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硯 鄔亞軍
摘要:家庭和學校是孩子最主要、最直接的教育生活環(huán)境,家校關(guān)系是因為孩子入學而建立的一種階段性的特殊關(guān)系。家校合作的效果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健康成長與學業(yè)發(fā)展,本文從家庭角度進行案例分析,剖析影響家校合作的家庭因素。其中家長的錯誤教育、溝通觀念、家長對家校合作的目的認識不足等都是制約家校合作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案例
陳某某,男,性格陽光,長相帥氣,愛好表演,善于街舞。參加過一些電視臺的綜藝節(jié)目,演過電視劇也拍過廣告,成績也還不錯,可謂是學生中的小明星、偶像。但2021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居家隔離,閑在家無所事事,他開始喜歡上了游戲,家長開始很擔心,反復(fù)在孩子面前嘮叨:不要在玩兒;你完全就是被游戲害了;你天天打這個游戲有什么意思?不要再耍手機了,快去看書......一場疫情,家人朝夕相處,孩子與家人不正確的溝通方式導(dǎo)致孩子與家長多次發(fā)生爭執(zhí),不歡而散,親子關(guān)系惡劣。父母感覺自己都快要抑郁了,孩子更是一刻不想在家里呆,想要離家出走,好在疫情慢慢緩解,學?;謴?fù)正常的教學工作,孩子回到學校,適當?shù)木嚯x緩解了家庭氛圍。孩子最終因為表演特長保送進入高中重點班。但其實問題并沒有解決。
進入高中后,孩子進入青春期,越發(fā)叛逆,父母越是不讓耍手機,自己就偏偏要耍。在家多次因為手機與父母產(chǎn)生爭執(zhí),情緒難以控制。家長沒有辦法,只有采用直接斷網(wǎng)的方式。學校不準帶手機到學校,孩子就偷偷帶到學校,先后被老師發(fā)現(xiàn)過兩次,沒收了兩個手機。孩子回家就又哭又鬧,知道母親的工作做不通,就找一項不怎么管他的父親,說手機是同學的,把手機拿回去后就還給同學,父母居然同意了,真找老師將手機拿回去,但并沒有與老師說明孩子耍手機的真實情況。然而孩子并沒有改正,接著耍。甚至出現(xiàn)了私帶手機到校,被發(fā)現(xiàn)后拒絕上交的情況,說是父母同意了的。此時父母才開始與老師溝通,家長希望借助老師把手機重新沒收。但是有了之前的經(jīng)歷,工作開展起來很困難。他不僅耍自己的手機,還借同學的。有一次因為借同學手機耍的問題,孩子在學校就與父母產(chǎn)生爭執(zhí)。家長非要孩子交出手機,并且說出手機是誰的,要去警告別人不準給陳某某手機,孩子怕出賣同學,重情義,不想同學受牽連,始終不說,不交。氣氛很尷尬。好在最終在班主任的協(xié)助下,沒有越演越烈。但目前看來是解決了,其實手機問題并沒有解決,經(jīng)過這次,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度肯定會下降,防御度肯定會增加,后面肯定會越來越難處理......
二、案例分析
現(xiàn)在科技越來越發(fā)達,手機幾乎是人人都有,陳某某耍手機的問題在很多孩子身上都會發(fā)生。學生耍手機主要因素有三。
1.個人因素
在手機上的游戲、小說等吸引自己,覺得有趣,在上面能找到成就感,在學習上沒有動力。
2.家庭因素
親子關(guān)系緊張,成長過程中的煩惱、疑惑沒有辦法通過家庭解決,而他網(wǎng)絡(luò)上班可以解決疑問,網(wǎng)友等可以傾訴煩惱,雖然不一定正確。叛逆期,故意與父母做對,父母天天在耳邊嘮叨不準玩兒,不準玩兒,我就偏偏要玩兒。案例中的孩子主要是這種情況。
3.社會因素
作為當代年輕人,怎么能不懂得手機呢?這是一種流行趨勢,班上同學,身邊的朋友都玩,自己不玩感覺與社會脫節(jié)。
三、阻礙家校溝通的因素
1.家長的錯誤教育、溝通觀念
部分家長持有錯誤的教育質(zhì)量觀和成才關(guān),在對子女的教育上存在有“孩子為本”向“成績?yōu)楸尽钡钠x。家長更多的關(guān)注學習結(jié)果而不關(guān)注學習過程。而學校的任務(wù)就是教書。家長過度關(guān)注學習成績的價值誤區(qū),也是的家長在與教師聯(lián)系時,只是為了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有研究顯示,家長與教師溝通的重點內(nèi)容中,排前3位的分別是“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孩子的在校紀律、行為規(guī)范”和“孩子的個性與人際交往”,排在后三位的分別是“孩子的生活習慣”、“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孩子的身體、健康”。案例中的家長就是典型的例子,陳某某本身是很優(yōu)秀的學生,但在處理手機問題之前,家長并沒有與老師溝通過孩子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等,在找老師拿回手機時也未與老師說明孩子曾多次在家因手機問題與家長產(chǎn)生沖突,他們認為沒到迫不得已沒必要說與老師溝通學習無關(guān)的事情。以至于情節(jié)惡化。如果家長能提前與老師說明孩子情況,讓老師更了解孩子的行為習慣,提前商量好手機的處理問題,管理就會輕松很多。
2.家長對家校合作的目的認識不足
有研究表明,認為與教師溝通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老師解決孩子存在的問題”的家長超過75%,不到20%的兒童家長認為“促使家長參與其子女的教育”是家校合作的首要目的。案例中,家長與老師的溝通,家長幾乎每次與老師溝通的目的就是要老師幫忙把孩子的手機收了,希望老師幫他解決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而真正的家校共育應(yīng)該是學校為主導(dǎo),家長積極參與到學校的教育管理,利用社區(qū)教育資源豐富學校教育,以促進孩子更好的發(fā)展。
通過分析,筆者認為,家校合作中,學校往往起著主導(dǎo)作用,作為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根據(jù)制約家校合作的家庭因素,向家長進行宣傳,讓家長們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家校共育,引導(dǎo)家長看到自己在家校合作中的職責,同時指導(dǎo)其形成良好的家校溝通能力。這樣才能為更有效的家校溝通形成保障。
參考文獻:
[1]郁琴芳.家校合作中校長與家長的認知差異[J].上海教育科研,2014(5):42-45.
[2]高一然,邊玉芳,流動兒童家校合作特點及其對兒童發(fā)展的影響[J].中國特殊教育,2014(6):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