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旗 王洪瀟 張少航
1.廣西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
2.吉林體育學院研究生院,吉林 長春 130022
隨時代的變遷,武術與體育已經緊密聯系在一起,武術的發(fā)展必受體育的影響。2020年9月,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發(fā)布《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fā)展的意見》(簡稱“意見1”),意見指出“要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完善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與體育鍛煉協調發(fā)展?!盵1]教育部體衛(wèi)藝司司長王登峰接受采訪說到“競賽是處在整個校園體育體系的核心位置”[3]。同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fā)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簡稱“意見2”),意見指出“要健全體育競賽和人才培養(yǎng)體系、推廣中華傳統體育項目等改革措施,為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fā)展,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煉意志,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體教融合概念的提出對新時代學校武術發(fā)展起到了導向作用。
2010年8月,教育部辦公廳與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聯合印發(fā)了《關于推廣實施全國中小學生系列武術健身操的通知》,[4]次月在全國中小學推廣實施,由于簡單易學,便于大范圍推廣,深受孩子們喜歡。這是武術通過由繁到簡,簡化成操后,與學校教育簡單結合的表現;在2014年5月國家體育總局和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印發(fā)了《武術段位制推廣十年規(guī)劃》,[5]武術段位制是推廣武術的載體,是推動武術進校園、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一個強有力的抓手。武術段位制的實施標志著學校武術由“操”向“拳”轉變,同時這也是學校教育與武術進一步結合的體現。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意見》,[6]此意見是為了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最終實現“中國夢”,該意見指出了文化及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學校武術發(fā)展的好壞不僅決定著武術的興衰,也影響著保護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文化安全。[7]在此之前也有學者說過:武術不僅是體育,更是一種文化,讓武術文化進入學校,其所產生得教育力量是不可估量的。[8]意見下發(fā)后,一些傳統武術項目開始在學校中興起,如“一校一拳”特色武術學校成立,傳統武術不僅是以一種體育運動的形式存在于學校,它所蘊含的文化內涵也漸漸融入學校教育中,這是學校教育與武術“融合”的體現;2020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意見1”,其中提出了“體教融合”的概念,其本質是把競技人才的培養(yǎng)(體)融合到國民教育體系(教)之中;[9]同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意見2”,其中提出健全體育競賽和人才培養(yǎng)體系、推廣中華傳統體育項目。[2]兩個意見的頒布使學校體育與教育開始更深層次(價值、功能、目的)進行深度融合,達到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與體育鍛煉協調發(fā)展的效果。這給給學校武術發(fā)展指明了方向,同時也推動了學校教育與武術進一步的“融合”。因此,深化“體教融合”將是學校武術發(fā)展的新契機。
2013 年由教育部牽頭成立的全國性的7個運動項目聯盟,而武術項目就是其一,同年9月全國學校體育武術項目聯盟由上海體育學院牽頭,近三十所學校和單位參與共同組成。這是從新中國以來武術及學校武術快速發(fā)展最有代表性的標志性事件之一。學校武術經過五年的發(fā)展,在2017年“武術聯盟”的工作報告中指出:武術聯盟會員單位以覆蓋31個?。ㄊ?、區(qū)),牽頭單位35家。[10]2017年,由齊魯師范學院、河南省嵩山少林寺及新華睿聯企業(yè)管理有限公司三方積極響應共建“齊魯師范學院武術教育中心”。自中心成立以來,一直大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推動學校武術的普及,開展武術育人相關的研究及實踐。直至2019年,與北京、山東大約300多所中小學、大學開展合作,致力于推動武術進校園的工作。[11]綜上,經過社會、學校等部門大力弘揚武術文化、舉辦各種武術賽事、組織武術工作會議等,達到了以“點”帶“面”的效果,在推動學校武術的發(fā)展的規(guī)劃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王登峰司長在采訪中多次強調競賽的重要性,他認為“競賽將成為校園體育的核心”。[3]但是,在我國小、中、大學中,有關校內武術的比賽很少,可以說幾乎沒有。但學校之間的比賽確實存在,即全國武術學校套路比賽,全國武術學校套路比賽是每年一次,自21世紀初到現在已經舉辦了十九屆,自比賽以來,比賽的形式比較單一。其競賽規(guī)則是來自于體工隊競技套路武術比賽,其要求不太適用于學生群體,從而導致學校武術競賽活動長期失效。[12]武術人才的培養(yǎng)大多出至于高校,在大學之前的階段,由于受到學校、家長傳統升學觀念的影響,學生甚至沒有接觸過武術。學生進入大學選擇武術后,因沒有基本功,習練武術動作難上加難。以至于畢業(yè)后,學生武術水平不高,無法達到武術教師、教練員的標準;而近代學校武術的根本目的,都在于為普及武術提供充足的人才儲備,讓武術經由近代學校系統得到全面、充分的傳承。[13]前者實際現狀無法與后者根本目的相匹配,究其原因是我國學校武術人才培養(yǎng)體系還不健全。
學校武術教育的開展離不開優(yōu)質專業(yè)的師資隊伍,更離不開學校領導的支持,兩者對學校武術教育有著直接的影響。相關資料顯示:在我國中小學體育課中,武術課所占比重極少,而專業(yè)的武術教師僅占體育教師的1/5。[14]一些學校武術課的擔任教師,則是由足球、籃球專業(yè)等的老師代替教學,有的學校更是由非體育教師擔任,其對武術本身的技術動作、武德等缺乏完整的學習,對武術知識的獲取只停留在以前學過的武術普修課。另一項針對63所武術特色學校的調查結果顯示:在這些武術特色學校中專業(yè)的武術教師占總武術教師的1/3,而非專業(yè)的武術教師占總武術教師2/3。[15]通過走訪武術教育的專家,專家表明:“現如今廣大武術師資大多數來自于高校,學校中主項班的學生武術優(yōu)秀者都沒有幾個,更何況選修班的學生”。專業(yè)的武術教師如此匱乏,武術談何在學生中普及,談何在我國快速發(fā)展傳承。非武術專業(yè)的教師如此之多,怎么能把武術教好,這樣不僅不能起到好的作用,反而會使學生失去學習武術的興趣。
不論在中小學還是在高校,武術的場地設施較比足球、排球、籃球、羽毛球等項目的場地設施要少很多,有相關研究以 24所初中、小學2050名學生為調查對象,針對學校武術訓練場地的調查結果顯示:僅有 1/5不到的學生反映他們學校有專門供學生練習的武術地毯,有2/3的學生反映通常情況他們是在室外操場進行武術課的教學。[16]可想而知,現如今有武術場地的學校少之又少,沒有武術場地極其不利于武術內容的安全開展。學生在這樣的場景中上課及其容易因摔倒而引起受傷;少年至青少年這個階段,學生正處于生長發(fā)育較快的階段,他們會因某些動作跳起落下而傷到關節(jié),對學校造成不好的影響。高校較比中小學來說情況較好一些,學校里有專業(yè)的武術比賽場地可以用來上課或者訓練,但這也是有針對性的,那些選修班的人上課的地點也與中小學無異,同樣在地面比較硬的地方上課,眾所周知,武術的一些動作并不適合在硬地面上做,假如我想練習武術的一些騰空動作和跌地的動作,但一想到沒有合適的地方練習,也只能作罷。這種現象的存在是將學生拒于武術門外的表現,也是阻礙學校武術進一步發(fā)展的客觀影響因素。
從21世紀以來,國家一直高度重視武術教育。武術作為我國之國粹,在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里,不管是在教材的編寫還是教學大綱的制定,一直都能得到教育部主管部門的大力提倡,但是,到今日武術在學校中還是沒有得到廣泛的普及,甚至有的學校里存在武術,但也只是名存實亡,這值得我們深刻反思。有資料顯示,全國中小學一半以上的學校根本就沒有開展武術課程,[17]較比中小學校,現在的普通高校開展武術課程情況較好一些,但也存在許多問題,例如:武術教材陳舊、內容缺乏創(chuàng)新性,無法給學生提供思考,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18]形成了“學生喜歡武術,但不喜歡上武術課”的現象;在學校里學生選擇武術是為了防身自衛(wèi),經調查結果顯示:在322名學生中有86%的學生選擇武術課是為了防身自衛(wèi)。[19]武術在沒有文化內涵的加持下,在學校形成了一種“學生只知其技,不知其意”的現象。李龍的一本專著里指出:“現今人人都說武術好,但是習練武術的人少”,[20]使武術陷入尷尬的境地?,F如今在各中小學,武術課程只存在于體育課中,這種將中華武術看成學校體育教育中的一部分內容是不明智的,[21]而武術文化在學校卻不能得到有效的繼承,甚至不存在于學校,與現如今國家政策“大力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理念相悖。
學校武術必須和競技武術結合起來,競技武術是近代工業(yè)社會、信息社會高度發(fā)展條件下應運而生的一種特殊文化形態(tài),[22]也是西方文化和中國傳統武術碰撞留下的產物,競技武術極高的觀賞性可以帶動傳統武術在學校中的發(fā)展。為解決學校武術競賽活動的長期失效、校園武術競賽體系不完善以及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體系不健全的問題,筆者構建出“學校武術競賽體系、專業(yè)武術人才培養(yǎng)模式”簡要的一體化模型。一體化模型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學校武術競賽體系,另一部分是武術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體系。學校武術競賽體系:由國家體育總局、中國武術協會及教育相關部門共同負責,統一注冊學校參賽資格、統籌運動等級認證、升學激勵政策,合理制定武術比賽年齡分組、項目設置、比賽數量,合理利用節(jié)、假、日時間進行比賽。即在平常課余時間進行校內比賽,在周末進行(市)學校武術比賽,在節(jié)日假期進行(?。W校武術比賽,在寒暑假進行全國學校武術比賽。[23]武術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體系:為學生縱向升學和橫向進入專業(yè)武術隊打通通道,在學校武術競賽體系的基礎上,縱向升學為國家培養(yǎng)綜合性武術人才;橫向進入專業(yè)隊為國家培養(yǎng)武術高水平專業(yè)人才。進入專業(yè)隊的運動員事后參加比賽所取得成績納入體育、教育部門雙方獎勵評估機制,可遞交申請去學校深造,為培養(yǎng)研究型武術專業(yè)人才打下基礎。學校武術競賽體系可由兩部分組成或者四級學校武術比賽構成,兩部分分別為校內競賽和校際聯賽,四級學校武術比賽分別為校內武術比賽、(市)學校武術比賽、(?。W校武術比賽、全國學校武術比賽。
校內競賽指的就是學校內自行組織的武術比賽,校內武術比賽每年不少于兩次。校際聯賽由三部分構成:(市)學校武術比賽、(?。W校武術比賽、全國學校武術比賽。(市)學校武術比賽是指以本市內各中小學、大學為參賽單位,參賽運動員在統一的規(guī)則下進行的比賽;(?。W校武術比賽是指以省內各(市)學校武術比賽每個項目前16名的中小學、大學為參賽單位,參賽運動員在統一的競賽規(guī)則下進行的比賽;全國學校武術比賽是指以全國各(省)學校武術比賽每個項目前16名的中小學、大學為參賽單位,參賽運動員在統一的競賽規(guī)則下進行的比賽。校際聯賽中國家學校武術比賽和(?。W校武術比賽兩個類型比賽為選拔性競賽,在選拔性競賽中體育和教育部門要根據學生的成績給予相應的運動等級。在這兩個類型的比賽中省武術隊教練和國家武術隊教練在比賽后必須要觀看競賽影像,教練可選取武術水平高的運動員和好苗子進入各省隊、國家隊。其中學校武術競賽參賽的人群為帶有學籍的本校學生,參賽內容比賽規(guī)則為國家體育總局武術中心和中國武術協會統一制定;國家武術隊教練觀看全國學校武術比賽、各省武術隊教練觀看各省學校武術比賽。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體系分為縱向培養(yǎng)和橫向培養(yǎng),縱向培養(yǎng)指的是升學,而橫向培養(yǎng)指的是進入專業(yè)武術隊。縱向升學又分為賽后升學和進入專業(yè)隊退役后在升學,前者是通過武術特長生這一身份加上藝術生文化分數線達到進入高一級學校的升學;后者是通過在專業(yè)隊服役后,想進一步深造,通過申請進入高一級學校的升學。橫向進入專業(yè)隊是指學生通過選拔性競賽后由各省隊、國家隊教練根據學生個人意愿是否進入省隊、國家隊進行深造。我國現今學生升學、運動員退役后所擔心的主要問題是就業(yè)問題。根據我國將設立專兼職教練員崗位制度,[1]未來武術教練員、教師崗位將增加,武術人才需求量將大幅度提高,以上體系可在未來緩和武術人才匱乏的現象,滿足武術教練員、教師崗位的需求。本文“一體化體系”的建立與“政策”遙相呼應,正好大幅度解決了學生、退役運動員的工作問題。
上述對武術特色學校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專業(yè)武術教師只占三分之一,由此可以想到,非武術特色學校中專業(yè)武術教師的占比,這些教師對武術技能掌握不牢固、文化內涵理解不到位,很難做到言傳身教的效果。學校武術發(fā)展好壞與學校管理干部的重視程度有著直接關系,我們首先要轉變大中小學的校長、教師等實際操作者的觀念,應盡快消除學校管理干部對武術價值和目標的片面認識。[24]因此,為了提高武術教師的武術技能,提高教師、領導對武術文化內涵的認識,急需舉辦武術國家級的培訓班。武術的國家級培訓班可以借鑒校園足球的“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師資國家級專項培訓”,其中將培訓分為兩種:一種為武術骨干教師培訓,另一種為學校管理干部培訓(校長)。在骨干教師培訓班里開設技能課,規(guī)范武術教師動作技能;開設理論課,豐富教師對武術文化的認知;開設討論課,解決教師疑問以及學校發(fā)展問題。在學校管理干部培訓班里白天設立專家講座,讓學校管理干部了解武術,提高對武術的重視程度;晚上設立討論課,學校管理干部反饋學校所遇難題。只有學校管理干部與武術教師上下同心,武術才能更好的在學校扎根,才能在學校普及。
武術場地設施主要包括:地毯、墊子、壓腿杠、器械柜(架)、音響等。而所謂空間化則是合理的利用。對于學生訓練、上課最重要的就是地毯和墊子,它可以使學生完成一些沒辦法在硬地上、臟地上完成的動作;它可以使學生安全地在上面練習,即使摔倒了,也傷不到學生的身體。從上述調查可以看出,我國存在許多中小學校沒有武術訓練場地、沒有地毯和墊子。對學校來說墊子和地毯極容易買到,價格也不貴。由于墊子和地毯的可伸縮性,決定了武術訓練和上課的地方并不會專門占用學校太多地方,在訓練和上課的時候學生只需要將墊子和地毯鋪開,就可以在上面訓練和上課,下課或者不訓練時,只需將墊子和地毯卷好、折疊好放到指定地方,即角落或者墻邊。學校有了這樣的場地設施不僅可以保證學生武術課上的安全性、克服練習難度動作的恐懼性,也可以做到合理利用場地的目的,達到武術場地設施空間化的標準。
武術是我國之國粹,學校武術教育不僅要有動作技能教導,更要有武術文化的貫穿,這樣才能彰顯中國精神。武術文化應該是學校武術教育的落腳點,創(chuàng)新武術課程教育,讓武術融入中小學理論課程,使之伴隨孩子們成長。如何才能將武術教育貫穿整個學校理論教育?九年義務教育從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語文課、英語課一直存在,如果能讓優(yōu)秀傳統武術文化與之有機融合,將優(yōu)秀傳統武術文化編入語文課、英語課中,或成為其課本中的一個章節(jié)、一個單元等,武術文化將會伴隨著孩子們的成長,讓孩子從小開始接觸武術文化,使武術文化深深扎根于孩子們的心底,讓學生從小受武術文化的熏陶,持之以恒地感悟與練習,中華武術文化才能真正被繼承和沿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