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有鵬
(上海交通大學 媒體與傳播學院,上海 200240)
中國不是一個簡單的現(xiàn)代民族國家,中國文化也不是簡單的現(xiàn)代文化,而是人類文明的特殊體現(xiàn)。
中國有幾千年的文明,而且從來沒有中斷,這是一個奇跡。中國地大物博,有規(guī)模非常龐大的古典神話群,遠古至今,浩浩蕩蕩,尤其是不同神話群形成不同流傳區(qū)域,以不同的語言與儀式等構成其河水般的語域(1)“語域”的概念是指某種民間文學形式在不同地區(qū)的流傳,其不同于傳說圈,是包含著語音、語色、語質等內(nèi)容的具體的規(guī)定性與標志。此概念為筆者1980年代提出,在國際上被接受。其見之于《淮陽太昊陵廟會考察報告》,《民間文學研究動態(tài)》,1985年第6期。,這更是一個奇跡。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以漢族為主體,各個民族團結在一起,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中國各民族人民親如手足,不斷譜寫人類文明的新篇章。
中國神話地圖、神話地理等問題,是中國神話研究中的特殊問題。之前,筆者涉及中國古代神話,更多偏重于古典文獻和田野考察等內(nèi)容的述略,對神話地理等問題關注并不是太多。隨著社會文化的發(fā)展,這個問題引起筆者的深入思索。因此,筆者在思索如何將學術轉向馬克思主義民間文藝學的同時,運用新的理論視野關注中國神話地圖、神話地理等內(nèi)容。其中,筆者較多注意到歷史文化與中國神話地圖基礎上的中國神話地理等問題。近年來,筆者也正在完成《中國神話地理》多卷本的寫作,力圖向世人推介中華民族神話的地域分布概況。
關于古代歷史文化地圖問題,已經(jīng)有許多學者關注,諸如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等巨著,勾畫出中華民族文明發(fā)展的光輝歷史。而對于中國古代神話的地理分布,目前尚處于相對缺少完整性的階段。其中的難題相當多,諸如古代文獻問題、相關考古問題、民族文化遺產(chǎn)問題、歷史文化變遷,等等,都需要認真研究。
中國神話不是簡單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文化發(fā)展中神話的核心內(nèi)容在于三個組成部分,一個是信仰,一個是審美,一個是社會生活文明集合(記憶與傳承)。[1]放眼神州大地,中國古典神話不但在千百萬人的口頭上被講述著,而且化作絢麗多彩的文化景觀,裝點大山與大河。更重要的是,中國古代神話作為古代文明,其內(nèi)容不斷被證明:河南舞陽賈湖挖掘出蒼勁的骨笛,浙江良渚玉石在晶瑩剔透中述說著先民的智慧,遼寧牛河梁紅山文化、山西襄汾陶寺大墓等,如汗牛充棟,如琳瑯滿目,給人以驚喜。中國古典神話古今形成一體,從口頭語言的講述,到各種圖畫、雕刻等藝術形態(tài)的具體描繪和展示,從各種文字的敘說,到各種媒體媒介的再現(xiàn),顯示出風姿綽約的神采。
神話首先屬于人類早期文明,尤其是中國古代文獻,保存著非常豐富的神話地理資料。諸如先秦時代的《山海經(jīng)》,以東西南北中與內(nèi)外等形式,構建了最早的中國古代神話地圖,之后的《漢書·地理志》《水經(jīng)注》《職貢圖》《太平寰宇記》《一統(tǒng)志》等,以及州府縣志、游記、筆記等形形色色的文獻,記錄了我國絢麗多彩的神話景觀,成為我國古代神話地圖的重要內(nèi)容。當然,其作為文化景觀,更重要的是體現(xiàn)為風物,大量生動的口頭傳說形態(tài)的古典神話,日日夜夜流淌在人民大眾的語言世界。
中國神話在社會歷史發(fā)展中不斷形成文化重構,形成多種多樣的文化譜系,以文化生活中的信仰與審美等形式,被敘說、展現(xiàn),勾畫出蔚為壯觀的神話時代,從另一個方面展示出中華民族燦爛的歷史。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發(fā)展中,中國神話表現(xiàn)出的多彩景色,值得我們驕傲,更值得我們深入思索。尤其是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國神話地圖,讓我們回味無窮。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情有義、懂得感恩的民族,其尊重歷史,深切懷念英雄祖先。中國古典神話,如盤古神話敘說開天辟地,女媧神話敘說生命起源,伏羲神話述說文明誕生,有巢氏、燧人氏等先民英雄神話述說各種發(fā)明創(chuàng)造,炎黃神話敘說中華民族大一統(tǒng)的偉大事業(yè),以及顓頊帝嚳、堯舜禹等神話時代,展現(xiàn)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壯大歷程。中華各民族神話的燦爛輝煌篇章震撼人心,形成了清晰的中國神話地圖、神話地理。
從文獻上看,盤古遺跡,包括漢字結構中的信仰意義,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如,《述異記》中講到“南海中有盤古國,今人皆以盤古為姓,則盤古亦自有種落”。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盤古信仰非常深廣。如瑤族《過山榜》中說:“昔時上古天地不分,世界混沌,乾坤不政(振),無有日月陰陽,不分黑白晝夜,是時忽生我盤古圣皇。首先出身置世,鑿開天,辟開地,置水土,造日月陰陽?!薄痘浳鳜嵳劇分姓f:“盤古本為苗人之祖,原為盤瓠之轉?!卑鬃濉洞蚋琛芬灿嘘P于盤古的記載?!秲砂闱镉赈蛛S筆》中有“荊州以十月十六日為盤古生辰”,“始興縣南十三里有盤古之墓”,“郴州有盤古倉,會昌有盤古山,湘鄉(xiāng)有盤古堡,雩都有盤古廟”等記載?!堵肥贰ず蠹o》提到“廣陵有盤古冢、廟”,“成都、淮南、京兆皆有廟祀”。《錄異記》記有“廣都縣有盤古三郎廟,頗有靈應”。《元史·祭祀志》有“至元十五年四月修會川縣盤古祠祀”?!睹魇贰ち袀鳌酚小皞扔写笊?,高出云漢,其巔有巨人足跡,入石深二尺,長八尺余,云是盤古遺跡”等,都是講盤古信仰的物化形式。在這里,盤古崇拜同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等信仰聯(lián)系在一起。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等文獻中提到祭祀盤古的行為,如“巫有帛,長二三丈,畫盤古而下,以至三皇,無所不有”,“謂之盤黑鼓”,甚至地方農(nóng)民起義也以盤古為號,召令人民起來斗爭。南方是盤古神話流傳的密集區(qū)域,諸如盤古國在南海等文獻記述,具有神話群的特點,所以聞一多等學者即斷言盤古為南方民族的神祇[2],盡管有人提到盤古神話之所以在南方流傳是因為中原移民的因素,但畢竟缺乏實證。
近年來,這種局面被打破,不獨在南方有盤古神話,北方尤其是中原也有,如桐柏縣的盤古山每年三月三有廟會,應合于我國古代的上祀節(jié),中原腹地西華縣最近也發(fā)現(xiàn)盤古遺跡“盤古城”,太行山濟源等地的盤古廟至今奉有香火。山西、陜西、河北、山東等地也都分布著一些講述盤古開天辟地神話傳說故事的自然景觀。盤古之神在各地都贏得開辟天地等事業(yè)的贊頌,這說明盤古神話在我國神話傳說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體現(xiàn)出濃郁的民族感情。把這些內(nèi)容概括為“盤古時代”,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浩如煙海的神話傳說之間復雜而又具體的聯(lián)系,更重要的是,可以從中看到中華民族億萬子孫在歷史發(fā)展中血肉相連的深情厚誼,以及中華民族敢于開拓、敢于犧牲的大無畏精神。
生命是神話的主體。女媧摶土造人神話,敘說生命誕生。類似補天的神話在我國少數(shù)民族中也有流傳,如苗族的《龍牙顆顆釘滿天》、阿昌族的《遮帕麻與遮米麻》、高山族的《蜜蜂》等,其中都有補天大神,體現(xiàn)出不同民族的天時觀。在白族神話中,龍王導致大洪水,天地崩潰,盤古、盤生兄弟殺死龍王后變成天和地,并分別用云和水加以補造。彝族神話中稱,天地開辟后,天神要檢查天地的堅固程度,就打雷試試天,震地試試地,待天地損壞,就用云和地公葉子分別補天、補地。在布依族神話中,力戛用手舉起了天,但若一松手天就要塌下,他就拔下自己的牙齒把天釘起來,于是牙齒就變成了一顆顆明亮的星星。這些神話都充滿了神奇的想象。女媧神話和這些神話一樣,是遠古人民對天體認識的藝術表現(xiàn)。
女媧遺跡在我國分布相當廣,主要分布在西北、華北、西南和中原地區(qū),如《路史·后紀》所舉“任城縣東南七十里”有承匡山女媧廟,驪山有女媧谷,峨眉有女媧洞,趙城有女媧墓等。其神話傳說在口頭上的流傳更廣,遍布長江和黃河流域。在我國的東南,諸如臺灣、福建等地,也有大量的女媧神廟,有神廟,便有神話,便形成不同的語域,甚至遠在越南等地也有流傳,李福清在他的著述中很詳細地列舉并論述了這個問題[3]。
我們不能將女媧神話時代簡單比照于歷史上具體的女權時代,但我們應該看到其悠遠綿長的存在意義,特別是它所體現(xiàn)的異常豐富的信仰意義。這個時代標志著我們中華民族對生命起源問題的辛勤探索,它使我們看到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形成與神話傳說母題流傳之間的聯(lián)系。同胞,這是一個神圣的字眼,而其具體意義就在于對偉大的民族母親神的敬仰所生發(fā)的人世間的特殊感情。
女媧神話地理,不僅僅是中國神話的地域分布問題,而且是相當特殊的人類文明等內(nèi)容。
在神話傳說中,伏羲是開創(chuàng)文明的英雄。傳說其生于甘肅天水,葬于河南淮陽,其足跡遍布神州大地,既有典籍文獻以文字作為載體,又有口頭傳說以言語口語作為載體,還有相關的民俗生活構成文化行為,使伏羲神話時代更完整地保存在人們的記憶中。這里最典型的當數(shù)每年農(nóng)歷二月二到三月三的河南淮陽太昊陵廟會,人們把伏羲稱作“人祖爺”,把二月十五作為他的神誕日,舉行大規(guī)模的祭祀活動。這個廟會與其他地方廟會的不同,是保存了許多活化石般的“古文化”,有傳說源自“龍配”即伏羲、女媧相交的花籃舞,有傳說歷史悠久而帶有濃郁的民族圖騰,生殖崇拜、性崇拜和祖先崇拜色彩的各類泥泥狗,有古塤的泥玩具,以及進香的民間齋公手持的龍旗等?;搓柈?shù)孛耖g傳說中的伏羲、女媧相結合加進了洪水神話的背景,保持了獨立而完整的神話系統(tǒng)。在家祭中,人們把伏羲和玉皇一樣敬祀,作為生育萬物的“人祖”供奉。在西北、西南、東南的廣大地區(qū),尤其是大西南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中,伏羲也受到廣泛的崇祀,其神話傳說與中原地區(qū)大致相同。
以伏羲時代為標志,中華民族進入文明階段,從而形成天下一統(tǒng)的新時代,特別是整合四方的炎黃時代,寓意中華民族形成古老文明國家的雛形。
這就形成司馬遷《史記·封禪書》所說的“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在一定意義上,中原即意味中國。
從廣義上講,中華民族號稱炎黃子孫。炎黃一體,傳說他們共同統(tǒng)一天下。神農(nóng)炎帝是神話傳說中開辟農(nóng)業(yè)的英雄,他集火神、農(nóng)神、藥神、太陽神于一身,是中華民族偉大的奠基人之一。關于炎帝神農(nóng)氏的出生,《水經(jīng)注》卷十八《渭水》引晉皇甫謐的《帝王世紀》說其“姜姓”,其母“女登”在“游華陽”時“感神而生炎帝”。《太平御覽》卷七八引《帝王世紀》云:“神農(nóng)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之女,名女登,為少典妃。游于華陽,有神龍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碧拼抉R貞《三皇本紀》中有同樣的描述,只是將炎帝神農(nóng)之母述為“有媧氏之女”。《國語·晉語四》:“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新書·益壤》中也提到黃帝為炎帝之兄?!短接[》卷七九引《帝王世紀》云:“黃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曰附寶,其先即炎帝母家有蟜氏之女,世與少典氏婚。”少典為炎帝、黃帝共同的先人,這一命題的提出,暗示著炎帝神農(nóng)時代即從伏羲神話時代向黃帝神話時代漫長的過渡。
炎帝神農(nóng)神話不僅在漢民族中廣泛流傳,而且在一些少數(shù)民族中流傳。如苗族神話中說,神農(nóng)時的西方恩國有谷種,神農(nóng)曾告示天下,若有人取回谷種,便可娶其公主。結果神農(nóng)家的狗翼洛取回了谷種,娶了公主;公主生下血球,血球中跳出七男七女苗漢兩家。同類的神話還有許多,在各民族的發(fā)展中,農(nóng)耕是一個避不開的話題。
炎帝是傳說中的南方火神,所以南方許多地方有傳說中的神話遺跡,諸如炎帝陵、神農(nóng)架等。在一些少數(shù)民族中,炎帝神話也有廣泛流傳。
黃帝神話主要流傳在漢族地區(qū),諸如陜西黃帝陵、河北黃帝城、安徽黃山、浙江縉云等,有許多黃帝遺跡。河南是傳說中的軒轅黃帝出生地,有登封、新鄭和新密一帶的嵩山、風后嶺(具茨山)與黃帝宮、黃帝演兵洞等,還有與軒轅黃帝相關的力牧嶺、大隈山、廣成子洞、華蓋童子峰和嫘祖泉、倉頡臺等神話景觀,以及汝州的空洞山、靈寶的鑄鼎原、襄縣的荊山等,形成十分密集的軒轅黃帝神話傳說群。
傳說軒轅黃帝有二十五子,子孫眾多,甚至此后的中華民族文明史,基本上就是其后代的歷史。諸如絕地天通的顓頊與“乘龍而至四?!钡牡蹏?,引出“八元”“八愷”,遍布神州。諸如禪讓天下、選賢任能的堯舜,在華夏大地播種文明之花:《詩譜》稱“唐者帝堯舊都,今日太原晉陽,是堯始居此,后乃遷河東平陽”;《魏土地記》稱“平陽城東十里,汾水東原有小臺,臺上有堯神屋石碑”;《括地志》稱“故堯城在濮州鄄城縣東北十五里”等。北魏時期祀唐堯于平陽,虞舜于廣寧,夏禹于安邑,形成國家行為。在黃河中下游廣大地區(qū),迄今仍密集地分布著堯廟等神話傳說中的文化遺址。大舜留下了文貝、離俞、鷹、延維、視肉、熊、羆、虎、豹等繁星般圖騰,在山東、河南留下了歷山耕象、河濱洗陶的遺址,在湖南、廣西等地留下南巡的足跡。如歷山,不僅山東鄄城有,離此不遠的濟南千佛山也有,山西永濟中條山有歷山,山西沁水有歷山,安徽池州有歷山,江蘇無錫斗山有傳說為歷山,浙江永康有歷山,浙江余姚有歷山,等等;如舜帝陵,湖南有九嶷山風景區(qū)三峰石舜峰舜帝陵,浙江上虞舜帝廟相當于傳說中的舜帝陵,山西運城有舜帝陵,山西平陽有舜帝陵,河南濮陽也傳說有舜帝陵。有不少學者稱舜不是傳說中的人物,相信會有確切的證據(jù)證明。
中國是文明古國,有許許多多的古代神話群,從又一個方面述說古代文明。
中國古代神話甚至在每一個地方都有密集的神話群分布,形成不同的語域。更不用說大禹治水,其成為中國古代神話的最強音,也是中國古代神話的最后階段。無論是黃河上游、中游到下游,還是長江從南到北,大好河山,只要有河流的地方,都會有大禹神話傳說流傳,都有大禹神廟,都傳說有大禹留下的風景?!妒酚洝ず忧氛f:“然河災衍溢,害中國也尤甚。唯是為務。故道河自積石歷龍門,南到華陰,東下砥柱,及孟津、汭,至于大邳。于是禹以為河所從來者高,水湍悍,難以行平地,數(shù)為敗,乃廝二渠以引其河。北載之高地,過降水,至于大陸,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于渤海?!逼涮け榧健?、青、徐、揚、荊、豫、梁、雍諸州。
值得注意的是《尚書》對大禹治水壯舉所述,這是典型的清晰而壯觀的中國版《創(chuàng)世紀》。其敘述語言充滿史詩的韻味與旋律:
禹別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冀州:既載壺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陽;覃懷厎績,至于衡漳。厥土惟白壤,厥賦惟上上錯,厥田惟中中。恒、衛(wèi)既從,大陸既作。島夷皮服,夾右碣石入于河。濟河惟兗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澤,、沮會同。桑土既蠶,是降丘宅土。厥土黑墳,厥草惟繇,厥木惟條。厥田惟中下,厥賦貞,作十有三載乃同。厥貢漆絲,厥篚織文。浮于濟、漯,達于河。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濰、淄其道。厥土白墳,海濱廣斥。厥田惟上下,厥賦中上。厥貢鹽,海物惟錯。岱畎絲、枲、鉛、松、怪石。菜夷作牧。厥篚絲。浮于汶,達于濟。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藝,大野既豬,東原厎平。厥土赤埴墳,草木漸包。厥田惟上中,厥賦中中。厥貢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嶧陽孤桐,泗濱浮磬,淮夷蠙珠暨魚。厥篚玄纖縞。浮于淮、泗,達于河?;春NP州。彭蠡既豬,陽鳥攸居。三江既入,震澤厎定。筱簜既敷,厥草惟夭,厥木惟喬。厥土惟涂泥。厥田唯下下,厥賦下上,上錯。厥貢惟金三品,瑤、琨、筱簜、齒、革、羽、毛、惟木。鳥夷卉服。厥篚織貝,厥包桔柚,錫貢。沿于江、海,達于淮、泗。荊及衡陽惟荊州。江、漢朝宗于海,九江孔殷,沱、潛既道,云土夢作乂。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厥賦上下。厥貢羽、毛、齒、革惟金三品,杶、干、栝、柏,礪、砥、砮、丹、惟菌簵、楛,三邦厎貢厥名。包匭菁茅,厥篚玄璣組,九江納錫大龜。浮于江、沱、潛、漢,逾于洛,至于南河。荊、河惟豫州。伊、洛、瀍、澗既入于河,滎波既豬。導菏澤,被孟豬。厥土惟壤,下土墳壚。厥田惟中上,厥賦錯上中。厥貢漆、枲,、,厥篚纖、纊,錫貢磬錯。浮于洛,達于河。華陽、黑水惟梁州。岷、嶓既藝,沱、潛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厎績。厥土青黎,厥田惟下上,厥賦下中三錯。厥貢璆、鐵、銀、鏤、砮磬、熊、羆、狐、貍、織皮,西傾因桓是來,浮于潛,逾于沔,入于渭,亂于河。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涇屬渭汭,漆沮既從,灃水攸同。荊、岐既旅,終南、惇物,至于鳥鼠。原隰厎績,至于豬野。三危既宅,三苗丕敘。厥土惟黃壤,厥田惟上上,厥賦中下。厥貢惟球、琳、瑯玕。浮于積石,至于龍門、西河,會于渭汭??椘だ?、析支、渠搜,西戎即敘。導岍及岐,至于荊山,逾于河;壺口、雷首至于太岳;砥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西傾、朱圉、鳥鼠至于太華;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導嶓冢,至于荊山;內(nèi)方,至于大別。岷山之陽,至于衡山,過九江,至于敷淺原。導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導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導河、積石,至于龍門;南至于華陰,東至于砥柱,又東至于孟津,東過洛汭,至于大伾;北過降水,至于大陸;又北,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于海。嶓冢導漾,東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過三澨,至于大別,南入于江。東匯澤為彭蠡,東為北江,入于海。岷山導江,東別為沱,又東至于澧;過九江,至于東陵,東迆北,會于匯;東為中江,入于海。導沇水,東流為濟,入于河,溢為滎;東出于陶丘北,又東至于菏,又東北,會于汶,又北東入于海。導淮自桐柏,東會于泗、沂,東入于海。導渭自鳥鼠同穴,東會于灃,又東會于涇,又東過漆沮,入于河。導洛自熊耳,東北會于澗、瀍;又東會于伊,又東北入于河。九州攸同,四隩既宅,九山刊旅,九川滌源,九澤既陂,四海會同。六府孔修,庶土交正,厎慎財賦,咸則三壤成賦。中邦錫土、姓,祗臺德先,不距朕行。五百里甸服:百里賦納總,二百里納,三百里納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諸侯。五百里綏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奮武衛(wèi)。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蠻,二百里流。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聲教訖于四海。禹錫玄圭,告厥成功。(《尚書·禹貢》)
這些描述與歌唱,成為鮮美的歷史畫卷,成為神州大地不竭的歷史記憶,應該看作與歷史同步的民族歌唱。
大禹神話地理,成為現(xiàn)實生活中關于中國神話地理最密集、最廣大的神話集中地。如中原腹地的河南有以大禹命名的禹州,登封傳說為大禹故里,嵩山上有啟母石,三門峽傳說為大禹所開,開封有禹王臺,洛陽有龍門山,禹州有禹王鎖蛟井等;山東禹城境內(nèi)有禹王亭;安徽懷遠有禹墟和禹王宮,蚌埠涂山南麓有大禹墟(禹王宮、啟母石、臺桑、防風冢);陜西韓城有禹門;山西河津有禹門口,夏縣中條山麓有傳說中的禹王城;浙江紹興會稽山有大禹陵(浙江紹興越城禹陵鄉(xiāng)有禹陵村,存禹廟、禹祠、大禹碑,蕭山與紹興接壤處有夏履橋,相傳是大禹遺鞋處等);江西廬山紫宵峰上有大禹治水留下的石窟、巖刻與蝌蚪文;湖北武漢龜山東端有禹功磯;湖南長沙岳麓山巔有禹王碑,衡山岣嶁峰上傳說有大禹所建“岣嶁碑”;云南順寧縣城東瀾滄江與黑惠江合流處,傳說有大禹治水留下的石頭樁;四川汶川有大禹故里(綿池鎮(zhèn)有刳兒坪、涂禹山、禹王宮、禹王廟、洗兒池、禹跡石紋、禹碑嶺、圣母塔),都江堰處處都有大禹遺跡,更不用說北川禹穴溝大峽谷相傳為大禹出生地,南江有禹王宮,等等(2)據(jù)統(tǒng)計,四川、重慶大禹神廟最多,如成都禹廟、忠縣禹廟、奉節(jié)禹廟,如開江、彭水、黔江、梁山、南充的禹王宮,石砫大禹廟,南川、巴縣的禹王廟等,以及都江堰、遂寧、射洪、三臺、綿陽等地禹王宮,等等。。大禹治水惠民千年,為人民所傳誦,如詩歌中所唱“普天之下,莫非禹功”。
其他神話傳說遺跡就更多了,諸如西王母、夸父、蚩尤等神話傳說,特別是眾多少數(shù)民族中流傳的神話傳說,成為中華民族深刻的歷史記憶,以民族祖先、民族英雄等形式激勵和鼓舞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都成為中華大地靚麗的風景。尤其是西王母神話,從早期的西部昆侖山到融入中原文化,形成與軒轅黃帝神話、東王公神話、周穆王神話等眾多神話的融合。這更是中國古代神話不斷重構的證明。
神話是古老文明的體現(xiàn)??脊抛C明,從歷史上牛羊馬等動物與麥子、土豆、玉米、紅薯、煙葉等作物融入中國,可以看到人類文明對中華文明的影響,看到中華文明對世界的熱烈擁抱。中國神話地理的歷史構成背后,中國與世界息息相關,這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重要基礎,包含著中華民族善于學習、勤于勞動、充滿智慧的歷史經(jīng)驗,與昂揚不屈、敢于勝利、與人為善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