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譽而惡毀,人之常情。古代豁達之人倡導把毀譽置之度外。我則另持異說,我主張把毀譽置之度內(nèi)。置之度外,可能表示一個人心胸開闊;但是,我有點擔心,這有可能表示一個人的糊涂或顢頇。
我主張對毀譽加以細致分析。要分清:誰毀你?誰譽你?在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由于什么原因?這些情況弄不清楚,只談毀譽,至少是有點模糊。
我記得在什么筆記上讀到過一個故事。一個人最心愛的人,只有一只眼。于是他就覺得天下人(一只眼者除外)都多長了一只眼。這樣毀譽能靠得住嗎?
還有我們常常講什么“黨同伐異”,又講什么“臭味相投”等等。這樣的毀譽能相信嗎?
我自己有一個頗為不尋常的經(jīng)驗。過去對于某一位學者的存在,我一點都不知道;然而,他卻同我結(jié)了怨。因為,我現(xiàn)在所占有的位置,他認為本來是應該屬于他的。因此,對我心懷不滿。我被蒙在鼓里很久,最后才有人透了點風給我。我只能一笑置之。
俗語說:“各掃自家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這話本來有點貶義,我們可以正用。每個人都會有友,也會有“非友”,我不用“敵”這個詞兒,避免誤會。友,難免有譽;非友,難免有毀。碰到這種情況,最好抱上面所說的分析的態(tài)度,切不要籠而統(tǒng)之,一鍋糊涂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