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婷
(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鹽窩鎮(zhèn)中心幼兒園北嶺分園 山東 利津 257400)
幼兒階段兒童的各項機能都在快速發(fā)展,游戲化的教學符合兒童成長發(fā)育的特點,也是最適合兒童階段的教育方式,游戲教學廣泛應用于教學領域。游戲不僅能幫助幼兒構建知識體系,強化各方面的感知能力,還能使兒童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得到發(fā)揮,因此教育者要重視游戲對兒童成長的作用。實際情況是幼兒教學和游戲化相融合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
2.1 幼兒教育游戲化的方式單一。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并沒有從思想和行動上重視游戲化教學理念,沒有充分按照游戲化教學的要求實施教育,導致游戲化教學浮于表面,缺乏實質性的教學內容,或者有些教師在實施游戲化教學中,沒有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導致游戲化教學出現(xiàn)一些不良的影響。
2.2 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沒有教師的有效指導。在調查幼兒游戲化教學情況的時候發(fā)現(xiàn),很多幼師在游戲中每次都扮演同一個角色,在游戲操作上也是盲目的按照步驟進行,沒有考慮到幼兒的實際情況,也沒有給幼兒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長期如此幼兒對游戲的積極性下降,幼兒游戲化過程中教師對幼兒的指導很少,導致游戲化效果不理想。并且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沒有在一旁對幼兒的行為進行有效指導,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幼兒的安全問題。這些現(xiàn)象都說明了幼兒教師沒有對幼兒起到保護和指導的作用,沒有肩負起應該承擔的責任。
2.3 幼兒游戲環(huán)境需要改善。實際調查的時候發(fā)現(xiàn),很多幼兒園的班級人數(shù)都已經達到上限,室內的活動空間范圍小,幼兒的數(shù)量多,在開展室內游戲活動的時候會有一定的影響,不乏出現(xiàn)一些磕絆、摩擦等,給幼兒的身心健康安全造成不良的影響,也不利于幼兒游戲化活動的開展。[1]
3.1 嚴格制定教學游戲化方案。幼兒游戲要制定一定的游戲化方案,幼兒游戲的種類是非常多的,每個游戲鍛煉的技能也是不一樣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遵循兒童的成長特點和認知階段來設定不同的游戲形式。對于2-4歲的兒童,老師要重點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讓幼兒在游戲中掌握一些基礎的知識,可以進行一些找顏色、拼積木、老鷹捉小雞等游戲,讓兒童對事物之間建立起基本的聯(lián)系;4-6歲的兒童已經有一些基礎的認知能力,這個時候老師就要著重鍛煉幼兒的綜合能力,比如分角色扮演、故事小能手等游戲,考察幼兒多方面的能力。[2]
3.2 游戲中老師要加強引導,配合兒童進行游戲。幼兒是兒童成長的重要階段,需要老師的引導和培養(yǎng)。幼兒游戲能夠鍛煉到幼兒多方面的能力,有些幼兒在某一方面能力表現(xiàn)得很突出,但是在其他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所以在游戲過程中,老師要注意觀察每個幼兒的特點,并采用正確的方式進行引導。比如在進行“我學動物叫”的課堂游戲時,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考查同學們平時在生活中常見的動物并且能自然地模仿出動物的叫聲,老師先提前準備好動物的卡片,老師隨便拿出一張小狗的卡片,幼兒就要說出“汪汪汪”,抽到小貓咪的話幼兒就要說“喵喵喵”,雖然是簡單的游戲,幼兒的表現(xiàn)還是差別很大的。有的同學對動物的叫聲答不上來,說明同學的觀察能力比較差,在平時要多去引導幼兒觀察生活中的事物;有的同學不僅知道動物的叫聲還能做出相應的動作,表演得還特別好,那就要對幼兒提出表揚,增強幼兒自信心。
3.3 在游戲中與幼兒建立起良好的關系。教師作為幼兒在知識道路上的領路人,一定要充分扮演好這個角色,積極發(fā)揮正確引導的作用。我們要將教學引導和主動學習結合起來,幫助幼兒全面發(fā)展。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發(fā)育還不成熟,在教育過程中老師要樹立好自己的角色,與幼兒建立良好關系,多去換位思考,對幼兒進行鼓勵教育,多對他們說:你很棒、老師相信你可以做好的等等這一系列贊揚的話語,有益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比如在玩“快快抓住它”這個集體游戲時,先選出一名幼兒扮大花貓,蹲在圓圈中,看“糧倉”。其余幼兒扮小老鼠圍蹲在糧倉外。游戲開始,教師邊說兒歌,邊在圈中輕摸“小老鼠”的頭:“大花貓,睡覺了,小老鼠,出洞了,吱吱吱吱偷糧食,大花貓快快抓住它?!碑斦f到“吱吱吱吱偷糧食”時,教師任意提示一只“小老鼠”,到圈中輕輕拍“大花貓”。“小老鼠”圍圈跑,“大花貓”去追?!靶±鲜蟆被氐皆恢茫按蠡ㄘ垺蓖V棺分?。等到游戲結束后,裁判對比賽結果進行宣布,輸了的一方有個小懲罰,贏了的一方則獎勵小紅花。老師與幼兒共同參與活動,能有效拉近老師和幼兒的距離感。
將游戲與幼兒教學相結合,對于促進兒童的發(fā)展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教育者在設計游戲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兒童這一年齡階段的心理和認知能力,應當合理運用游戲來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品德和各方面能力,同時要加強對幼兒的正確引導,使幼兒朝著健康良性的方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