi),這樣學生通過寫作不僅鍛煉了觀察能力,還能鍛煉學生對事物的轉(zhuǎn)述能力,表達學生的真實情感。
二、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式過于傳統(tǒng)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小學的寫作練習都是由教師擬定作為題目,然后學生根據(jù)自身的知識儲備和個人積累的詞匯量進行創(chuàng)作的。而且作文批改消耗時間較多而寫作課的時長有限,導致部分教師在評價作文的過程中,運用簡單批注的方式對學生作文做出評價,導致學生無法在教師的批注中獲取有效的信息,從而導致學生找不到自身的錯誤無法及時的改正。最后導致學生的寫作問題越來越多,學生的寫作也越來越困難。使學生對寫作的積極性逐漸下降。
(二)素材積累不足
學生在寫作的過程需要有大量的素材進行支撐,而現(xiàn)階段學生素材的積累明顯不足,導致了學生寫作的思路受到了嚴重的限制。而且學生積累素材的途徑也不多,僅靠教材中的好詞好句是無法滿足學生對素材積累需求的。
(三)缺少寫作氛圍
現(xiàn)階段語文寫作課的氛圍比較枯燥,造成學生無法很好地投入到寫作創(chuàng)作中。因為學生年齡較小,社會閱歷較淺,對于教師擬定的題目無法很好地融入其中,所以就需要教師營造對應的氛圍,幫助學生快速投入到寫作氛圍中。但是由于寫作課的時長限制,教師很難去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寫作氛圍,從而導致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進度緩慢且寫作質(zhì)量也不理想,最后造成學生語文成績的下滑。
三、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策略
(一)改變教學方式,優(yōu)化評價系統(tǒng)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小學語文的寫作練習都是在紙上進行,而且教師在批改作文的時間較長,并且教師的評語也大致相同,久而久之學生就忽視了教師的評語,這樣的評價方式不利于學生思考,更不利于學生改正寫作中的問題。所以這樣的評價方式是沒有意義的。在信息技術的影響下,教師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價,首先教師可以在微信群中示范如何對學生的作文做出評價,評價的重點是哪幾個方面等。然后讓學生進行小組之間的相互評價,學生通過模仿教師的方式對組員的作文做出批改,最后再交到教師手中做最后的評判。通過相互評價指正對方問題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寫作思維和寫作能力。
(二)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
素材的積累是學生創(chuàng)作的基礎,當學生素材積累的足夠豐富時,學生寫出的作文才是優(yōu)秀的且富有感情的。杜絕了在寫作過程中學生運用的素材大致相同的情況。積累素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信息化技術的加持下,學生獲取素材的途徑大大增加,不再局限于教材和古典名著。學生在寫作前通過對題目的理解,然后在網(wǎng)絡上搜集相關的素材并運用到作文中。例如在《我來編童話》的寫作中,學生就可以通過自己的喜好和理解在網(wǎng)絡上搜集童話素材,并將素材融合在作文中。這樣可以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三)建立良好的寫作氛圍
作文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除了學生自主搜集素材外,還需要讓學生的文章貼近實際生活,讓學生把生活的感受融入其中,提高學生情感表達能力。例如,在學習《大自然的聲音》時,為了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的體會大自然的聲音,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播放風聲、雨聲、鳥兒歌唱的聲音等,在視覺和聽覺的刺激下,讓學生在腦中描繪出關于自然的情境。教師利用信息化技術建立的寫作氛圍,能夠使學生更加真切地體會到自然的聲音,感受生動的自然風景。讓學生在寫作的時候能夠更好地融入生活體驗,從而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提高。
四、結語
綜上所述,雖然教師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豐富課堂內(nèi)容,但是作為教師也要注意到存在的問題,在豐富多彩的視覺刺激下學生是不是真的對內(nèi)容感興趣。這些都需要教師對教學有一個合理的設計,保證學生可以在興趣的驅(qū)動下積極地完成寫作任務。
參考文獻:
[1]黨金玉.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探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0(11):4.
[2]李瑩瑩.“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20(07):36+40.
[3]王騰.“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探究[J].新課程研究,2019(12):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