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妍淇/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
社會的發(fā)展源于人類的能動性,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則是指引社會該如何發(fā)展的二十四字箴言。核心價值觀已經在十八大召開之后,讓全中國變得煥然一新,行為上有了新的指引方向,并且這一準則的提出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息息相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二十四字的價值觀都深藏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當中。儒家思想傳承了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通過解析核心價值觀和儒家思想的潛在關聯,有助于更好地價值觀、踐行價值觀。
在儒家思想當中,對于“富強”一詞有著深刻的認識,儒家先賢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便以發(fā)現國富民強的深刻含義??鬃又鲝垺拜p徭薄賦”以及“養(yǎng)民也惠”,只有將國家建設起來,百姓富裕起來,一個國家才能實現真正的富強。富強一詞當中有著濃厚的儒家思想,并且儒家認為長治久安即富強,安居樂業(yè)亦富強。在新時代,富強更加趨向于國家富強為主,人民富強為輔,形成了國家與人民的高度統一,讓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前提便是國家富強。
將民主拆分開來——讓人民來主導一切,這完全吻合了孟子“民貴君輕”的思想。儒家一直提倡以民為貴,把百姓的地位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層次,李世民也曾說:“民能載舟,亦能覆舟”,這也是古代君王對于儒家思想的一種提煉與升華,也是對民主概念的濃縮。當今的民主融合了西方文明的思想,但究其本源仍然是以儒家思想為主,突出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核心理念。同樣,這也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堅守目標,也是中國必須貫徹的重大思想方針。
文明與和諧其實是一對相生的概念,并且在有了文明之后,才能有和諧,文明教化百姓,百姓營造和諧。在儒家思想當中,孔子主張“以和為貴”,孟子主張“仁政”,這都體現了儒家思想對于文明與和諧的解釋。儒家的文明思想是以“仁”為本,強調了教化百姓與規(guī)范準則,讓人民在文化的熏陶下逐步接受思想的洗禮,從而達到“使人明理”的作用。這也符合了朱子在本體論上的內容,人理與人道通過構建框架,對人性進行約束,進而實現文明的開化。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儒家思想中的“和諧”,不僅僅是人與人要和諧相處,還要強調人與社會應當和諧,人與自然也要和諧??鬃又鲝埱笸娈?,在社會中難免會有思想的沖突與文明體系的不同,以君子的標準下定義,和諧包容,讓人與自然在天地之中和諧共生。
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飛躍,是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最終階段,也是生產力高度解放的最終階段。自由一詞在中國古代的含義,是由“由于自己”而衍生出來的。朱子在本體論中強調“在規(guī)矩中自在”,而孔子倡導“從心所欲不逾矩”,這些儒家思想都是當代中國核心價值觀中對“自由”的奠基。如果沒有法律和道德的約束,那么自由的概念將會變得無限大,但也會對社會造成極大的危害。因此,自由并非是無拘無束、沒有規(guī)矩,而是在法律和道德規(guī)定下的自由,是一種不逾矩的自由。
孔子倡導有教無類,任何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任何人都能夠成為受教育的人。在有教無類中,可以提煉出孔子對于人性的思考,人是不分高低貴賤的。同樣,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中的至理名言也體現了孔子對于平等的看法,自己所不愿做的事情,為什么要強迫到別人身上呢?人是平等的存在,沒有人可以強迫他人去做他人所不愿做的事情,人人生而平等,人人都應平等相待??鬃又鲝堉鞠虿荒鼙晃耆?,人格不應被歧視,這也正反映出孔子對于平等的深刻理解。平等源于儒家思想之中,又結合了西方平等思想,形成了中外結合的核心價值觀思想,讓當今社會的平等更加璀璨,更加奪目。
公正一詞最開始源于古代中國的房屋搭建,如果房屋的橫梁不正甚至是歪斜,那么最終將會導致房屋的搭建出現很大的問題,會使得房屋出現傾斜的現象,也就是世人常說的“上梁不正下梁歪”的現象。而當今社會所強調的公正之源則來自于儒家思想之中,《荀子》書中有“上公正則下易直矣”,如果上級行為處事是公正嚴明的,那么下級的行為處事也將會是公正無私的。儒家思想的公正強調的是行為公正,做事公正。同時,公正也意味著公平正義,只有將社會不良之風革除,傳播公平正義的理念,這樣才能真正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公正。
在《論語》當中,孔子曾明確對法治的觀念,在儒家的思想之中,對于法治的觀念更加強調的是執(zhí)法要明確,用法要公正,與法家思想中的苛政、厲法有著涇渭分明的差別。隨著《民法典》的頒布,中國法治正逐漸完善,全面建成法治社會也是當今中國的重要任務。社會主義需要法治,社會主義也離不開法治,法律可以約束人民內心的惡,治理可以處理人民生活的矛盾。依法治國也是憲法中最重要的一條治國戰(zhàn)略之一,也是幫助黨更好管理國家的利器。
愛國是每一個中國人甚至是全世界各國人民都需要踐行的重要行為準則,一個不愛國的人是無法成為一名合格的公民?!爸揖龍髧笔枪糯寮宜枷腙P于愛國情懷的高度體現,也是當代中國人凝練愛國操守的重要基石。中國古代愛國主義教育數不勝數,文天祥的“一片丹心照汗青”、岳飛的“精忠報國”、朱子的“不負憂時一片心”、屈原的“雖九死其猶未悔”等,這些都是銘記于中華民族血液當中的重要愛國依據。只有積極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提升國人愛國主義道德情操,才能真正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愛國”。
孟子曾云:“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在儒家的思想當中,敬業(yè)的觀念源自于對事物的熱愛、對工作的認真,只有忍受得了身體的勞損、饑餓、痛苦、不堪,才能做事寵辱不驚,將工作安排處理得當。敬業(yè)是現如今社會對公民、對勞動者所提出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在工作中,勞動者應當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yè)表現出應有的敬仰,而不應該懶散懈怠、消極工作。敬業(yè)者是創(chuàng)造財富最有力的人,也是最有價值的生產力,是一個企業(y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中最值得敬佩的人。敬業(yè)強調的是持之以恒、永不放棄,更是一種中國精神。
在《中庸》當中,“誠者,天之道也”。誠信源自于儒家思想的“天理”之中,這也正是朱子本體論中的重要框架之一。可以從《中庸》中看出,誠信是一種天地規(guī)則,更是一種天地理念,是符合天地運作的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基本方式。同時,在儒家思想當中,誠信也是“修身治國平天下”的充要條件,無誠信者不修身,無誠信者難治國,無誠信者何以平天下。在《論語》當中,子曰:主忠信。只有忠于自己諾言的人,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完成自己的人生報復。在當今社會,沒有誠信的人寸步難行,沒有誠信的人會遭到他人的鄙夷與唾棄。誠信不僅體現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體現在企業(yè)與企業(yè)的合同行為當中,更也有著國與國之間的契約行為。誠信的概念可大可小,誠信寓于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
將“友善”兩字拆分開來則是與他人相處應持有善意,友善則是儒家思想中最為核心的理念。儒家推崇“仁愛”,而整個儒家思想的思想底色在當今社會中,與仁愛最相吻合的就是友善??鬃油瞥缛蕫郏油瞥缂鎼?,兩者觀念有著很大的不同,但都被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繼承,以“友善”一詞重新闡述了“仁愛”與“兼愛”。儒家思想認為“與人為善”,這也充分彰顯了友善在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性。友善與個人修養(yǎng)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提高了個人修養(yǎng),改善了人際關系,完善了個人性格上的缺陷,才能真正實現“與人為善”的行為理念,處事準則。
儒家思想在中國思想歷史上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為中國文明思想,乃至世界文明思想貢獻出極其龐大的力量。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中,二十四字中的每一個字都在告訴世界,中國人與人為善、求同存異的理念。同時,中國人的行為準則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響,與人為善一直都是中國人所提倡的,也是中國人所一直踐行的。在漫長的歷史長河當中,儒家思想經過了無數先賢的調整,最終匯聚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大河當中,與社會主義摩擦出璀璨的光華,激發(fā)出最深刻的化學反應,出現了世界文明的瑰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源于儒家思想,又高于儒家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共產黨結合儒家思想最精華的部分,再從西方文明體系中摘取了適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部分而最終形成的。但同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成立,對于儒家思想來說,也是一種補充,兩者之間的關系并非是非此即彼的對抗關系,而是相互補充、和諧共生的融合關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離不開儒家思想的指導與開源,儒家思想也難以離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補充與成就。
綜上所述,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出發(fā),尋根問源,探究儒家思想與核心價值觀之間的關聯。無論是從國家層面,還是從社會以及個人層面,核心價值觀中均體現了豐富儒家思想,將孔孟學說、朱子本體論等經典儒家理念貫穿其中,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提供行為標準。儒家思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互聯系,擁有眾多相似之處,在中國共產黨的指導下,兩者必然會持續(xù)不斷發(fā)展,最終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