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玉紅
(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qū)高塘幼兒園 浙江 寧波 315000)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幼兒階段是兒童形成安全感和樂觀態(tài)度的重要階段;為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教師要為幼兒創(chuàng)設溫馨的人際環(huán)境,讓幼兒充分感受到親情和關愛,形成積極穩(wěn)定的情緒情感。宋慶齡說過: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底會受到家庭的影響;在一個人身上留下不可磨滅印記的是家庭。由此可見,家庭是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因素?;诖?,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從轉變家長理念、促進家園溝通和有效開展教育三個方面,就家園合作視域下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進行了具體分析。
1.1 缺乏重視程度。許多家長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重視。一方面,許多家長對幼兒的心理健康認知不正確,認為只要不是出現(xiàn)智力障礙等問題,孩子的心理都是健康的;對于幼兒的焦慮、緊張等情緒卻視而不見。另一方面,家長沒有引導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的意識,更重視的是幼兒在學習能力、知識積累等方面的發(fā)展。[1]
1.2 缺乏教育能力。除了缺乏重視程度以外,許多家長還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不知道在面對幼兒的不同情緒時應該如何處理。比如有的家長面對哭鬧不停的幼兒,會選擇給幼兒播放動畫片的方式轉移幼兒的注意力,但實際上幼兒遇到的問題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有的家長面對幼兒的苦惱會嚴厲喝止,導致幼兒留下心理陰影,甚至產(chǎn)生自卑等心理,最后會造成幼兒內斂、羞澀的性格。[2]
1..3 缺乏家園合作。雖然幼兒園已經(jīng)逐漸重視起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意識到了家庭對幼兒的影響,但是卻沒有與家長建立緊密的溝通與合作關系;在與家長溝通時,只是簡單的提出幾句意見,卻不關注這一教育是否落到實處。這一問題導致幼兒即便是在幼兒園接受了教育,在家庭中也會受到不好的影響,進而降低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3]
2.1 轉變家長理念。
(1)開展講座分享指導,加深健康教育。在上文中我們提到,許多家長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視,那么應該怎樣引起家長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呢?教師可以開展或者分享講座指導,加深健康教育。比如當幼兒有不開心的情緒時,其注意力也會受到影響,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因為這一點遺漏許多知識,進而影響幼兒的學習水平。這種方式更有利于引起家長的注意,使家長能夠重視起幼兒的情緒表達。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分享,當幼兒的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會產(chǎn)生心理問題;比如當恐懼積累到一定程度,可能會演變成自卑或焦慮;另外還可以舉一些實例,使家長正確的理解心理健康的內涵,進而增強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4]
(2)錄制相關視頻,分享教育方法。在引起家長重視之后,教師就需要指導家長,使家長了解正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錄制相關教育視頻,分享教育方法。因為如果只是純粹的分享一些理論知識,家長可能很難把握這些方法的本質。例如教師錄制了這樣的視頻:兩個幼兒因為玩具的問題出現(xiàn)了矛盾,教師沒有直接上來判斷誰對誰錯,而是要求兩個幼兒敘述鬧矛盾的原因;在幼兒的敘述中教師了解到,是其中一個幼兒沒有經(jīng)過另外一個幼兒的同意就拿了他的玩具;此時教師也沒有直接批評,而是讓幼兒自己思考誰對誰錯。在這種方式下,幼兒學會了自我反省,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在這一基礎上,教師又提出了解決方法,當喜歡別人的東西時,可以先詢問,在經(jīng)過同意之后再去玩耍;或者直接向教師求助。最后幼兒開心的玩耍在了一起。在錄制的視頻中,教師還解釋了每一個步驟的原因;像沒有直接批評幼兒,而是由幼兒講解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實際上是表達自己的信任,這種方式可以獲得幼兒的信任,增強與幼兒的溝通;也可以保護幼兒的心理,使幼兒不會產(chǎn)生畏懼、自卑等心理。在這種直觀的視頻引導下,家長會掌握教育幼兒的方法,進而引導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5]
2.2 促進家園溝通。
(1)建立電子檔案,充分了解幼兒。教師在平時可以建立電子檔案,并利用電子檔案與家長溝通,促進家長對幼兒的了解。例如班級中有一名幼兒比較霸道,不喜歡分享。教師就與其家長進行了溝通,了解到該幼兒是獨生子女,而在大家庭中年齡也比較小,有什么好東西大家都讓給他,導致他比較霸道。結合了解到的原因,教師建立了電子檔案,并且在檔案中記錄了近期該名幼兒在幼兒園的表現(xiàn),以及產(chǎn)生的后果。在此基礎上,教師依據(jù)這份檔案與家長溝通,使家長充分了解了這種教育方式的錯誤之處,以及幼兒存在的實際問題。此時教師再與家長合作制定教育方法,有效增強了家園合作;而在電子方案的輔助下,家長也看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2)利用網(wǎng)絡平臺,完善溝通機制。除了建立電子檔案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網(wǎng)絡平臺,完善與家長的溝通機制。例如教師可以建立班級QQ、微信、釘釘群。在班級群中,教師可以分享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像在面對幼兒哭鬧著要某一樣東西時,應該如何讓幼兒宣泄情緒、平靜心理、明白道理;也可以鼓勵家長分享一些自己的教育心得,像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分享心理等等;另外還可以在班級群中鼓勵家長訴說教育上的苦惱,并鼓勵大家出謀劃策。當然,教師也可以鼓勵家長以私信的方式聯(lián)系自己,說一些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遇到的困難。這種不太正式的溝通方式有利于打開家長的心扉,也可以使家長切實掌握一些解決幼兒心理問題的方法,最終有利于增強教師與家長的溝通。
2.3 有效開展教育。
(1)組織親子游戲,促進家庭溝通。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教師可以組織親子游戲,促進幼兒和家長在游戲中增強溝通,建立親密、和諧的關系。而在設計親子游戲時,教師可以圍繞心理健康的主題開展。例如圍繞“情緒”這一主題教師設計了“我說你猜”的親子游戲。在這一游戲中,家長背對著題板,幼兒正對著題板;教師為幼兒展示出各種各樣表達情緒的圖畫,幼兒根據(jù)理解擺出對應的表情給家長猜;每次猜測的時間為15秒,總時間為3分鐘,最終看看哪個家庭猜出的情緒最多;然后,雙方位置互換,再次進行猜測。在猜測的過程中,家長和幼兒都會了解到彼此在生氣或開心時展現(xiàn)出的表情,會增加對彼此的了解,這為之后家長與幼兒的溝通做好了鋪墊。另外這一游戲具有比賽性質,幼兒與家長會努力表達贏得勝利,這一過程增強了幼兒和家長的家庭榮譽感,促進了和諧家庭的建立。教師組織親子游戲,促進家庭間的溝通,為之后家長以和諧、溫和的方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正確的引導幼兒,幫助幼兒疏通心理問題做好了鋪墊。
(2)開展主題課堂,促進健康發(fā)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師的長期引導。因此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教師可以設計主題課堂,即每周組織一次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我們現(xiàn)在進行的比比課程),鼓勵幼兒用正確的方法表達和排泄情緒。愿意分享,促使家長參與,進而使幼兒在這種課堂的引導下健康發(fā)展。在主題課堂中,教師可以結合每周發(fā)生在幼兒身上的事情設計主題。例如在這個月中,有兩三個幼兒過生日。有的家長送來了小禮物,有的卻沒有,導致幼兒的情緒不穩(wěn)定。教師就可以結合這一事件設計“攀比心理要不得”的課堂,組織幼兒與家長一起參與,使家長學會維護幼兒的自尊心,使幼兒明白不用過度追求這些東西。通過主題課堂的開展,教師、幼兒、家長會共同成長;教師與家長會認識到教育中的不足,充分的理解幼兒的心理,也會逐漸完善教育內容與教育方式,最終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
綜上所述,本文從加深健康教育、分享教育方法、充分了解幼兒、完善溝通機制、促進家庭溝通、促進健康發(fā)展六個角度,就家園合作視域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進行了深入分析。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會影響幼兒當下的發(fā)展,對幼兒未來的發(fā)展也有著深遠影響,因此教師要重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希望本文的一得之見,可以為家園合作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策略相關研究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議,從而為幼兒打造良好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最終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