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霞
[摘 要]語文是其他課程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生學習、溝通的重要內(nèi)容。要想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就必須重視閱讀與寫作,并且將二者有機地整合起來,實現(xiàn)讀寫遷移、以讀促寫。教學中,教師可將閱讀作為興趣點,引導學生展開多元閱讀,教給學生品讀經(jīng)典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做閱讀記錄的習慣,如此進行讀寫遷移,就能真正達成語文教學目標。
[關鍵詞]語文教學;讀寫遷移;以讀促寫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31-0067-02
從某種意義上說,閱讀是吸收的過程,寫作則是輸出的過程。只有當學生源源不斷地吸收,才能夠持續(xù)不斷地輸出。高效的閱讀教學能夠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和技巧,而高效的寫作教學能夠增強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梢姡咧g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為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促進二者的融合,以節(jié)省教學時間,提高教學實效,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那么,如何實現(xiàn)讀寫遷移呢?
一、正確引導學生,將閱讀作為興趣點
小學階段的學生尚處于成長初始階段,年齡較小,各項能力相對較弱,對于他們來說,寫作無疑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教師要想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首要任務就是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幫助學生從小養(yǎng)成正確的閱讀習慣,使其在閱讀中開闊視野,擴充知識儲備量,發(fā)散思維,學會運用閱讀中所積累的知識進行寫作,提高文章的生動性。
例如,在教學《少年閏土》這一課的時候,當學生閱讀完文章內(nèi)容之后,教師逐步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整體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教師又將學生的視線集中在文章主人公閏土身上,以此作為切入點,喚醒學生的記憶,引發(fā)學生的共鳴,讓學生回憶自己兒時的玩伴以及與其發(fā)生過的有趣的事情或者難忘的事情。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帶著對兒時玩伴的感情,對文中作者描述兒時玩伴的方式進行分析、探討,從中學會描寫的方法,并且遷移到自己的作文中。如文中的“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他正在廚房里,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等句子,生動展現(xiàn)了少年閏土的外貌、形象,學生就可以模仿這樣的寫法,試著去描寫自己的兒時玩伴以及雙方經(jīng)歷過的事情。如此一來,實現(xiàn)了閱讀與寫作的有機整合,做到了以讀促寫,切實激發(fā)了學生閱讀、寫作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參與到閱讀與寫作之中,進而有效達成了語言表達和組織能力的提升。
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應當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通過文本閱讀有效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實現(xiàn)讀寫遷移,從而全方位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二、多元化的閱讀,實現(xiàn)因材施教
由于深受成長環(huán)境、性格特點等的影響,學生之間表現(xiàn)出極為顯著的個性化差異。要想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就不能按照以往的教學方式去實施教學,而是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具體來說,在正式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方式,指導學生閱讀、寫作,這能夠發(fā)散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海的女兒》這一課的時候,教師發(fā)現(xiàn)班上大部分女生都有著非常強烈的閱讀興趣,但是部分男生卻表現(xiàn)得較為平靜。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展開指導,如對于部分喜歡閱讀童話故事的學生,可以給他們設置童話類寫作任務:“龜兔賽跑故事中,烏龜獲得了勝利。有一天,兔子和烏龜又相遇了,兔子不服氣,要求再比一次……請補全故事?!睂τ谙矚g閱讀繪本故事的學生,可以給他們設置繪本類寫作任務:“將自己夢到或見到的最難忘或有趣的場景畫出來,并在一旁配上相應的說明文字?!睂τ谙矚g閱讀科幻類文章的學生,則可以給他們設置科幻類寫作任務:“突然有一天,宇宙發(fā)生了大爆炸。我們的地球在該區(qū)域的邊緣,因此我被甩出了這片區(qū)域,落在了一個叫作‘娃娃星球的水藍色星球上。請展開大膽的想象和創(chuàng)作,談談‘我在‘娃娃星球上可能發(fā)生的事情……”
通過這樣的方式,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不一樣的閱讀內(nèi)容和寫作任務,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就會更加認真地參與到閱讀和寫作中,從而切實提升了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
三、記錄閱讀體會,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常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即學生對寫作有著極強的抗拒心理,寫出來的文章過于空洞。其實,不管是抗拒心理還是文章空洞,都可以通過閱讀的方式進行解決,正如杜甫所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對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有必要讓學生形成記錄閱讀體會和感受的習慣,以此來鍛煉學生的思維,做到以讀促寫。
例如,在教學《父愛之舟》這一課的時候,本篇課文主要講述的是父親深沉的愛子之情,抒發(fā)了作者對父親的懷念和對父愛的感激。為了升華文章主題,深化學生的感悟,教師給學生推薦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讓學生利用課后時間進行閱讀,并且寫出讀后感。以下是某個學生的讀后感:“雖然《背影》只有千余字,但是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感受著來自父母的愛,雖然父母表達愛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是其本質(zhì)卻是相同的。也許文中的父親不善言辭,但是他從未吝嗇自己的愛:為了給兒子揀車位,父親與腳夫討價還價;為了讓兒子坐得舒服點,父親托茶房好好照應兒子;車還未開,父親執(zhí)意給兒子買橘子……可見,父親對兒子的愛是深沉的,是細致入微的。恍惚間,我聯(lián)想到了自己的父親,當我做錯了事情,他是那么嚴厲;而有時候,父親又是那么溫暖,讓我感覺幸福就在身邊。父愛如山,它是偉大的,是無法替代的……”教師組織學生開展交流活動,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從而深化了他們對閱讀內(nèi)容的理解和把握,促進了他們讀寫能力的提升。
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在閱讀的同時將個人的感受、體會記錄下來,培養(yǎng)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記錄習慣,在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能夠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為后續(xù)寫作提供前提保障。
四、品讀經(jīng)典片段,學習文章寫作手法
小學語文教材是由專家學者在反復推敲、研究中匯編而成的,包含了豐富多樣的文章,這些文章都有著極高的文學價值,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具有極其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對此,教師應深入挖掘教材,把握各篇文章的內(nèi)涵,找到其中的經(jīng)典片段,帶領學生細細品讀、鑒賞,在豐富學生情感體驗的同時,引導他們學習和借鑒作者的寫作手法,并運用于實踐中。
例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課的時候,教師首先給學生展示了以下片段:(1)天冷極了,下著雪,又快黑了。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2)她從家里出來的時候還穿著一雙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雙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媽媽穿的。她穿過馬路的時候……另一只叫一個男孩撿起來拿著跑了。他說,將來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當搖籃。(3)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奶奶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高大,這樣美麗。奶奶把小女孩兒抱起來……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隨后,教師進行引導:“哪位同學可以流利地、有感情地為大家朗讀以上片段呀?”學生在朗讀過程中細細品味語言,把握作者的用意,并將自己的想法寫在了片段旁邊:(1)主要是環(huán)境描寫,為下文的描寫做好了鋪墊。(2)說明了這位主人公家里十分貧窮,她自己根本沒有鞋子穿?!八f,將來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當搖籃”運用了夸張的手法,凸顯了小女孩的家境貧寒……就這樣,學生在鑒賞文本語言的同時,學習了作者的寫作手法,如首先交代故事背景,為接下來的描寫做好鋪墊;運用夸張的手法,使文本更加生動等。這樣一來,學生在遇到敘事類作文時,就可以順利地運用這些方法完成習作了。
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品讀、鑒賞文章的經(jīng)典片段,在幫助學生深化文本主旨的同時,使學生能夠汲取其中精華,并將其運用到實際寫作中,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總而言之,在新時期的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步伐,積極革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要意識到讀寫結(jié)合的重要性,并且采取切實可行的方法將其落到實處。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從“正確引導學生,將閱讀作為興趣點”“多元化閱讀,實現(xiàn)因材施教”“記錄閱讀體會,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以及“品讀經(jīng)典片段,學習文章寫作手法”四個方面組織語文教學活動,以順利實現(xiàn)讀寫遷移,達成語文教學目標。
[ 參 考 文 獻 ]
[1] 王林. 讀寫思維與能力交互提升的教學策略[J]. 中學語文教學, 2019(06).
[2] 軒穎, 李榮冉. 基于比較的小學語文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教學策略[J]. 教學與管理, 2016(26).
[3] 張傳燧, 何淑娟. 基于“四生課堂”理論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及其實施策略[J]. 教育科學研究, 2020 (04).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