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婷
就目前小學科學微課教學情況看,相關教育專家和教師都做出極大的努力,也已大大地改進過去“重知識、輕方法”“重結果、輕過程”等問題,然而依舊存在問題。
自從有微課之后,有些老師覺得自己省事,只需在課前告訴他們,學習內容都在某文件夾中,有問題直接找微課。這是一種極端的微課使用方式。整堂課學生根本就不知道要學什么,學會什么,而老師更不知道學生學得如何。也有老師正常地認真授課,教學過程中的某個環(huán)節(jié)想要使用微課,但是他給這個知識點的微課準備得太多,學生完全不知道到底他應該看哪一個視頻,最終分層細化教學變成一片混亂。
有不少老師是信息技術愛好者,因此會采用一些動畫等炫酷的技術,微課中運用各種效果和聲音,讓人眼花繚亂,殊不知這樣反而喧賓奪主,學生根本沒有深層次的思考。而對于微課,本人認為最重要的正是設計理念。整個微課設計的畫面、文字應無不與知識點息息相關,多一分則太多,少一分則太少,這應是我們努力追求的境界。在微課中,我們應努力鉆研如何將問題講深講透,如何帶領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形成生動課堂,同時,應該讓整節(jié)微課簡潔但不簡單,生動且有內涵。
網(wǎng)絡資源一向都是應有盡有,所以微課如今在網(wǎng)絡上已經有一定的規(guī)模。然而下載下來的并不一定就是你所需要的,有些老師為圖省力不經修改就直接利用,學生就會覺得莫名其妙。
通常來說,微課必然有片頭—導入—主題—討論—練—小結等多個環(huán)節(jié),而很多老師仍然沿用上課的方法,先“大家好,同學們好”“同學們好,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這都會浪費大量的時間,結果導致真正要突破的重點反而敷衍了事。實際上微課不同于課堂實錄,你所面對的是網(wǎng)上課堂的學生,學生根本不關心你叫什么,所以沒必要做自我介紹,只需要在片頭打上學校、姓名即可,而導入也要單刀直入,直奔主題。
小學科學課程內容涵蓋面廣,涉及的知識種類多,對科學教師的知識面、專業(yè)性、實驗操作技能等方面都提出高要求。而微課的使用可以助力指導學生學習操作方法,簡化學生操作的步驟。在四五十人的教學班中,教師的演示實驗往往并不能讓全體學生看清,將操作過程制作成微課播放,通過微課慢放和聚焦,把細節(jié)放大,讓大家都關注到細節(jié),更讓后排的學生也能看得很清楚,解決操作問題,直接保證學生課堂的有效性。
在科學課堂中,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但是,很多探究實驗的操作過程是非常簡單,而對于操作方法的討論、控制實驗變量的討論過程反而成為重難點,這是學生思維提升、探究能力提高的過程。因此,針對這樣的科學課,可以嘗試將探究活動前置,引導學生在課前嘗試實驗,把課堂上的時間留給充分深入的交流研討。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難點往往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接觸較少,或者與其日常經驗不一致的知識點,因為學生缺乏直觀的感官體驗,導致難以建構概念。微課的運用能及時解決學生之間由于經驗差異產生的沖突,利用微課突破沖突,展示的時機非常重要,需要讓學生先對觀點進行闡述、交流,進行深刻的思考。例如,在《探索宇宙》教學中,關于地球的運動、宇宙等等很多知識都是非常抽象,而且是缺少經驗的。在學生自主交流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很多不同的猜想,學生各抒己見,如何幫助學生排除錯誤的想法,保留正確的想法成為難題,于是,微課的運用成為不錯的選擇。在學生自主交流時,利用微課解決探究矛盾,促使學生主觀地接受知識的更新、觀點的轉變。
微課教學為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供條件,能幫助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認知基礎構造問題,指導學生學習并給以必要的反饋,總結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反思能力。在教學《日益減少的礦物資源》時,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為什么要保護礦物資源?怎樣保護礦物資源?然后引導學生結合課本內容到網(wǎng)上查找相關資料,學生帶著問題找到《礦物資源保護》專頁,呈現(xiàn)有關礦物信息、礦物知識等內容,有的觀看到爆破開采礦物的視頻,有的看到浪費資源污染環(huán)境的現(xiàn)象、礦物的圖片。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憑借信息技術有效地獲取信息,有個性地探究和創(chuàng)建信息,從多方面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的素養(yǎng),有力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總之,微課能夠改變低效的學習模式,改善師生關系,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為提高小學高年段科學課的有效性,小學科學教師應結合學科自身的特點,借助微課的功能,共同構建高效的快樂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