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姚瑤
與歐洲市場用更低價位的ID.3開局不同,在中國市場大眾選擇了SUV車型ID.4,這其中更多應該是考慮到各個市場對于車型的偏好度不同。畢竟,兩廂車在國內(nèi)遠沒有SUV吃香。
這次拿到兩款ID.家族的試駕車,一直在琢磨從哪個方面入手,緊接著收到了官方發(fā)來的銷量數(shù)據(jù)報告,我想也許可以分析一下數(shù)據(jù)背后的原由。
首先是女性消費者占比倍增,ID.家族的女性消費者占比達到40%,這一數(shù)據(jù)相比大眾品牌燃油車,幾乎翻了一倍。
其實,這也是ID.家族給我的一個感受,它更好看,也更好開了。
家族化前臉,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套娃臉,大眾要認第二,估計沒人好意思認第一。沒辦法,它家的車太太太太多了。再加上橫條式的前格柵,端正是端正,但也古板的要死。再算上古板加個“更”字的內(nèi)飾,也難怪一眾小小姐很難對它愛了愛了。
而ID.家族明顯用了新的教材,不再抄汽油版大眾的舊大綱,整個車輛的設計無論是外觀還是內(nèi)飾都更加充滿活力,圓潤流暢的線條,頭燈處向后延長的眼角,還有帶有豐富光效的LOGO和格柵組合。充分發(fā)揮了IQ.Light的時尚風格。
人們常說,女性是感官動物??萍紝τ谒齻儊碚f不光要用得著,還要看得到。ID.家族把“看得到”的重任放給了ARHUD。增強現(xiàn)實的HUD現(xiàn)在用的品牌不少,相比而言大眾的這套系統(tǒng)顯示的信息不多,主要以導航信息為主,不會過多的干擾駕駛者的注意力,在臨近轉(zhuǎn)向路口時,儀表臺頂部內(nèi)側(cè)的流水LED也會同時點亮,也是一大“靚”點。
我覺得小姐姐們應該更愛ID.4X多一些,畢竟無論是車長還是軸距,都短了200mm左右,小巧靈活肯定是不能用來形容“三排座”的。同時,ID.4X的外形也更加時尚一些,車頭偏扁更像是高底盤的轎車,而ID.6X則一看就虎實。
其次是ID.家族的年輕用戶占比超過50%,這其實也是我們之前在試駕ID.6X時討論過的話題。到底什么樣的人會更愿意選擇傳統(tǒng)企業(yè)的純電動車型?
現(xiàn)在的80后、90后,他們的父輩或者他們自己的第一輛車,很有可能就是大眾。
對于他們來說,大眾不僅是一個品牌,更是一個時代的烙印。而在ID.家族上,我們依舊可以找到屬于“汽車”的烙印。
這種“汽車”烙印,是不同于新勢力純電車型的一種駕駛習慣,一種駕駛意識。一個啟動按鈕,一個可以不借助屏幕控制的空調(diào)、音響,一個加速踩油門、減速踩剎車的駕駛習慣,而這些ID.4X也絕對都能給到你。
ID.4X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汽油車型,或者說是大眾汽油車型的駕駛感受,扎實穩(wěn)健的底盤,線性而不突兀的制動,這些都是優(yōu)點所在。而在動力性方面,由于是電動機驅(qū)動,動力響應要比大眾EA系列汽油機快很多、靜很多,這也是電動動力總成的優(yōu)勢。
相比大部分媒體先4后6的體驗順序,我反而是先6后4。所以在ID.4X身上,體驗到各種ID.6X上的配置讓我感到很是開心。而更小巧的ID.4X也讓我有了更多的駕駛興趣。
在駕駛ID.6X時,我更喜歡用D擋、舒適模式駕駛,三排大7座,流暢的駕駛感是最令人舒心的。而在ID.4X上,我更喜歡調(diào)節(jié)到B擋、運動模式。運動模式下,動力輸出更加跟腳,而在B擋下,增大的動能回收效果又讓我有了一種燃油車高轉(zhuǎn)下收油時,發(fā)動機輕微制動的感覺,真是樂見于此。
從目前的銷量成績來看,ID.家族離大眾設想的目標尚有一定距離,雖然南北大眾加到一起總銷量應該能夠突破5000輛,在合資品牌中也應該能夠成為個中翹楚。但中國純電市場競爭已經(jīng)趨于白熱化階段,特斯拉、自主品牌、新勢力都不乏暢銷車型,大眾ID.家族的前路也并非一帆風順,想要在純電市場站穩(wěn)腳跟,更加豐富的產(chǎn)品線也是必要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