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伏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吳忠市同心縣石獅中心學校 寧夏 同心 751300)
在新課改的大環(huán)境下,需要我們教師清晰的認識到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理念,所以新時期下一名語文一線從教者亟需轉變自身傳統(tǒng)教學理念,積極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那怎么樣才能夠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不斷提升上去是當前每個教師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語文教學中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認識,以及掌握有效的學習方式,提高人文素養(yǎng)。閱讀作為語文教學重點之一,需要我們重視其重要性,理解與掌握語文學科具體的核心素養(yǎng),這樣才能夠有效的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切實提上上去,促使學生以后更好的成長與發(fā)展。
閱讀不但能夠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不斷提升上去,同時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所以廣大語文教師應該在日常閱讀需要注意語文文化知識與內容,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進行文化素養(yǎng)的積累,并注重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不斷提高。如,在教學《北京的春節(jié)》這一課文的時候,春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學生對這個節(jié)日也非常熟悉,那我們在教學的初始階段和讓學生講一講在春節(jié)時候做發(fā)生的事,有的學生說春節(jié)時候要貼對聯(lián),那接下來我們可以在課堂上介紹一下對聯(lián)來源與特點,甚至也可以在課堂上開展對對聯(lián)的活動。當學生說出吃臘八蒜的時候那我們就可以要求學生大膽的描述下腌制臘八蒜的過程,以此使我們的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也使得課堂學習變得輕松愉快,進而也增加學生的生活常識。也有的學生會說逛廟會,那我們就借助信息技術下的多媒體工具播放老北京廟會的影視圖片,通過這樣的方式自然能夠使學生對北京廟會有了一定的認知,從而深入理解文本中的閱讀內容。[1]
在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我們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讓學生充分體會和感悟閱讀的魅力以及藝術價值,進而認識社會、理解社會,為步入社會做準備。那作為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在教學的時候就需要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促使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形成閱讀意識,從而確保閱讀教育的質量與效率更加高效。[2]例如,開展《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教學時,由于小學生天性使然對故事有著非常高的興趣,那我就利用故事作為閱讀的開端,如在一個寒冷的大年夜,有一個小姑娘為了維持生計,穿著單薄的衣服在大街上賣火柴,同學們,你們想和她認識一下嗎?她在寒冷的大年夜里可以將火柴賣出去嗎,她的命運是什么樣子的呢?利用故事作為教學的開端喚醒激發(fā)學生對文本閱讀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走進文本的閱讀之中。為了能夠使學生更好的展開自主閱讀活動,我將班級里的學生劃分成了若干小組,每個小組中的成員可以在閱讀的時候互相分享自己的閱讀體會,從而形成不同思維的碰撞,以此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閱讀內容。
核心素養(yǎng)把社會性作為人的基礎屬性,它強調人的理想信念。因此,以核心素養(yǎng)為根本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能夠使學生全面認識和理解社會,能夠使學生從小成為有理想有抱負和擔當的新時代好學生,為其未來的成長與全面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但是由于當前學生的責任感都偏弱,那我們就需要加強對社會參與這一意識的培養(yǎng)。比如,針對《開國大典》這一課文教學的時,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民族情感。那在讓學生對文本內容閱讀之前我們則可借助多媒體播放有關開國大典的影視片段,在圖像與聲音雙重刺激下促使學生能夠感同身受當時背景下激動人心的時刻。面對天安門城樓上的歷史人物和天下百姓歡呼雀躍的場景,加強學生對歷史的理解,體驗我們現在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從而為學生樹立起社會責任感,促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進學習之中。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下在引導學生來閱讀文本內容,讓他們在字里行間中感受其中所蘊含的情感。[3]
總之,在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下我們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需要轉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不斷更新和優(yōu)化教學模式,使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方式方法,不斷提高閱讀效率,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進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活動之中,感受閱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