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玲
(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qū)潭頭中心小學,福建福州 350215)
當前階段,教材中選取的文章較為符合學生的特點與學習習慣,但僅依靠課內閱讀是不夠的,教師應為學生適當引入課外閱讀的內容,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诖?,本文將著重分析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的策略。
語文教師應認識到,課內閱讀教學是課外閱讀的契機,必須通過課內閱讀來帶動課外閱讀[1]。因此,語文教師應確立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目標,提前研讀教材中的課文,收集相關教學資料,然后為學生規(guī)劃閱讀重點,帶領學生一起朗讀與分析課文,使學生更好地吸收、消化文中的語文知識。比如,《望天門山》《望洞庭》《飲湖上初晴后雨》等古詩筆觸細致,描繪的景色極富美感,對陶冶學生情操與人文素養(yǎng)具有極強的促進作用;而《爬山虎的腳》與《蟋蟀的住宅》則以細致觀察的方法詳細描寫了爬山虎及蟋蟀洞穴的特點,學生閱讀這兩篇課文,可以掌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具體事物的寫作方法。
為了進一步落實新課程改革,在構建科學化的決策體系的同時,教師應重視學生閱讀指導計劃的制訂與實施[2]。教師應及時關注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閱讀習慣,根據閱讀習慣整合相關閱讀教學內容,調整閱讀教學方式。在小學階段的閱讀課上,教師應做到“少做題”“多讀書”和“讀好書”,進而在有效提升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教師在制訂閱讀指導計劃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水平。針對低年級學生認知水平較低的特點,教師可指導學生選取以注音童話或寓言為主的讀物,同時兼顧科學小故事或小知識等;針對中年級學生,教師可以圍繞教材中的課文適當選擇讀物。教師應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采取課內外結合的方法,使學生將所學閱讀方法靈活運用在課外閱讀中,也可以利用早讀或晚讀的時間,向學生介紹精讀、泛讀與賞讀的方法。同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入思維導圖。
教師應認識到,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能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3]。這要求教師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實際閱讀興趣和基本閱讀情況,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在導入階段,使用多媒體設備展示閱讀文本中的相關事物,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的同時,激發(fā)學生對事物的探究欲望。
良好的閱讀氛圍的營造離不開師生之間的互動。小學生年齡較小,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當學生心情愉悅時,學習熱情隨之高漲,課堂閱讀氛圍也會隨之活躍[4]。因此,教師應及時關注學生在閱讀課堂中的情緒變化和心理波動,注意自己在語文閱讀課堂中的態(tài)度與表情,以積極心態(tài)開展閱讀教學,時刻關懷學生,不斷鼓勵學生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閱讀,使學生積極表達自己對文本的看法。當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和技能時,語文教師應用贊賞的語氣表揚學生,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在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時,語文教師應拓展學生思維,針對學生的興趣與學習情況選擇課外閱讀文本。同時,教師也應鼓勵學生參與課外閱讀的收集與整合活動。語文教師應在閱讀課堂中抓住契機鼓勵學生進行拓展式的課外閱讀,使學生在原有閱讀的基礎上,拓展課外閱讀內容[5]。語文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收集課外資料和課外閱讀文本,開闊自身閱讀視野。語文教師在為學生推薦相關課外讀物時,應推薦與課內閱讀有關的文本,將教材中的文章作為課外閱讀的篩選基礎。
教師在拓展課外閱讀時,應注意對課外閱讀素材的選取。針對閱讀教學而言,選擇適宜的課外讀物是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及閱讀能力的關鍵。語文教師應選取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及閱讀偏好的作品。比如,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選取的大多是中外神話傳說,教師可據此選擇《精衛(wèi)填?!坊蚱渌賰喊嫔裨拏髡f,在課內閱讀的基礎上進行課外拓展閱讀,提升學生的想象力。而第五單元中選取的文章較為生活化,教師就可以選取少兒版的《童年》及《朝花夕拾》等描寫童年與生活的文學名著,這樣既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又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足不出戶就能跨越時間、空間的限制,領略不同文化下的童年生活。書中蘊含著深厚、濃郁的文化底蘊,學生只有多閱讀、多參與,才能真正領略書中的奧秘與人文內涵。
為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應開展多種閱讀活動和讀書活動,使學生主動參與閱讀[6]。教師可以設計多種趣味教學活動,加強語文課內外閱讀的有效銜接。語文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教室內創(chuàng)建圖書角,使閱讀走出課堂、走進班級,將閱讀與學生的生活融為一體。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從家中選取自己平時喜愛閱讀的書籍,放到讀書角與同學分享。此外,教師還可以在教室內張貼閱讀優(yōu)秀榜,將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所做的讀書筆記或所思所想,展示在該板塊中,鼓勵學生不斷增加課外閱讀量。此外,教師還可以與學生共讀名人名言,然后將這些與閱讀有關的名人名言張貼在班級墻上,鼓勵學生多閱讀。語文教師還可以通過舉辦讀書會和主題分享交流會的形式來開展閱讀活動,每月布置固定主題的閱讀任務,鼓勵學生自行閱讀,在閱讀交流會上,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教師選取其中的優(yōu)秀閱讀成果進行展示,并及時表揚學生,引導學生養(yǎng)成快樂閱讀和多讀書的習慣。
親子閱讀不僅是加強親子之間友好溝通、增強親子感情的方式,也是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的重要方式。教師應及時與家長聯系和溝通,爭取家長的配合,引導家長與學生共同閱讀,使家長形成與孩子共同閱讀的認識。語文教材中設置了“快樂讀書吧”這一教學板塊,語文教師可以結合“在那奇妙的王國里”等讀書主題,爭取家長的配合,落實課內外閱讀結合中的親子閱讀目標。例如,在三年級下冊《小故事大道理》的“快樂讀書吧”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后與家長交流,鼓勵家長為自己講解寓言故事,既可以講解如《刻舟求劍》《掩耳盜鈴》等中國古代寓言故事,也可以講解《伊索寓言》中《農夫和蛇》或《狐貍與葡萄》等國外寓言故事,營造濃厚的家庭讀書氛圍。這樣一來,在提高孩子閱讀能力的同時,家長可以將自己在成長、生活過程中領悟到的人生哲理告訴孩子,加強親子互動,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
語文教師在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有機融合時,應注意從多方面進行,不能操之過急。教師與家長都要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要與家長聯合起來,耐心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