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海派文化浸淫下的江南小鎮(zhèn)*——基于南潯市鎮(zhèn)社會生活的考察

2021-11-11 11:06祝玉芳李學功
湖州師范學院學報 2021年9期
關鍵詞:慶云南潯市鎮(zhèn)

祝玉芳,李學功

(1.湖州師范學院 圖書館,浙江 湖州 313000;2.湖州師范學院 湖州發(fā)展研究院,浙江 湖州 313000)

作為傳統(tǒng)湖絲的主要產地和貿易集散地,江南小鎮(zhèn)南潯是近代中國最早的一批與國際市場接軌的市鎮(zhèn),也是當時全球化(1)E.史維澤多:《精英權力、全球力量與全球——本地發(fā)展的政治經濟學》認為:“至少自1492年以來,經濟全球化一直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組成部分。在19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以及20世紀初,世界許多地方在文化和經濟上的相互聯(lián)系比現(xiàn)在還要緊密?!薄耙惑w化的狀況,成為20世紀之初世界經濟的特征?!盙.L.克拉克、M.P.費爾德曼、M.S.格特勒主編,劉衛(wèi)東、王緝慈、李小建、杜德斌等譯:《牛津經濟地理學手冊》第二十七章,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第549、550頁。、市場化結合程度最緊密的地方之一。

南潯地處杭嘉湖平原北部、太湖南岸,東與江蘇吳江震澤鎮(zhèn)接壤,是近代上海都市圈城鎮(zhèn)經濟網絡的主要節(jié)點之一,距蘇州97公里,距上海120公里,一條人工運河——荻塘,將南潯與上海、蘇杭、府城湖州緊密地聯(lián)結起來(2)據《南潯研究》,南潯內河航運便利,僅輪船公司在潯即有13家運營商。參見《南潯研究》(油印本)1932年,湖州市檔案館藏,全宗號313,案卷號7-20,第53—54頁。。“(南潯)距上海比湖州(府治)還近二十五英里,故生絲常自南潯直接運往上海,因為中間地區(qū)河流縱橫,運輸極為便利,費用亦省(花五六元錢就可雇一艘小船運八十包至一百包生絲),沿途又無稅卡阻攔?!盵1]69-70湖絲就近從上海出口,運輸路程較前縮短近9/10[2]59。于是,在上海開埠和國際市場對生絲進口需求成幾何級數增長的拉動、作用下,南潯憑借其區(qū)位優(yōu)勢和良好的交易環(huán)境得風氣之先,成為近代頗具專業(yè)化的外貿型蠶絲業(yè)生產區(qū),成為海派文化浸淫下的典型地區(qū)。因應著上海獨特的城市影響力,江南小鎮(zhèn)南潯也發(fā)生了富于時代色彩的變化。

一、風乍起,吹皺婚姻生活一池春水

婚姻締結的實現(xiàn)方式,反映著人類社會文明演進的程度。晚清民初時代的大舞臺上,上演著的大多是思想家和政治家們登高一呼式的婚姻家庭主張。如譚嗣同所倡言的“夫婦擇偶判妻,皆由兩相情愿”[3]351。而在更為廣大的區(qū)域,尤其在社會的基層,這種思想高歌,罕有唱和、回響。一是受當時的資訊傳播方式所囿,尚不足以提供其達至民眾的有效傳播手段;二是這種布道式的理想化婚姻觀,尚缺乏社會認同的基礎。我們書錄其主張,更多的是從大歷史、思想史的角度予以關切。南潯市鎮(zhèn)的情況亦表明,對婚姻觀念形成沖擊性的力量,并非直接得自思想家、政治家們的宣傳與提倡,而是來自市場的力量、經濟的力量和海派文化浸淫下市鎮(zhèn)知識新風的力量。南潯獨特的蠶絲經濟,使得其和上??诎兜穆?lián)系日益緊密。得風氣之先的上海,在接受、輸入外國工業(yè)產品、生活用品的同時,也在接受西風禮俗的影響。于是活躍于潯滬絲路上的商人,無形中成為開啟市鎮(zhèn)婚姻新觀念,從封閉走向開放的宣傳家、示范者。不僅如此,從小鎮(zhèn)走出的接受滬上新學教育的青年知識分子,他們的新婚姻觀、家庭觀、價值觀,猶如一股思想新風,標新而立異,亦對古老市鎮(zhèn)的傳統(tǒng)生活方式與思想觀念的變化,發(fā)生著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沖擊和影響(3)按,周慶云《南潯志》卷三十三《風俗》即載:“莘莘學子出洋留學者……歸國后,凡語言文字,衣履起居,皆效他國……士風為之一變。”

晚近時期的南潯,既接承上海而來的近代開化新風,同時也持守著歷久不變的傳統(tǒng)婚俗?;橐錾钌系男屡c舊,表現(xiàn)明顯。茲據民國《南潯志》,將步入近代后,南潯市鎮(zhèn)傳統(tǒng)與新式婚俗并存,新舊交映的婚禮場景,以分鏡頭方式,條列、筆錄如下:

(一)傳統(tǒng)婚俗

議婚:大率以門楣為重,亦互擇人,而兼決于命卜。

初聘:用禮數事(釵、鐲、綾、綢等物,按,或用茶、棗,則女家答以糕),曰,求吉。俗謂之致意,亦謂之纏紅,亦謂之小定,亦謂之擔小盤,各視其禮之輕重以為名。女家曰允吉。

行聘:將婚,先納幣請期,謂之行聘,亦謂之道日,亦謂之擔大盤。女家答以禮物,謂之回盤,亦謂之準日。

催妝:前期數日,送珠冠袍帶以肅嫁,謂之催妝,亦謂之擔上頭盤,仍用禮幣,俗謂之七事衣。

鋪房:女家送奩具至婿家,謂之鋪房。

待嫁:及期,女家笄女而醴之,謂之待嫁。

親迎:婿于昏時親迎,謂之發(fā)迎。親朋從之,謂之陪娶,亦謂之陪迎。親迎以舟往,曰迎船。

論財:先論財,然后成禮,貧富皆然。

拜廳、坐茶:婿至,主人使親族子弟迎入,升堂并拜,謂之拜廳。主人以茶果款婿,謂之坐茶。

拜花轎:既畢,婿于彩輿前奠雁而拜,謂之拜花轎。

抱嫁女:還輿北向,女父若兄弟親掖女入輿,謂之抱嫁女。

請見:輿出門,婿于堂前,請參謁外舅姑,謂之請見(按,外舅姑必辭,無相見者)。

迎花輅:迎婦至門,飾童男女二人燃燈向輿,謂之迎花輅。

拜天地:婦出輿,婿與婦堂前參拜,謂之拜天地,亦曰拜堂。

結親:牽彩用紅綠綢作結,婿與婦各執(zhí)一頭,交拜,謂之結親。

入洞房:擇少年二人,擎花燭,又以紅氈遞換貼地接入洞房。今率易以米囊,取傳代之義,亦有用帳者,佐以鼓樂。

合巹:引婦入室,并坐床,進兩巹杯酒,各舉飲之,謂之合巹。

撒帳:喜嬪致語,以果四投,曰撒帳。

結花燭:設饌于堂前,列絳燭,婿與婦并南向坐,謂之結花燭。

見舅姑:明日,婿以婦拜見舅姑,或即日參見舅姑,則南向分東西坐,各設肴核,婿與婦跪拜,獻酒雙爵,曰劬勞壽酒,有贄,曰上見,并見旁尊戚屬,謂之見舅姑。

參祠堂:以婦謁于先祖,謂之參祠堂,總謂之做三朝。

鬧房:鬧房之俗江浙皆盛,唯吾鄉(xiāng)猶不傷雅。

望朝:越數日,婦家備禮來婿家,謂之望朝。

回門:逾月,婦告歸,謂之回門。

大歸:(婦)返夫家,謂之大歸。家各以盤合糕果相遺。(4)周慶云:《南潯志》卷三十三《風俗》。

(二)婚嫁新風

光緒宣統(tǒng)之間,婚嫁儀節(jié)不尊舊制,往往任意變更。

凡婚嫁之家,或借公共之所,或在男家廳事為禮堂,由兩家公請素有聞望者為證婚人。

屆日,男家以彩輿迎新婦至禮堂。

禮堂中設一案,贊者先請證婚人入席,介紹人、主婚人以(依)次入席,兩家男女賓客分左右坐,由賓相引新郎、新婦朝上立。

證婚人宣讀婚書,讀畢,證婚人、介紹人、新郎、新婦各蓋小印,新郎、新婦交換飾物,然后行結婚禮,三鞠躬。

來賓致賀詞,尊長致訓詞,主人答詞后,新郎、新婦謝證婚人,謝介紹人,謝男女賓,均一鞠躬。禮畢,新郎、新婦送入洞房。

(新式婚禮過程中)并無參拜天地、祖宗及父母之禮,其行禮時,均用西樂及風琴之類,新郎服裝,或中或西,無定制。新婦則衣紅紫之服,而面蒙白紗,有長至一丈余者,謂之文明結婚。(5)周慶云:《南潯志》卷三十三《風俗》。

筆者不憚詞墨,引錄晚清民初南潯市鎮(zhèn)同時上演的兩種婚禮場景,是想表達如下的認識:

婚禮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文化重人倫,而婚姻是“人倫之基”。因此,中國文化中婚禮文化的內涵十分豐富。上述所引,可以看出,傳統(tǒng)婚禮的儀式、規(guī)程頗為復雜,甚至繁瑣。實際上傳統(tǒng)婚俗的秘密亦在于此,即一場婚禮,亦是一次“為人以禮”的大張旗鼓的宣傳示范教育活動,是奠基傳統(tǒng)倫理觀的一堂生動的人生實踐教育課,所有觀禮者通過婚禮的程式都濡染其間,參與其中。一場原本簡單、歡樂、喜慶的婚禮,傳統(tǒng)社會卻要交付給它承擔如此之多的人生道德任務。雖然這種教育是以美學化的喜慶形式出場,但也應當承認,這種婚禮的說教垂范色彩也是顯明的。背負著如此多的做人期待,不難想象,當傳統(tǒng)的婚俗,在經歷了幾千年的循環(huán)往復以后,不期而遇西方文明影響下出現(xiàn)的簡潔、明快、高效、省時的新式婚禮時,傳統(tǒng)婚俗自然而然成了一種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累。真可謂西風乍起,吹皺傳統(tǒng)婚姻生活一池春水。于是,傳統(tǒng)婚俗在現(xiàn)代的退場抑或改造、轉型,便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了。

對于南潯市鎮(zhèn)上發(fā)生的婚俗文化的變遷,還可從潯鎮(zhèn)新舊兩代文人的記錄、觀感,略窺其變。

其一,徐遲曾以《一個鎮(zhèn)的輪廓》為題,述記南潯婚嫁習俗之變:

鎮(zhèn)上有四五個花園……每年只有清明佳節(jié)日,開放游覽一天。……平日,哪兩戶人家有意思為兒女定親了。而男家看過照片不滿足,堅持著要看一看那位小姐的本人,那時候他們就都去園子的主人家,向賬房索取游覽券。約定日子,像歐洲人在歌劇院看親一樣,這鎮(zhèn)上的年輕人是到花園里去“相親”的。由他們的父母伴著他們。的確,在這個鎮(zhèn)上有著令人起敬的嚴峻的道德律。特別在男女關系上,當然,婚姻是必須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處女必須束胸,不過已經不用裹腳了,還要善于女紅和少不得要有一切處女應有的美德。除了迎神賽會,她們是不允許站到街頭去的?!欢@些女人雖然是被幽禁起來了,也不知道憂愁,她們都靜靜地等候命運允許她們每人一個好丈夫。男孩子和女人一樣的受到禮教束縛,是不允許他們勾搭女人的,然而一般的注意集中在他們將來掙錢的本領上?!还苁裁闯錾?,只要能掙錢,鎮(zhèn)上的人一視同仁。[4]172-173

其二,《見聞偶記》的作者溫鼎,從持守傳統(tǒng)的立場出發(fā),曾寫下頗具感情色彩的一段文字。茲引錄如下:

婚嫁奢侈,大異往時,男家送大盤,中人之產費已不貲,而寒素之家亦復,競尚新式,一衣有費至三四十金者,并需金器數件,珠飾數件,財禮豐厚,較前倍蓰。若嫁女,妝奩富家豐厚無論已,即貧家亦竭力趨時,踵事增華,靡費不少,深可慨也。(6)溫鼎:《見聞偶記》,參見周慶云《南潯志》卷三十三《風俗》。

誠如斯言,對于晚近南潯市鎮(zhèn)出現(xiàn)的婚俗之變,以及對待婚俗新與舊的態(tài)度,不同立場、背景、年齡、觀念的人,態(tài)度自會不一。因此,對于歷史傳統(tǒng)的無可奈何的花落,有人“可慨”或“深可慨”,都是難免的。但不管士紳評論家如何表達批評看法,鎮(zhèn)上市民的選擇頗能說明個中問題。史載:“文明結婚,雖士族亦競效之,不數年已浸成風會矣。”(7)周慶云:《南潯志》卷三十三《風俗》。

南潯在晚近時期婚姻生活變化的另一場景,應當是主婚權有了微妙的松動、變化。盡管史志記載,當時社會主流意識仍是秉持“凡婚姻,必有媒妁”的觀念。但從“男女議婚,大率以門楣為重,亦互擇人”(8)周慶云:《南潯志》卷三十三《風俗》。多少透露出,在南潯小鎮(zhèn),青年人的主婚權漸有向當事人轉移的情形。只是這種移形換步在傳統(tǒng)婚制的作用、規(guī)范下表現(xiàn)得較為曲折、隱晦罷了。這從徐遲本人20世紀30年代在潯鎮(zhèn)的幾次并不成功的戀愛亦可佐證[5],詩人曾感慨:“故鄉(xiāng)曾使我的戀愛失落在舊道德的規(guī)律里,我從故鄉(xiāng)出走的時候,蠶蟲在蠶食著桑葉,又到處是流長飛短地對我的戀情的斥責?!盵5]140-141

二、溪上人家:新舊并存的社會風俗

駛入近代港灣的南潯之舟,面對水體、水域環(huán)境的新變化,一方面由于蠶絲出口貿易的拉動,“小鎮(zhèn)從此具備世界意識”[5]6;另一方面,作為傳統(tǒng)中國的一分子,剛剛開始與舊制度主航道漸行漸遠的行程,不可能與過去如“人猿相揖別”一般,僅僅“只幾個石頭磨過”[6]127。千年歷史的印痕,使其“封建意識仍然很厚很濃”[6]6。表現(xiàn)在社會風俗上,便是一幅溪上人家新舊并存的斑駁圖景。南潯在近代所發(fā)生的習俗方面的變革,一言以蔽之,就是生活習慣、社會風俗的漸趨文明化。

在上??诎督洕淖饔谩酉?,南潯鎮(zhèn)民在輸出蠶絲、輸入西方商品的過程中,逐漸從包裝時尚的新款物品中了解、感受著一種不同于中國固有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念。那些被國人稱之為“洋貨”的物件(如鐘表),也在不經意間擺放進鎮(zhèn)上士紳的廳堂,進入了古老市鎮(zhèn)的生活場。洋貨漸而風行,在潤物細雨中,影響改變著鎮(zhèn)上人們恒久不變的傳統(tǒng)生活方式及其價值觀念。海派文化浸淫下,南潯市鎮(zhèn)社會風俗之變,舉其葷葷大者,一在生活習尚,一在喪葬禮俗,一在建筑文化。

(一)生活習尚

生活習尚的變化,首先表現(xiàn)為服飾的變化。南潯是中國近代較早感受到開埠地帶歐風美雨新風尚的地區(qū)之一。得益于與上海的絲路商道,南潯市鎮(zhèn)的生活習尚,受滬地影響頗多。而最先讓市鎮(zhèn)人們感受到的,是服飾引領下的生活習俗之變。這種變化引起傳統(tǒng)持守者們的陣陳驚詫。茲臚列于下:

——衣服日事新奇,不特富厚者遍身羅綺,即中人之家亦皆鮮衣盛服,且短衣窄袖,爭效洋式。婦女衣服尤麗,都其首飾有值至千萬金者。佻達子弟粉其頰,膏其發(fā),錦襠繡幾于易弁,而釵服之不衷適,為有識者所齒冷耳。(10)周慶云:《南潯志》卷三十三《風俗》。

——鼎食綺衣,競相羶效。(11)周慶云:《南潯志》卷三十三《風俗》。

其次是飲食的變化。有關資料記載:

——飲食潯素儉約,無奢靡暴殄之習,今則筵宴肴饌必極豐腆,謂非是則陋,即貧窶之家,或不惜典貸為之。甚至兇喪之中,亦用葷饌,珍錯爭奇,鼓樂歌唱,竟同燕飲者。(12)周慶云:《南潯志》卷三十三《風俗》。

——飲食近亦變儉為奢,兼尚西洋大菜?;榧摅垩绫赜敏~翅海菜,兼有用燕菜者,寒素之家,尤而效之。(13)周慶云:《南潯志》卷三十三《風俗》。

——絲行店伙真寫意!頭發(fā)梳得光,咸蛋吃個黃,魚蝦喝點湯。(14)朱超然:《展望不景氣下的南潯》,《湖社十周(年)紀念特刊》1934年,湖州市圖書館藏。

(二)喪葬禮俗

晚清民初,受上海開埠后社會新風的影響,南潯市鎮(zhèn)傳統(tǒng)的禮俗也在悄然發(fā)生變化。陳其業(yè)《湖屬六縣自治狀況·風俗改良事項》有謂:“吳興民風,尚稱敦樸,惟城區(qū)及南潯鎮(zhèn),已稍染滬杭習氣?!?15)陳其業(yè):《湖屬六縣自治狀況》,《湖社十周(年)紀念特刊》1934年,湖州市圖書館藏。最顯著者首在喪葬禮俗。

眾所周知,喪葬禮俗,歷來是中國禮制的重要項目。論及喪葬之禮,精研中國文化的學問大家錢穆曾言:“人生最大問題,其實并不在‘生’的問題,而實是‘死’的問題。凡所謂人生哲學人生觀等,質言之,都不過要解答此一‘死’的問題?!盵7]16故“中國人哀死之情,成為一種禮俗,普遍全社會”[8]354。在中國古代著名的“三禮書”(《儀禮》《周禮》《禮記》)中,對喪禮即有著明確、詳細的疏證記錄。有學者謂:“中國古代傳統(tǒng)的喪禮的內涵主要在著力整合四種關系,處理四種事項,即①對尸體的處理(入土為安)。②對靈魂的處理(把牌位入祭祠堂)。③對人際關系的處理(通過喪禮聯(lián)絡家屬、親屬之間的感情)。④對心理的處理(調適心理從悲痛中走出來)?!盵9]262確乎如此。正是由于傳統(tǒng)社會重喪葬,故從喪禮之變,可曉春江水暖、社會之變。

據范來庚《南潯鎮(zhèn)志》記載:“湖俗酷信風水?!钡拦饽觊g,潯鎮(zhèn)家遇喪事,“其葬也,必用堪輿家擇期吉。壤有力者,敦請達尊祀后土,題神主四方,送葬輻輳而會,主家各有程儀及舟車仆從之犒。其貧者多用偷柩法,每于暮夜驀然就窆,雖非古禮亦選擇書所載也,甚至將柩火焚,拾骸骨貯甕中,埋之荒野。更有貪圖風水,歷久不葬者”(16)范來庚:《南潯鎮(zhèn)志》卷一《風俗》。。汪曰楨《南潯鎮(zhèn)志》亦載:“葬無定期,必用堪輿家,起棺多用偷柩法。子夜驀然而起,以故,親友會葬者甚少?;蛴袑㈣鸦鸱?,拾骸骨貯甕埋之者,或俟尸腐爛后,檢其骨置甕中,謂之接生骨。有貪圖風水歷久不葬者,更有阻葬惡習,糾集奸匪,橫索酒食、銀錢,厥費倍蓰于營葬,此最為人心風俗之害?!?17)汪曰楨:《南潯鎮(zhèn)志》卷二十三《風俗》。

揆諸史志,土葬是傳統(tǒng)文化下最基本的喪葬儀式。盡管隨著佛教的流布,火葬習俗隨之而進,影響民俗,但火葬這種葬式,只是在邊地和特殊時期、特殊人群中才得到過實行。歷代中央政權以火葬形式有違倫常,故多對火葬采取禁止乃至取締的政策。然而,倫理的訴求強不過人類現(xiàn)實生存的成本壓力,南宋以來,江南人多地少的矛盾愈益突出,民間火葬之風也愈益盛行。只不過現(xiàn)實環(huán)境逼仄下出現(xiàn)的火葬現(xiàn)象,仍舊在傳統(tǒng)的風水羅盤的掌控下行事罷了,喪葬必用堪輿家——風水先生即其例。

至周慶云撰民國《南潯志》,喪葬禮俗開始有所變化。其書稱:“惟葬事則昔難而今易。阻葬惡習,經江浙大憲嚴禁,又有師善堂經理護葬,故……貧家亦能量力而妥,先靈停棺不葬之風漸革?!睂Υ隧椂Y俗變化,《見聞偶記》作者溫鼎,曾以欣慰的語氣贊道:“近事之差強人意者,祗此而已?!?18)參見周慶云《南潯志》卷三十三《風俗》。

(三)建筑文化

走進南潯,一個最直觀的印象,是南潯的“大”。可說是大氣、大方、大手筆。

上海開埠之后,以“四象八?!?21)按,“四象、八?!敝V,目今所見,最早載于劉大鈞、李植泉:《吳興農村經濟》,上海文瑞印書館1939年版,第72頁。此外,林黎元《南潯史略初稿》《南潯的“四象八牯?!薄?《湖州文史》1986年第四輯);范希仁《“四象八牛”之諺的考證》(《南潯萍蹤》,當代中國出版社2001年版)均有考證。朱從亮《南潯文獻新志紀馀》稱,1922年《六蘇閣叢刊》載徐珂《可言》有謂:“湖州之南潯鎮(zhèn)之絲商,同光之繁富,甲于浙中,數富室者有‘五虎、六羊、八牯牛、七十二只焦黃狗’之喻,其最富有逾千萬?!眳⒁姟赌蠞∥墨I新志紀馀》(未刊本)2001年,第53頁。為代表的潯商群體,往來于潯滬之間,耳濡目染西風西雨浸染下上海所發(fā)生的變化,他們在接觸西方經濟文化和由之而起的海派文化之后,于家鄉(xiāng)建筑的場景中亦慢慢地增加了西方的元素和海派的色彩。梁思成先生有謂:“自‘西式樓房’盛行于通商大埠以來,豪富商賈及中產之家無不深愛新異?!盵10]1從新、趨新,從社會進化的角度而言,本無可厚非,但從新與趨新中能不失傳統(tǒng)之韻調,不棄文化之本位,則非有識見者不能為。這是因為,晚清民初,“中國生活在劇烈的變化中趨向西化”,人們“對于本國的舊工藝,已懷鄙棄厭惡心理?!灾袊薪ㄖ殛惛盵10]1。然而,如果以南潯豪富之家的建筑作為分析樣本,不難發(fā)現(xiàn),南潯“四象八牛”的私家宅第、園林和書樓,則堪稱建筑學“中體西用”的范例。其中小蓮莊、懿德堂庶幾可稱得上是晚近變化時代,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建筑藝術奇妙結合、相互融合的典范佳構。史志記載:

自粵逆一炬,潯鎮(zhèn)半成瓦礫,舊地都易新主,經營締造,氣象一新;高門大廈,畫棟雕梁,比比而是,且頗有仿洋式者。內中器具,即一燈一鏡,悉用舶來品,各出新奇,藉以爭勝。故市中各店光明如晝。(22)溫鼎:《見聞偶記》,周慶云《南潯志》卷三十三《風俗》。

不難看出,自上海攜資返鄉(xiāng)的富商大戶大興土木,所建新邸頗具海派之風。有研究者謂,小蓮莊“從園內的布景、建筑,可以清晰地看到傳統(tǒng)思想與時尚理念,東方文化內涵與西方藝術形式在碰撞和磨合中得到體現(xiàn),源遠流長的傳統(tǒng)與勢不可擋的時尚在這里求得平衡,相互包容,相互展露,造就了小蓮莊獨特的園林藝術特色”[11]目錄頁。而懿德堂以其舒放而不張揚的蓄勢理念,將“傳統(tǒng)的江南廳堂與浪漫的歐式建筑一起蘊藏在高高的風火墻內,在那男人梳著辮子、女人裹著小腳的年代,這里已有富麗豪華的歐式舞廳,244間風格不同的房屋,數以千計玲瓏精致的木雕、磚雕、石雕、玻璃雕。令人嘆為觀止”[11]目錄頁。

徜徉于南潯市鎮(zhèn)的建筑群落,分明能感受到表象無言的各式建筑,其實凝聚了一個時代的時尚表達,這時尚就銘刻在晚近南潯市鎮(zhèn)建筑的時代風格、文化景觀里,它以具象化的海派方式,折射出這座江南小鎮(zhèn)在近代社會風俗變遷的路向:新舊輝映,中西文化的混合與融通。

三、宗教信仰與精神世界

面對晚近中國社會巨大變遷帶來的波動、沖擊,南潯市鎮(zhèn)人們的精神世界亦在水波振蕩泛起的漣漪中發(fā)生著變化。

(一)傳統(tǒng)宗教的舊規(guī)與新象:以佛教為例

據汪曰楨之咸豐《南潯鎮(zhèn)志》、周慶云之民國《南潯志》載:

湖俗重釋,而潯尤甚。每遇喪祭,例作佛事,僧家類用簫管笙笛,高聲梵誦,俗謂細樂。

潯人每至新正,婦女不分老幼俱艷妝入廟,燒香念佛酬愿,皆由僧尼以輪回因果之說蠱惑如是?!鋿|禪堂、嘉應廟二處,香火尤盛,每至七月九月,士女雜還,喧闐旬余。(23)汪曰楨:《南潯鎮(zhèn)志》卷二十三《風俗》;周慶云:《南潯志》卷三十三《風俗》。

溫鼎《見聞偶記》亦載:

潯人重釋,婦女燒香入廟,自昔已然,近時更甚。從前老婦及中年婦人居多,今則少年婦女不滿三旬,均艷妝拜佛誦經,甚有皈依僧侶為師,而自居弟子之列者。又有帶發(fā)修行,集資建造庵堂居住者。佛友往來甚伙,有閨女不愿受聘,愿居庵堂,父母不能禁。(24)溫鼎:《見聞偶記》,引自周慶云《南潯志》卷三十三《風俗》。

根據新編《南潯鎮(zhèn)志》的統(tǒng)計,南潯自建鎮(zhèn)至新中國成立前,概有廟宇六十多處(25)南潯鎮(zhèn)志編纂委員會:《南潯鎮(zhèn)志》,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5年版,第319頁。又,據徐遲《江南小鎮(zhèn)》(作家出版社1993年版),潯鎮(zhèn)廟宇有一百多座。見是書第45頁。。其中,僅佛寺數量,據道光《南潯鎮(zhèn)志》載,道光年間約有36處(26)按,統(tǒng)計數字依范來庚《南潯鎮(zhèn)志》卷二《廟宇》重新計算而得。。咸豐《南潯鎮(zhèn)志》載,咸豐年間約有44處(27)按,統(tǒng)計數字依汪曰楨《南潯鎮(zhèn)志》卷八、卷九《寺廟》重新計算而得。。民國《南潯志》載,至光緒、宣統(tǒng)之際則約有74處(28)按,統(tǒng)計數字依周慶云《南潯志》卷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寺廟》重新計算而得。。1932年,《南潯研究》之《廟宇調查》,南潯鎮(zhèn)區(qū)有廟宇11處(29)此依《南潯研究》(油印本)1932年,湖州市檔案館藏,全宗號313,案卷號7-20,第100頁,數字系重新計算而得。。一個鎮(zhèn)域34.24平方公里,其中鎮(zhèn)區(qū)不到2平方公里的小鎮(zhèn)[12]33,卻集聚了數量如此之多的寺觀,宗教與其地民眾生活的關聯(lián)度,確乎不同一般。

佛教自魏晉南北朝取得超越各對峙政權的信仰地位以后,經隋唐本土化之改造達到鼎盛之局。又歷宋元明清,一路傳布發(fā)展,至晚清,佛寺已成為中國人精神生活中重要的信仰活動場所,幾乎社會的每一個角落都有佛教的地盤和影響。對于身處傳統(tǒng)社會的婦女而言,信佛、禮佛不僅是其精神皈依的一部分,也是她們走出門楣了解外部世界,進行社會交際、文化交流、情感宣泄的表達之所。

與以往所不同者,晚近時段的南潯婦女,在社會新潮、新風的浸染下,“禮佛”在某種意義上,更多地成了一種象征,是為婦女走出家門、庭院進行社交活動提供一個正當的、合法性的載體形式而已。于是出現(xiàn)了“老幼俱艷妝”出席佛事的場景。正是:“禪堂燈火向秋多,十寺燒香女伴過”(30)張鑑:《潯溪棹歌》,引自周慶云《南潯志》卷十二《寺廟》。。不僅如此,禮佛者的年齡,出現(xiàn)了明顯的低齡化、年輕化的趨向,所謂“今則少年婦女不滿三旬,均艷妝拜佛誦經”(31)溫鼎:《見聞偶記》,引自周慶云《南潯志》卷三十三《風俗》。。甚至“有閨女不愿受聘,愿居庵堂,父母不能禁”(32)溫鼎:《見聞偶記》,引自周慶云《南潯志》卷三十三《風俗》。的事情也開始在市鎮(zhèn)發(fā)生了。凡此,亦說明了社會變遷所帶來的影響,是社會進步的表現(xiàn)。

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各種新觀念、新思潮在市鎮(zhèn)的傳播、沖擊和影響,人們對傳統(tǒng)宗教寺觀地位的認識也在發(fā)生變化。19世紀的中國,“理智地講,這是一個以挑戰(zhàn)和蔑視的方式來動搖宗教地位的理性化的時代”[13]24。據《南潯研究》(1932年)記述:“自從清廷被推翻之后,西洋的學術,科學的精神,灌輸到我們東方來,思想界起了一個很大的變更,曉得求木偶的沒有意思,同時在外邊求學的南潯人,學成歸來,更努(力)地提倡文化,所以現(xiàn)在有幾只(所)廟宇,已改做學校,或借為辦公共事業(yè)的地址,地方上對于神佛菩薩的觀念,已比從前減輕許多了?!?33)《南潯研究》(油印本)1932年,湖州市檔案館藏,全宗號313,案卷號7-20,第100頁。

(二)西方宗教進入市鎮(zhèn):教堂建立

據載,基督教傳入南潯是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1858年6月,英國通過不平等的《天津條約》,把保護傳教的條款列入其中。1860年,美國基督教監(jiān)理公會遣傳教士在長江三角洲地區(qū)傳教。1890年以后,始在南潯傳教。直至1927年,由美國愛主信徒斯樂德女士捐資興建南潯基督教堂。當時教友達180多人,其中接受洗禮者60余人。后又在麻皮兜、馬家港建分堂。1927年,建立以南潯為中心的教區(qū),輻射震澤、雙林、烏鎮(zhèn)等周邊市鎮(zhèn)。美國基督教監(jiān)理公會,后曾多次派考察團來潯鎮(zhèn),進行布道交流[12]320-321。

至于天主教,其傳教南潯,始于光緒三十年(1904),1926年由英籍神甫馬安德督造,建南潯天主堂,時有教徒500人左右(34)溫鼎:《見聞偶記》,引自周慶云《南潯志》卷三十三《風俗》。。

上述在潯傳教人員系出自歐美教會,且新教、天主教并存。西方宗教在華的傳教布道,在初,乃是憑藉不平等條約的保護。對傳教之事,當時的南潯鎮(zhèn)紳給予了諸多關注,如溫鼎曾評論道:

西洋天主、耶穌兩教,近頗盛行,到處開堂招人入教,吾鎮(zhèn)教堂已設數年,無知男女之入教者亦復不少,是尤人心風俗之憂也。(35)溫鼎:《見聞偶記》,引自周慶云《南潯志》卷三十三《風俗》。

基督教、天主教的傳布,在市鎮(zhèn)所蕩起的回響有如上述。由于基督教義宣傳只信仰上帝,不跪拜祖先、神佛,不參加迎神賽會,與中國傳統(tǒng)信仰、習俗頗不契合,故近代史上曾發(fā)生多起震驚全國的教案,湖州府城亦曾因美國傳教士低價圈地引發(fā)教案風潮。而從南潯的情況來看,這種狀況似未發(fā)生。當然,作為西方傳入的宗教,其與中國傳統(tǒng)信仰與文化的碰撞、沖突肯定間或有之,只是這種表現(xiàn)在潯鎮(zhèn)不似他地那么劇烈、明顯罷了。

(三)民間信仰的泛化:功利下的世俗精神

民間信仰是中國社會生活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巨大現(xiàn)實存在。民俗學家烏丙安在《中國民間信仰》中曾指出:“只要考察了中國絕大多數民眾的實際信仰狀況,就會立即知道,他們是不屬于任何一個宗教的信徒,但卻虔誠信奉著不只一個神靈?!盵14]4以江南名鎮(zhèn)南潯而論,可知上述灼見之不虛。

范來庚《南潯鎮(zhèn)志》即有記載:“湖俗酷信風水?!?36)范來庚:《南潯鎮(zhèn)志》卷一《風俗》。范成大《吳郡志》亦言其地“俗信鬼神,好淫祀”(37)范成大:《吳郡志》卷二《風俗》。。同治《湖州府志》亦稱:“湖俗信鬼神,好淫祀?!?38)宗源瀚等修,周學浚纂:同治《湖州府志》卷二十九《輿地略·風俗》。由上可知,“俗信鬼神,好淫祀”(39)《隋書》卷三十一《地理志下》載:“江南……其俗信鬼神,好淫祀?!?,乃是南潯、湖州,乃至江南區(qū)域民俗文化的一大表征。

考諸史志,不難發(fā)現(xiàn),江南民間信仰具有明顯的多樣性特點。茲臚列南潯民間信仰相關條目如下:

五圣信仰:至于淫祀,最信五圣。姓氏源(原)委俱無可考,但傳其神好矮屋,高廣不踰三四尺,而五圣夫婦將佐,間以僧道共處,或塑像或繪像,凡委巷空園及屋檐之上,大樹之下,多建祀之。(40)宗源瀚等修,周學浚纂:同治《湖州府志》卷二十九《輿地略·風俗》。周慶云《南潯志》卷十三《寺廟》載,潯鎮(zhèn)建有五圣堂,道光十三年重修,咸豐時毀,光緒中重建。卷三十三《風俗》稱潯鎮(zhèn)“俗好淫祀,最信五圣”。五圣信仰,考諸史跡又稱五通、五顯,觀其行事,當為淫祀之神。另,趙翼《陔余從考》卷三十五《五圣祠》條有辨。

東岳信仰:建東岳廟,一在東柵,一在南柵廣惠宮內,一在南柵關帝殿內。(41)周慶云:《南潯志》卷十二《寺廟》。

天后信仰:天后宮,在東柵極樂庵西,道光十七年建。(42)周慶云:《南潯志》卷十二《寺廟》。

龍王信仰:建龍王廟,在東柵,明董份建,康熙間毀,后副使潘尚智重修。(43)周慶云:《南潯志》卷十二《寺廟》。

文昌信仰:建文昌閣,立文昌像。咸豐重修,壬子仲夏月工過半,而秋闈捷音踵至,鎮(zhèn)上獲雋者二人,眾翕然頌斯閣之功。(44)龐公照:《重修分水墩文昌閣記》,引自周慶云《南潯志》卷十二《寺廟》。

關帝信仰:建關帝廟,一在西柵祇園寺左,一在東柵聞濤閣,一在東藏寺,一在極樂庵,一在南柵,一在報國寺,一在西柵長壽庵,一在南柵外康王寺。(45)周慶云:《南潯志》卷十三《寺廟》。

土地神信仰:建土地廟,在西柵外(46)周慶云:《南潯志》卷十三《寺廟》。。又,在南柵建嘉應廟,今稱土地廟,蓋已為一方之神,廟祀崔承事、李承事,宋宣和間,方寇擾攘,共率鄉(xiāng)丁捍御獲全,每值歉歲出廩賑給,人皆德之,卒后于市中廟祀。咸淳六年(1270)敕賜廟額。(47)周慶云:《南潯志》卷十四《寺廟》。

財神信仰:其廟宇,名關西侯廟,一稱財神殿,在西柵。(48)周慶云:《南潯志》卷十三《寺廟》。

總管神信仰:其廟宇,一稱隨糧王廟,其職在捍災降福,阜財裕民??偣苌駨R宇,在潯鎮(zhèn)有四處,一在東柵口,系明通判張裕創(chuàng)建,俗稱東總管堂;一在南柵口,亦張裕所建,俗稱南總管堂;一在東柵御河橋上;一在南柵太君堂內。(49)周慶云:《南潯志》卷十五《寺廟》。

水神信仰:其廟宇,稱晏公廟,建有兩處,一在東柵懼一圩,祀水神平浪侯;一在西柵垂虹橋上,跨街建造。(50)周慶云:《南潯志》卷十五《寺廟》。

蠶神信仰:廟宇建有三處,一在南柵,一在東柵,一在西柵。(51)周慶云:《南潯志》卷十五《寺廟》。

城隍信仰:鎮(zhèn)有城隍廟,在南柵箋一圩。(52)周慶云:《南潯志》卷十五《寺廟》。

此外,尚有傳統(tǒng)的祖先崇拜、玉皇大帝信仰、太上老君信仰等等,不一而足,茲不一一具錄、說明。

上引潯鎮(zhèn)之民信仰諸神,其神靈譜系紛雜,茲稍加董理、條列,概有:

——產業(yè)之神,如蠶神等;

——誠信道義之神,如關帝、嘉應廟崔李二神等;

——社保之神,如總管(按,亦有將之視為財神者)等;

——平安之神,如天后、水神晏公、龍王等;

——錢財之神,如關西侯廟所祀財神等;

——社區(qū)之神,如城隍、土地神等。

——科舉功名之神,如文昌等;

——淫祀之神,如五圣等。

祀神的雜亂,既是江南市鎮(zhèn)經濟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也是市鎮(zhèn)經濟對精神生產的必然要求。盛行于江南市鎮(zhèn)的各種形式的廟會,宗教的包容色彩濃郁,如蠶神會、迎神賽會等(53)按,南潯鎮(zhèn)每年五月即有賢圣會、財神會,七月有總管會等。參見劉大鈞、李植泉:《吳興農村經濟》,上海文瑞印書館1939年版,第133—134頁。,一方面反映了市鎮(zhèn)經濟持續(xù)發(fā)展下,人們的精神需要一個釋放、表達的空間,同時各種祀神活動本身亦提供了一個不同信仰、行業(yè)各異的人們相互交流、溝通的宗教情感平臺。于是宗教與娛樂、信仰與交流,在廟會這個特殊的平臺上巧妙地、有機地結合在一起(54)按,樊樹志撰《江南市鎮(zhèn)的民間信仰與奢侈風尚》,跳出“封建迷信”成說,重新審視民間信仰與奢侈風尚問題,值得一閱。是文見《復旦學報》2004年第5期。。

另外,還要看到,祀神的多樣、紛雜,也反映了民間信仰中世俗民眾精神需求的既多元又具體、既實際又功利的典型性特征。一如于鶴年與顧頡剛兩先生通信討論中國神祇問題時所指出的:“中國之民族性太偏實際,人所求于神的為水、旱、疾、疫、兵災、子嗣諸事,并無遠大的需求?!久寂鹤钪氐氖墙疱X,故財神處處有之。剛(按,顧頡剛)記】?!?55)引自顧潮:《父親顧頡剛的學術知音——于鶴年先生》,《歷史學家茶座》第6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75頁。對于民間信仰的多神性崇拜特點,烏丙安先生曾分析道:“中國民間所以信仰不計其數的鬼神,并不是無緣無故的,那是因為所有的鬼神都有它們各自不同的專司職能,每一種鬼神都與人有或利或害的直接關系,所以人們寧可崇拜萬神之能,也不去敬奉不著邊際的萬能之神?!盵14]7

良莠并存的民間信仰,隨著時代的演進、變遷,特別是近代以降,西風東漸引發(fā)的價值觀念的變化,有些信仰之神祇日漸顯示出其落伍、粗陋甚至野俗的一面,于是在社會進步的過程中,人們的信仰也在發(fā)生新的選擇,民間信仰逐漸變化,有的甚或消失、淘汰。據1932年《南潯研究》所記錄的《廟宇調查》,鎮(zhèn)區(qū)中除寺觀外,屬于民間信仰雜祀類的廟宇已大為減少,概有下列幾處(56)《南潯研究》(油印本)1932年,湖州市檔案館藏,全宗號313,案卷號7-20,第101-102頁。:

關帝廟——主神:關帝,在東柵;

愛國廟——主神:愛國老爺,在東柵;

總管堂——主神:總管老爺,在東柵,1937年淪陷被毀;(57)周子美:《南潯鎮(zhèn)志稿》卷二《祠墓》寺院亭臺附。

張皇廟(58)按,張皇廟,一稱廣惠宮,俗稱張皇廟或張王廟,20世紀30年代曾改作民眾教育館?!臑槊癖娊逃^;

嘉應廟——主神:土地,在南柵,1937年淪陷被毀;(59)周子美:《南潯鎮(zhèn)志稿》卷二《祠墓》寺院亭臺附。

關帝殿——主神:關帝,在南柵;

土地神——主神:土地,在北柵;

孟蔣堂——主神:財神,在北柵;

武圣宮——主神:關帝,在西柵;

安樂王(堂)——主神:總管,在南柵,1937年淪陷被毀;(60)周子美:《南潯鎮(zhèn)志稿》卷二,《祠墓》寺院亭臺附。

火神廟——主神:火神,在南柵。

不難看出,這其中既有人們的價值觀念在時代變化下的新選擇,也有政府調控整合的因素在起作用。當然,雜祀廟宇數量的減少,并不等于從傳統(tǒng)因襲而來的民間信仰在俗眾內心精神生活場中的淡出、消失,但通過調查數據,確實反映出民間信仰在現(xiàn)代發(fā)生了某些改變和變化的不爭事實。

四、《南潯山歌》所折射的小鎮(zhèn)生活

了解一個地區(qū)社會運行的真實面貌,有效的辦法之一就是社會調查,其中采風是必不可少的內容。通過采風,可以獲取最直接、最真實的世風、世情體認,此亦社會學研究的有效手段。有幸的是,史家為我們保存了這方面彌足珍貴的諸多資料。茲以20世紀初葉出現(xiàn)在南潯里巷的《南潯山歌》(61)周子美:《南潯鎮(zhèn)志稿》卷四《雜錄》。為例進行分析,以窺西風東漸下南潯市民的社會心理狀態(tài)。

正月梅花報立春,南潯好似小南京,鹽商典當行行有,單少戲館女堂名。

二月杏花白如銀,垂虹橋對分水墩,官塘大路真鬧熱,來往行人數不清。

三月桃花樹樹紅,分水墩前鬧沖沖,兩岸劃船叫擺渡,踏青仕女密重重。

四月薔薇葉正青,西木巷口像閶門,賣絲鄉(xiāng)人無其數,終朝吃得醉醺醺。

五月石榴似火紅,賢圣盛會古遺風,神行太保劊子手,監(jiān)押犯人不容松。

六月荷花透水放,大橋灣里毛豬行,炎炎夏天難行走,臭氣沖天不可當。

七月雞冠遍地栽,張王廟前任徘徊,鳳凰池邊無心立,前面去看總管會。

八月中秋桂花香,土地堂前正鬧忙,耍貨攤頭西洋景,看完戲法聽灘簧。

九月菊花瓣瓣黃,邀伴同游土地堂,便相只有七八日,過了重陽已散場。

十月芙蓉鬧小春,新庵蕩水桂花墳,嘉應廟前行人少,董家廳上冷清清。

十一月花開紫薇紅,寶善街上鬧轟轟,大莊小號俱齊備,電報傳信不通風。

十二月蠟梅開得濃,各家收賬急沖沖,手提鈔碼回頭看,恐忘經摺破燈籠。

《南潯山歌》歌詠唱敘出江南小鎮(zhèn)的生活方式、生活情態(tài),恰似一幅俗世生活的水彩畫卷,勾勒、折射出社會變遷背景下人們多樣而復雜的情態(tài)。其中既有不變的傳統(tǒng)延續(xù),也有對物事變化的殷殷期許。茲釋讀一二如下:

——“南潯好似小南京”。“小南京”之謂,反映出市民對潯鎮(zhèn)商業(yè)繁榮發(fā)展的期許和肯定。時人有謂:商業(yè)興盛下的南潯,“是浙西的巨鎮(zhèn),是浙江的首富地”,“在鎮(zhèn)上筑塑得市廛櫛比,舟楫貫達。鄉(xiāng)下也培植得桑枝遍地,蠶絲山積。……它換來了外匯,建造了繁華”(62)陳國楷:《我對于南潯的期望》,《建設》(第一號)1947年,湖州市檔案館藏,全宗號313,案卷號19。。當然,由“鹽商典當行行有”,亦說明南潯傳統(tǒng)型商業(yè)市鎮(zhèn)的色調較為濃重。

——廟會繁盛。有迎神賽會之賢圣會,有土地堂廟會(63)南潯土地堂,系嘉應廟之俗稱。嘉應廟會,亦稱“嘉應香市”,為南潯十景之一。據汪曰楨《南潯鎮(zhèn)志》卷九《寺廟》載:“每歲九月,貿易者先期至,手技、雜戲畢集,演劇報賽,游人闐溢,二旬始罷?!?,有總管會等。透射出傳統(tǒng)的廟會集市貿易特色此時并無大的改觀。

——絲的世界。每年的四月,潯鎮(zhèn)成了絲的世界,“西木巷口像閶門,賣絲鄉(xiāng)人無其數”。而由“終朝吃得醉醺醺”,反映出田谷翁式的小農經濟生活狀態(tài)依然故我。

——西洋景與電報傳信。西洋景的出現(xiàn),透露出潯鎮(zhèn)濡染海派文化的一絲信息。盡管它只是生活場中的星星點綴,但畢竟“一葉知秋”,表明了海派風尚、近代時間在小鎮(zhèn)的開始。而電報傳信,作為“資本主義全球化洪波涌起”(64)熊月之:《西風東漸與近代社會》,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自序第1頁。的伴生物,第一次出現(xiàn)在江南小鎮(zhèn),其本身的革命性意義毋庸置疑。它表明近代文明因子在小鎮(zhèn)的植入、生長。據載,南潯電報局建于光緒九年(1883)。電線由上海至南潯,由南潯達蘇州,歷嘉興,通杭州。至光緒二十年(1894),電報線始通湖州府城(65)周慶云:《南潯志》卷二《公署》。。

——文化生活:“看完戲法聽灘簧?!?66)按,灘簧,俗稱湖州小戲、湖州文戲、花鼓戲等。興起于晚清,原為坐唱,初用一面小鼓和兩副拍板,名為三敲板,并不登場表演。光緒末年,率先在南潯鎮(zhèn)出現(xiàn)搭臺演唱形式,從而奠定湖劇基礎。參見《湖州市文化藝術志》,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100-101頁。這反映出市鎮(zhèn)尚無戲館等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與投入,市民的文化生活單調而貧乏。此亦說明,南潯市鎮(zhèn)直至晚清民國,在近代之初絲業(yè)經濟曾一路攀升快速發(fā)展的形勢下,未能適逢其會,藉此推進城市化進程,仍然只限于小城鎮(zhèn)的規(guī)模,始終沒能突破亦鄉(xiāng)亦鎮(zhèn)的發(fā)展格局,從而實現(xiàn)鎮(zhèn)容、鎮(zhèn)貌質的改造與躍升(67)晚近南潯的政治參與力量,如其主體——潯商,盡管在經濟、政治、文教、社會救濟等方面多所介入和建設,關注度亦高,但并未及見其對潯鎮(zhèn)未來發(fā)展方向的總體考慮與設計。史乘亦表明,南潯市鎮(zhèn)面貌、街區(qū)環(huán)境一直未有大的改觀。據《南潯研究》記載,直到20世紀30年代,街道仍崎嶇不平,缺乏汽車道,街道、街口仍多露天坑、小便處。徐遲并稱:“街道狹極了……而以這個鎮(zhèn)的富有來說,這樣的街道只形成了羞恥。”參見《一個鎮(zhèn)的輪廓》,《徐遲文集》卷二,長江文藝出版社1993年版。。

對于社會變遷激蕩下的生活方式的變化,持守傳統(tǒng)立場的士紳,有如此評說:

烏程素稱淳邑,俗樸民良,咸豐間已不如昔?!釢 纬跄?,老成未盡凋謝,身經兵亂,安不忘危?!适繗饷耧L尚少浮薄囂張之氣,今二十余年間,奢侈暴殄,日甚一日,物價之騰貴,已數倍于往時,尚復驕奢淫逸,正不知伊于何底。富名雖甲于一邑,而風化之潛移已不啻如江河之日下矣。(68)溫鼎:《見聞偶記》,周慶云《南潯志》卷三十三《風俗》。

這種悲愿與憂慮,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士紳中一部分人,對西風影響海派文化浸淫下風物之變的復雜心理。古老的江南小鎮(zhèn)南潯,在這種理想與現(xiàn)實的奔突與沉寂中,感同身受歷史的合力所彰顯的巨大法力和魔力,正所謂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實際上,晚清中國所呈現(xiàn)的即是這樣一種“被近代”的歷史圖景。

猜你喜歡
慶云南潯市鎮(zhèn)
論江南運河與沿岸市鎮(zhèn)發(fā)展之關系
化妝的感受
南潯,果真難尋
字溯甲骨?文承龍韻
石慶云
酉陽縣涂市鎮(zhèn)水稻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技術
移風易俗的路徑探索——基于涴市鎮(zhèn)紅光村鄉(xiāng)村振興促進會的分析
南潯穎園:小小園林盡顯江南氣質
退行性肩袖撕裂修補特點
哈尔滨市| 开鲁县| 信丰县| 潮州市| 瓦房店市| 江源县| 福贡县| 郎溪县| 岑巩县| 普兰店市| 嘉禾县| 清镇市| 河北区| 同江市| 阜南县| 青阳县| 新昌县| 龙川县| 石阡县| 万盛区| 中超| 新源县| 荣昌县| 彝良县| 隆昌县| 苏州市| 吴旗县| 宜阳县| 靖江市| 蒲江县| 页游| 泰顺县| 丹寨县| 苏尼特左旗| 工布江达县| 德州市| 云南省| 贺州市| 博白县| 肥城市| 缙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