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以真
(極氪智能科技,浙江寧波 315000)
魏晉六朝在中國古代歷史長河中形象鮮明,其所處特殊的歷史時期孕育了中國瑰奇的文化風貌,并建構起獨到的中式美學。需了解的是,政權跌宕和異族紛爭所導致的王朝迅速更迭使得這一時期的文化精神有了更多清靜無為的虛無傾向,寬松政治背景下的美學自由也誕生了極為獨特的自然審美情操,進而生發(fā)出與眾不同的精神文化生活風貌?!妒勒f新語》作為典型代表,通過魏晉六朝名士生活所示來呈現(xiàn)名士生活狀態(tài),表達一個時代的精神氣息。
《世說新語》當中魏晉名士所仰賴欣賞的山水及其背后隱含的自然文化,離不開客觀層面的氣候所帶來的影響。而氣候變遷也成為了自然山水能夠獨立形成審美的濫觴。自然與人之間的關系的思考是魏晉名士思維認知的重心,在此過程中構建起了天人之際的交感,形成了情境式的內(nèi)心境界。在此背景之下,山水自然便開始逐漸成為一種生命情趣之中的外部顯化的目標,并獨立于意識之外完成了外放式的呈現(xiàn)。魏晉名士通過身心踐行塑造了一個擁有人格溫度的外部世界,鉤住了清幽澄澈的山水境遇。
魏晉玄學托化于早期道家思想,并自東漢起逐漸盛行。相較于一般古代學術,玄學關注的自然更多是精神層面的自然價值,追求自然與人的和諧。以生態(tài)理論視角對于《世說新語》進行反觀也可以意識到在自然遭受破壞后,與之相對應的人的精神也會進入到失衡,二者之間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在玄學思潮的影響下,魏晉士人開始深入探究人與自然的關聯(lián),進而得到一種若即若離的疏離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最終表現(xiàn)為廟堂和草野之間的區(qū)隔抉擇,在面對政治不順遂時可以內(nèi)化成為自我內(nèi)心的慰藉,構建起寄情山水的自然美感。
社會快速的跌宕和轉型也塑造了魏晉士人與眾不同的性格特征,并表現(xiàn)為別樣的美學情操?!妒勒f新語》所記載的魏晉名士極為生動地呈現(xiàn)出了他們對于生活的積極熱情,同時彰顯了對于生活美學的追求和堅守。在受到道家文化影響下的生活情致之中,對于安于現(xiàn)狀、樂生安死的表現(xiàn)也令人感動。例如嵇康在面對苦勞身心的公務時認為這是對于生命的耗損,繼而歸隱回家,鍛鐵、論道,尋找生命的真諦。而在面臨死亡時,嵇康所表現(xiàn)出的情懷并非是對于死亡的恐懼和哀怨,相反他呈現(xiàn)出了不一樣的豁達,感嘆沒有將《廣陵散》傳承下去?!妒勒f新語》所表達的嵇康等正是這一時期對于自然生命價值追求者、摒棄俗務俗慮者的群像。恰如嵇康本人對于內(nèi)心當中高潔品質(zhì)的堅守一樣,他們漸次將生命活出了不一樣的寶貴光華,呈現(xiàn)了獨特的自然審美。
2.1.1 觀察與欣賞眾多山水景物
在《言語88》中有這樣的描述:顧長康從會稽還,人問山川之美,顧云:“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云興霞蔚?!蓖ㄟ^分析可以看出,魏晉人士對山水的關注度。他們認為,人在看待自然美的過程中需傾注平等的目光,才能夠使自然美的意境得以散發(fā)出來。東晉畫家顧愷之認為,自然山水大氣磅礴搖曳生姿,千峰競美,萬壑爭流,各美其美卻美美與共,這也是對上述觀點的佐證。
2.1.2 親近并融入自然山水之中
在《言語61》中對暢游華林園的情景進行了記錄,在自然山水中悠閑地游覽,與蟲魚鳥獸也更為親近,情感會與自然環(huán)境產(chǎn)生置換的感覺,人與自然萬物也會更加親近,這也屬于用詩意的眼光去看待自然山水。總的來說,自然美并非單獨存在的,而是根植于人的內(nèi)心,人心得到滿足,看待自然山水才會產(chǎn)生美的感受,二者是相互作用的。人在欣賞自然山水時,借助情感置換,實現(xiàn)對自然山水所呈現(xiàn)的真實感覺的改造。魏晉認識和自然山水之間的交流,不僅能夠停留在表層視覺滿足上,同時也能借助于內(nèi)心感受和自然山水交流,獲得更好的審美體驗。在與自然山水對話過程中,不僅能夠在心靈上進行汲取和補給,還能在精神上進行有效的培育和灌溉,強化生活情趣和生命情調(diào)。
2.2.1 關于自然山水的感悟
《世說新語》中魏晉士人對于山水之追求源于對山水之趣的欣賞,這種欣賞來源于文化屬性的熔鑄,并超越了單純的感官認知,達到了更高的生命境界的追求??梢哉J為,魏晉士人所見所欣賞的山水,更多是山水自然所隱含的生命姿態(tài)及其背后蘊含的文化哲理,這種隱含的文化意蘊能夠激發(fā)士人對于生命及宇宙的無窮思索?!段膶W76》中記載阮孚對于山林沒有靜止、川流沒有停息的自然之態(tài)的感嘆,他感慨每每讀到此文,便感受到超越了自身的形體和精神,而有了更深邃的生命思考。這種對于自然山水變動的思索與《論語》中不舍晝夜的“逝者”感嘆不謀而合,是對于此身(自我)和彼身(自然)如此相似的嘆惋。魏晉士人不斷進行著宇宙與生命的思索,借由自然山水來反觀自身,從中生發(fā)對于生命無常的嘆惋和人生的珍重。
2.2.2 關于自然山水的印象
在結合了人生無常的體悟之上,魏晉士人還善于借由山水來感念更為宏觀的人事躍遷,從單純的自我悲戚跳脫出來,正視歷史的變動。《言語31》中講述歷經(jīng)永嘉之亂的武城侯周顗見渡江而來聚坐新亭宴飲的眾人,感嘆風景仍然一般,但山河卻發(fā)生了變異。這種感嘆來源于戰(zhàn)亂后的歷史悲觀,是面臨山河破敗后內(nèi)心深處的無奈。同樣的還有衛(wèi)玠在臨別渡江之時,忽然精神變得恍惚,面容顯得憔悴一場,腦海之中思緒翻涌,盡是憂愁思緒。他們對于故國的懷念體現(xiàn)在對于自然景物之所見中,由此生發(fā)出自然事物并不變動但人事躍遷歷史變幻的無奈痛感。即便他們?nèi)匀荒軌蛟谶^江之后匯聚暢飲,一敘衷腸,但是內(nèi)心深處的苦厄憤懣卻仍然表現(xiàn)在對于自然風光的追求和追憶之中。學者李澤厚在針對國破家亡的文人情節(jié)進行評述中曾提到,雖然是發(fā)乎于文士個體的厚重情懷,但是這種情懷卻是一種對于蒼生黔首的關照,及至于對于歷史下普泛人生的思索感慨。
對于自然山水的最終歸一是《世說新語》所呈現(xiàn)出的魏晉士人的另一種精神風貌,對于自然山水的追求最終仍會回到自然本身,且形成一種對于自然意識的順應,在感知-順應-回歸的過程中,魏晉士人對于自然山水的審美認知有了更為深厚的內(nèi)核,能夠將其與人物外貌、心理特質(zhì)聯(lián)絡結合??梢哉J為,整個自然的追逐和感悟,是一次尋找到發(fā)現(xiàn)再到回歸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僅完成了對于自性的陶冶,完成了對于人與人生的反思,同時也塑造了貼合自然和諧超越世俗價值的品格,實現(xiàn)對于人生價值的一次升華。能夠看到,大量的魏晉名士在表達對于自然山水的追求中,同樣熔鑄了自身的高雅、理想的人格、道德德行,最終塑造了與眾不同的藝術美感?!妒勒f新語》直接描繪了大量的自然景觀,其中常見的如春月柳、瓊林瑤樹、清風、朝霞,其背后都有著人的精神品質(zhì),同時也有著自然的情趣,凸顯出了時代的朝氣和活力。對于魏晉士人來說,這種自然風貌與高潔品質(zhì)共同構成了美的體驗,人只有擁有了這種自然山水的精神,才能夠帶給他人以靈魂震撼?!妒勒f新語》所呈現(xiàn)出的魏晉士人的生命,不僅僅是抽象的生命概念,轉而成為具象、具有形體描繪的自然事物。最終以品格和追求的方式呈現(xiàn)在了世人面前,并形成了獨屬于這一時期的獨特美感。這種美感在自然風光映襯中呈現(xiàn)出了清新高雅,彰顯了生命光鮮。
《世說新語》所展現(xiàn)的魏晉士人生活中,自然山水以獨立審美對象得以呈現(xiàn)深邃精神。在魏晉傳世的文化作品、古典園林的具象呈現(xiàn)中,蘊含著美學精神和高古人格的世人品質(zhì)得以傳承至今。其所彰顯的靜謐、詩意與和諧,值得駐足觀賞,進而從中獲得心靈的洗滌和陶冶,感知到文化精神對于人格品質(zhì)塑造的魅力所在,構建起深邃堅毅的內(nèi)心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