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倩
(安徽省滁州市第三小學 安徽 滁州 239000)
我班從一年級下學期開始嘗試“自育自學”課改,如今已經有一年半的時間了。在這一年半中,我們實驗班的老師在校領導的組織帶領下,通過集體學習、討論、自學和撰寫學習心得等多種方式,研讀了《從教育原點出發(fā)》一書,為課改的推進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并在理論的指導下,嘗試了進行課堂改革實踐。下面就“引導自學”型課堂改革中小組合作學習談一談自己的做法和收獲。
想要讓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最大作用,首先就要構建合理的學習小組。在一般的課堂當中,老師們也時常會運用“小組討論”的課堂教學模式,但是這樣的“小組”往往都是臨時組建的,具有不固定性,小組討論的過程一般也流于形式,而且如果哪一組里碰巧能力強的孩子多,那這一組在課堂上就會特別出挑;相反如果哪一組里能力弱的孩子多一些,那這一組往往就“默默無聞”。為了打破這樣傳統(tǒng)的“臨時小組”,根據《原點》上的操作建議,我將全班34人分成8組,每組四到五人,需要時,坐在前排的孩子一轉身便可以與后面兩個孩子進行合作,方便快捷。更重要的是,這四五個孩子是固定的,他們中有能力較強的孩子,有中等的孩子,也有學困生,這樣分組,平均了每組的實力,讓優(yōu)等生幫助學困生,小組團結合作,共同進步。
小組合作學習能不能有效地進行,能不能真正發(fā)揮它的效果,常規(guī)訓練很重要。
2.1 盡職訓練。根據《原點》所闡述的,四人小組一般分為這樣的四個職務:小組長、記錄員、秩序檢查員、報告員。期中能力最強的學生為組長,筆頭快的孩子為記錄員,語言組織能力較強的孩子為報告員,一般能力較弱的孩子為秩序檢查員。如果是五人小組,可根據孩子們各自的特長,靈活分配職務,可選取兩人做報告員。這樣小組里人人有職務,人人有事干,人人肩上都有一份責任,能讓小組中的每一個學生都真正地參與到小組合作中。
2.2 常規(guī)訓練。常規(guī)訓練主要是訓練小組討論時的“十要十不要”。我主要運用的是“示范組”的示范作用來訓練的。選擇一個小組做“示范組”,根據《原點》上提出的“十要十不要”進行“討論常規(guī)”的訓練,讓其單獨在班上示范,讓別的小組學習。
2.3 發(fā)言訓練。在小組合作的訓練中,我規(guī)定在發(fā)言時,一律讓小組中最弱的學生先說,然后其他的組員再補充,最后組長做總結。如在小組討論觀察“坡”字時,
組長:“觀察‘坡’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后進生:“‘坡’字是提土旁?!?說出偏旁很容易)
組長:“還有要補充的嗎?”
兩個組員:“右邊“皮”字的撇穿插到提土旁的下面。”(說出這一點就比較難,后進生不一定能發(fā)現(xiàn)。)
組長:“‘坡’字偏旁是提土旁,左右結構,右邊‘皮’字要寫得稍大一些,并且“皮”字的撇穿插到提土旁的下面?!?組長總結)
如果讓能力較強的學生先說,他們可能一口氣就把“坡”字的特點說了出來,后進生自然沒有可說的了,長此以往后進生在小組中會有失去信心,造成自卑感,不利于小組的進步。
在進行發(fā)言訓練時,我還專門準備了一套用于小組合作學習的“發(fā)言模式”。像前面舉的那個例子中小組長的一連串提問就屬于一個基本模式。在小組討論結束后,進入全班交流環(huán)節(jié),小組中的“報告員”起來匯報本組討論結果時,會說“經過討論,我們小組……”,他的發(fā)言就是代表了本組所有組員的學習成果,而不是他一個人的學習成果。
在訓練小組討論常規(guī)的同時,我還開始著手小組長的培養(yǎng)。一個學習小組能否快速地成長,能否使所有的組員共同進步,關鍵要看小組長的能力。我把八個小組長分成兩組,讓他們扮演小組成員,模擬小組討論,并且輪流試當組長,訓練組織能力。在模擬小組討論中,每個小組長都能從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深刻地體會到小組中每個成員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所面臨的困難,從而能更好地為每一個組員著想;在模擬中,大家也逐漸熟悉小組長的角色,面對各種模擬出的小組合作學習中的突發(fā)情況,各個小組長們群策群力,商討著怎么樣管理好自己的小組。如今我班小組長已經基本成長起來,在小組討論中,小組長的作用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小組長儼然就是一個小老師,帶領組員讀課文,回答自學提示中出示的問題。
能力強的小組長,不僅能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組織好小組學習。還能團結小組成員,使組員之間關系融洽,大家學習目標一致,互幫互助,尤其關心本組中的后進生,這樣不僅能幫助后進生進步,還能減輕老師的負擔,更鍛煉了孩子們各方面的能力,培養(yǎng)了他們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品德。
“自育自學”課程改革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全體學生共同進步,而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就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主要方法,我應該靈活運用小組合作學習,進一步發(fā)揚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點,讓學生在“自育自學”的課堂上真正受益,讓教師在“自育自學”的課堂上發(fā)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