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佳麗
深圳市西鄉(xiāng)中學
聆聽,指集中精力、認真地聽,而積極聆聽,則需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不僅打開耳朵去聽,更要打開眼睛、心靈去聽,聆聽學生語言背后真實的心理動向,聽到他的“言外之意、話外之音”。積極聆聽包含著對學生的尊重與鼓勵,能夠讓學生感受到你的真誠和理解,無形之中促其表達出內(nèi)心最真實的想法。
傾聽有時比說更重要,因為傾訴時,能夠讓心中的惆悵和煩惱向外流淌,從而消除心中煩悶,釋放內(nèi)心痛苦,緩解壓力。傾訴能讓學生獲得內(nèi)心地平衡和寧靜,感受到輕松和慰籍。班主任在聽的同時可以引導學生說出問題的關鍵所在,聽到學生話語背后的動機,有利于幫助他消除誤會,緩解矛盾,解決問題。有時,學生自己在傾訴中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或突破口,從而進一步解決問題。
積極聆聽建立在平等、真誠、情感溝通的基礎上。班主任尊重學生的想法,聆聽學生的心聲,用心與學生交流,這個過程看起來只是簡單的聊天,但是傳遞給學生卻是溫暖、理解和包容,因而師生關系也就親密了。學生都是“親其師,信其道”。當學生認可班主任了,班級管理也會更加順暢。當然班主任還需要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并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對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進行正確引導,營造和諧融洽的校園環(huán)境。
記得一位心理學家講過,坐在你面前的這個人,在當下就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當班主任有這樣的原則,就會全神貫注地去聆聽,同時做到“聽而有物”,明確知道學生正在表達和即將表達什么,而不是毫無準備,不知道學生說的是什么。因而,班主任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全身心地投入到溝通地情境中,運用已有的經(jīng)驗和認識,主動在話語里尋找答案,真實地感受學生說這番話地目的。與此同時,班主任還需要眼睛、耳朵、嘴巴、內(nèi)心共同作用,建立察覺,察覺學生表達時候的眼神、微表情、肢體動作等。例如,學生在說話時有些猶豫,眼神飄忽不定,班主任就應該想到是不是有難言之隱,要給予學生充足的信任和安全感。
班主任在傾聽的時候,需要拋開判斷,避免先入為主的情形,保持客觀中立,傾聽學生的全部內(nèi)容,以全面了解學生。這也就要求班主任做到對事不對人,抱著真誠、支持的態(tài)度聽學生講,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聆聽,共情地聆聽;保持專注和好奇心,深入地聆聽,鼓勵學生表達更多的內(nèi)容。同時,班主任要把自己當成學生,理解學生說這番話可能基于怎樣地目的和意圖,感同身受地理解學生,有意識地抓取關鍵信息。
蓋世達認為師生之間溝通要素要包括正確的接受訊息和積極的反應,有這兩點要素才能達到溝通的效果。所以,班主任不僅要聽,還要通過語言、動作、眼神、表情等給出回應。
如班主任身體微微前傾、眼神專注、真誠地微笑,讓學生知道老師在聽他講,覺得現(xiàn)在你的時間和精力都只為他一個人,讓他有足夠的空間和心理準備去盡情表達。聽的過程中,班主任還需要簡單的語言回應,如“哦,原來是這樣……”“然后呢”“嗯,我明白”等,讓學生知道老師在認真聆聽,同時要用微表情、眼神與學生“響應”,給與學生足夠的耐心、關注、尊重,讓學生深切的感受到老師愿意傾聽,從而表達出更多的內(nèi)容。
這一階段,班主任需要將自己所理解地內(nèi)容用簡單復述向?qū)W生進行確認,以確保自己正確地理解了學生地話語。首先確認自己是否真的意會了學生地表達;二是確認重要信息;如果其中有讓自己迷惑的信息,也要通過問“你剛剛說到的……,是這個意思嗎……”此時的班主任要發(fā)現(xiàn)事實。直擊問題的核心,和學生共同解決問題。
積極聆聽的過程中我們要帶著朋友般的和善與親切,要能聽出學生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通過適當?shù)淖稍?,引導他向你表露?nèi)心的真實想法,以便對他進行合理的評價和指導。有效的積極聆聽是改善教育教學生活、增進師生關系的關鍵,是一門藝術,只有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溝通,才能做到教學相長,收到教育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