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婷
吉林外國語大學
為了讓故宮走出國門,各國人民更好了解故宮與文物,紀錄片的字幕翻譯在文化外宣中承擔了重要作用。譯者將播出于2016年《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字幕進行翻譯后,對其中的文化負載詞翻譯策略加以探究。
以《我在故宮修文物》為主題詞,在中國知網上進行搜索,一共可找到6篇外國語言文學類文章,相關研究主要從譯者的主體性和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視角展開,從目的論視角進行的研究較少。本文基于該紀錄片第二集和第三集的字幕翻譯,從目的論視角解決文化負載詞翻譯問題,總結翻譯策略,希望能夠提供新視角和解決方案。
本文以功能目的論為理論框架,在翻譯過程中遵循目的性原則、連貫性原則和忠實性原則,并探究在文化外宣文本因中西方文化和語言差異而產生的翻譯難題以及解決方案,結合案例研究文化負載詞翻譯策略和方法,從而使得英譯文本符合中文字幕的內涵,邏輯連貫、表意明確,實現(xiàn)讓外國觀眾更好地理解故宮文化的目的。
翻譯該紀錄片字幕的目的——縮小因文化差異而造成的理解鴻溝,讓外國觀眾了解中國文物與文化,決定整個翻譯過程的策略選擇;連貫原則要求譯者在翻譯字幕文本時保持連貫性,符合英文口語的表達習慣和邏輯,實現(xiàn)交際的目的;忠實原則要求譯者做到語篇之間的一致,不是簡單的一一對等,而是基于譯者對中文字幕內涵的理解和轉換,使英譯文達到紀錄片字幕在原文本中目的。
該紀錄片涉及大量傳統(tǒng)文化和文物修復事宜,包括文物名稱、文物修復術語和語言文化類詞語等。文物名稱一般包括器形、色彩、紋飾、材質和用途等主要信息,英譯時要根據文物信息,注意用詞的準確和修飾詞語序的調整;文物修復術語具有專業(yè)性和抽象性的特點;語言文化類包括一些具有傳統(tǒng)文化內涵的俗語或成語。這些詞匯在翻譯時采取歸化還是異化的翻譯策略,需要根據語境和目的進行分析。
直譯的翻譯方法不僅能保留原文內容,又能保留原文形式。直譯不是逐字翻譯,而是在不增加不刪除原文前提下對原文內容進行解釋,并保持原文的風格。對于不熟悉源語文化的目標受眾,通過直譯可以將源語的內容明確地傳達出來,實現(xiàn)文化遷移。
例1:太和殿Hall of Supreme Harmony;壽康宮Palace of Longevity and Health;慈寧宮Palace of Compassion and Tranquility;長春宮Palace of Eternal Spring
分析:該紀錄片出現(xiàn)的故宮宮殿名稱采用了“故宮博物院”官網上的譯文,官方名稱的英文版本皆采用了直譯的翻譯方法。鑒于故宮位列世界五大宮之一,在世界文化遺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另外我國文化實力增強,越來越多的文化負載詞開始采用直譯的翻譯方法,讓目的語讀者主動了解中國的文化與歷史,同時擴大中國的文化影響力。雖然這些專有名稱看似簡單但文化內涵豐富,通過直譯也能忠實地再現(xiàn)文化內涵。
例2:木雕菩薩像wooden-carved Buddha statue;乾 隆 御 稿 箱 The cases for Emperor Qianlong’s manuscripts;黃花梨百寶嵌蕃人進寶圖頂箱柜Rosewooden Cabinet with Inlays of Paying Tribute
分析:該紀錄片中出現(xiàn)的文物名稱雖然沒有官方譯文,但在“故宮博物院”官網上可以找到同類型的文物名稱英譯,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加以借鑒,以確保英譯版本的準確和忠實。一般在翻譯文物名稱時需包括文物通名、材質和功能等,根據中文名稱進行對應轉換,再根據譯入語表達習慣合理調整詞序,符合英文表達習慣和邏輯。例如,“黃花梨百寶嵌蕃人進寶圖頂箱柜”的英譯,先呈現(xiàn)“材質和通名”主要內容,后用“with介詞短語結構”連接配飾次要內容。
為了保持源語言的文化特征和簡潔性,譯者通常采用適當?shù)囊糇g,同時不能影響譯文的可讀性。音譯+注釋也是保持原文文化特色,使譯文通俗易懂的翻譯方法。但是字幕翻譯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增加的內容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字幕的出現(xiàn)都配有視頻畫面,所以外國觀眾可以結合畫面對詞義進行理解。
例 3: 瑟 Se (a Chinese Zither); 琴 Qin (sevenstring Chinese Zither); 琴 瑟zither-like musical instruments
分析:琴瑟都是中國古代傳統(tǒng)樂器,在西方沒有相同的物品,目的語讀者也無法產生共鳴或相同的感受。為了解決跨文化的語言不適應性,譯者找到了類似的歐洲民間樂器“Zither(齊特琴)”,由木質共鳴箱和眾多弦線組成,與彈奏板箱體弦鳴樂器“瑟”和彈弦樂器“琴”都有相似之處,通過音譯“瑟(Se)”“琴(Qin)”再加注“中式齊特琴”的方式解決這一翻譯問題。
例4: 灰 胎huitai (mixture of high-density powder)
分析:這里的“灰胎”具有特殊的含義,專門用于古琴制作,為保護古琴木質免受磨損和確保琴的音色,所以在英文中沒有對應的譯文。譯者采用了音譯加注釋的翻譯方法,由于灰胎往往選擇密度較高的材質,如瓷粉、朱砂、寶石粉等,所以加了“高密度粉末混合物”的注釋,便于讀者對該材質的概況有一定了解。但受到字幕空間的限制,注釋不能過長,只能最最主要的特性進行簡單解釋。
意譯的翻譯方法是為了確保目的語的自然流暢和通俗易懂,而不是保持源語措辭的完整和對應。意譯是指根據原文的真正內涵進行翻譯,能夠更好地傳達語義和文化信息。意譯常用于源語和目的語文化差異較大時,譯者必須借助解釋來填補文化空白。在字幕翻譯中,意譯可以節(jié)省受眾理解字幕內容的時間。
例5:緙絲Chinese silk tapestry;色梭color spindle;緯線weft;經線warp
分析:以上的例子都是與紡織有關的術語,在翻譯過程中需要了解專業(yè)領域的知識,注意詞匯的選擇符合語境和目的。例如,緙絲是中國傳統(tǒng)手工織造技藝,制作耗時費力又極具觀賞性。《新漢英大辭典》將其譯為“a type of weaving done by the tapestry method in fine silks and gold thread(一種用細絲綢和金線織造的編織方式)”,這樣的譯文放在字幕翻譯中顯然過長,而如果采用音譯的翻譯方法會喪失該物品本身的信息,對目的語觀眾的理解也會造成影響,所以譯者直接將其釋義為“中國絲綢織錦(Chinese silk tapestry)”,保留其主要信息。
例6 :接筆、全色complete strokes and colors;畫心、命紙、背紙main part of the painting, the protecting paper, the back paper;裱布cloth mounting
分析:以上的例子都是與書畫有關的術語,雖然字面意思上具有專業(yè)性,不太好理解,但對書畫修復方面的知識加以查閱和證實,結合視頻畫面便能輕松理解其表達的含義。在翻譯過程中也要使用意譯的方式,更好達到文化傳播的效果和目的。例如,為了保護書畫和增加其觀賞性,人們會對書畫進行裝裱,“畫心”是指作畫紙的主體部分,位于一幅畫的中心,根據意思將其譯為“main part of the painting”;命紙直接接觸畫心,用于保護畫心,所以譯為“the protecting paper”;“背紙”指的是覆背紙,畫幅背后整個的裱紙,譯為“the back paper”。
減譯是將原文內容用更短更簡潔的方式翻譯出來。由于漢語和英語的語言差異,譯者必須考慮到英語的習慣表達,必要時進行一些省略,使譯文表達更自然,用詞更地道,達到了文化功能上的對等。同時更簡潔的情況下也能節(jié)省字幕的空間,減輕目的語觀眾的視覺負擔,更便于目的語觀眾觀看和理解。
例7:出門見喜春條“Good Luck Couplet”
分析:“出門見喜”是中國的一句常見祝福語,一般寫在大門貼的春聯(lián)上,寓意家人出門順利,多遇好事,在目的語中更常見的簡潔表達方式是“Good Luck(祝好運)”,省去了“出門”的內容。所以在字幕翻譯中在準確傳達意思的前提下,盡量簡潔凝練,符合譯入語用詞習慣。
例8:鳳毛麟角rare;愁眉苦臉frown;潛移默化unconsciously;生機勃勃vibrant;當務之急priority
分析:上述幾個例子都是四字成語,形象生動、朗朗上口,在字幕翻譯英譯過程中,都進行了簡化,將其內在涵義用一個單詞進行簡練的概括,也準確傳達出了譯者想要的表達效果。同時,縮減了占用的字幕空間,用詞更地道,符合目的語觀眾的閱讀習慣。
紀錄片的翻譯過程是由譯者根據不同的翻譯目的,使用不同的翻譯方法對譯文進行調整和修改。本文主要選取了8個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例子,分析了在目的論三原則指導下根據字幕所作出的文化調適。針對文本中最具特色的文物名稱、專業(yè)術語、傳統(tǒng)文化詞匯,譯者在翻譯時靈活地使用了直譯、音譯、意譯以及省譯的翻譯方法。在保留中國文化語言特色的同時,結合語境變通表達,盡量彌補兩種語言文化之間的差異,并采用地道地英文等效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