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晶
內(nèi)容提要:“柳絮詞”是《紅樓夢》第七十回里出現(xiàn)的一組小令,關(guān)于這組詞的英譯研究過去不太多見。詩詞在《紅樓夢》中的作用有幾個方面,其中兩個重點是預(yù)示人物命運走向和反映創(chuàng)作者特有的性格與心理,“柳絮詞”也不例外?;艨怂甲g本與楊憲益-戴乃迭譯本里這五首詞的英譯,分別依據(jù)不同的底本,內(nèi)容稍有區(qū)別;更重要的是,他們各自所譯的英文內(nèi)容對人稱的選擇、悲劇色彩的體現(xiàn)以及對人物性格心理的刻畫都有著明顯的不同。尤其是黛玉和寶釵兩人的作品,在不同譯筆里呈現(xiàn)出迥異的面貌,也體現(xiàn)出不同譯者對人物形象與小說敘事方向的理解各有千秋。
“柳絮詞”出現(xiàn)在《紅樓夢》第七十回中,是在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寫下長篇詩作“桃花行”之后,寶玉與諸姐妹的第一次詩會,也是他與眾多姐妹、丫鬟齊聚大觀園的最后一個春天里的最后一次集會創(chuàng)作。小說中交待,起因在于暮春時節(jié),湘云見柳絮飛舞,偶然動了詩興,并與黛玉一起招呼諸“詩翁”,以詠柳絮為題,填出五首詞來。這組詞除探春與寶玉合成一首之外,其余四首分由湘云、黛玉、寶琴、寶釵寫成。幾首詞逐一看來,明是狀物,暗中卻一遞一首地寫出了春光別去、家族敗落、諸人流散的命運,乃至正值青春的少女已明顯流露出死亡的氣息;直到寶釵的“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云”展現(xiàn),創(chuàng)作基調(diào)陡然一變,“翻”出閨閣女兒面對艱難時世淡泊持守、莊敬自強的心志來。
既往的《紅樓夢》詩詞英譯研究多集中于對“好了歌”、“葬花詞”等重要詩詞的鑒賞與評論,對“柳絮詞”的英譯研究尚不多見。而既有的研究成果中,又僅限于對詞中內(nèi)容傳達準確度和詩詞句法或韻律的關(guān)注,并未將這組詞的理解與翻譯置于《紅樓夢》的情節(jié)走向與人物性格命運的隱喻中去考察;此外,也未注意到霍克思(David Hawkes,1923-2009)譯本與楊憲益(1915-2009)、戴乃迭(Gladys Yang,1919-1999)譯本各自所據(jù)底本不同,譯作面貌因而會出現(xiàn)相應(yīng)的差異。本文從霍譯與楊譯“柳絮詞”的中文回譯切入,點明幾處因底本不同而出現(xiàn)的譯文區(qū)別,分析不同譯者對“隔年期”與“離人”等內(nèi)容的不同理解,重點對比黛玉和寶釵詩作在兩種譯文中明顯不同的面貌并剖析其成因。
霍克思所據(jù)第一底本是程乙本(196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整理校注本),楊憲益、戴乃迭主要依據(jù)的卻是戚序與庚辰兩種脂批本,各本之間存在大量文字歧異,兩種譯本又均在底本基礎(chǔ)上參校過其他多種脂批本及程本,各有增刪編輯?;糇g本與楊譯本英文面貌上的許多差異,首要原因就在于底本文字的不同;還有一個原因是不同譯者對同樣中文內(nèi)容的理解偏差與闡釋特色。兩種英譯本呈現(xiàn)出來的內(nèi)容有所不同,但無論哪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誤譯”并不多見。為更加清楚地展現(xiàn)不同譯本的翻譯效果,筆者對五首柳絮詞進行了回譯(見括號內(nèi))。
如夢令
豈是繡絨才吐。
卷起半簾香霧。
纖手自拈來,
空使鵑啼燕妒。
且住,
且住!
莫使春光別去!
【霍譯本】
Ru-meng-ling
‘Not chewed-off ends of the sky
’s embroidery
?(并非是天際刺繡的唾絨)‘What are they
?’—‘Raise the blind a bit and see.
’(它們是何物?——卷起些簾子瞧瞧)A white hand snatches some and draws it in
,(一只白皙的手掌拈住一些拿進去)Pursued by the swallows
’chiding din.
(惹起燕子啾啾唧唧的責備)Oh stay
,oh stay
!(哦別走,哦別走)The lovely spring drifts after you away.
(美妙的春光會隨著你們飄逝)【楊譯本】
Ju-meng-ling
Boughs
with silk floss entwined
(是樹枝縈繞的絲線)Or sweet mist glimpsed through a half rolled-up blind
?(或是半卷簾幕里隱隱透出的甜霧)As slender fingers with the catkins play
,(纖細的手指拈弄著柳絮)Cuckoo and swallow cry out in dismay
:(杜鵑和燕子詫異地叫著)Stop
,pray
!Do stay
!(停一下,請別走)Don
’t let spring steal away.
(別讓春光悄悄地溜走)南柯子
空掛纖纖縷,
徒垂絡(luò)絡(luò)絲。
也難綰系也難羈,
一任東西南北各分離。
落去君休惜,
飛來我自知。
鶯愁蝶倦晚芳時,
縱是明春再見——
隔年期!
【霍譯本】
Nan-ke-zi
Once in the air you start
,(一旦你們在空中飛起)The creatures of the wind
,the breezes
’sport
,(風中的生靈,微風的友伴)Not to be bound or held by any art
,(就再沒什么能將你們束縛或羈絆)To north and south and east and west
(飛向北,飛向南,飛向東,飛向西)You drift apart.
(你們各自飄離)Your drifting fate not fear
:(莫恐懼這飄零的命運)I understand the message that you bear.
(我懂得你們攜帶的訊息)Though orioles mourn and the flowers
’end seems near
,(雖然黃鶯在傷悼,百卉行將凋零)Spring will return
,but I must wait
(但春天還會再來,只是我必須等待)Another year.
(等待下一年)【楊譯本】
Nan-ko-tzu
In vain the willow trails long slender branches
,(柳樹枉自垂下纖長的枝條)Hanging strands of silk are they
;(仿似一縷縷絲線)They cannot curb the catkins
(柳枝挽不住柳絮)And north
,south
,east and west these drift away.
…(柳絮向北,向南,向東,向西各自飄離)Do not mourn their falling
;(不要傷悼它們的飄落)Where they fly
,only I have any idea
;(它們飛向何方,只有我知曉)Orioles grieve
,butterflies flag as flowers fade
,(花謝之際黃鶯悲悼,蝴蝶也倦了)But next year spring
,another year past
,they
will reappear.
(但明年春天,一年過后,它們會再次出現(xiàn))唐多令
粉墮百花洲,
香殘燕子樓。
一團團、
逐隊成球。
漂泊亦如人命薄:
空繾綣,
說風流!
草木也知愁,
韶華竟白頭。
嘆今生、
誰舍誰收!
嫁與東風春不管:
憑爾去,
忍淹留。
【
霍譯本】
Tang-duo-ling
The pollen is spent in the Island of Flowers;(
花粉灑落在百花洲上)
From the House of the Swallow the perfume hasfled.(
香氣飄散于燕子樓頭)
The fluff-balls dance,(
絨球一團團舞動)
Pursue,embrace,(
追逐,
擁抱)
Their floating lives,as our lives,quickly sped,(
它們的浮生正如我們,
轉(zhuǎn)瞬即逝)
That,craving Beauty,(
那滿懷熱望的美人)
Find it dead.(
發(fā)現(xiàn)它死了)
The creatures of nature,they too know our sorrow,(
這些大自然的生靈,
它們也知曉我們的哀傷)
Their beauty,like ours,must soon end in decay.(
它們的美麗,
一如我們的,
定會迅速衰褪)
Our fate,like theirs,(
我們的命運,
恰似它們)
Uncertain hangs,(
空懸無依)
Wed to the wind,our bridegroom of a day,(
嫁給風,
我們短暫的新郎)
Who cares not if we(
它并不在意)
Go or stay.(
我們是去是留)
【
楊譯本】
Tang-to-ling
Pink petals fall in Hundred Flowers Islet.(
粉色的花瓣飄落在百花洲里)
By Swallow Tower their fragrance slowly fades;(
燕子樓上的花香漸漸消散)
Catkins following in clusters(
柳絮一簇簇一團團追逐著)
Float off like ill-fated maids;(
仿佛薄命的少女漂泊不見)
Vain their close attachment and beauty.(
她們的依依眷戀和美麗都是枉然)
The willow too knows what it is to yearn;(
柳樹也知曉自己在渴求什么)
In early prime her head turns white,(
正當韶年就白了頭)
She laments her life but has no one to whom to turn.(
她痛惜自己的生命,
卻無人可作依托)
The spring breeze to whom she iswedded no pity will show,(
她被許嫁給了春風,
但春風對她毫不憐惜)
Leaving it to chancewhether to stay or go.(
任憑她或去或留)
西江月
漢苑零星有限,
隋堤點綴無窮:
三春事業(yè)付東風,
明月梨花一夢。
幾處落紅庭院,
誰家香雪簾櫳:
江南江北一般同,
偏是離人恨重!
【霍譯本】
Xi-jiang-yue
In the Han palace gardens a scatter thin and slight
,(漢宮園林里零星散綴)But along the Sui embankment in legions falling
:(但在隋代堤岸上成群地掉落)Spring
’s three-month handiwork before the wind in flight
,(春天三個月的良工在風前飛翔)A day-dream of pear-blossom on a moonlit night.
(一個月光皎潔的夜晚里一場對梨花的幻想)In many a courtyard petals fall through the air
,(庭院里花瓣從空中簌簌落下)And the floss collects like fragrant snow on the casements
:(窗欞上絲絲縷縷地堆積起來,宛如寒香的雪)In North and South the same sight is seen now everywhere
,(在南方,在北方,同樣的景色處處可見)But for the sad exile most hard to bear.
(但在悲傷的背井離鄉(xiāng)者眼中,最為難當)【楊譯本】
Hsi-chiang-yueh
Few and far between in the Han garden
,(漢代園林里遠遠飄零著一點)They make the whole Sui Dyke gleam
!(卻將整條隋代堤岸堆砌得潔白明亮)Their spring splendour gone with the wind
,(它們在春光里的壯麗隨風而逝)Moonlight and plum-blossom nothing but a dream.
(月色與梅花都不過是幻夢一場)Here and there in the courtyard crimson petalsfall
—(深紅色的花瓣隨處掉落)Besides whose curtain snow down these fragrant flakes
?(誰家簾幕旁積下這重重香雪)North and south of the Great River it is the same
,(長江南北俱是一樣)The heart of every parted lover aches.
(每一位離別的愛人都心痛神傷)臨江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
東風卷得均勻。
蜂圍蝶陣亂紛紛:
幾曾隨逝水?
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
任他隨聚隨分。
韶華休笑本無根:
好風憑借力,
送我上青云。
【霍譯本】
Lin-jiang-xian
In mazy dances over the marble forecourt
,(大理石堂前紛紜繁復(fù)地舞動)Wind-whorled
,into trim fluff-balls forming
—(風卷起,卷成精致的團團絲球)Like fluttering moths or silent white bees swarming
:(好像振翅舞動的飛蛾,或是沉默的白色蜜蜂成群飛動)Not for us a tomb in the running waters
,(我們的墳?zāi)共辉跍珳牧魉?Or the earth
’s embalming.
(也不要塵土的香膏沐存)The filaments whence we are formed remain unchanging
,(我們原是千絲萬縷團成,不會更改)No matter what separates or unifies.
(無論是分散,或是聚起)Do not
,earth-child
,our rootlessness despise
:(塵世間的生靈,請不要鄙薄我們的漂泊無根)When the strong wind comes he will whirl us upwards
(強勁的風一旦吹來,他會將我們旋起)Into the skies.
(直上天宇)【楊譯本】
Lin-chiang-hsien
Dancing at ease in spring before white jade halls
,(白玉堂前春光里自在地舞動)Swirling gracefully in the spring breeze.
…(春天的和風里優(yōu)雅地回旋)While whirling all around me
(我身邊團團圍著的)Are butterflies and bees.
(是蝴蝶兒與蜜蜂)I have never followed the flowing stream
,(我從不曾追隨潺潺的流水)Why then should I abandon myself to the dust
?(又何必棄身于塵土)Constant to ten thousand boughs
,(固守著萬段枝椏)Whether together or parted I keep trust.
(無論是聚是散,我始終信任)Do not jeer at me as rootless
,(休要嘲笑我無根)But lend me strength
,good wind
,(借我一陣強勁的好風)To soar up to the azure sky at last.
(我終將凌風而起,直上碧霄)就這組“柳絮詞”而言,各底本之間的文字歧異算少的,但也有幾處比較明顯。過去有研究者指出,脂本中的“明月梅花一夢”,在程本中被改為“明月梨花一夢”,曹雪芹原文中“夢斷羅浮”的典故隨之被改去;還有,脂本中的“好風頻借力”,在程本中也被改成“好風憑借力”,也是點金成鐵的效果。另外,對比程乙本與戚序、庚辰兩種脂本,還可以發(fā)現(xiàn),“豈是繡絨才吐”的“才”,脂本中原為“殘”,“殘吐”用的是李煜《一斛珠》詞中“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的典故,程本中改為“才吐”,這個典故也隨之模糊。其他幾處,是“莫使”還是“莫放”春光別去;“縱是”還是“總是”明春再見隔年期,中文涵義雖然不完全一致,但對于英文翻譯的影響并不大。兩種英文里比較明顯的差異,倒是將“柳絮”翻譯為復(fù)數(shù)的春天風物,還是單數(shù)形式的擬人化;以及對“鵑”“燕”“鶯”“蝶”等傳統(tǒng)文化意象的取舍;還有對“江南江北”的處理,又及對“離人”等形象的闡釋。
湘云【如夢令】的輕倩嫵媚,在兩種譯文里體現(xiàn)得都比較好。一些傳統(tǒng)文化意象的簡繁處理略有不同。霍克思所據(jù)第一底本為程乙本,但并未全盤局限于程乙本文字,“繡絨才吐”譯成想象力豐富華瞻的“天際刺繡的唾絨”,但舍棄了“半簾香霧”中的“香霧”?;糇g前四句中,閨閣中“人”的存在感較強,從對柳絮究竟為何物的疑惑,到半卷湘簾伸手出來拈起一些拿進去細瞧,再到這一連串動作“惹起”燕語呢喃的輕妒薄責,是非常形象的女兒家閨中生活細節(jié)的刻繪。相比之下,楊譯中不取香艷的“唾絨”典故,而是將“繡絨”處理為“縈繞的絲線”,就清新樸實得多,“半卷簾幕里隱隱透出的香霧”也是對原文的忠實還原,并未丟失原詩里的涓滴意象。接下來兩句中,拈弄著柳絮的“纖指”背后顯然是閨中女郎,簾外的“杜鵑”和“燕子”與簾內(nèi)女郎是互相映照的平等存在,“人”與花鳥的意象互補;與霍譯中以人為主、燕語為輔的主次關(guān)系有所不同。“且住”兩句的譯文與此一致,楊譯中是對“莫放春光別去”的直譯,霍譯則處理成了(閨中人)對柳絮的囑托:“別走”,因為春光會隨之而去。
值得一提的是,兩種譯本對詩詞譯文里動詞的選擇都非??季浚捕加懈髯缘钠?。此處霍譯中將“鵑啼燕妒”簡化為“燕子啾啾唧唧的責備”,din(責備)一詞,與寶玉在大觀園里度過的第一個春天里寫下的“春夜即事”詩中“擁衾不耐笑言頻”的動詞相同。“嬌懶慣”的小丫鬟們的頻頻“笑語”,也是用的這個din。兩相對照,霍譯“柳絮詞”中燕子的意象很有擬人化的味道。
寶琴在《紅樓夢》中出現(xiàn)得雖然晚,但曹雪芹賦予了她艷冠群芳的形象,以及自幼隨父走遍南北各地見多識廣的生活經(jīng)驗,都使得這位女郎在普遍纖弱封閉的賈府姑娘群體中顯得超群脫俗。這是一位年輕心熱、閱歷豐富、充滿生機的少女形象。相應(yīng)地,曹雪芹安排她寫的【西江月】也獲得姐妹們“聲調(diào)壯”的贊許,而這種聲調(diào)在兩種譯文也都處理得很好。
這首詞里,兩種譯文都將柳絮處理成了復(fù)數(shù),但從整首詞的基調(diào)來看,霍譯比楊譯要精致纖巧一些。兩種譯文里,“漢宮”與“隋堤”的歷史典故都是準確的翻譯,“零星有限”與“點綴無窮”的對比也都很明顯。值得一提的是,霍譯中只是將上下句里多與少的對照以“零星散綴”和“成群掉落”的方式直譯,但楊譯為了照應(yīng)下一句中的“三春事業(yè)”,用了語意較重的gleam一詞,將“無窮”的意義略顯夸張地譯成了“將整條隋堤點染得潔白明亮”,英文中光耀雪白的宏闊畫面感撲面而來?;糇g將柳絮比擬為“春天三個月的良工”,并未將“東風”原為好風、春風的意思完全譯出,而是簡化為一般的“風”;“明月梨花”一句,系根據(jù)程乙本直譯,并未對照脂本將“梨花”改回“梅花”,相應(yīng)地也就舍棄了“夢斷羅浮”的典故。
相比而言,楊譯承接前句壯闊華美的感覺,以splendour一詞將“三春事業(yè)”渲染成“春光里的壯麗景色”,“付東風”比較自然地譯成了“隨風而逝”;下句的“梅花”雖未注明典故,但卻是對戚序本與庚辰本內(nèi)容的忠實翻譯。從原著內(nèi)容來講,寶琴許嫁梅翰林家,“梅花”的意象與典故與寶琴的命運直接相關(guān)——在賈氏及其一干親族均是大廈將傾的前提下,寶琴的婚姻也不可能逃脫悲劇性的前景,花樣青春宛如浮生一夢。程本此處的改動是對曹雪芹原意的損害?;艨怂茧m屬直譯,不能算錯,但從詩詞渲染的人物特色來講,不無遺憾。
從下闕來看,“香雪簾攏”也是與梅花相關(guān)的典故。寶琴原詩是從上闕的集中描寫柳絮,展開到下闕的“落紅庭院”與“江南江北”,抒寫對象擴展到柳絮之外別的落花與大江南北的離人心緒?;艨怂紝ⅰ皫滋帯薄罢l家”兩句仍然處理成對柳絮的描寫,“落紅”簡化為“落下的花瓣”,抹去了“紅”的色彩,“香雪”處理成“寒香的雪”,是對柳絮的比擬,整體的色調(diào)一致,純是白色的。這與霍克思譯《紅樓夢》時刻意規(guī)避刪減紅色意象的策略一致——無論是在服飾風物、園林庭榭還是詩詞中出現(xiàn)“絳”“紅”“茜”“朱”等字樣,霍克思都會想方設(shè)法地將“紅”這個色彩改易掉;而楊譯對這兩句均是直譯,“落紅”譯成“深紅色的花瓣”,保留了《紅樓夢》中無處不在的紅色意象,也與現(xiàn)實中落花的色澤一致;“香雪”雖未說明典故,卻也是直譯,與上闕里的“梅花”相呼應(yīng)。
“梅花”與“梨花”的差異源于底本不同,而對“離人”的處理,則是幾位譯者對原文不同的理解與闡釋所致?;艨怂及选敖辖薄弊g成了“南方”和“北方”,省去了大江的意象;楊憲益和戴乃迭則在英文中保留了“長江”的存在,這南方和北方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天下各處,而是中國的江南江北。此外,一個顯著的不同在于兩種譯本里對“離人”的闡釋。楊譯本里大概考慮到“柳絮詞”整體而言還是閨閣創(chuàng)作,每一首詞也是作者個人性格與命運的隱喻,所以將寶琴筆下的“離人”翻譯成了“離別的愛人”,而霍克思處理成exile:離鄉(xiāng)背井之人,甚至是被流放者;“恨重”的意思也譯得十分到位——這大概是對賈府及其親族整體命運的寫照,不僅僅是小兒女的悲歡離合。應(yīng)該說,霍克思這種譯法雖然有譯者發(fā)揮的因素,但是有一定道理的,不應(yīng)視之為誤譯。
再看探春與寶玉聯(lián)手攢成的【南柯子】,兩種英文里都較好地還原了上下闋系出自兩人之手的感覺。“也難綰系也難羈,一任東西南北各分離”直接反映出探春長期懷有的對自由天地的向往和揮淚辭親、天涯遠嫁的實際命運,兩種譯文對此句的闡釋各有千秋。從楊譯來看,“空掛”和“徒垂”的無助與無力感體現(xiàn)得非常真實,柳絮之所以四處飄離,是因為柳樹的無力,這是對探春心緒的實寫。賈府一年年入不敷出,又無人可做支撐,行將運消勢敗,樹倒猢猻散已成定局,她身為一位庶出姑娘,縱然精明冷靜又有持家的才干,也無力挽救家族的頹勢,更無法期待娘家敗落后還能保全自身。而霍譯則是另一種感覺,并沒有這樣明顯的無力感,而是偏重于“也難綰系也難羈”,以自由翩躚的姿態(tài)描繪出柳絮無所羈絆隨意飄蕩的感覺?;蛟S是出于霍克思對探春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這位剛強的三姑娘是說出過“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yè)”的話的?;艨怂即颂幍淖g文“一旦風中飛起,就再無什么能將你們羈絆”寫出了探春內(nèi)心深處對自主命運的渴望,悲劇色彩近乎于無——或許也與下半闕的內(nèi)容相關(guān),畢竟還有個“明春再見”的期待。
這首“南柯子”,探春只寫了上半闕——“明春”能否再見,她是無從把握的,事實上,小說中為她鋪墊的命運也是不久之后即要遠嫁,基本沒有再與家人團圓的可能;曹雪芹安排“正經(jīng)分內(nèi)的卻不能”的寶玉替妹妹續(xù)成了下半闕,兄妹倆對柳絮飄零的觀照與對明春能否再見的期許也是顯然不太相同的。雖說《紅樓夢》整部書里“悲涼之霧,遍被華林,然呼吸而領(lǐng)會之者,獨寶玉而已”,但寶玉自幼得萬千寵愛,且是賈府長輩眼中唯一可堪寄望的男性主人身份,使他本能地“只管安享富貴尊榮”,不愿去掛懷“必致后手不接”的未來;況且他又天性“喜聚不喜散”,此時身處暮春時節(jié),對未來還有不少隱隱的期盼,“明春再見”的天真與樂觀大概也是唯有他方能如此。兩種英譯里對寶玉這半闕的處理相差不太大,只是霍譯中將“鶯愁蝶倦”簡化為只有“黃鶯在傷悼”,而楊譯中“鶯”與“蝶”等花鳥意象均完整無缺,秉承一貫的忠實風格。
這組“柳絮詞”,霍克思與楊憲益、戴乃迭的譯法之明顯不同,主要體現(xiàn)在【唐多令】與【臨江仙】兩首詞里。林黛玉與薛寶釵這兩位主要女性人物,性情雖迥異,但在美麗秀雅、聰穎靈慧、才學出眾、性格鮮明等方面均不相上下。她們在《紅樓夢》第七十回前的詩詞集會中,創(chuàng)作的質(zhì)與量基本是勢均力敵的。海棠詩社初建時,黛玉的“詠白海棠”詩風流別致,但在眾人眼里,終不敵寶釵詩作的含蓄渾厚;但在不久之后的詠菊集會里,黛玉的“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等三首又穩(wěn)奪魁首,寶釵只在螃蟹宴后,見寶玉、黛玉以蟹為題戲作,隨了一首“眼前道路無經(jīng)緯,皮里春秋空黑黃”,得到眾人稱賞。但在另一方面,曹雪芹在安排黛玉獨自創(chuàng)作“葬花吟”“秋窗風雨夕”及“桃花行”等長篇詩作,逐步展現(xiàn)過人的才情與悲劇性命運時,并未給寶釵同等的戲份。
事實上,“柳絮詞”之后,黛玉尚有與湘云中秋夜聯(lián)句的大幅場景,二人也吟出了“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的警句;而寶釵再不見寫詩填詞——詠柳絮是在暮春時節(jié),之后不久的八月初就發(fā)生了雷霆電掣的抄檢大觀園事件,晴雯、司棋、入畫等多名丫鬟被逐出園子,芳官等丫鬟更出家為尼,寶釵也不得不避嫌搬離了大觀園。這首柳絮詞的創(chuàng)作,成為曹雪芹筆下寶釵寄情于詩詞的最后一個場景,而詩中透出的與眾不同、昂揚不屈的基調(diào),非但“壯”過寶琴的【西江月】,其“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的慷慨堅忍,更反映出薛寶釵這位少女面臨家族風雨飄搖的大運勢下不甘飄零、渾然不懼的錚錚骨氣,令人欽佩。
【唐多令】在霍譯本中,敘事者的主體是面對團團舞動的柳絮(它們)的“我們”。上半闕明寫“花粉”與“花香”的飄零散去,柳絮雖然在春光里追逐舞動,卻是正如“我們”一樣轉(zhuǎn)瞬即逝的“浮生”;下半闕筆調(diào)一轉(zhuǎn),將“草木”也徑直譯為柳絮:“這些大自然的生靈”,并以擬人的形式,代柳絮知曉“我們”的哀傷,因柳絮與“我們”這些好女兒一樣,美麗會迅速凋零,命運空懸無依,而以擬人化的“短暫的新郎”身份出現(xiàn)的“風”,縮略凝煉了原詩中“東風”與“春”這兩種意象,對“我們”的去留并不在意。嚴格來講,霍譯對原詩的文化內(nèi)涵雖有變通,但“漂泊”與“薄命”的意味并不如原詩那樣濃郁,另外,詩中的主角是復(fù)數(shù)的女性群像,這就與黛玉詩作中對自身命運的悲悼有些出入了。
再看楊譯本,上半闕寫出柳絮的形象“仿佛薄命的少女漂泊不見,她們依依的眷戀與美麗都是枉然”,這就比霍譯中對“空繾綣,說風流”的薄命意味要深入準確得多;下半闕更是轉(zhuǎn)換為女性身份的單數(shù),以黛玉的口吻自比為垂柳,不僅韶齡即白頭,更有甚者,雖然痛惜即將早逝的生命,卻無人可堪依托。此處幾種底本的文本歧異里,以庚辰本的“嘆今生誰拾誰收”為最佳,戚序本與程乙本都誤作“誰舍誰收”。前輩研究者蔡義江先生分析說:
誰拾誰收:
以柳絮飄落,
無人收拾自比?!?/p>以柳絮說
,“
舍”
它的是柳枝;
若作自況看,
寶玉亦未曾“
舍”
棄黛玉。
這誠然是的評,但黛玉的悲劇首先倒不在于和寶玉之婚事難諧,而在于父母雙亡無可依棲和自幼多病的身體。退一步說,即便得遇良人,“從會吃飲食時便吃藥”“請了多少名醫(yī)修方配藥皆不見效”的林姑娘也是注定早夭的結(jié)局。脂批曾一再點明黛玉病情的逐回加重:
庚辰與甲戌第二十八回回前總批:“
自聞曲一回以后回回寫藥方,
是白描顰兒添病也?!?/p>回中寫林黛玉藥方一段
,
庚辰眉批:“
寫藥案是暗度顰卿病逝漸加之筆,
非泛泛閑文也。”
“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是黛玉自知纏綿病榻,雖然眷眷于春天的溫暖與鳥語花香,卻并無明確未來可供期許的慘傷寫照。同回前文里的“桃花行”里,已有“一聲杜宇春歸盡,花落人亡兩不知”的讖語,此處的“嘆今生誰拾誰收”則是又一重描摹,雖然是才十幾歲的少女,但她身上籠罩的死亡的陰影已經(jīng)愈來愈分明。黛玉這首詞作,既有對少女群體命運的傷悼,更是對自身韶齡早夭的隱隱預(yù)知。在病情日漸沉重,愛情與婚姻又無父母可做主張的情勢下,“春不管”是對獨屬于她一人的茫然不可測的命運的喟嘆——同樣是不幸,病弱與孤零使得黛玉比其他少女的命運更加凄涼一層。不同于霍譯本里上下闋均為復(fù)數(shù)的群像描摹,楊譯本中上下闋在人稱上的轉(zhuǎn)換,以及整體基調(diào)上的凄婉慘傷,是對曹雪芹原意更為忠實的闡釋。
《紅樓夢》中寶釵與黛玉的關(guān)系,經(jīng)歷過一個由誤會、嫉妒、猜忌,直至寶黛愛情兩心知之后,黛玉盡釋前嫌,與寶釵結(jié)成金蘭契的過程。寶釵對黛玉剖白心跡時曾言道:“我也是和你一樣。……我雖有個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個母親比你略強些?!边@話雖謙抑,卻也不無誠懇。同樣是在賈府寄居,黛玉身無分文,吃穿用度卻同賈府主子一樣,是個略顯尷尬的晚輩親戚;寶釵卻不然:一應(yīng)家常用度有自家買賣支撐,哥哥雖酒色財氣俱全,卻是封建宗族制度下能夠頂門立戶的男人,母親對她又疼愛有加,是以寶釵心理上的安全感不僅比黛玉強得多,甚至比“坐吃山空”“內(nèi)囊漸漸上來了”的賈府諸人更為強大。但另一方面來講,薛蟠畢竟是個粗魯無知的紈绔,一家內(nèi)外事務(wù)主要靠老母操持,是以寶釵從十幾歲起,就自覺地放棄了文學藝術(shù)的愛好,“只留心針黹家計等事,好為母親分憂解勞”。
寶釵在賈府中對長輩的體貼依順,在諸姐妹處的留心照應(yīng),固然有少女爭勝好強的因素在,但更多地是出于留心家庭事務(wù)、體恤母親操勞的習慣。一個長期習慣于擔當者角色的姑娘,對別人的關(guān)注與照顧,雖然從現(xiàn)代眼光來看常常難免越界之嫌,但多半是出于好意的。相應(yīng)地,多年來“擔當”與“照應(yīng)”的行為習慣,也為寶釵塑造出了冷靜務(wù)實,盡可能擯棄愁云慘霧,理性面對生活變遷以及日常煩難的心理模式。她創(chuàng)作的“柳絮詞”與眾不同,正是這種心態(tài)與心境的寫照。而對寶釵這首詞的翻譯,恰恰反映出中外譯者對《紅樓夢》人物角色心態(tài)的揣摩與理解存在一定的差異。
霍克思翻譯寶釵這首【臨江仙】,整體是第一人稱復(fù)數(shù),從風卷成的精致絲球在大理石堂前的舞動,到“振翅的飛蛾”與成群的“白色蜜蜂”的比擬,都是春光爛漫里生機勃勃的熱鬧群像。這個群像傲然宣稱“我們的墳?zāi)埂奔炔辉跍珳牧魉?,也不要塵土膏沐封存;無論是散是聚,只待強勁的風吹來,就會隨風旋起,直上天宇。應(yīng)該說,整體的基調(diào)是與原詩一致的,“翻”出了與其余幾首詞的或輕巧或彷徨或悲戚迥然不同的雄渾昂揚之感;但全詩的主體譯成群像,這恐怕與寶釵的意思不甚符合。寶釵在歷次詩詞創(chuàng)作中,雖不一定逞才壓眾,但追求的都是與眾不同。此外,從小說中故事的走向看,大觀園里的諸位姑娘除了早逝者,都是要外嫁的,只有寶釵日后會與寶玉結(jié)成夫婦,變成與賈府命運休戚相關(guān)的自家人。從性格到命運,寶釵都不太會為群像代言,“愛博而心勞”的“絳洞花主”是寶玉,不是寶釵。相應(yīng)地,楊譯本里對寶釵這首詞的處理,在中國讀者看來,就要恰切得多。
脂批評論寶釵“詠白海棠”詩“高情巨眼”,“收到自己身上是何等身份”,七十回的這首“柳絮詞”也基本可作此論。楊譯本中,寶釵這首詞的主語是明白無誤的“我”,雖以柳絮自擬,卻是在白玉堂前春光里自在舞動,在春風里優(yōu)雅回旋的主角,身邊蜂圍蝶繞都是她的陪襯?!皬牟辉冯S流水,又何必棄身于塵土”,這是抒懷明志,又是對前文詠白海棠詩里“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的呼應(yīng),隱隱暗含著對寶黛悲泣葬花的微嘲與不認同——在寶黛面前,寶釵始終是一個反面的映照,入世而理智,沉穩(wěn)強大到近于無情。下半闕的聲調(diào)更為雄渾:“固守萬段枝椏”,無論聚散,始終不信服個人在命運面前微渺飄忽如塵芥,并且呼喚出整部《紅樓夢》中女兒家難得一見的強音:“借我一陣強勁的好風”,“我”終將直上青云。
寶釵這首詞讀畢,在庚辰本與戚序本里,眾人的稱賞都是“果然翻得好力氣,自然是這首為尊”;程乙本卻將“力氣”二字刪去,變成眾人只是泛泛贊好,失去了雄渾有力的題旨?;糇g本據(jù)此翻譯,也沒了“力氣”二字,而楊譯本不缺:
The others clapped the table and exclaimed with admiration.
“
There’
s real strength in this,”
they said.“
It’
s the best of the lot.…”
《紅樓夢》推進到第七十回,大觀園里的歡樂與團圓已是強弩之末,笑吟吟對寶玉和眾姐妹謙稱自己的詞作“未必合你們的意思”的寶姐姐,大概還意識不到,巨變已迫在眉睫,她與寶玉的婚事注定是場悲劇,她胸懷中的這一腔“力氣”雖然可敬可佩,卻是不可能挽大廈于將傾的。從小說情節(jié)的走向看,薛蟠的胡作非為與寶玉的撒手塵寰,讓薛賈兩家自顧不暇,而寶釵從《紅樓夢》里一出場就在百般努力維系的一應(yīng)人際關(guān)系,也都將煙消云散,她自己也只有守著“雪洞一般”空房凄涼終老的結(jié)局。其余幾位填詞者“過于喪敗”的基調(diào)才是現(xiàn)實的寫照,而寶釵自恃“身份”與韶華所期盼的“好風”永遠不會來,“青云”也不過是短暫的一場夢——只是她在填詞時尚不自知而已。楊憲益、戴乃迭兩位譯者以忠實的譯筆為薛大姑娘描繪出人生最后一場詩才絕艷的畫面,賦予她一個“翻得好力氣”的高光時刻;既是對她莊敬自強的心志的肯定,也飽含著溢出文字之外的同情。
翻譯既是對原著的深刻理解,也是一種重寫。不同譯者對譯文的處理差異,原因既有對底本的挑選與編輯,也有對傳統(tǒng)文化意象的揀選與增刪,更有對不同人物性格命運的理解和闡釋。翻譯行為是對原著一次次的閱讀與重寫,也是原著在不同時期不同語言里的一次次重生?!都t樓夢》有霍克思、閔福德和楊憲益、戴乃迭這兩種風格不同的英文全譯本,是幸運的。不同的譯者或側(cè)重譯詩音韻的推敲與東方古國風物韻味的摹寫,或者側(cè)重東方古典文化意象的刻繪與曹雪芹原意的忠實傳達,宛如一幅傳世名作的兩種不同摹本,各具特色。
《紅樓夢》原著是一部厚重的長篇小說,譯本也是厚重的多卷本。譯者對詩詞、對話與一幕幕故事場景的翻譯,是結(jié)合前后文互相勾連照應(yīng)的,不同的闡釋也往往出自不同的理解。我們后來者做翻譯研究,不應(yīng)截取只言片語即去急于判斷翻譯的“正”與“誤”,而應(yīng)該著重于對原著的系統(tǒng)解讀以及對譯者文化立場及翻譯動機的揣摩理解,去領(lǐng)略譯事何為以及何以如此。
外文譯本里的紅樓故事,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的多次解讀與傳達?;艨怂枷壬臼怯⑽氖澜缋铩暗谝涣鞯奈捏w家”,在《紅樓夢》詩詞的譯文方面也痛下功夫,贏得了“全部以詩譯詩……正是發(fā)揮他翻譯功力以傳達原作精神的手法”的贊譽;他的譯詩韻律工整,意象華美,雖然未必與曹雪芹原文處處貼合,卻是能令英文讀者領(lǐng)略到東方古典文化意韻的精巧英詩。這與楊憲益、戴乃迭先生綿密細致、忠實于曹雪芹原意傳達的譯文可謂各有千秋、相得益彰。不同的經(jīng)典譯本是語言與文化的一座座寶藏,愿我們珍之重之,像解讀《紅樓夢》原著一樣,細細讀來,尊重不同譯者深思熟慮的選擇,感謝他們?yōu)椤都t樓夢》走向世界做出的不懈努力。
注釋
① 王宏印《〈
紅樓夢〉
詩詞曲賦英譯比較研究》,
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第243—
266頁。
劉雪芹《
句法不確定性與詩詞翻譯——
以〈
紅樓夢〉
柳絮詞為例》,《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
哲社版)
2007年第4期。
② 李晶《
楊憲益、
戴乃迭英譯〈
紅樓夢〉
底本研究》,
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2020年版,
第231—
242頁。
③ 參見曹雪芹《
戚蓼生序本石頭記》(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版,
第四卷第2713—
2720頁);
曹雪芹《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
庚辰本》(
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版,
第四卷第1677—
1681頁)。
下文皆同,
不再贅注。
④ 曹雪芹著,
霍克思譯,
范圣宇校《
紅樓夢(The Story of the Stone)》,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第三卷第484—
491頁。
⑤[19] 曹雪芹著,
楊憲益、
戴乃迭合譯,
吳世昌審校《
紅樓夢》(ADream of Red Mansions),
北京外文出版社1978年版,
第二卷第513、
516頁。
⑥[13] 蔡義江《
紅樓夢詩詞曲賦全解》,
復(fù)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第207、
206頁。
⑦ 參見曹雪芹、
高鶚《
紅樓夢》(
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版,
第80頁注④)。
⑧ 曹雪芹著,
霍克思譯,
范圣宇校《
紅樓夢(The Story of the Stone)》
第一卷第550—
551頁。
⑨“《
龍城錄》
記趙師雄從梅花樹下一覺醒來時,
見‘
月落參橫,
但惆悵而已’。
此所以用‘
明月’
二字。
又小說中寶琴是嫁給梅翰林之子的,
用‘
梅花’
二字,
或有隱意?!?/p>參見蔡義江
《
紅樓夢詩詞曲賦全解》,
第207頁。
⑩ 霍克思在英譯《
石頭記》
第一卷的前言中坦言,
紅色在英文世界里會讓讀者引發(fā)的聯(lián)想不同于中文,
因此他將原文里許多紅色意象改譯成了金色或綠色。
曹雪芹著、
霍克思譯、
范圣宇校《
紅樓夢(The Story of the Stone)》,
第一卷第38頁。
[11][15][16] 曹雪芹、
高鶚《
紅樓夢》,
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版,
第753、
608、
63頁。
[12]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
載《
魯迅全集》
第九卷,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
第239頁。
[14][17][18] 俞平伯輯《
脂硯齋紅樓夢輯評》,
古典文學出版社出版1957年版,
第456、
463,
485,
486頁。
[20] 曹雪芹著,
楊憲益、
戴乃迭合譯,
吳世昌審校《
紅樓夢》(A Dream of Red Mansions),
第二卷第516頁。
霍克思與閔福德(
John Minford)
合譯《
石頭記》(The Story of the Stone)
五卷,
前三卷(
前八十回)
霍克思獨譯(
Penguin,
1973,
1977,
1980),
后兩卷(
后四十回)
閔福德獨譯(
Penguin,
1982,
1986);
楊憲益與戴乃迭合譯《
紅樓夢》(A Dream of Red Mansions)
共三卷(
一百二十回),
均為二人合譯,
前兩卷譯文由吳世昌審校(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78,
1978,
1980)。
[21][22] 林以亮《
更上一層樓》,
九歌出版社2006年版,
第102、
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