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都有所改變,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逐漸把關注點集中在新型教學方式上,即:思維導圖,為了明確其重要性,本文對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思維導圖;策略研究
思維導圖,是一種表達發(fā)散性思維并且引導我們理解的工具,它簡單卻又極其有效。它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初,不同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思維導圖就像神經細胞一樣由一個點散發(fā)出多條線,使大腦潛能得到最充分的開發(fā),從而極大地發(fā)掘人的記憶、創(chuàng)造、身體、語言、精神、社交等各方面的潛能。
一、思維導圖的概念
思維導圖是一種可視圖表,一種整體思維工具,它模仿大腦的無數(shù)突觸和連接,遵循大腦思考和產生想法的過程即發(fā)散性思維過程,從一點向四面八方進行發(fā)散和聯(lián)想,將大腦“內部”的思考過程進行外部呈現(xiàn)。思維導圖從“中央圖像”發(fā)散出去,運用曲線、符號、單詞、顏色、圖片等將人的思維過程用圖表表現(xiàn)出來,能夠充分調動人的多種感官進行學習和思考。
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講,思維導圖為閱讀教學提供一個有效的思維圖形工具,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開啟學生大腦的無限潛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優(yōu)勢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應該根據(jù)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語文學習規(guī)律,選擇教學策略”。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夠促使小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還能夠幫助小學生整合、分析閱讀資料信息,從而構建完善的閱讀知識體系,還能夠讓學生從整體性角度把握文章內容,提高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和舉一反三的能力。另外,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通過思維導圖評價小學生的閱讀效果。
如學完一篇課文或是某一單元的文章,教師就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展現(xiàn)整個文章的知識脈絡,將零散的知識點完整化地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這樣不僅利于學生對文章基本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這對于學生知識與技能都是一個提升。
三、繪制思維導圖的基本步驟
1、將中心主題置于中央位置,整個思維導圖將圍繞這個中心主題展開。
2、大腦不要受任何約束,圍繞中心主題進行思考,畫出各個分支,及時記錄下瞬間閃現(xiàn)的靈感。在每一條線上使用一個關鍵詞,單個詞匯使思維導圖更具有概括性與靈活性。
3、在繪制過程中,使用符號、顏色、文字、圖畫和其他形象表達內容。留有適當?shù)目臻g,以便隨時增加內容。
4、整理各個分支內容,尋找它們之間的關系,用箭頭、顏色等把相關的分支連起來。盡量發(fā)揮視覺上的想象力,利用自己的創(chuàng)意來繪制自己的思維導圖。
四、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思維導圖的存在能夠使得學生大腦活動更為具體化,也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對于知識點的記憶效果,在實際運用的過程當中,教師應當加強引導作用,并根據(jù)不同階段的學習需求引導學生畫出具有多樣性特征的思維導圖,使得語文閱讀教學能夠提升到一個嶄新的層面上來。
1、課前預習,形成初步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既可運用在單元課文的整體預習上,也可運用在單篇課文的細致預習上。學生可先參照單元導讀板塊,了解本單元課文的學習主題和單元學習目標,找到單元課文中可以整合的內容相似點,加以歸類。
關于單篇課文,可以先想想這篇課文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點,在思維導圖中繪制出來,再根據(jù)教師的預習提示來打開自己的思維,繪制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也可以將自己對課文的猜想及感興趣的問題繪制在思維導圖上。
比如說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古詩《雪梅》這一課的時候,可以將課題放在中間圈起來,然后用柔和的線條從圓圈中間出發(fā),衍生出來本課的重點。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表達方式和色彩,根據(jù)預習的內容和環(huán)節(jié),對文章進行思維導圖的制作,內容包括作者簡介、主題介紹、相關的字詞分析、詩句的理解等。
通過學生預習課文后的收獲展示和交流,說者能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內容,練習表達能力;聽者能對照說者的語言和圖畫反思自己思維導圖的不足之處。教師則可以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掌握學生的真實學情,進行下一步深入閱讀課文的導讀策略的設計和執(zhí)行。
2、深入學習,完善思維導圖
整篇課文的深入學習完成之后,學生完善自己的思維導圖,要求盡可能多地展示自己的閱讀學習收獲。此時,學生的讀后感變得豐富深厚,有了完善思維導圖的積累和能力。
學生自由地運用思維導圖記錄學習的過程,得到多方面的理解收獲:有的認識到文章脈絡清晰,敘事清楚;有的認識到文章用詞準確;有的了解了人物的品質等。課堂上,在交流、討論和共同在黑板繪制閱讀思維導圖過程中,學生進一步共享各自多元化的理解,再次揣摩關鍵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再次學習文章抓住語言、動作、神態(tài)描寫刻畫人物和表現(xiàn)人物品質的方法,從而有效提高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
看學生的自由構圖,可知道:思維導圖的結構模式跟所表現(xiàn)的文章內容結構關系很大。讓學生喜聞樂見的思維導圖,利于調動學生積極主動的閱讀心態(tài),它縮小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能主動地解讀和感受文章作者的寫作內容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復習階段,運用思維導圖
從單元復習到專題復習,從平時復習到期末復習,教師常感嘆復習效果不夠好,學生掌握知識點不牢靠。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復習中來,有針對性地完成專題的復習任務,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師可以將學生分小組復習,一個小組整合一個單元知識點,用思維導圖的形式整合,課上由組長來根據(jù)他們組整合的重點給全班學生提問,教師適當進行補充。復習完一個單元后,每個同學再針對這一單元再重新繪制思維導圖,這樣的復習變得簡單而有趣,通過對同一單元思維導圖的多次繪制,不僅可以加強記憶,更能激發(fā)創(chuàng)造思維。在繪制過程中,大家集思廣益,形成“頭腦風暴”式的操作模式,并在小組活動中鍛煉合作的品質。
在閱讀教學中引入思維導圖,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記憶與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要想最大化地發(fā)揮思維導圖的教學作用,教師就需要在課前、課中和課后充分運用思維導圖,實踐思維導圖的運用策略,讓思維導圖的學習方法深刻地保留在學生的印象里,從而優(yōu)化思維導圖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段維清.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的知識可視化策略[J].中國電化教育,2011(11):105-109.
【2】康緒清,韓燕.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13):86-87.
【3】王穎怡,鐵木爾.運用思維導圖優(yōu)化漢語拼音教學[J].新余學院學報,2016(6):150-152.
[注]本文是王威同志主持的大連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思維導圖應用的策略研究》(課題批準號 ND2019076 )主要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