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欣艷
(1.同濟大學 人文學院,上海 200000;2.井岡山大學 江西 吉安 343000)
作為俄羅斯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導演之一,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十分重視影片中的角色塑造,并擅長以不同角色設計來表達他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理解。其中,性別角色的設計,尤為引人注目。塔可夫斯基電影中的女性角色,是其影像世界的重要構(gòu)成。塔可夫斯基影片中的女性角色為數(shù)不多,卻至關重要,同時,也是頗具爭議的部分。有評論認為,塔可夫斯基影像世界中的女性,往往只是作為男性的附屬角色而存在,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女性價值的貶低。更有批評者從心理學角度出發(fā),斷定塔可夫斯基有“厭女癥”傾向。對此種種批判,塔可夫斯基斷然否定。他在接受各種采訪時一再宣稱,自己非常尊重女性,并認為,女性比男性更好更強大,只要她們依然保持女性的特質(zhì)。無論如何,塔可夫斯基電影中的女性形象問題,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理論問題。
塔可夫斯基影片中的女性形象各有其獨特性,但她們又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共性——愛,而且,她們身上所體現(xiàn)出來的愛,往往是以一種“奇跡”的形態(tài)出現(xiàn),這種愛的奇跡,與塔可夫斯基電影中所呈現(xiàn)出來的世界末世景觀,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傳達了塔可夫斯基獨特的世界觀念。
“愛”作為一個主題,處于塔可夫斯基哲學思想中的核心地位。塔可夫斯基認為人類的愛是一種奇跡,它足以對抗任何關于世界毫無希望的枯燥空談,這種情感是我們共通的、賴以生存的東西。鑒于此種緣由,對塔可夫斯基影片中的女性形象作更具體而深入的分析,對于透徹地理解塔可夫斯基的道德哲學和美學,是十分必要的。
綜觀塔可夫斯基的電影,其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根據(jù)社會角色的不同大約可以分為三類:母親,妻子,女巫。這三類女性,分別代表了塔可夫斯基所理解的女性的三個維度,這一理解,同時也反映了塔可夫斯基的哲學理念。
母親不只是生命的孕育者也是生命的守護神。對母愛的謳歌和贊美是人類文學藝術(shù)的永恒主題。在塔可夫斯基的電影中,母子關系是最主要的家庭關系,母親角色舉足輕重,而父親角色往往是缺席的。母親形象在塔可夫斯基的影像世界中是多樣化的,《壓路機和小提琴》中無比嚴厲的母親,《伊凡的童年》中如大地般溫暖的母親,《索拉里斯》中美麗而憂傷的母親……但直到《鏡子》,在這部帶有自傳色彩的電影中母親形象才達到飽滿、豐富和立體,造就了塔可夫斯基電影中尤為經(jīng)典的藝術(shù)形象——母親瑪利亞。
塔可夫斯基坦言,《鏡子》最初的構(gòu)思完全是獻給母親的,電影中母親形象的原型就是塔可夫斯基自己的母親。塔可夫斯基曾說,“我今天所取得的一切,毫無疑問都歸功于母親,是她幫助我實現(xiàn)了人生價值。在電影《鏡子》中,人們能看到在那個不幸的時代,我們所經(jīng)歷的苦難。母親被拋棄的時候,我3 歲,妹妹只有1 歲半。她孤身一人將我們養(yǎng)大,終身沒有再嫁,因為她愛父親。她就是這樣一位勇敢、圣潔、不世俗的女性,一個人扛起了家庭的重擔。母親對我的人生有著巨大的影響。不僅如此,我的整個世界都是同母親交織在一起的……”
塔可夫斯基在母親形象的敘事中突出了瑪利亞的雙重身份,既是被丈夫拋棄的妻子,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斃麃喪紫仁且砸粋€冷傲而憂傷的棄婦形象出現(xiàn)在觀眾面前的?!剁R子》開篇鏡頭中,年輕美麗的瑪利亞坐在木柵欄上眺望遠方的樹林,她看起來孤獨又悵然。阿歷克謝的旁白點明了母親是在等待父親,可是父親永遠不會回來了。走錯路的醫(yī)生給瑪利亞的生命帶來了震顫,增添了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但她拒絕了。目送醫(yī)生離去的時候,她的耳邊響起了丈夫的詩:“這世上唯有你和我/我們相見的每一瞬間/都像慶賀上帝的出現(xiàn)/你曾經(jīng)那么勇敢/像一陣眩暈/比小鳥的翅膀更輕盈/你沿著樓梯跑去/帶著我/消失在濕潤的丁香花叢里……/命運/像手持剃刀的瘋子/對我們緊追不放。”作為棄婦,心中的憂怨常常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來,但她又覺得一切都是命運使然,她一生都癡愛著丈夫。同時,瑪利亞是一位勇敢而堅強的母親,獨自一人為兩個年幼的孩子撐起一個家。瑪利亞從不抱怨,她總是一個人默默地為一家人的生活操勞著,戰(zhàn)爭期間為了生計她不得不變賣耳環(huán)……導演通過回憶、夢境等場景展現(xiàn)了母親作為守護神般的存在。塔可夫斯基在塑造母親瑪利亞的形象時不僅傾注了自己對母親的愛與感激,而且展現(xiàn)了他關于傳統(tǒng)俄羅斯母親所具有的女性之美與母性之力量的全部想象。
在塔可夫斯基的電影中,妻子角色往往所占篇幅甚少,在夫妻關系中也處于附庸的地位。在影片《潛行者》中,潛行者的妻子只出現(xiàn)在電影的開頭和結(jié)尾,電影的主角是三個男人,但妻子卻成為這部電影唯一的英雄。
《潛行者》是一部探討人性尊嚴的影片。主人公潛行者有著崇高的理想,他的使命是帶領那些在這個世界中喪失尊嚴和希望的人們進入“區(qū)”,找到那個可以實現(xiàn)夢想的“房間”。為此,盡管對妻子和孩子心懷內(nèi)疚,他卻不愿意承擔家庭責任,義無反顧地帶領著作家和科學家冒著生命危險再次進入“區(qū)”,然而歷經(jīng)艱險,抵達神秘的“房間”前,作家和科學家都沒有勇氣面對自己真實的內(nèi)心,拒絕進入“房間”,最后三個男人無功而返。
塔可夫斯基在塑造潛行者妻子這一女性形象時,以戲劇化的形式凸顯了人物身上兩個看似矛盾的性格特征,不可理喻的歇斯底里和不可思議的冷靜堅忍。前者是潛行者妻子面對現(xiàn)實困境真實的情緒反應。當妻子試圖阻止?jié)撔姓咴俅纬霭l(fā)無果后,她歇斯底里地大聲詛咒:“走啊,走啊,我恨不得你死在那里……是你連累了我,你這混蛋!”她的身體痙攣般痛苦地扭動,拼命搖頭,傷心欲絕。透過鏡頭,觀眾能感受到潛行者妻子在這段婚姻里遭受的痛苦和心中飽含的怨恨。后者是潛行者妻子身上蘊含的精神力量的外在表現(xiàn)。潛行者妻子在酒吧看到三個失魂落魄的男人,她異常平和冷靜,只是輕輕地說:“你們回來了?”然后對丈夫溫柔地說:“讓我們回家吧?!备某苏煞蛲膺€有那只從“區(qū)”里來的無人愿意要的狗?!白骷液涂茖W家面對了一種令人困惑的、難以理解的現(xiàn)象。在他們面前的這位女人因為她丈夫而經(jīng)歷了難以言喻的苦難,并且跟他生了個病童,但是她依舊一如年輕時候,以無私、毫不猶豫的摯誠愛著她的丈夫。她的情愛和忠誠是對抗那毒害著現(xiàn)代世界的信仰匱乏、犬儒主義和道德真空的最終奇跡,而作家和科學家則是現(xiàn)代世界的犧牲者。到頭來震撼他們的只是一個女人的忠誠及其人性尊嚴的力量。雖然他們的旅程表面上仿佛一敗涂地,事實上每個角色都得到了某種無價之寶:信心。他們心里開始意識到什么是最重要的東西,而那最重要的東西亦存活在每一個人心里。”妻子形象彰顯了女性作為一種愛的力量在家庭和社會中發(fā)揮著巨大作用。
在俄羅斯傳統(tǒng)文化中,女巫是具有神秘力量的智慧女性。并不像西方文化中,女巫往往是邪惡的化身。塔可夫斯基在《犧牲》中塑造了一個與圣母瑪利亞同名的女巫,在塑造這一具有超驗色彩的女性形象時,他將女傭和女巫的身份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電影開頭,瑪利亞是一個卑微的女傭,她盡職地為亞歷山大的家庭服務。與女主人公阿德萊德的傲慢和盛氣凌人相比,瑪利亞顯得謙遜而溫順,凡事都聽命于主人?,斃麃喓蛠啔v山大之間的身份差異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沒有任何實質(zhì)性的交流?,斃麃喤椎纳矸菔窃趤啔v山大實現(xiàn)救世理想時作為關鍵性因素被揭示出來的。只要瑪利亞和他做愛就能夠拯救即將陷入核爆炸的世界。亞歷山大聽從了奧拓這個看似荒誕不經(jīng)的建議,請求瑪利亞出于慈悲拯救這個世界。塔可夫斯基用一種形而上的美學風格表現(xiàn)了這一具有拯救意味的性愛行為,瑪利亞溫柔地托著亞歷山大的臉,擁抱著他,他們在雪白床單之上輕飄飄地懸浮起來,并開始旋轉(zhuǎn),亞歷山大腦海中浮現(xiàn)出世界末日的恐怖場景,瑪利亞不停地撫慰他……“那一夜正是亞歷山大一生的轉(zhuǎn)折點。面對著迫在眉睫的災難,他將這位單純的女人的愛視為上帝的恩賜,視為他一生的救贖。這一奇跡降臨在亞歷山大身上,并將他提升至美善之境?!?/p>
女巫瑪利亞身上顯現(xiàn)出俄羅斯宗教哲學中“永恒女性”的神圣光輝,塔可夫斯基充分展現(xiàn)了她的智慧之美和憐憫之愛,有意識地淡化了男女之間的愛欲色彩。
從《鏡子》中堅強而偉大的母親到《潛行者》中忠貞而堅忍的妻子再到《犧牲》中神秘而圣潔的女巫,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塔可夫斯基影像中的女性形象身上都蘊含了他一直強調(diào)卻又未言明的女性特質(zhì)——母性?!澳感允巧羁痰暮陀篮愕男味蠈W原則,這個原則并非完全與生殖相關。母性是關懷和保護生命的原則,保護生命不受威脅……男性的英雄主義和征服性是不能保護世界不遭受滅亡和徹底的墮落的。永恒母性的成分包含在一切真正的愛之中。妻子也是母親?!睈鄣哪芰κ桥缘牧α克?,正是在此意義上,塔可夫斯基才會說女性比男性更強大。塔可夫斯基對女性角色的定位,對女性價值的肯定,對兩性關系的思考,均會給我們帶來現(xiàn)實的啟發(fā)。
愛,是塔可夫斯基電影的永恒主題。塔可夫斯基曾自述,“我了解我的責任在于激發(fā)每一具靈魂對其自身基本的人性與永恒的反省,而盡管一個人的命運握在自己手中,他卻往往任其流逝。最后,一切都將化約為一個簡單的元素,此乃一個人對其存在所能指望的一切:愛的能力。這一元素能夠在靈魂中滋長,成為決定一個人生命意義的主要動力。我的職責是使每一位看了我的電影的人意識到愛以及施與愛的需要,并意識到美正在召喚他”。塔可夫斯基電影中充滿愛與美的女性角色直觀形象地反映了他一貫秉持的哲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