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長篇非虛構作品《扶貧志》"/>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扶貧人英雄傳
——評長篇非虛構作品《扶貧志》

2021-11-11 17:09:45
中國文藝評論 2021年6期

卓 今

長篇非虛構作品《扶貧志》采用史志的寫法,有報告文學的外表、列傳體的骨架、傳奇的精神內核,講述了大湘西扶貧人的故事。作家盧一萍從“精準扶貧”首倡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出發(fā),鏘鏘而行,行程萬里,沉浸式體驗,獲得了豐富的一手材料。不同于常規(guī)報告文學的寫法,《扶貧志》采用的是敘述人視角敘事+當事人口述+資料+數(shù)據(jù)。

群山之巔有一棵千年梨樹,它兀自開花又寂然結果,酸澀的果實叭叭地掉在地上,摔得汁液四濺——卻無人在意。狗吠、雞鳴,秋風從高處掠過,又從低處溜走。冬去春來,如此景象千年不變。這是一種歷史性隱喻,《扶貧志》作者筆下的湘西十八洞村這棵梨樹的意象成為一種精神性象征。某年某月某日,這個風景綺麗、青瓦褐墻、被稱作梨子寨的千年老寨,實現(xiàn)了令世界矚目的重大歷史轉折。老梨樹突然精神煥發(fā),“自那以后,梨子寨那棵梨樹逐漸顯露了枯木逢春之相。初冬,它抖落了一身風霜浸染的老葉,酣然入夢;春風徐來之時,它又舒展一身枝條,舞動一蓬灼灼大花,招呼著梨子寨人,不要辜負這生機盎然的武陵之春。”讀此前言,可能會讓讀者產(chǎn)生一種恍惚,以為是在讀一本詩意鋪排的情感小說,那畫面甚至有修仙、玄幻的意味。老梨樹的意象,柔化了非虛構扶貧題材的“堅硬”。

“自那以后”的特殊含義

“自那以后”在這個文本語境里有特殊含義,它隱含著一個重大歷史節(jié)點。這個深刻的隱喻,在中國歷史文化意象中,如古代文人筆記小說,常有某年某月某日發(fā)生一件靈異之事,有人嚯然成仙,有人瞬間實現(xiàn)財富自由。而在這里,自那以后,老梨樹便開出灼灼大花,這個重大歷史轉折點就是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洞村提出“精準扶貧”。“精準扶貧”作為一個新起點,扶貧模式發(fā)生轉變,速度更快、質量更高。盧一萍是一位成名較早的“70后”作家,出版過長篇非虛構《八千湘女上天山》,近期出版了軍旅長篇小說《白山》、報告文學《祭奠阿里》。但扶貧題材是第一次接觸,起初他有些猶豫,擔心自己作為異鄉(xiāng)人完不成這個任務。扶貧題材極難把握,尤其對一位成熟的作家來說是一種寫作藝術上的挑戰(zhàn)。但盧一萍說:“軍人的血性讓我最終決定挑戰(zhàn)這個‘急難險重’任務”。

扶貧題材寫作需要大歷史觀、大情懷、大格局、大悲憫。這是精神骨架,沒有這個骨架,再好的故事也立不起來?!斗鲐氈尽非把杂昧死侠鏄湟庀蟮脑娨獗磉_,正文超越了“文學化”羈絆,在人物傳記體結構上采用了文獻學的考據(jù)、社會學調查、人類學觀察視角,必要時還有資料羅列和數(shù)據(jù)佐證。扶貧看上去是一個觀念先行的題材,似乎也不需要作家重新構建一套新的價值體系,但是作家如何挖材料,如何處理人物關系,如何通過事件評價其歷史意義,是對作家歷史觀和認識水平的考驗。文本本身是呈現(xiàn)給讀者的一棵枝繁葉茂的脫貧故事樹,文本背后作者的用心則是深植于當代社會的深刻的憂患意識。盧一萍寫在“后記”里的一番話看似散淡,卻道出了其中真意:

為反映湘西精準扶貧全貌,我的采訪是以“大湘西”為范圍的,除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還包括常德、張家界、懷化三市的部分地區(qū)。借助湖南文藝出版社“作戰(zhàn)式的保障”方式,40多天的采訪時間里,完全可以用“馬不停蹄、夜以繼日”來形容,我先后深入30多個村寨,采訪了90多人,行程1.53萬公里,從5700多分鐘采訪錄音和200余萬字的筆記等素材中,以人為志,選取了20多個親歷者的故事。

他在書的結尾羅列了一長串需要感謝的人,縣委書記、扶貧隊長、機關干部、小學老師、公司經(jīng)理、田間地頭的農(nóng)民……這正說明扶貧是一個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事件。盧一萍從花垣縣十八洞村起步,游走在老鄉(xiāng)的屋檐下、院壩、農(nóng)田、工廠車間,把收集來的眼淚、汗水、喜悅、幸福,不加修飾地呈現(xiàn)給讀者。他自稱是一個“頗為合格的農(nóng)民”。

顯然,以人物為“志”這個結構是經(jīng)過作家充分的藝術思考的,書中所涉及的人物大致分以下幾個類型:一是扶貧工作隊及當?shù)胤鲐氊熑稳?。這個類型的人物是扶貧的中堅力量,如花垣縣委書記羅明、十八洞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龍秀林,提供了花垣和十八洞村的脫貧經(jīng)驗。還有從北京、長沙等地來的扶貧工作隊,如楊凱、時鵬、曾李、劉斌等,留下了基礎設施建設、產(chǎn)業(yè)扶貧和知識扶貧的成績和經(jīng)驗。致富返鄉(xiāng)的鄉(xiāng)村能人轉變?yōu)榇寮壏鲐氊熑稳?,他們“吃得苦、霸得蠻”,為了帶領鄉(xiāng)親們致富,他們放棄了正處于上升期的私人企業(yè)或個人晉升機會。如發(fā)家致富回古丈牛角山村(原毛坪村)扶貧的龍獻文;保靖縣大巖村有經(jīng)濟頭腦的農(nóng)民龍獻英(龍獻文的妹妹),發(fā)家致富后鍥而不舍地帶動村民種黃金茶。還有辭去公職返回丈夫老家芷江侗族自治縣五郎溪村當村支書的田昌英,回到花垣縣麻拉村當支書的成功人士麻興剛,回到盧溪縣馬王溪村辦廠的成功人士石澤林,麻陽縣楠木橋村村支書譚紹鮮,懷化“十大杰出青年”之一楠木橋村村主任譚澤勇,等等。二是野蠻生長的鄉(xiāng)村能人。這一類扶貧人有著傳奇般的人生經(jīng)歷,如為了留守兒童學拍電視劇的苗家大嫂田金珍,自我逆襲的脫貧者永順洛塔的吳添春,商界天才譚艷林等。三是來自四面八方的扶貧志愿者。他們憑著一份責任和善念,不計名利,無私奉獻。如石門縣薛家村扶貧志愿者河北人王新法,鳳凰竹山創(chuàng)辦旅游產(chǎn)業(yè)的退休鄉(xiāng)賢張順心,永順縣的“富二代”大學生扶貧者王少甫等。

古代章回小說通常會給主要人物的命運安排一些隱晦的總結語(《紅樓夢》里叫“判詞”)。判詞和畫像是史傳體的常用手法。有的是第一印象,有的是最后的結論。標題里就有提示或者判詞,通過這種提示大致可以判斷人物的身份、性格和命運,《扶貧志》把這種提示安排在每章大標題中,如探索者、先遣隊、大地基石、仰望星空的人等。落實到每個人物又有不同,如永不死的老兵(王新法),一張嘴干部(龍秀林),百萬資產(chǎn)“貧困戶”(田金珍),“莓茶王子”(王少甫),老光棍(施金六),人人嫌的老酒鬼(龍先蘭),折翅的天使(吳添春)。前半截出現(xiàn)在小標題里,后半截(括號里的人物)在正文中仔細交代。提示語包含了人物的身份、狀態(tài)、精神面貌、最初的偏見(綽號或調侃)、肯定和贊揚。這種畫像式的判詞有一種畫面感,容易讓人想起陳洪綬的《水滸葉子》,精神形貌一筆勾畫出來。扶貧事業(yè)在大湘西全面展開,書中人物是千百萬扶貧人的縮影。

作為“脫貧手冊”的歷史價值

在西方學術傳統(tǒng)影響中國之前,列傳體是中國史學的主流體裁。錢穆先生認為,以人為主體的結構要優(yōu)于以事為主體的結構?!斗鲐氈尽冯m以“志”之名,實則突出人物之“傳”,以人的敘事推動事物演變。因此,《扶貧志》雖是文學,但其史料文獻價值同樣值得重視。首先,它像一部脫貧教科書,從精神層面激勵著扶貧人。書中的扶貧方法、典型事例又可以讓相似情況的村寨對號入座。其次,它可以作為扶貧人手冊。書中涉及數(shù)十位典型人物,他們的處事態(tài)度、工作方法、與人溝通方式都有樣本意義。人物較為開闊的眼界、見識和胸襟有榜樣作用。他們的世界觀、人生態(tài)度、生活追求有可模仿性。最后,它具有產(chǎn)業(yè)致富模板的功能,可以拿來作為致富范本,書中總結了許多可行的經(jīng)驗,如“六個一”“三大建設”“九不評”“四跟四走”等。每一項目擴展開來都有可操作性。

扶貧政策執(zhí)行過程中可能會有貧困戶不服氣,其實并不是胡攪蠻纏。書中人物都有很強的問題意識,每一位扶貧人一開始也都不順利,他們一點一點地做工作,講政策、擺道理,勇敢地自我反思,正視問題,創(chuàng)新工作辦法,從精準識貧就走正規(guī)程序。扶貧人與貧困戶最后成為了好朋友。作品通過真人真事現(xiàn)身說法。聚集起來的集體智慧和不同類型的成功例子,總有一款適合有需要的人。人物通過自述傳授經(jīng)驗,像鄰里之間聊天、談心,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和可操作性。如“金美麗”(黃心獼猴桃)的成功經(jīng)驗,田昌英的致富法寶,科皮村四碩士的數(shù)字農(nóng)業(yè)等?!斗鲐氈尽防镉泻芏嘤幸馑嫉男」适?,而且都是真實故事,地址很詳細,只差留電話號碼和微信號,使有心者可以順著線索找他們取經(jīng)。

扶貧是一個嚴肅主題,有很多藝術上的禁區(qū),由于主題嚴肅,不能娛樂化,它只能是一個現(xiàn)實主義與寫實主義的文本。通過細小事物反映時代大事件,必須遵循真實性原則。為了更深地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扶貧志》有一些敘事手法的創(chuàng)新。從“精準扶貧”首倡地十八洞村出發(fā),由花垣縣委書記羅明的敘述開始,敘事中有意隱去了作者/采訪者,使敘述者對著所有人說話,而不是對采訪者一個人說。受話人是虛擬的,可以是所有人,或者沒有人。作者跟講述人拉家常,講述人面對著一個可信的傾聽者,這樣的安排有一個好處就是語境是開放性的,講述者有一種莫名的訴說沖動,掏心窩子地要說出自己的秘密?!澳惆衙孛芨嬖V了風兒,就不要怪風兒告訴樹林”(紀伯倫)。這樣,讀者看到大段大段的自述便覺得親切可信。每個人的述說都是一張藏寶圖,走進說話人的思維,如同走進一片風光旖旎的山水丘陵,那里有脫貧致富秘笈,有人生智慧。

《扶貧志》在處理歷史文獻方面也超越了報告文學的窠臼。為了前后對比的巨大反差,許多扶貧題材文藝作品對歷史文獻的把握少則從40年前說起,多則從清末民國說起?!斗鲐氈尽繁苊饬诉@個套路,而是對與扶貧有關聯(lián)的政策性問題進行打撈。如“早在2001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镕基到湘西視察,在一個座談會上,他就對湘西州的干部們說過:湘西其他方面不要搞,當前盡快搞好退耕還林,以后你們就吃旅游這碗飯!”以此佐證花垣縣從以犧牲環(huán)境為代價的礦產(chǎn)資源型發(fā)展模式向環(huán)境友好的旅游資源為發(fā)展模式的轉型,說明這種轉型是有歷史淵源的。

個性張揚的平民英雄

按照新歷史主義觀點,歷史充滿了斷層。在歷史必然中肯定存在著非連續(xù)性和偶然性。單從人物的敘述可以看出,有時候一個善念會變成一項事業(yè),這樣的事例多不勝數(shù)。知行合一,這是中國的鄉(xiāng)村經(jīng)驗,也是大多數(shù)知識分子的信條,有意義的事最后都落實在行動中。中華文化傳統(tǒng)講求命運共同體:“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禮運》)《扶貧志》中的平民英雄一方面骨子里刻著這種文化基因,同時,這種英雄意識又是新時代公民個性張揚與集體主義相結合的英雄主義。

田金珍在這部作品中是一個標識性很強的人物,她的行為和邏輯極其獨特,她像一位起于陋巷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狠人”,一旦認準一個偉大的目標,對困難很少進行評估,也不會猶豫。盡管過程充滿了未知和不確定性,她憑著不妥協(xié)、不敷衍、不將就的狠勁,最后居然成功了。只讀過小學三年級的農(nóng)村婦女,要拍電視劇、當導演。她拍電視劇不是趕時髦也不是想出名,就是看不得孩子受苦,只想記錄留守兒童的辛酸,把這些孩子的故事告訴更多人,讓大家一起同情他們,替他們想辦法。只要讓這些“有父母的孤兒”回到父母身邊,她的目的就達到了。母性本能和心中不斷升騰起來的大悲憫,兩種東西攪和在一起,使她變成了一個瘋狂生物,沒有人能把這個生物摁住。整個過程荒誕而又傳奇,她搭起了一個叫做“農(nóng)民劇組”的草臺班子,身兼制片人、編劇、導演、劇務、發(fā)行。賣豬籌款,丈夫忍受不了這個敗家婆娘,一度鬧翻臉。錄制、剪輯、合成,這么一個有科技含量的藝術產(chǎn)品,奇跡般地完成了。這部劇在村里播出后反響很大,“影碟放到一半,坐在前排的麻中華將頭埋在膝蓋上,雙肩抖動,哭了”。首映式后,看片的人一傳十、十傳百,《千里尋母記》出現(xiàn)了盜版。田金珍的事跡火出圈了。她樸素的話語卻包含了很高的生活智慧,她認為留守兒童長大成人后,基本生活都沒問題,但由于從小缺少父母的愛,以至于成家之后不知道如何去愛自己的孩子,這才是大問題。田金珍的“瘋狂”行為并未就此止步,她為了夜郞坪村不再有留守兒童,種桑養(yǎng)蠶,做苗繡,同樣在毫無風險評估的情況下都成功地做成了大產(chǎn)業(yè)。

總有一些自發(fā)為鄉(xiāng)村謀幸福的能人,孔子曰:“十戶之邑,必有忠信?!保ā墩撜Z·公治長》)這可能就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密碼。古丈毛坪村的龍獻文、保靖大巖村的龍獻英,他們是兩兄妹。龍獻文本來是一位擁有三個公司的企業(yè)老板,卻做出一件讓人覺得“腦子進水了”的決定,回鄉(xiāng)當村支書。他的牛角山茶葉專業(yè)合作社雖然歷盡艱辛,“2010年春節(jié)前夕,31戶村民全部搬進新房”。產(chǎn)業(yè)還在擴大,龍獻文帶領鄉(xiāng)親們致富的信心在增長。嫁到保靖的妹妹龍獻英也帶領大巖村的鄉(xiāng)親種茶致富。

麻陽縣楠木橋村與竹子坳、黃茶村合并后成了深度貧困村,涉及到異地搬遷和危房改造,老百姓一開始思想不通,認為扶貧隊要他們扒房子重建是想拿回扣、得好處。村支書譚紹鮮知道老百姓并不是要存心污蔑扶貧干部,他們有的人是對建房面積的政策不滿,政策規(guī)定死了,每人多少面積。竹子坳村和黃茶村的人還不信任他們,過去被心術不正的村干部坑害過。譚紹鮮找到原因,耐心做通村民的工作。在此基礎上,他們還創(chuàng)新性地發(fā)展出“九村聯(lián)創(chuàng)扶貧產(chǎn)業(yè)園”,產(chǎn)業(yè)園規(guī)?;⒓s化,開創(chuàng)了抱團攻堅的新模式。

《扶貧志》是一本為平民英雄樹碑立傳的書,書寫那些平凡普通的人是如何化繭成蝶,成為英雄的。這本“英雄人物譜”中,芷江五郎溪村的田昌英的死磕精神特別顯眼。

這里原來沒有路,離麻陽和芷江的縣城都遠,很多疾病沒有得到及時診治,本是小病,釀成重疾,導致腦膜炎、腳瘸、眼瞎、聾啞、半身不遂……當時五郎村辦殘疾證的就有80多人,很多都是一級、二級殘疾。她就問老公,你們這里怎么這么多殘疾人?是不是近親結婚的原因?他說不是,就是因為窮。

田昌英一開始的目標很簡單,希望五郎溪照上電燈,通公路,喝上干凈水。基礎設施建好后建市場。村民夸他們的田書記能干,像愚公移山一樣搬走了窮根,像穆桂英掛帥一樣帶領他們打了一場又一場的脫貧戰(zhàn),把一個“鬼地方”變成了好地方。很窮的時候田昌英就嚴禁亂砍濫伐,習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她最有心得,很順利地帶領這個窮村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她很自豪地說,“我當初之所以想把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好,就是想搞這個?!?/p>

讓成功人士麻興剛沒想到的是,鎮(zhèn)黨委書記讓他去麻拉村當村支書,麻興剛當即拒絕了。他已經(jīng)是州人大代表,某礦業(yè)集團的黨委書記兼常務董事長。最后他不僅當了支書,還把兒子拉進來扶貧。龍山的譚艷林,從小就有過人的商業(yè)頭腦,15歲出遠門,做過流水線工人,做過鞋墊生意,當過工地雜役、超市理貨員、外貿(mào)企業(yè)主管。為了讓姑姑這樣的殘疾人有事做,譚艷林回鄉(xiāng)辦起了民族工藝品廠,生意做到了海外。七彩鄉(xiāng)的石澤林的成功經(jīng)驗可供農(nóng)民分享:“人要出去走走,才能開闊視野。就像我當年要是沒有9年的打工經(jīng)歷,我怎么能辦陶瓷廠呢?”

作家沒有刻意往人物身上打高光,他們有著普通人都會有的缺點,有錯誤和遺憾,都是在學習、探索中成長為堅定的扶貧者,《扶貧志》就是由這二十多位情感復雜、故事曲折的扶貧人,構成了一個豐滿堅實的文本。

多重力量的集合

從實用主義角度來說,敘述人傳記加現(xiàn)實材料佐證的敘事手法既是脫貧攻堅戰(zhàn)的回顧和總結,同時也對鄉(xiāng)村振興有參考意義。無論是文盲還是學者、老百姓還是官員、窮人還是大老板,眾多人物匯集一起,足以形成一股強大的精神能量,這種精神能量從多方面激勵人、鼓舞人。扶貧是一項曠世偉業(yè),實現(xiàn)起來極其艱難,這樣的鼓勵是有必要的。

其一,正能量,給人以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力量。作品散發(fā)出來的能量產(chǎn)生多重效益,傳遞國家的信心,告訴人們以舉國之力,在2020年全面脫貧的事實。同時為扶貧干部增加工作信心,它具有藝術性又很勵志,書中個人奮斗故事具有很強感染力。別人如何在一貧如洗、一窮二白的情況下發(fā)家致富的,不是神話傳說,也不是虛構文本,有真人真事,可參照、可模仿,書中有大量因地制宜地制定發(fā)展策略的案例。除此之外,作品還委婉地告訴人們如何用發(fā)展眼光,做一個有方法的干部和有見識的農(nóng)民。

其二,從眾多脫貧攻堅故事中看到發(fā)展的力量。從《扶貧志》里可以看到鄉(xiāng)村振興的前奏,多方面的基礎都已經(jīng)打好。第一是思想基礎,不同身份、不同工種的人群對脫貧攻堅、全面奔小康的意義和目標有了清晰的認識。第二是物質基礎,作品中反反復復出現(xiàn)的、也是人們?yōu)橹畩^斗的目標,如公路、鐵路、橋梁、電網(wǎng)、信號基站、學校、醫(yī)療衛(wèi)生設施、房屋等都得到極大改善。第三是產(chǎn)業(yè)基礎,工商業(yè)、農(nóng)業(yè)現(xiàn)代化、第三產(chǎn)業(yè)(服務業(yè)、文旅融合、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的創(chuàng)造性轉換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第四是干部基礎,人的基礎是根本,經(jīng)過多年扶貧,各級下派的扶貧干部得到了鍛煉,在此基礎上總結扶貧中的經(jīng)驗教訓,繼續(xù)在鄉(xiāng)村振興中發(fā)揮作用;各村寨自身成長起來的村干部、鄉(xiāng)村能人,都在這一過程中得到鍛煉。村民也對國家政策和不斷更新的幫扶方式有所熟悉,與扶貧干部達成理解和合作。

其三,人物的感染力?!斗鲐氈尽钒研赂杏X、新文風,通過人物自述、對話、敘述人敘事、資料補充等多種方式表達出來。人物群像有層次感,單個人物性格鮮明,風格獨特,細節(jié)生動。例如,十八洞村第一書記龍秀林,經(jīng)常接受大媒體采訪,算是見過大世面的人。有一次接受中共中央辦公廳回訪,龍秀林本來做了充分準備,寫了匯報材料,中辦的人卻說“隨便說說,咱們不看稿子”,龍秀林腦子一片空白,一緊張連第一個問題是什么也忘記了?!懊闪耸當?shù)秒鐘后,龍秀林清醒過來了?!彼鷦有蜗蟮乜偨Y了十八洞村要實現(xiàn)的“五來”目標:“鳥兒回來了,魚兒回來了,蟲兒回來了,打工的人兒回來了,外面的人兒回來了。”平時聽多了四平八穩(wěn)的公文報告的領導,突然聽到如山泉、似春風的詩化排比句,高度評價龍秀林的匯報。

其四,對比的力量。扶貧工作隊大都是年輕人,具有高學歷,村民以為他們是來鍍金的,甚至不配合工作,認為他們四季不明、五谷不分,扶貧可能就是搞些形式主義的東西,一開始都懷有戒心。湘投集團派往永順縣科皮村的四個人都很年輕,剛來的時候,有人說,上頭派的人學歷是比較高,但做事能不能落地,我們還得看一段時間??破ご迦说倪@種想法具有代表性。新聞經(jīng)常出現(xiàn)貧困戶用不簽字“要挾”工作隊的怪現(xiàn)象。四碩士中的陳鵬在英國留過學,他把在英國學到的現(xiàn)代化農(nóng)業(yè)的思路引用過來,在科皮村推行高科技農(nóng)業(yè),加入人工智能、互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用人工智能取代人工勞動,提前把鄉(xiāng)村振興“產(chǎn)業(yè)興旺、生活宜居、鄉(xiāng)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落實到位。這一做法贏得了貧困戶的好感。朵枯的路修通后,老黨員田興發(fā)和另外五位村民給工作隊寫了一首山歌,用永順當?shù)氐纳礁枵{聲情并茂地唱了出來。工作隊制定“五樹五建”,扶貧還要扶志。扶貧以人為本,工作隊一共成立了14個協(xié)會。

其五,榜樣的力量。扶貧人所做的貢獻除了經(jīng)濟上的改善,他們的行動是一種示范,告訴人們重新認識自我與對象的關系,打破精神、知識和情感的裹挾,使人生進入廣闊的世界。王新法是憑空飛來的扶貧人,既不是石門薛家村人,也不是政府下派的扶貧工作隊成員,他是扶貧人中的一個“另類”。河北人王新法自費到湖南石門薛家村扶貧的事跡已經(jīng)廣為人知了。他沒把自己當外人,帶領村民修橋補路、建烈士陵園、農(nóng)家樂、茶園等。扶貧干部謝淼說起“王大哥”時總是難以抑制住自己的淚水:“王大哥的話不多,席間很嚴肅,眉頭擰著,總在想問題。從他偶爾講出來的話語中,就感覺到這個人太干凈了,一輩子經(jīng)歷滄桑,都沒有受過什么污染?!弊髡咭步o王新法一個評價:“他是個頂天立地的英雄”。對于王新法的去世,作者用了“殞落”這個詞。

結語

扶貧題材天生就是一種“硬材料”,幾乎每個接觸這類題材的作家都想把硬材料進行藝術化處理,有的用功過猛,花式結構、駢儷文采,寫成一個空洞無物、多肉少骨的東西。有的毫無藝術成分,成了一個總結匯報材料?!斗鲐氈尽奋浻布骖?,比較恰當。但它并不是完全沒有缺陷的,以人為主線的敘事模式,結構上需要一種精神貫通,而實際上它的章節(jié)分布表現(xiàn)得并無內在邏輯,五大塊的主題相互交叉,邊界不夠清晰。某些篇章單薄,材料不足,而有些章節(jié)過于冗長。對人物精神性把握還有提升空間,作品的藝術價值還有探索的可能。但瑕不掩瑜,作品傳遞了正能量,對扶貧人的付出給予了肯定,給從事扶貧事業(yè)的人們以極大的鼓舞。同時也讓讀者體驗到了扶貧事業(yè)的艱辛和偉大。以文學的方式對此重大歷史事件進行真實記述,既有歷史文獻用途,又有現(xiàn)實參考價值。

黎平县| 泉州市| 桐梓县| 清远市| 大安市| 甘德县| 当涂县| 高要市| 台东市| 长春市| 北海市| 通道| 东乡县| 南雄市| 乌鲁木齐县| 抚州市| 望城县| 阳朔县| 柳江县| 平和县| 沁源县| 东乌| 天等县| 鹤壁市| 吕梁市| 宕昌县| 鲁山县| 庄河市| 日喀则市| 奉新县| 墨玉县| 安阳县| 盐源县| 新竹县| 苍山县| 景洪市| 富宁县| 淮滨县| 龙川县| 上栗县| 长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