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思宇
吉林體育學院研究生院,吉林 長春 130000
早期武術類影視作品大多改編自《水滸傳》,但膠片早已失傳,《火燒紅蓮寺》的拍攝與播出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從此之后武俠類電影也成為在世界影壇上最富于中國特色的電影種類。香港到40年代末至50年代中期出現(xiàn)了功夫熱潮,最火爆的系列電影就是《黃飛鴻》了,這部電影具有濃厚的中國民族特色,凸顯實戰(zhàn)技擊功夫,武術類影視作品功夫片的概念開始在人們心目中逐漸形成。60年代的《大醉俠》引起轟動,成為當時香港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而后70年代香港影星李小龍主演的《精武門》,導演以中華武術為主體、以真實武功為表現(xiàn)手段進行拍攝,對當時的功夫片作出了很大貢獻。到了80年代,一部《少林寺》,再次把武術類影視作品推向了新的高度,中國武術類影視作品開始走向世界,并塑造了早期李小龍,成龍,李連杰,趙文卓等,到如今吳京,甄子丹,張晉等一眾功夫明星。直到今天,武術類影視作品一直對武術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1]
武術類影視作品擴大了中華武術的傳播途徑,通過武術類影視作品的傳播,拉近了武術運動與人的距離,讓世界知道了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讓世界知道了無數(shù)的剛柔并進,形神兼?zhèn)?。不知道有多少人通過武術類影視作品喜歡上了武術并學習了武術。也不知道每年有多少人慕名到中國學習武術。不夸張的說,世界上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中華武術,中華武術已經成為中國人的象征。[2]武術類影視作品同時作為弘揚中華武術文化的一個載體,對我們中華武術文化的有著重新的詮釋。它不僅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特色的武術文化,同時也向世界展示出了中華武術的更多可能與創(chuàng)新。讓世界更好的認識中國元素的同時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和武術精神,展現(xiàn)了中國的氣魄,中國武術的氣魄以及中國億萬武者的氣魄。武術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也離不開武術類影視作品的進步,通過武術類影視作品的拍攝,放映,線上線下活動,推動了武術類影視作品工作人員的收入、武術行業(yè)從業(yè)人員的收入、武術學習基地的收入、武術旅游景區(qū)的收入以及武術周邊售賣收入。越來越多的導演加入了武術類影視作品的拍攝中,結合了現(xiàn)今的科技元素與數(shù)碼技術,越來越多的具有影響力的影視作品相繼問世,對現(xiàn)今武術的發(fā)展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武術類影視作品中,武俠玄幻所占比重較大,其中不乏過度的夸大和神秘的渲染,觀眾們在觀看主人公出神入化的打斗場景,緊張刺激的對戰(zhàn)畫面,往往只關注了特技和效果,并沒有很好的理解和感受其帶給我們自強不息的中華武術精神。視覺的沖擊會使觀眾沉迷于武術的魅力,過度的夸大會使觀眾對現(xiàn)實武術有所偏差,因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學習武術達不到影視作品中的樣子,會在心中產生落差,最終出現(xiàn)抵觸的情況。
在武術類影視作品中,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個鮮活的形象,他們有的保家衛(wèi)國,有的捍衛(wèi)民族尊嚴,有的匡扶正義,往往都是一個人拯救所有人,一個人改變局勢,讓觀眾覺得只有主人公才可以救大家的英雄主義就形成了,這會使觀眾對人物的理解形成偏差,武術精神和文化沒有得到很好的表現(xiàn)。在武術類影視作品中,很多場面過于暴力血腥,過度迷信武力,渲染暴力,充斥著暴力血腥場面會使觀眾很不舒服,甚至出現(xiàn)反感。
很多青少年是從武術類影視作品了解到武術,并喜歡武術,很多青少年從小就喜歡刀劍棍棒,對武術充滿了興趣??梢哉f武術類影視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了青少年學習武術的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熱愛力,拉近了武術運動與青少年的距離。讓青少年了解武術不光是一項體育運動,不光可以強身健體,更是自我防身的技能。在青少年體育與健康教材上有武術課程的相關介紹,但看起來十分乏味,前期如果學生對武術十分感興趣,在看到教材內容時便會十分興奮,學習武術時也會比較積極主動。同時在教師教學方面,通過穿插武術類影視作品的播放,可以增強學生們學習武術的興趣,提高課堂學習氛圍。
好的武術類影視作品往往給青少年們展示了正能量,揭示了正義一定會戰(zhàn)勝邪惡的堅決態(tài)度。在《戰(zhàn)狼》中,我們除了看到打斗場面的驚險刺激,更看到了我們強大的祖國,我們?yōu)樽约菏侵袊硕院?。在《葉問4》中,我們除了看到葉問師傅樂于助人,武藝高強,更看到了武術精神的自強不息,堅持不懈,也看到了所有武術人為弘揚中華武術文化的不懈努力。在《花木蘭》中,我們看到了女主角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果敢灑脫,以及學習武術的刻苦堅韌。這樣具有代表性正能量的武術類影視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鼓勵學生樂于助人,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男子漢大丈夫頂天立地的責任心,以及誰說女子不如郎的氣魄等。
在武術類影視作品中,除了塑造優(yōu)秀的功夫明星以及刺激的打斗場面外還會引入許多武術相關知識,比如各種拳法,詠春拳、太極拳、心意拳、少林拳、鷹爪拳、螳螂拳、醉拳等;還有各種流派,少林,武當,峨眉,崆峒,昆侖等;各種套路,刀術套路、長拳套路、南拳套路等[3]。所以青少年在觀看武術類影視作品的同時還學習并了解了武術的相關知識,為今后武術的學練打好了基礎,也讓學生對學校武術課充滿了期待。
在武術類影視作品層出不窮的今天,總會有某些武術類影視作品偏離了軌跡與初心,對青少年武術學習造成一些或多或少的消極影響。一些過分玄幻,夸大武術技能,用過多的特效技術渲染招式套路,會把青少年偏離化。當理想與現(xiàn)實產生巨大差異時,會讓青少年形成心理落差,在學習武術過程中產生許多疑問與不解,為何影視作品中的動作那樣華麗酷炫,而我所學習這樣平淡無奇。會對學習武術失去興趣和信心,甚至還會出現(xiàn)質疑老師的情況,思考是否是老師不夠專業(yè)等問題。
在影視作品中看到演員的武藝十分高強后,青少年會很著急的去學習武術,會為快速達到影視作品中的效果,而變得急于求成。不在乎基礎多么的重要,只想學習套路和高難度技術動作,只關心結果是否學有所成,并不注重過程是否要穩(wěn)扎穩(wěn)打。這樣急于求成十分不利于正處于生長發(fā)育上升期的青少年。簡單的抱拳禮課前都不愿意做,課上的基本功,扎馬步,壓腿,直拳練習等都覺得枯燥乏味,不肯堅持,不注重軟硬基本功循序漸進的積累練習,最終只導致自己動作錯誤,學無所成。
在觀看武術類影視作品后,許多青少年都會盲目的去模仿,比如喜歡葉問的詠春拳,就堅信詠春拳就是這樣子的,別人的詠春都不叫詠春,只想學習和模仿葉氏招式套路,殊不知詠春有各種風格,比如“姚系”“阮系”“黃淳梁系”“梁挺系”等,每個派系都有其獨特的個性風格,比如姚系的蛇型手黐手、葉系的散式、阮系的擒拿等。李小龍曾說過水是無形的,但是容器是有型的,水在壺里那水就是壺型,水在碗里那水就是碗型,青少年是沒有容器的,不要盲目的模仿學習,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果你把自己定義成碗或者壺,那你的潛力也就定在那里,沒有可發(fā)展的空間了。
很多武術類影視作品的拍攝出發(fā)點不同,有的追求打斗場面華麗炫酷,武術技藝超群,有的導演則覺得華而不實,追求武術背后的精神升華。作為青少年,他們思想和意識發(fā)展的還不夠全面,在理解和認識方面更是存在著局限性,許多年輕人通過武術類影視作品,認為武術技藝是最重要的,在學習和練習武術過程只追求武術的技藝高低,學習武術只為在格斗對戰(zhàn)時打贏對手,這樣脫離了武術文化和武術精神的武術即使學習了,將來也會誤入歧途。在《葉問4》電影中,葉師傅在對戰(zhàn)敵人時有很多招式都可以重傷敵人,為何他選擇收住力道,沒有下手,這就是武術精神的升華所在。青少年在學習武術動作套路的同時,不光要學習武術技術動作,更要學習、傳承和弘揚武術文化和武術精神。
在武術類影視作品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武術更好更快的走到大眾視野中,更深更遠的走向了世界,從而拉近了武術這一傳統(tǒng)體育項目與青少年之間的距離,通過武術類影視作品激發(fā)了青少年學習武術的興趣,宣傳了武術的正能量,也培養(yǎng)了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武術類影視作品是一把雙刃劍,部分影視情節(jié)過分夸大效果,使青少年曲解了武術的真諦,忽視了中華武術精神與文化內涵,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發(fā)展。因此要更好地輸出正能量武術類影視作品,推動中華武術不斷發(fā)展,弘揚和傳播中華武術文化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