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這里是曹雪芹寫《紅樓夢》的地方——寫在蒜市口十七間半曹雪芹故居紀念館復建工程完成之際

2021-11-12 00:13張慶善
紅樓夢學刊 2021年5期

張慶善

據(jù)悉,崇文門外蒜市口十七間半曹雪芹故居紀念館復建工程基本完成,有望年內(nèi)開館,這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廣大《紅樓夢》研究者、愛好者多年的期盼,因為這里是唯一有可考文獻記載的偉大文豪曹雪芹故居,是曹雪芹長期生活的地方,也是文學巨著《紅樓夢》誕生的地方。

清雍正五年丁未(1727)十二月,曹頫(曹雪芹的父親或叔叔)因騷擾驛站等罪名,被革職抄家,從此,赫赫揚揚近六十年的江南曹家一敗涂地。雍正六年戊申(1728)春夏之交,曹雪芹隨祖母回到北京。曹雪芹一家回到北京后住在什么地方?很長時間人們并不清楚。1982年10月22-29日,第三屆全國《紅樓夢》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師范學院(即今天的上海師范大學)舉行,在這次研討會上,著名紅學家、第一歷史檔案館研究員張書才先生,公布了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清代內(nèi)務府檔案中新發(fā)現(xiàn)的一件滿漢文字合璧的刑部移會——《刑部為知照曹頫獲罪抄沒緣由業(yè)經(jīng)轉(zhuǎn)行事致內(nèi)務府移會》,全文如下:

刑部為移會事

。

江南清吏司案呈

:

先據(jù)署蘇撫尹咨稱

:

奉追原任江寧織造曹寅名下得過趙世顯銀八千兩一案

,

隨經(jīng)飭令上元縣遵照勒追去后

今據(jù)該縣詳稱

:“

縣詳織造隋批開

:

前任織造之子曹頫已經(jīng)帶罪在京

,

所有家產(chǎn)奉旨賞給本府

,

此處并未遺留可追之人

。

等情

?!?/p>查曹寅應追銀兩

,

原奉部文在于伊子名下追繳

。

今一年限滿

即據(jù)查明伊子曹頫現(xiàn)今在京

,

又無家屬可以著追

上元縣承追職名似應邀免

。

等因咨部

。

本部以曹寅名下應追銀兩

,

江省既無可追之人

何至限滿始行詳報

,

明屬玩延

行文該旗作速查明曹頫是否在京

,

并江省有無可追之人

,

咨復過部

以憑著追

。

仍令該撫將承追不力職名補參

,

并知會辦理趙世顯事務之王

、

大人等在案

。

今于雍正七年五月初七日

準總管內(nèi)務府咨稱

:

原任江寧織造

、

員外郎曹頫

系包衣佐領下人

,

準正白旗滿洲都統(tǒng)咨查到府

查曹頫因騷擾驛站獲罪

,

現(xiàn)今枷號

。

曹頫之京城家產(chǎn)人口及江省家產(chǎn)人口

,

俱奉旨賞給隋赫德

后因隋赫德見曹寅之妻孀婦無力

,

不能度日

將賞伊之家產(chǎn)人口內(nèi)

,

于京城崇文門外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間半

,

家仆三對

,

給與曹寅之妻孀婦度命

。

除此

京城

、

江省再無著落催追之人

相應咨部

。

等因前來

據(jù)此

,

應將內(nèi)務府所咨曹寅之子曹頫京城及江省家產(chǎn)人口

俱經(jīng)奉旨賞給隋赫德緣由

,

知會辦理趙世顯事務王

、

大人等可也

。

雍正七年七月二十九日

據(jù)張書才先生研究,這件刑部移會,是在審追趙世顯貪污案的過程中形成的。趙世顯曾任河道總督十三年之久,貪贓枉法被查辦,在查案中牽扯到曹雪芹的爺爺曹寅(得過趙世顯銀八千兩),因曹寅早已去世,故奉文在曹寅的兒子曹頫名下追繳。又,根據(jù)《雍正朝漢文朱批奏折匯編》第十一冊第六九五條《江寧織造隋赫德奏報追辦曹頫所欠財物等事折》(雍正六年三月初二日),說得更清楚:

曹頫家屬蒙恩諭少留房產(chǎn)以資養(yǎng)贍

今其家屬不久回京

,

奴才應將在京房屋人口酌量撥給

……

可見蒜市口十七間半這個地方是遵照雍正皇帝的旨意給曹家留下的,這與雍正處理李煦的情景有很大的不同。作為江南三織造之一的蘇州織造李煦,與曹雪芹家關系極為密切,正如《紅樓夢》中所說,四大家族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曹雪芹的奶奶(曹寅的妻子)就是李煦的堂妹。李煦一家的命運顯然比曹家慘的多,雍正一上臺,就抄了李煦的家,財產(chǎn)全部抄沒,家中仆人賣掉,還把70多歲的李煦發(fā)配到東北的打性烏拉,以至于李煦慘死在那里。但他對曹家的處理似乎手下留情,曹頫只是“枷號”,還撥給曹家部分房產(chǎn),以資養(yǎng)贍,這確實是“皇恩浩蕩”了,其中原由,值得深入研究。不管怎么樣,當時曹雪芹家是獲罪之家,在江南和北京的房產(chǎn)都被沒收了,只有這一個地方是雍正皇帝格外開恩“賜”給曹家居住的,因此曹雪芹家只能住這里,而且住的時間不會短,因為這是皇帝“恩賜”的地方,曹家是不能隨意搬走的,曹家也沒有別的地方去。

但“崇文門外蒜市口十七間半”的具體位置到底在哪里,人們一直沒有搞清楚。張書才先生經(jīng)多年研究,于1991年《紅樓夢學刊》第2輯發(fā)表了《曹雪芹蒜市口故居初探》一文,首次考析論證了蒜市口16號院“應該就是曹雪芹故居,或者說至少要比其他幾個院落具有更大的可能性”。他的觀點得到絕大多數(shù)專家學者的認可。張書才先生根據(jù)什么認定蒜市口16號院就是曹雪芹故居呢?他說:

我之所以認為蒜市口16號院應該是曹雪芹故居遺址

,

概而言之是三條

:

一是該院在乾隆

京城全圖

上是一個三進院

總計有房十八間

,

十七間半

相近

,

且歷史沿革及房屋變遷情況較為清楚

;

二是該院的房屋方位及地域環(huán)境

,

與曹寅

南軒種竹

等詩中

西堂南辟市為鄰

”“

古寺涼風挽鹿車

近市

”“

衡門

諸具體描寫相吻合

;

三是該院的后院古井

、“

端方正直

”“

韞玉懷珠

的匾額等遺跡

遺物

,

適與

紅樓夢

中榮國府嫡系人物賈政父子的人品

命名及

脂批

中提到的雍正末年至乾隆初年曹雪芹家中之

矮 舫

”“

謝園

有著某種關聯(lián)

,

揭示了該院與蒜市口曹家舊宅之間的淵源關系

后來蒜市口16號院遺址的挖掘,進一步證明了張書才先生的觀點是正確的。

說蒜市口十七間半就是曹雪芹故居,因為這有無可爭議的文獻史料證明,盡管在具體地址上還有一些爭議,但當年的蒜市口不過一二百米長,再怎么爭議,曹雪芹故居也離不開蒜市口,也離不開今天復建的“故居”有多遠。但要說這里就是曹雪芹寫作《紅樓夢》的地方,有人就會反駁了——不是說曹雪芹在西山寫的《紅樓夢》嗎?怎么可能是在蒜市口寫的《紅樓夢》呢?這些年這個說法流傳很廣,影響很大,說什么曹雪芹最后十年在西山的黃葉村寫了《紅樓夢》,到后來書沒有寫完,曹雪芹就病死了等等。這其實是一個誤傳,頂多是一個“傳說”。

著名紅學家蔡義江先生多年前在《〈紅樓夢〉是怎樣寫成的》一書中,就令人信服地回答了“曹雪芹在黃葉村著書了嗎”這個問題。他說:

曹雪芹晚年在北京西山黃葉村著書

,

這好像沒有什么疑問

,

還有畫家專就此題材作過

黃葉村著書圖

的畫

怎么現(xiàn)在卻提出疑問來了呢

?

我不是故意要標新立異

,

不過是尊重事實而已

。

在我看來

曹雪芹確實沒有在黃葉村著書

,

尤其是沒有再繼續(xù)寫

紅樓夢

》?!?/p>紅樓夢

已在雪芹遷往西山前寫成了

,

還寫什么呢

?

蔡先生說曹雪芹在遷居西山前《紅樓夢》已經(jīng)寫完了,真的嗎?這有根據(jù)嗎?確如蔡先生所說,曹雪芹在去西山居住之前已經(jīng)完成了《紅樓夢》的創(chuàng)作,是有確鑿的根據(jù)的。要論證這個問題,只要弄清楚兩個關鍵性時間點就行了,一是曹雪芹什么時候?qū)懲辍都t樓夢》的?二是曹雪芹什么時間遷居西山的?

現(xiàn)存《紅樓夢》早期抄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本上,有一段關于曹雪芹創(chuàng)作《紅樓夢》十分重要的交代:“后因曹雪芹于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衩》。并題一絕云: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詩后有一行文字:“至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仍用石頭記。”而在甲戌本的“凡例”結(jié)尾,亦有一詩:“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夢盡荒唐。漫言紅袖啼痕重,更有癡情抱恨長。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薄芭喪d”和“十年辛苦不尋?!?,都清楚地告訴我們,曹雪芹寫《紅樓夢》用了十年的時間,而到甲戌年脂硯齋抄閱再評時,《紅樓夢》已歷經(jīng)“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可見已經(jīng)是基本寫完了。為什么說是基本寫完了,我的意思是說《紅樓夢》已經(jīng)基本完成了全稿,包括八十回以后的情節(jié)以致到全書結(jié)尾的“情榜”等等,但在一些地方還需要修補,如十七、十八的分回問題、林黛玉的眼睛該怎么寫等等。乾隆十九年甲戌即1754年,由此往前推十年或十一年、十二年(因為甲戌年是“再評”,而每一次評閱的時間差不多二年),那就是乾隆七年、八年或九年,即1742年、1743年或1744年,曹雪芹創(chuàng)作《紅樓夢》應該是從1742年、1743年或1744年動筆的。有一種說法認為曹雪芹在生活非常凄苦的境遇下,接受他的朋友敦誠敦敏兄弟“不如著書黃葉村”的勸告,于乾隆六、七年(1742、1743年)就舉家遷往西山,開始了《紅樓夢》創(chuàng)作。這個觀點沒有任何文獻支持,是主觀臆測,是不能為據(jù)的。敦誠生于雍正十二年(1734),到乾隆六、七年也不過虛歲八、九歲,他那時根本不可能認識曹雪芹,而且一個八、九歲的小孩又如何能勸曹雪芹“不如著書黃葉村”呢?敦誠寫詩勸曹雪芹“不如著書黃葉村”,是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而他在乾隆九年(1744)入的右翼中學,在這之后的幾年里他才與曹雪芹相識相聚,曹雪芹怎么可能在去右翼中學之前就舉家遷居西山了呢?因此我們可以肯定地說,曹雪芹是在離開右翼中學以后,才移居西山一帶的。

曹雪芹是什么時間遷居西山的呢?這就不能不提曹雪芹與敦誠敦敏兄弟在右翼中學相識的時間及離開右翼中學的時間。

敦誠生于1734年,乾隆九年甲子十一歲時入右翼中學,當時他的哥哥敦敏也在右翼中學,年十六歲。乾隆二十二年丁丑,敦誠在喜峰口替他的父親做松亭關稅的差事,他在秋天寫了一首詩《寄懷曹雪芹霑》,這首詩對論證曹雪芹到底在什么地方寫《紅樓夢》的,至關重要,不妨全詩照錄:

少陵昔贈曹將軍

,

曾曰魏武之子孫

君又無乃將軍后

,

于今環(huán)堵蓬蒿屯

揚州舊夢久已覺雪芹曾隨先祖寅織造之任

,

且著臨邛犢鼻裈

。

愛君詩筆有奇氣

直追昌谷破籬樊

。

當時虎門數(shù)晨夕

西窗剪燭風雨昏

。

接 倒著容君傲

,

高談雄辯虱手捫

。

感時思君不相見

,

薊門落日松亭樽

時余在喜峰口勸君莫彈食客鋏

,

勸君莫叩富兒門

。

殘杯冷炙有德色

,

不如著書黃葉村

。

這首詩告訴我們這樣幾條重要的信息:(1)敦誠這首詩寫于乾隆二十二年,證明這個的時候,曹雪芹已經(jīng)移居西山了;(2)曹雪芹在西山居住的地方很荒涼,生活貧窮;(3)曹雪芹在西山的生活如同臨邛賣酒的司馬相如,很可能是靠賣字畫謀生;(4)敦誠極為敬佩曹雪芹的才華;(5)敦誠很懷念當年在“虎門”(即右翼中學)與曹雪芹朝夕相聚時的快樂時光,尤其是曹雪芹喝酒后那種傲世狂態(tài)、不拘禮俗的形象歷歷在目;(6)敦誠勸曹雪芹再貧窮也不必發(fā)牢騷,乞求富人,看人家的臉色,不如像以前那樣去寫書吧(“不如著書黃葉村”,即寫《紅樓夢》)。

那么,敦誠詩中所說的“當時”,即他與曹雪芹在右翼中學相識是什么時候呢?我們前面說過,敦誠是十一歲入右翼中學的,但讓曹雪芹與一個虛歲十一歲的小孩“當時虎門數(shù)晨夕,西窗剪燭風雨昏。接 倒著容君傲,高談雄辯虱手捫”,那當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吳恩裕先生認為:

十一歲的敦誠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夠欣賞三十歲的曹雪芹那種

接 倒著容君傲

,

高談雄辯虱手捫

的風度的我認為這

當時

應該是指乾隆十三

四年左右

。

那時敦誠年已十五

六歲

;……

我估計曹雪芹卻是早就可能因故在乾隆十五

六年左右就離開了右翼中學而不久就搬到了西郊去住了

。

周汝昌先生在《紅樓夢新證》中則認為,曹雪芹移居西郊當在乾隆二十一年丙子(1756)前后,他的根據(jù)是:

雪芹何時遷居山村

不可確考

;

唯去年敦誠猶在宗學歲試優(yōu)等記名

而明年敦誠贈詩已有

殘杯冷炙有德色

,

不如著書黃葉村

之句

,

可知其時蓋有宗學卸職

,

寄居親友一類生活階段而轉(zhuǎn)入山村僻處之交關也

頗疑遷入村居當不出本年前后

。

我認為吳恩裕先生、周汝昌先生生的分析很有道理,曹雪芹與敦誠在右翼中學相識時,極可能是乾隆十三、十四年。而曹雪芹移居西山的時間,不會早于乾隆十五、十六年,也不會晚于乾隆二十二年。根據(jù)甲戌本的文字,曹雪芹早在乾隆七年、八年或九年就開始《紅樓夢》創(chuàng)作了,因此不管是乾隆十五、十六年,還是乾隆二十一年曹雪芹移居西山,都足以證明《紅樓夢》不是在西山寫的,因為在曹雪芹開始創(chuàng)作《紅樓夢》的時候,他還不認識敦誠敦敏兄弟,還沒有去右翼中學,自然談不上離開右翼宗學,更談不上移居西山。按吳恩裕先生說法,曹雪芹與敦誠兄弟“當時虎門數(shù)晨夕,西窗剪燭風雨昏”是乾隆十三、十四年,又說曹雪芹是乾隆十五、十六年離開了右翼宗學,他們相處只有兩年左右時間,我認為這與“數(shù)晨夕”不甚合,我個人更傾向于曹雪芹離開右翼中學的時間極可能在乾隆十八年、十九年,甚至是乾隆二十年。那時,曹雪芹基本完成了《紅樓夢》,他把稿子交給了脂硯齋、畸笏叟等親友抄閱,又因處世難、生活困難等原因移居西山。吳恩裕先生認為,曹雪芹離開右翼中學以后,生活無著落,“曹雪芹離開右翼中學不是‘善’離,而是有些‘文章’的,并且他自乾隆十五、六年離開宗學之后,生活一下子就成了問題”。這可能就是促使曹雪芹移居西山的主要原因。

曹雪芹移居西山一個小山村,具體什么地方,已不可考。但有一點是“可考”的,就是住的山村很偏僻,人煙稀少,生活很貧窮。敦誠詩中說“于今環(huán)堵蓬蒿屯”(《寄懷曹雪芹霑》);“滿徑蓬蒿老不華,舉家食粥酒常賒。衡門僻巷愁今雨,廢館頹樓夢舊家。司業(yè)青錢留客醉,步兵白眼向人斜。何人肯與豬肝食,日望西山餐暮霞?!?《贈曹雪芹》)敦敏詩中說:“碧水青山曲徑斜,薜蘿門巷足煙霞。尋詩人去留僧舍,賣畫錢來付酒家?!?《贈芹圃》)張宜泉詩中說:“寂寞西郊人到罕,有誰曳杖過煙林?!?《和曹雪芹西郊信步憩廢寺原韻》)“愛將筆墨逞風流,廬結(jié)西郊別樣幽。門外山川供繪畫,堂前花鳥入吟謳?!?《題芹溪居士》)敦誠、敦敏、張宜泉的詩中都描繪了曹雪芹晚年居住山村的偏僻荒涼,生活極為困難。曹雪芹居住的地方是“環(huán)堵蓬蒿屯”,是“衡門僻巷”,是“寂寞西郊人到罕”,是“廬結(jié)西郊別樣幽”。而他生活的狀況是“舉家食粥酒常賒”,是“賣畫錢來付酒家”。無論是生活的環(huán)境、生存的條件以及心情,住在西山的曹雪芹都根本無法去創(chuàng)作《紅樓夢》,他在那樣的生活環(huán)境中,吃飯都成了問題,又如何去寫“備記風月繁華之盛”的《紅樓夢》呢?更何況,《紅樓夢》明明在他移居西山之前就已經(jīng)基本寫完了,他到西山還寫什么呢?

那么,曹雪芹移居西山后,會不會繼續(xù)“修補”《紅樓夢》呢?也不可能。蔡義江先生說:

雪芹最后十年左右遷居西郊某山村后

,

吟詩

、

作畫

、

出游

、

訪友

、

飲酒

、

哭歌

、

高談

、

題壁

、

留僧舍

、

悲遇合

、

舉家食粥

白眼向人等等

,

都可以一一找到資料依據(jù)

,

唯獨找不到一點著書

改稿的跡象

。

脂評中雖有

書未成

”“

此回未成

等等的話

,

但都不是他一直在寫書而來不及寫成的證據(jù)

。

那只是表示書稿殘缺后

沒有去補成它

,

遂使這些耗費半生心血寫成的文字

,

最終卻不能成書的憾恨

確如蔡義江先生所說,“不如著書黃葉村”,不是“著書黃葉村”。正是因為曹雪芹晚年生活困頓潦倒,心中憤懣,他的好朋友敦誠才勸他:“勸君莫彈食客鋏,勸君莫叩富兒門。殘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辈塘x江先生指出,從甲戌(1754)重評后的己卯、庚辰本的情況就可以看出,甲戌后諸本,雖有文字上的一些差異,但均非作者自己的改筆,這足可證明作者自己根本沒有再審改過已寫成的書稿。其他明顯漏誤,破損或批“俟雪芹”等語的,均無回應,可知說雪芹死前一直在寫書是不符合實際的。

曹雪芹不是在西山寫的《紅樓夢》,那么他是在哪里寫的呢?當然是在他家里寫的《紅樓夢》了——他的家就是崇文門外蒜市口十七間半。這樣的判斷,是有依據(jù)的:

(1)崇文門外蒜市口十七間半,是唯一有可靠文獻記載證明的曹雪芹的家,是根據(jù)雍正皇帝的諭旨“恩賜”給曹家的,不是一般的居住地。

(2)曹雪芹家當時在北京除了這里已經(jīng)沒有其它房產(chǎn)了,因此曹雪芹在這里居住的時間不會短,甚至是大半生都是住在這里,直到最后十年左右遷居西山一帶。

(3)《紅樓夢》有關情節(jié)透露,崇文門外蒜市口這里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經(jīng)歷,對曹雪芹創(chuàng)作《紅樓夢》有一定的影響。

(4)據(jù)《內(nèi)務府奏將應予寬免欠項人員繕單請旨折》記載:“曹頫等騷擾驛站案內(nèi),原任員外郎曹頫名下分銀四百四十三兩二錢,交過銀一百四十一兩,尚未完銀三百二兩二錢?!睆挠赫炅聦徑Y(jié)催繳,到雍正十三年十月,僅交過銀一百四十一兩,曹家被抄家后,確實是敗落了,連幾百兩銀子都拿不出來了,由此可見曹家當時生活狀況之一斑。根據(jù)甲戌本的記載,曹雪芹是從乾隆七年、八年或九年開始創(chuàng)作《紅樓夢》的。在曹雪芹開始寫《紅樓夢》的時候,曹家根本不可能再置房產(chǎn),也不敢置房產(chǎn),曹雪芹只能住在這里。

曹雪芹在蒜市口十七間半寫《紅樓夢》,是張書才先生最早提出的,他認為:

(

曹家

)

全家敗回北京后

,

即住蒜市口

就近訪游諸寺

,

日久與寺僧交契

,

又愛寺院雅靜清幽

或在貧窮難奈凄涼之時

,

一度寄寓臥佛寺中

甚至在此始作

紅樓夢

之構(gòu)思乃至初稿

,

自有可信之處

試看

紅樓夢

第一回便寫一寄居葫蘆廟的窮儒賈雨村

,

說他

自前歲來此

,

又淹蹇住了

,

暫寄廟中安身

,

每日作文賣字為生

”,

而蒙古王府本在此處有一條批語

,

特地點明

:“

廟中安身

,

賣字為生

,

想是過午不食的了

?!?/p>作者如此寫

批者如此批

,

似非偶然

有作者雪芹

、

批者脂硯的一段親身經(jīng)歷

,

即寄寓蕭寺

,

作文賣字

、

過午不食的落魄生涯

張書才先生的這個分析是很有道理的。蔡義江先生也說過:

1999年6月初

我與友人們訪問了當年雍正發(fā)還給曹頫贍養(yǎng)

兩世孀婦

的崇文門外蒜市口

十七間半

老宅

。

我想

這里是有清檔案可查的確確實實的曹雪芹故居

。

雪芹從幼年隨家自南京回到北京后

,

就住在這兒

到他三十歲左右獨自遷往西郊某山村居住前

,

是否還搬到別的地方去過

,

因資料缺乏

,

難以推斷

?!?/p>紅樓夢

的創(chuàng)作既開始甚早

,

作者還不滿二十歲

,

必定還住在這里

。

所以

我十分感慨地寫了一首小詩說

:“

曹家馀此宅

,

春夢了無痕

泣血書成后

,

獨遷黃葉村

。”

坊間傳說,曹雪芹流落無衣,寄食親友家,每晚挑燈寫《紅樓夢》,沒有紙,就用日歷紙背寫書。還有的說,曹雪芹素放浪,至衣食不給,其父執(zhí)某,鑰空室中,三年時間,《紅樓夢》寫成。這種種傳聞,可以給“曹雪芹故事”“曹雪芹傳奇”增添談助,但因沒有任何文獻依據(jù),對研究曹雪芹不足為證。試想,曹雪芹要寫出幾十萬字的《紅樓夢》,如果沒有比較安定的生活環(huán)境和必要的生活條件,沒有大量的素材積累,沒有大量的閱讀(《紅樓夢》內(nèi)容極為豐富,涉及多方面的知識,不大量的閱讀,知識從哪里來?),他怎么能寫出“傳神文筆足千秋”的《紅樓夢》呢?因此,根據(jù)《紅樓夢》成書的時間,根據(jù)曹雪芹家當時的生活狀況,根據(jù)蒜市口十七間半是雍正皇帝“恩賜”給曹家的唯一房產(chǎn),這就決定了曹雪芹在這里生活的時間不會短,我們完全可以肯定地說崇文門外蒜市口十七間半就是曹雪芹寫《紅樓夢》的地方,至少他是在這里開始了《紅樓夢》的創(chuàng)作。

當年雖然絕大多數(shù)專家學者認為蒜市口16號院就是曹雪芹故居,但因16號院處在兩廣大街的施工路段內(nèi),最后被拆除了,最終確定在崇文門外大街十字路口東北角,按照廣渠門內(nèi)大街207號(原蒜市口16號院)曹雪芹故居遺址的占地面積,及其在乾隆全圖上的形狀、房屋布局,復建一座具有康雍時期外城居民風貌的三進院落,建立曹雪芹紀念館。我認為保留原址自然是最好的,但在當時的情況下,從實際出發(fā),北京市政府決定在原址附近重新復建,仍是值得肯定的。再有爭議,這里也是蒜市口,蒜市口也就一二百米長,現(xiàn)在復建的曹雪芹故居離“蒜市口16號院”很近很近,這里當然就是曹雪芹的故居了。

今天崇文門外蒜市口十七間半曹雪芹故居復建工程終于基本完成,在人們的期盼中,年內(nèi)有望開館了,我們衷心地慶賀曹雪芹故居的復建,我們期待到曹雪芹的“家”,在《紅樓夢》誕生的地方,向偉大的文學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注釋

① 轉(zhuǎn)引自張書才

新發(fā)現(xiàn)的曹頫獲罪檔案史料考析

》,《

曹雪芹家世生平探源

》,

白山出版社2009年版

第44

45頁

。

②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

雍正朝漢文朱批奏折匯編

第十一冊

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

第808頁

此折又稱

江寧織造隋赫德奏細查曹頫房地產(chǎn)及家人情形折

》(

雍正朝

),

見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編

關于江寧織造曹家檔案史料

》,

中華書局1975年版

,

第188頁

③ 張書才

曹雪芹蒜市口故居初探

》,《

紅樓夢學刊

1991年第2輯

④ 張書才

《〈

京城全圖

是不能隨意分割拼合的

——

就曹雪芹故居回應張秉旺先生

》,《

曹雪芹生平家世探源

》,

白山出版社2009年版

第163頁

。

⑤[17][21] 蔡義江

《〈

紅樓夢

是怎樣寫成的

》,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年版

,

第197

198

、

199頁

。

⑥⑦ 曹雪芹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

:

甲戌本

》,

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版

第16

、

5頁

。

⑧[12][13][14][15][16] 轉(zhuǎn)引自蔡義江

《〈

紅樓夢

詩詞曲賦鑒賞

》,

中華書局2004年版

,

第478

479

、

478

、

482

、

493

、

500

、

501頁

⑨[11] 吳恩裕

曹雪芹叢考

》,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

第90

、

97頁

。

⑩ 周汝昌

紅樓夢新證

·

史事稽年

》,

人民文學出版社1976年版

,

第717頁

[18] 蔡義江

《〈

紅樓夢

答客問

》,

龍門書局2013年版

,

第123

124頁

。

[19] 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編

關于江寧織造曹家檔案史料

》,

中華書局1975年版

,

第201頁

[20] 張書才著

雪芹舊居 京華何處

》,《

曹雪芹家世生平探源

》,

白山出版社2009年版

,

第14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