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明,劉冠杰,2*,楊雪,張寶川,王自衛(wèi),2
(1. 山西山大合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2. 山西大學 化學化工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3. 遼寧奧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遼寧 遼陽 111000)
聚羧酸減水劑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混凝土外加劑,與傳統(tǒng)減水劑相比,其具有諸多的性能優(yōu)勢,特別是具有分子結構可設計性這一突出特點[1-2]。聚羧酸減水劑的分子結構,屬于一類高分子接枝共聚物,是由大小單體通過自由基共聚的方式形成分子主鏈,大單體中的聚乙二醇鏈段形成了分子側鏈[3]。常見的大單體產(chǎn)品為醚類大單體,其能夠與丙烯酸反應生成共聚物,是目前聚羧酸減水劑最常用的工業(yè)化生產(chǎn)方法[4]。
OX-609 大單體是遼寧奧克最新推出的新型聚醚產(chǎn)品,經(jīng)過前期的試驗改進,目前已形成穩(wěn)定的生產(chǎn)工藝與產(chǎn)品。OX-609 大單體的分子結構是一類乙烯醚類大單體,是由乙二醇單乙烯醚為起始劑,經(jīng)乙氧基化反應得到的。較現(xiàn)有大單體的一個明顯區(qū)別,在于其分子結構中的雙鍵直接與氧原子相連,提高了雙鍵的反應活性[5-6]。在之前的一些報道中,已充分驗證了乙烯醚類大單體的反應活性,但對于其它試驗因素的影響,還缺乏系統(tǒng)的試驗研究和性能比較[7-9]。因此,為了加強對乙烯醚類大單體性能的了解,更好地利用這一單體提升減水劑應用性能。本研究使用 OX-609 產(chǎn)品,對其合成聚羧酸減水劑過程中的幾個影響因素進行了對比研究,以確定最佳的反應條件,并驗證了聚羧酸減水劑的使用性能。
(1)合成原料見表 1。
表1 主要試驗原料
(2)合成設備見表 2。
表2 主要試驗設備
將 180g 平均分子量為 3000 的 OX-609 大單體(EPEG),與一定量的去離子水加入反應燒瓶中,置于 20℃ 的水浴,充分攪拌溶解制成反應底液;將定量的 Vc、AA 和轉移劑依次加入到去離子水中,混合攪拌均勻,配制成滴加液;待底液溫度穩(wěn)定后,向底液中加入 H2O2,攪拌 5min 后勻速滴入滴加液,在 1h 內滴加完畢;繼續(xù)保溫老化反應 1h 后,加入提前配制好的中和堿液,攪拌均勻后,即制得聚羧酸減水劑。
乙烯醚類 EPEG 大單體較現(xiàn)有 HPEG 與 IPEG 等大單體種類最顯著的區(qū)別,在于其在共聚物合成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高反應活性特點,能夠在更低溫度下和更短時間內完成共聚反應,這一點已有許多的研究報道。而其它的幾點影響因素,同樣會對共聚物結構產(chǎn)生不同影響,這一方面的研究則相對較少[10-11]。本研究重點考察以下幾點因素對共聚物結構與性能的影響:
(1)不同底液濃度
由于聚羧酸減水劑產(chǎn)品為一定固含量的水溶液,因此,改變共聚反應的底液濃度,可以調節(jié)最終產(chǎn)品的固含量,改變最終的使用效果。本研究考察了底液濃度30%~70% 范圍內的變化,對最終產(chǎn)品的影響。
(2)鏈轉移劑的種類與用量
鏈轉移劑是聚羧酸減水劑合成中的重要原料,主要作用是控制共聚物的分子量大小與分布,進而影響共聚物分子在水泥顆粒表面的吸附性能。常見鏈轉移劑一般為含巰基的化合物,本研究選用了巰基乙酸、巰基丙酸、巰基乙醇和磺化巰乙酸四種化合物作為鏈轉移劑,并對其用量范圍在 1%~2% 對共聚物性能的影響進行了比較。
(3)滴加液的配制與加入方式
在聚羧酸減水劑合成的共聚過程中,由于大、小單體的活性差異較大,因而一般采用滴加小單體的方式。滴加液配制時,將小單體丙烯酸與引發(fā)劑、鏈轉移劑等混合在一起或分開配制,以及配制好的滴加液放置一定時間后,對共聚反應結果的影響,進行了考察。
(1)GPC 圖
對合成的共聚物結構,進行 GPC 凝膠色譜測試。分別于滴加結束時與老化完成時取樣,配制為濃度 1%的待測樣品[12]。
GPC 分析:采用水相 Waters1515 型凝膠色譜儀,色譜柱為 1 根 Ultrahydrogel 250 和 2 根 Ultrahydrogel 120 串聯(lián), 2414 型 RI 示差折光檢測器。流動相為0.1mol/L NaNO3水溶液,流速為 0.6mL/min,柱溫和檢測器溫度均為 40℃。用流動相溶解樣品,測試共聚物的平均分子質量、分子質量分布和聚合反應單體轉化率。
(2)水泥凈漿流動度測試
對合成的共聚物樣品進行凈漿流動度測試,測試方法按照 GB 8077—2012《混凝土外加劑勻質性試驗方法》中的要求進行,水膠比 0.29,減水劑折固摻量為0.25%。
根據(jù) GPC 的測試結果得到共聚物的轉化率與出峰時間,如圖 1。GPC 出峰時間直接對應共聚物的分子量大小,出峰時間越早,共聚物分子量越大。
圖1 共聚物 GPC 圖
單體底液濃度對共聚物轉化的影響見表 3。
表3 底液濃度的影響
單體底液濃度達到 70% 時,室溫條件下(30℃ 以下)不能完全溶解于溶劑水中,聚合反應為非均相反應,暫不做討論。
考察編號 2~5 的樣品能夠發(fā)現(xiàn),隨著反應底液濃度的降低,共聚物的分子量逐漸減小,轉化率也有較明顯的降低。比較發(fā)現(xiàn),底液濃度為 50% 時的反應結果最佳。
鏈轉移劑種類和用量對聚物轉化的影響見表 4。
表4 鏈轉移劑的影響
對表 4 中的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總結可以發(fā)現(xiàn),不同種類的鏈轉移劑,效果是有所區(qū)別的。在相同用量情況下,使用巰基乙酸合成的共聚物分子量相對較大,反應轉化率也更高。
而隨著鏈轉移劑用量的增加,所有的共聚物分子量均在逐步減小,說明鏈轉移劑起到了非常明顯的控制分子量的作用。
滴加液配制和滴加方式對聚物轉化的影響見表 5。
表5 滴加液的影響
將配制好的滴加液放置 2 小時以內,對反應結果沒有太大影響;當放置時間超過 3 小時后,共聚產(chǎn)物的分子量明顯變大且峰型分布變差。這主要是因為滴加液中的鏈轉移劑會緩慢氧化發(fā)生分解,放置時間如果過長,降低了鏈轉移劑的有效組分含量,使部分丙烯酸發(fā)生了自聚。
滴加方式對共聚物結構的影響較小,雙滴加時產(chǎn)物的分子量稍小一些,反應轉化率則沒有明顯差異,表明滴加方式對形成的共聚物結構影響較小。
(1)均質性檢測
分別選取不同條件下合成的減水劑樣品 8、13、18、23 和 29,檢測其勻質性,結果如表 6。
表6 勻質性結果
(2)凈漿檢測
對選取的減水劑樣品進行水泥凈漿流動度測試,結果見表 7。
表7 凈漿試驗結果
經(jīng)試驗總結發(fā)現(xiàn),選取樣品的均質性全部在要求范圍內,符合聚羧酸減水劑的質量要求。
凈漿試驗的結果表明,鏈轉移劑的種類和用量會對共聚物的性能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使用巰基乙酸作為鏈轉移劑合成聚羧酸減水劑,分子量相對較大,在初始階段的分散效果較小,但保持能力較強,能夠更好地保持水泥漿體的流動性能。
本文圍繞使用 OX-609 大單體與丙烯酸小單體合成聚羧酸減水劑過程中,幾點重要的影響因素的變化對產(chǎn)物分子結構以及應用性能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和探討,主要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1)對于以 OX-609 為代表的乙烯醚類大單體,其反應活性顯著高于現(xiàn)有的 HPEG 和 IPEG 型乙烯醇類大單體,其能夠在相對較低的室溫條件下進行,無需進行加熱,同時滴加時間大幅縮短,有利于生產(chǎn)效率的提高。
(2)底液濃度的變化,會對共聚產(chǎn)物的結構產(chǎn)生影響,底液濃度加大有利于反應轉化率的提高。因此,確定合成反應底液濃度為 50%~60%。
(3)鏈轉移劑是聚羧酸減水劑合成中的重要原料,不同的種類和用量均會影響共聚反應結果。經(jīng)比較發(fā)現(xiàn),使用巰基乙酸作為鏈轉移劑,具有較高的反應轉化率,共聚物分子量相對較大,有利于提升減水劑產(chǎn)品的分散保持能力。
(4)共聚反應采用單、雙滴加的方式均可進行,影響較小。但在實際生產(chǎn)過程中,單滴加工藝更為簡便,有利于大規(guī)模生產(chǎn)的進行。配制好的滴加液應縮短放置時間,盡量做到即配即用,如有放置超過 3h 的滴加液,應放棄使用,避免影響最終反應結果。
(5)使用乙烯醚類大單體 OX-609 產(chǎn)品合成聚羧酸減水劑,能夠得到具有良好分散性能的減水劑產(chǎn)品。同時,鑒于這一大單體具備的高活性性能特征,合成工藝較現(xiàn)有產(chǎn)品具有明顯優(yōu)勢,未來將具有非常好的應用前景和經(jīng)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