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丙杰,和德亮,羅小東,吳濤,胡順忠,楊勇
(1. 成都建工賽利混凝土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15;2. 成都軍區(qū)善后工作辦公室,四川 成都 610000)
混凝土是一種準脆性材料,一般抗拉強度低、極限抗拉應變小,并且普通混凝土具有應變軟化的特性[1]。尤其是在終凝前,混凝土幾乎沒有強度,極易開裂?;炷灵_裂后,裂縫寬度迅速加大,很快達到宏觀可見的水平,通常裂縫寬度大于 0.02mm。依據(jù)裂縫成因,可將裂縫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荷載裂縫,一類是非荷載裂縫。大量工程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混凝土裂縫中,荷載裂縫所占比例僅為 20%,而非荷載裂縫比例卻高達 80%[2]。非荷載裂縫包括收縮裂縫、溫度裂縫等,此類裂縫出現(xiàn)的時間,存在典型的早齡期化,尤其是房建結(jié)構中的水平構件及大面積薄板結(jié)構等,其早期塑性階段的失水收縮開裂,基本出現(xiàn)在 24h 內(nèi),且較為普遍。同時,隨著大面積水平結(jié)構連續(xù)施工的推廣,塑性開裂問題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
對于塑性開裂的機理,學者們的觀點不一,試驗方法也不盡相同[3-6],其中 Wittmann 的毛細管壓力理論[3]得到了學術界的普遍支持。他認為新拌混凝土表面逐步變干,使得固體顆粒之間的水與空氣界面形成毛細管彎液面,產(chǎn)生毛細管負壓,由于表面張力的作用,被毛細管水隔開的顆粒之間相互吸引產(chǎn)生應力[7],當此力值超過混凝土的極限抗拉強度時,即產(chǎn)生開裂。目前,針對此類塑性開裂采取的措施包括表面保濕養(yǎng)護、添加膨脹劑、添加減縮劑、添加纖維等。除保濕養(yǎng)護外,其他措施僅在一些特殊工程部位應用,還未大面積推廣,究其原因,主要是控制技術有一定的難度。如膨脹劑的添加,需要進行膨脹率的計算,但工程條件發(fā)生變化,以及施工過程發(fā)生變化,膨脹率的計算也就只能作為參考。因此,如何通過傳統(tǒng)混凝土配合比調(diào)整和原材料調(diào)整,從而降低開裂風險,變得非常具有研究價值。
本文即通過研究骨料緊密堆積,降低骨料空隙率,從而降低漿體用量,以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混凝土中骨料用量的增多,會起到限制漿體位移的作用。通過降低膠漿用量來減少水泥的用量,以降低混凝土的整體水化熱,減小混凝土拌和物中自由水的損失速率,從而提高塑性抗裂性能。鑒于此,筆者通過連續(xù)級配粗骨料、兩級配骨料進行試配,達到緊密堆積,保持水膠比不變,降低水泥用量等措施,研究骨料緊密堆積狀態(tài)下,混凝土拌和物塑性開裂性能的變化,確定既有配合比的調(diào)整方向和塑性失水開裂的高風險期。
(1)水泥:試驗采用四川亞東水泥廠有限公司P·O42.5R 水泥,具體性能見表 1。
表1 水泥物理指標
(2)粗骨料:選用 5~31.5mm 連續(xù)級配碎石,以及 5~16mm 和 16~31.5mm 兩級配碎石以 1∶1 比例混合,產(chǎn)于周邊,具體性能見表 2。
表2 碎石物理指標
(3)細骨料:采用兩種砂,產(chǎn)于成都周邊,具體性能見表 3。
表3 砂物理指標
(4)摻合料:礦粉選用四川雙實建筑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 S75 級,粉煤灰選用濟鵬公司生產(chǎn)的Ⅰ級粉煤灰,具體性能見表 4。
表4 摻合料物理指標
(5)減水劑:采用石家莊長安育才有限公司生產(chǎn)高性能聚羧酸減水劑,固含量 16.6%,減水率 27.9%。
通過測試粗、細骨料空隙率,測得空隙率最小的搭配比例,同時,保持水膠比不變,容重不變,降低膠材用量。在滿足工作性和強度要求的前提下,依據(jù) GB/T 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試驗方法標準》中規(guī)定的試驗方法,測試混凝土平板開裂風險。
每條裂縫的平均開裂面積:
單位面積的裂縫數(shù)目:b=N/A
單位面積上總開裂面積:c=a·b
其中:
Wi——第 i 條裂縫的最大寬度,mm,精確到 0.01;
Li——第 i 條裂縫的長度,mm,精確到 1;
N——裂縫條數(shù),條;
A——平板面積,mm2,精確到 0.01;
a——每條裂縫的平均開裂面積,mm2/條,精確到1;
b——單位面積的裂縫條數(shù),條/mm2,精確到 0.1;
c——單位面積上總開裂面積,mm2/m2,精確到 1。
混凝土早期塑性開裂風險等級,參照 JGJ/T 193—2009《混凝土耐久性檢驗評定標準》進行。同時,觀測平板混凝土的水分蒸發(fā)速率,以及第一條裂縫出現(xiàn)的時間,以評價裂縫出現(xiàn)的風險期。
平板試驗,結(jié)構尺寸較小,為 800mm×600mm×100mm,混凝土沉降和溫度應力可忽略不計。本文針對混凝土塑性階段失水收縮的影響因素,進行配合比調(diào)整。通過采用二級配碎石,降低碎石空隙率,增加骨料用量,減少膠漿用量,達到利用骨料來限制漿體失水收縮的目的。
依據(jù)前文措施,通過 36 組試驗,不斷進行配合比的微量調(diào)整,優(yōu)選出 4 組配合比,見表 5,其工作性和強度均較優(yōu),見表 6、表 7 和圖 1、圖 2。
表5 C30 混凝土配合比
由表 6、表 7 和圖 1、圖 2 及可見,通過降低砂率,增加骨料用量,降低骨料空隙率,可以實現(xiàn)保持水膠比不變,降低膠材用量的目的,同時,保持坍落度、擴展度和強度與基準相當。混凝土拌和物倒提流速隨著膠漿量的減少而變慢,DM4 流速最慢,達到 8.99s,但滿足施工要求。DM3 中水泥用量最少,倒提流速為5.63s,滿足泵送施工,并且對提高拌和物塑性抗裂性較為有利。因此,選擇采用連續(xù)級配碎石的 DM1 為基準組,選擇采用二級配碎石的 DM3 為對比試驗組(空隙率降低 7.4%,膠材降低 26kg)進行平板開裂試驗。
圖2 標準養(yǎng)護混凝土抗壓強度
表7 標準養(yǎng)護混凝土抗壓強度 MPa
圖1 C30 混凝土拌和物性能
表6 C30 混凝土拌和物性能
按照 GB/T 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規(guī)定進行混凝土平板試驗,試驗溫度為10~22℃,相對濕度為 55%~65%,風速 5m/s,觀測水分蒸發(fā)速率和裂紋發(fā)展情況。通過調(diào)整兩組配合比的擴展度,驗證不同流態(tài)下,DM1 和 DM3 抗裂性能的優(yōu)劣。
2.2.1 低流態(tài) DM1 和高流態(tài) DM3 的平板開裂性能
通過降低外加劑 0.1% 的摻量,將 DM1 擴展度調(diào)整到 500mm,提高外加劑摻量 0.1%,將 DM3 擴展度調(diào)整度 600mm,兩組混凝土均未泌水,其裂縫發(fā)展及失水速率見表 8、表 9 和圖 3。
由表 8、表 9 和圖 3 可見,兩組配合比混凝土拌合物自加水開始計時,均在第 4 個小時出現(xiàn)第一條裂縫,在第 4 小時和第 7 小時之間,裂縫快速發(fā)展。在第 9 小時后,裂縫趨于穩(wěn)定。失水速率亦有同樣的規(guī)律,由于 DM3 初始流態(tài)較大,其表面自由水較多,造成早期失水速率較快。同時,裂縫條數(shù)與裂縫面積均是 DM1大于 DM3。裂紋擴展在第 9 個小時基本終止,此時,混凝土達到終凝,最終裂紋面積分別為 1257mm2和658mm2,DM1 裂紋面積幾乎是 DM3 的 2 倍。
圖3 DM1 和 DM3 混凝土拌和物累計失水量 1
表8 裂縫和開裂面積 1
表9 DM1 和 DM3 混凝土拌和物累計失水量 1 m2/kg
2.2.2 高流態(tài) DM1 和低流態(tài) DM3 的平板開裂性能
通過外加劑調(diào)整,提高 0.1% 摻量,將 DM1 擴展度調(diào)整到 600mm,降低 0.1% 摻量,將 DM3 擴展度調(diào)整度 500mm,兩組混凝土均未泌水,其裂縫發(fā)展及失水速率見表 10、表 11 和圖 4。
表10 裂縫和開裂面積 2
由表 10、表 11 和圖 4 可見,DM1 在第 4h 出現(xiàn)第一條裂縫,DM3 在第 3.5h 出現(xiàn)第一條裂縫,兩組配合比混凝土拌合物均在第 4~7h 裂縫快速發(fā)展,第 8h 后趨于穩(wěn)定。從裂紋的發(fā)展速度來看,采用兩級配碎石,降低膠材后,其裂紋發(fā)展速度較慢。由于,裂紋寬度測量存在較大誤差,所以,單從裂紋長度來看,基準樣 DM1 裂紋長度和條數(shù),在后期超過了 DM3,同時,兩組混凝土裂紋面積相差不大。并且,從失水速率來看,兩組配合比混凝土拌合物相差不大,DM1 略大于DM3,這和初始自由水含量有關系。
圖4 DM1 和 DM3 混凝土拌和物累計失水量 2
2.2.3 相同流態(tài) DM1 和 DM3 的平板開裂性能
通過外加劑將混凝土拌和物擴展度調(diào)整到一致,摻量均為 1.6%,擴展度均為 500mm。同時,試驗過程關閉風扇,避免風速不均勻造成的誤差。其裂縫發(fā)展及失水速率見表 12、表 13 和圖 5。
由表 12、表 13 和圖 5 可見,關掉風扇后,水分蒸發(fā)較慢,持續(xù)觀測 11 個小時,未出現(xiàn)裂紋。24h 發(fā)現(xiàn)裂紋,但裂紋很細,并沒有貫通。采用兩級配骨料的混凝土僅出現(xiàn)了三條非常細的裂紋,裂紋寬度僅0.02mm,后期保濕養(yǎng)護,此種裂紋是可以恢復的。基準樣出現(xiàn)的裂紋條數(shù)較多,但較短,裂紋最大寬度為0.1mm。
圖5 DM1 和 DM3 混凝土拌和物累計失水量 3
表12 裂縫和開裂面積 3
表13 DM1 和 DM3 混凝土拌和物累計失水量 3 m2/kg
?
新拌混凝土拌和物初始,表面水分較多,隨著水分的蒸發(fā),不斷有自由水遷移到表面,此時,表面毛細孔水分處于飽和狀態(tài),混凝土不會出現(xiàn)塑性開裂現(xiàn)象[8]。依據(jù)毛細孔負壓理論(P=2rcosθ/R),當混凝土表面水分蒸發(fā)速度大于自由水向表面的遷移速度時,毛細孔內(nèi)液面半徑 R 逐漸減小,接觸角 θ 逐漸變小,負壓力 P 逐漸增大。當此負壓力增大到超過混凝土的極限拉應力時,出現(xiàn)開裂。
前兩批次試驗中,兩組配合比 DM1 和 DM3 的擴展度差距較大。第一批次試驗,DM1 擴展度小于 DM3,相差 100mm。雖然,DM3 表面水分蒸發(fā)較快,但其整體自由水較多,接觸角 θ 在 4h 之前變化不大,同時,二級配骨料會限制漿體的部分位移,所以,DM3 裂紋面積遠小于 DM1。
第二批次試驗,DM3 擴展度小于 DM1,相差100mm。DM3 水分蒸發(fā)速率略小于 DM1,說明 DM1自由水含量可能高于 DM3,并且 DM3 比 DM1 較早出現(xiàn)第一條裂縫,這也說明 DM3 提前達到了蒸發(fā)速率和水分遷移速率的失衡現(xiàn)象。但是,隨著裂紋發(fā)展可以看出,在第 6 和第 7 小時,兩者裂紋長度已相差不多,在24h時,DM1 裂紋長度已超過 DM3,這說明依據(jù)骨料緊密堆積設計的 DM3 配合比中,二級配碎石有阻裂效應。同時,在試驗過程中也觀察到,表面裂紋在遇到碎石時,裂紋出現(xiàn)長時間的停滯狀態(tài)。
第三批次試驗,DM1 和 DM3 擴展度相同,但是由于 DM3 膠漿量較少,所以,其自由水也相對較少,理論上,DM3 會首先達到水分蒸發(fā)速率和遷移速率的失衡。但在前 11h,均未開裂,說明二級配碎石起到了阻裂效果。24h 后,DM3 裂紋長度、條數(shù)和寬度,以及開裂面積均遠小于 DM1。第三批次試驗排除了風速的影響,僅存在配合比上的不同,這說明通過降低骨料空隙率,減少膠漿用量,可以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塑性抗裂性。
通過前文試驗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有風的影響下,塑性階段的失水收縮開裂高風險期在混凝土拌和后 4~7h。同時,混凝土表面水分蒸發(fā)速度較快,并不代表其會提前開裂,關鍵是水分蒸發(fā)速率和遷移速率何時失衡[9]。二級配碎石在接近緊密堆積的情況下,可以起到阻礙裂紋擴展的作用,從而,降低了混凝土開裂的風險。
依據(jù) JGJ/T 193—2009《混凝土耐久性檢驗評定標準》,對三次平板開裂試驗進行風險評價,見表 14。
表14 開裂風險等級
由表 14 可見,在有風影響的情況下,同一組配合比擴展度 600mm 的開裂風險大于擴展度 500mm 的。無風影響的情況下,開裂風險小于有風影響的情況。
不同配合比,降低膠材、降低骨料空隙率的開裂風險小于高膠材、高骨料空隙率的開裂風險。
通過前文分析,傳統(tǒng)配合比塑性抗裂風險的調(diào)整,應是降低骨料空隙率,增加骨料用量,降低膠漿量。同時,應采取必要的措施,減少水分散失,保持混凝土表面水分蒸發(fā)與遷移速率相當,即保持毛細孔負壓小于混凝土的極限拉應力。
(1)采用二級配碎石,可降低骨料空隙率。通過調(diào)整二級配碎石搭配比例,空隙率可降低率 7.4%,降低膠材 26kg,和易性和強度與基準相當。在保證和易性的前提下,同一混凝土配合比高流態(tài)的開裂風險低于低流態(tài)的開裂風險。
(2)通過骨料緊密堆積,降低空隙率、降低 26kg膠材后,擴展度 600mm 的混凝土塑性抗開裂風險由L-Ⅱ降低到 L-Ⅲ。無風影響下,擴展度 500mm 的混凝土塑性抗開裂風險由 L-Ⅳ 降低到 L-Ⅴ,抗裂效果顯著。
(3)同一配合比同一流態(tài)混凝土塑性失水開裂,取決于塑性階段表面水分蒸發(fā)速率和水分向表面的遷移速率。采取措施保持兩者的均衡,可有效降低開裂風險。
(4)通過調(diào)整骨料級配,達到緊密堆積,碎石可阻礙和延緩裂縫的發(fā)展,可有效降低混凝土塑性失水開裂風險,同時,塑性階段的失水收縮開裂高風險期在混凝土拌和后 4~7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