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奈川沖的巨浪
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一生近九十年,共創(chuàng)作了三萬五千多幅畫作,聞名遐邇,最為人熟知的便是那幅“巨浪之作”——《神奈川沖浪里》,每一朵浪花、每一個線條都躍動著強烈的生命力,色彩簡潔、構圖奇妙、細節(jié)豐富:翻滾的巨浪之中是三艘狹長的漁船,白浪滔天如“鷲爪”般尖銳,船上的漁民們一致躬身,順流而行,以一種勢如破竹的氣勢迎擊著高聳的浪壁,近景浪里船只的動與遠景被雪覆蓋的富士山的靜互為映襯,和諧并存。畫作所呈現(xiàn)的“抗爭”是神奈川海域常見的險境,為了生存漁民依靠著頑強的毅力與大自然激烈搏斗,這是一幅浮世之景,同時也對應著當時葛飾北齋的內心處境。
《神奈川沖浪里》是葛飾北齋晚年的巔峰作品《富岳三十六景》中的一景,彼時畫家已是古稀,仍舊筆耕不輟。一方面是家境困窘所致,盡管盛名遠揚,畫作也被高價收購,但北齋并不善持家理財;早年間妻子離他而去,晚年又遇敗家孫兒,致使他需要不斷繪畫貼補家用。另一方面也因為北齋始終對繪畫懷有極高的創(chuàng)作激情和藝術追求,那是他生命里的希望,他熱愛繪畫,畫所見畫所想,記錄人世百態(tài);他就如同神奈川沖的漁民,堅韌地迎擊自身命運的“巨浪”。
他曾在繪本《富岳百景》中的跋文寫道:“我6歲就喜歡臨摹,50歲已有很多畫作面世,但在70歲之前所作的畫都不值得一提;到了73歲才通曉領悟鳥獸魚蟲之骨和草木生長之態(tài)。若繼續(xù)努力,到80歲會有長足的進步,90歲時方能參透萬物,100歲時許就會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110歲時便能信手拈來畫出栩栩如生的事物。若夠長壽,可證明我所說的絕非虛言?!备痫棻饼S是一個畫狂人,癡迷繪畫藝術,自執(zhí)筆之初就一直向著成為“真正的畫家”的目標前行,為畫而生,直至終年。
江戶浮世新圖鑒
與生俱來的繪畫天賦是締造葛飾北齋藝術成就的原因之一,但更離不開的是他刻苦求知的鉆研精神,在探索技法和風格的路上他是江戶時代的藝術先行者,不止善于吸收本土繪畫的精華也在積極開拓視野、研習外來繪畫文化。(《神奈川沖浪里》就結合了西方繪畫技巧)他的浮世繪不同于常畫美人圖、探究女性內在之美的喜多川歌麿和善畫具有詩情意味的風景畫的歌川廣重(三人并稱“浮世繪三杰”)。葛飾北齋被譽為浮世繪天才,他的創(chuàng)作題材涉獵極廣,大有囊括世間萬象之意,美人、風景、市井、花鳥魚蟲獸、傳奇故事均有佳作代表,并開創(chuàng)了“日本現(xiàn)代漫畫”的雛形(《北齋漫畫》),如他自己所說“因為活的太久,所以什么都能畫到”,以一己之力描摹了整個江戶時代,北齋的時代。
江戶時期,正值町人文化(市民文化)興起,浮世繪盛行。浮世繪即描繪這一時代市民生活的風俗畫,是一種版畫藝術,有著江戶時代的“百科全書”之稱?!案∈馈币辉~最早出現(xiàn)在“1661年作家淺井了意的著作《浮世物語》前言中描繪同胞們無憂無慮、無牽掛的生活狀況,文中寫道‘活在當下,盡情享受月光、白雪、櫻花和鮮紅的楓葉,縱情歌唱,暢飲清酒,忘卻現(xiàn)實的困擾,擺脫眼前的煩憂,不再灰心沮喪,就像一只空心的南瓜,漂浮于涓涓細流中?!保ㄕ浴陡∈览L三杰》弗朗西斯科·莫雷納著)這是一種縱情享樂的生活方式:為了遠離日常生活的煩擾,而沉溺在浮華喧囂的“虛空境”。但北齋筆下的浮世與此不同,他繪的是生活本質,一種被忽視的浮世,展現(xiàn)了很多直面生活困境的底層人民的日常境況,他的“名所繪”《富岳三十六景》就是最佳示例。
《富岳三十六景》描繪的是日本關東各地遠眺富士山的景色,富士山是日本的文化符號、精神重心,在此山的照映下普通人的生活更顯壯麗?!陡辉廊埃河捎鶐磧蓢鴺蛳﹃枴樊嫷氖窍﹃栁鞒林畷r,撐船人載著風塵仆仆的乘客歸家的場景;《富岳三十六景:東海道金谷不二》畫的渡河運貨的苦工,他們行走在湍急的流水中,肩膀上背負的不止是沉重的貨物還有上層社會,他們就像交通工具一樣被乘坐;《富岳三十六景:甲州石斑澤》畫的是站在陡峭礁石上捕魚的漁民,他拽著蕩漾在波濤中的漁網,似乎隨時會被拉入水中······水流與浪是這幾幅畫中共有的元素,揭示著底層人的生存處境,但畫作并不只是在凸顯一種艱辛生活,其實也是在刻畫普通人堅定不移的生活信念。
葛飾北齋畫過很多浪,這是他從自然中汲取的最生猛的力量,形態(tài)萬千,總是在翻卷。面對多變的“巨浪”,北齋想要表達的是一種奮力突破,不畏艱險的精神意志。這種迎難而上的氣節(jié)大概也是《神奈川沖浪里》備受推崇的原因,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有永恒的現(xiàn)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