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鵬 謝立黎 王煜霏
摘 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zhàn)略是中國共產黨一百年來老齡工作思想的結晶。黨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理論探索和實踐嘗試,形成了一套科學有效的老齡政策體系,為新時代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zhàn)略的確立積累了寶貴經驗?;仡櫚倌挈h史,“積極老齡觀”始終是貫穿黨的老齡工作的基本理念和精神內核,這主要體現為黨將老齡群體作為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積極力量,在關愛和照顧老齡群體的同時,盡可能通過政策宣傳和制度設計引導其在實踐中發(fā)揮正向作用。在“積極老齡觀”的引導下,中國共產黨對老齡工作的定位經歷了從“老人問題”向“發(fā)展問題”再向“全局性問題”的認識轉變,老齡政策經歷了從特惠到普惠、從?;镜礁哔|量發(fā)展的過程。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積極老齡觀;老齡工作;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中圖分類號:C9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49(2021)05-0001-12
DOI:10.3969/j.issn.1000-4149.2021.00.035
收稿日期:2021-06-24
;修訂日期:2021-07-21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zhàn)略”(21ZDA106)。
作者簡介:杜鵬,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fā)展研究中心/老年學研究所/北京社會建設研究院教授;謝立黎(通訊作者),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fā)展研究中心/老年學研究所/北京社會建設研究院副教授;王煜霏,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本科生。
The Evolution of Thoughts and Policies on Aging Work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 Review and Reflection on the Centennial Course
DU? Peng1, XIE? Lili1, WANG? Yufei2
(1.Center for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Institute of Geront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cial Construction of Beijing,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2.School of Marxism,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Abstract: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actively coping with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thought on the aging work in the past hundred years. Through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al attempts in the period of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socialist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and in the new period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the Party has formed a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aging policy system, which has accumulated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tional strategy for actively dealing population aging in the new era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Back in the history of the Party, “positive view on aging” is always running through the Partys basic idea of aging work and spiritual kernel, which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Partys working strategy that regarding older adults as a positive force in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The Party has taken care of older population while encourage their productive engagement through policy propaganda and the system design. Under the guidance of “positive view on aging”, the orientation of the work on ag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experienced a change from “old peoples problem” to “development problem” and then to “overall problem”. The aging policy has experienced a process from preferential to inclusive, from basic to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Keywords:Communist Party of China;positive view on aging;aging work;actively respond to the population aging
一、引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正式確立為國家戰(zhàn)略,這是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共產黨堅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具體表現。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zhàn)略既是適應新時代新特點的產物,也是中國共產黨對老齡問題認識不斷深入、演進的結果。然而,學術界很少從宏觀的角度梳理該戰(zhàn)略形成的歷史過程和中國共產黨老齡工作的思想與政策演變。針對我國社會的老年人和老齡問題,中國共產黨圍繞自身面臨的形勢與任務,在堅守初心使命的前提下,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在不同歷史時期都進行了豐富的理論探索和實踐嘗試,形成了一系列科學有效的老齡政策,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zhàn)略的確立積累了寶貴經驗。
二、革命時期:老齡工作思想的啟蒙
1. 在開展工農運動過程中關注老年群體
建黨之初,中國共產黨在組織領導工人運動的過程中,非常關注工人階級中的老齡群體。1921年8月,中國共產黨成立了領導工人運動的總機關——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吨袊鴦趧咏M合書記部宣言》一文指出,要使工人階級成為一個“有力的團體”,“我們只有把一個產業(yè)底下的勞動者,不分地域,不分男女老少,都組織起來”[1]。黨的二大通過的《關于“工會運動與共產黨”的議決案》進一步指出:“將工人分成了若干——種族性的,年齡和體力——種別,據著這些分別來定工錢的高低,這是資本家欺弄勞動階級最巧妙而殘酷的一種手段……不論他是壯年或幼孩和老頭,只要他們做得是同樣的勞動,便須給他們同等的工錢,不得據生理及社會的分別給他們不同等的工錢[1]152-153。”這實際上是黨第一次通過中央全會決議的形式表達對老齡群體的關切。1923年,黨的三大第一次提出了“養(yǎng)老金”的概念,并認為使教員“到相當年齡應享受養(yǎng)老年金”是“共產黨之任務”[1]254。
1925年5月,黨進一步認識到“實行社會保險制度”,使工人“于疾病失業(yè)老年時,能得到救濟”是當前經濟斗爭中“工人階級切近的要求”[2]。在此時的中國共產黨看來,關注老齡群體主要是一種階級意識和覺悟的體現。
進入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農民中的老年群體成為中國共產黨老齡政策的重點對象。一方面,在大革命失敗后,工人運動陷入低潮,黨的活動范圍也逐漸由城市轉向農村,這使黨被迫減弱對工人中老齡群體的關注;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認為要徹底變革中國的土地制度,必須肅清一切舊社會關系,而“老不得養(yǎng)”就是舊社會關系的一種體現。在這種情形下,1927年9月,中共中央指示南方局及廣東省委:“至于沒收土地之后對于老幼廢疾的救濟,是革命政府之下的另一工作,不能因為這個便保留一部分地主制度[3]?!痹趶U除地主制度后,對于已然無地的老弱地主,黨也主張給予其一定的照顧。秋收起義后,時任湖南省黨委委員的毛澤東就曾提出“老弱的地主,應由農協(xié)在農業(yè)稅之內征收若干農產物平均分配給此等分子”;夏明翰也認為這種做法可以“安人心”、“取得群眾”,反映了“革命的和平主義”精神[3]539。在農村革命根據地建立后,黨將幫助包括老年在內的弱勢群體的原則內含于以土地政策為主的各項政策之中,集中體現了對老年人口生活境遇的關心和照顧。1928年3月,中共中央在關于沒收土地和建立蘇維埃的通告中明確指出:“土地沒收后,凡無倚靠之老弱殘廢孤兒寡婦而不能從事勞動者,得由鄉(xiāng)蘇維埃維持其生活[4]?!睂τ诒粵]收土地的重新分配問題,由毛澤東起草的《井岡山土地法》和《興國土地法》都規(guī)定“以人口為標準,男女老幼平均分配”[4]814-815是首要標準,因為“在養(yǎng)老育嬰的設備未完備以前,老幼如分田過少,必至不能維持生活”[5]。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宣告成立,隨即頒布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勞動法》強調要給予老弱工人“現金優(yōu)恤”[6],12月頒布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土地法令》也強調蘇維埃政府要對老弱農民“實行社會救濟”[6]730,這在鄉(xiāng)蘇維埃的層面則具體體現為勞動互助社以普通社員“只要吃飯,不要工錢”的形式幫助孤老[7]。一系列關照老齡群體的法律、法令和政策的出臺,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對老齡政策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
2. 將老齡群體視為奪取抗戰(zhàn)勝利的積極力量
在全民族抗戰(zhàn)時期,中國共產黨在繼續(xù)強調保護老年群體的同時,提倡將老年人組織起來,為抗日民族解放戰(zhàn)爭的早日勝利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這主要是由于在民族危難的緊要關頭,位于敵后戰(zhàn)場的抗日民主根據地沒有條件給予老年群體純粹的保障,而不得不令他們從事一定程度的生產活動。在戰(zhàn)略防御階段,敵后抗戰(zhàn)的壓力較小,黨基本沿襲了過去的老齡政策。1939年1月,時任陜甘寧邊區(qū)政府主席的林伯渠在總結過去兩年邊區(qū)工作時指出:“老弱退伍的戰(zhàn)士除發(fā)給退伍金外,亦由政府給以土地和房屋,并代他們解決了工具種籽,俾在退伍后仍能保障其生活[8]。”進入戰(zhàn)略相持階段后,為長期堅持敵后抗戰(zhàn),黨開始動員和組織老年群體參與到抗日民主根據地的戰(zhàn)斗和生產中。1939年,劉少奇就提出組織民眾時要注意“以年齡為界限的組織”,包括“某些地方的老人會”[8]205。這就打破了老人會作為民間喪葬組織的傳統(tǒng)功能,而賦予其作為年齡群體的意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此時黨的領導人已開始從組織的高度認識老年人的地位和作用。中國共產黨要長期堅持敵后抗戰(zhàn),必須“不論男、女、老、幼都要適當地深入地動員和組織起來”[8]718。1940年,朱德在總結華北抗戰(zhàn)時也提出:“自兒童以至老人都有武裝抗日的自由和責任[9]?!?/p>
面對著日軍的掃蕩和國民黨軍隊的長期封鎖,中共中央亦多次指示“必須把婦孺老弱及難民、游民均組織到生產戰(zhàn)線上去”[10],“動員廣大人民,一切男女老幼走上生產戰(zhàn)場”[11]。在中國共產黨看來,抗日民主根據地中以農民為主體的老年人并非負擔,而是進行農業(yè)生產和游擊戰(zhàn)爭的有生力量。
如何正確處理老年黨員和青年黨員之間的關系,是抗戰(zhàn)以來中國共產黨所面臨的新問題。早在1917年,李大釗就曾在《新青年》上發(fā)表《青年與老人》一文,指出“青年與老人之于社會,均為其構成之要素,缺一不可,而二者之間,尤宜竭盡其所長,相為助援,以助進社會之美利,文明之發(fā)展”[12]。雖然此時中國共產黨尚未成立,但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李大釗就已經有了討論老、青關系的自覺。隨著中國共產黨由幼稚走向成熟,參加革命早的黨員年齡逐漸增長,“老同志”、“老干部”等稱謂開始在黨內出現。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人口平均預期壽命不足35歲,能夠活到老年期的人口數量非常有限。然而到了抗戰(zhàn)時期,盡管抗日民主根據地面臨著較大的壓力,但仍幾乎比過去任何一個歷史時期黨所處的生存環(huán)境都要安全和穩(wěn)定。因此,老年黨員干部也開始在黨內尤其在陜甘寧邊區(qū)形成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群體,他們或多或少地與大量發(fā)展的年輕黨員產生了沖突。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共產黨以老年黨員為楷模塑造了新的老年人形象。1940年,中共中央在延安中央大禮堂為吳玉章舉行了六十壽辰慶祝會,毛澤東出席并在祝詞中指出:“中國的青年人受封建家庭封建社會的苦太大了。但是現在世界是變了,青年人喜歡老年人,就像我們的吳老、林老、徐老、董老、謝老,都是很受青年們歡迎的?!彼€號召廣大革命青年向“五老”學習。封建時期的尊老文化是一種建立在年齡基礎上的“為老獨尊”的文化,而毛澤東指出“如果老就可貴,那可貴的人太多了”[13]。他認為只有一輩子總是做有益于人類的好事才是最難能可貴的。因此,“延安五老”核心要素不是年齡而是精神,不是人老“可貴”而是精神“可貴”[14]。1941年,周恩來也提出:“尤其要尊老敬賢,重視他們的經驗學問[15]?!?945年,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的口頭政治報告中指出:“青年同志說老頭子‘昏庸老朽,那可不行。青年同志不要講人家‘昏庸老朽,老頭子也不要講人家‘年幼無知[16]?!笨梢哉f,中國共產黨在尊重老同志的革命經驗和精神的前提下,通過提倡黨內老、青平等重新定義了老年人與青年人之間的代際關系,以中國共產黨老齡觀的自我革命帶動社會革命,對新中國建立后黨的老齡工作方針的確立有重要影響。
3. 以老齡工作為重要抓手進行革命斗爭
需要注意的是,從土地革命時期到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前夕,中國共產黨的老齡政策是處于同國民黨的老齡政策比較和競爭之中的。1924年召開的國民黨一大就將“養(yǎng)老之制”作為民生主義爭取實現的內容,并在一定范圍內建立了對教職人員和公共事業(yè)從業(yè)者的養(yǎng)老金制度;但直到1947年,南京國民政府才正式頒布《公務員退休法》及相關條例,而對于工人和農民養(yǎng)老的制度建設和實踐進展甚少。針對國民黨老齡政策存在的問題,中國共產黨的老齡政策堅持人民立場,更加關注工農群體的利益。1936年,時任中共中央北方局書記的劉少奇就指出:“國民黨政府的工廠法、工會法……主要的還是國民黨用以欺騙工人階級的,因此,它就不得不規(guī)定一些對于改善工人階級現狀有利的條文(……工人疾病年老死亡的撫恤救濟等)。因此,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利用工廠法、工會法上那些對于改善工人階級現狀有利的條文,來組織工人群眾的斗爭,要求實現那些條文上所規(guī)定的利益,并就此揭破國民黨的欺騙,這樣才實際有益于我們開展工人運動的工作[17]。”抗戰(zhàn)勝利后,中國共產黨仍在這一思路的指導下,向國民政府建議“合理提高各級學校教師之待遇及其養(yǎng)老年金”[18]。面對中國共產黨成功的老齡政策及其實踐,國民黨也廣泛散布“共產黨滅老”、“老漢不生產,吃閑飯要活埋”、“把老漢送到俄國工廠撕羊毛,用汽車拉去熬膠”等各種謠言[19]。這些例子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共產黨的老齡政策是通過辯證地批判國民黨的老齡政策而不斷完善自身的。
三、建設時期:老齡政策的初步探索
1. 初步建立覆蓋面較廣的老年保障制度
伴隨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建立,黨的工作重心由農村向城市轉變。在社會主義革命時期,使我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是包括老齡政策在內黨一切工作的目標。而實行社會主義制度下的老齡政策必須要完成好兩項任務,一是盡快確立勞動保險和工資福利制度,二是正確對待各個階級、職業(yè)和民族的老年群體。針對第一項任務,1949年9月29日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明確提出要在城鎮(zhèn)“逐步實行勞動保險制度”,為新中國勞動保險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最基本的法律依據。1950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草案)》由政務院頒布,對養(yǎng)老補助金事業(yè)和建立養(yǎng)老院等集體勞動保險事業(yè)作出了具體規(guī)定。1951年2月26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進一步規(guī)定了職工的養(yǎng)老待遇,1953年該條例在養(yǎng)老條件方面又作出了若干修正。在1951年至1955年間,城鎮(zhèn)企業(yè)職工社會保障制度和國家機關、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的社會保障制度相繼建立,絕大部分國家公職人員、學校和工礦企業(yè)職工中的老年人都能享受到勞動保險帶來的好處。
針對第二項任務,中國共產黨根據城鎮(zhèn)和鄉(xiāng)村情況出臺了不同的政策。早在1950年,毛澤東就在黨的七屆三中全會上提出:“有些知識分子老了,七十幾歲了,只要他們擁護黨和人民政府,就把他們養(yǎng)起來[20]?!?951年11月,中共中央指出:“對于曾經有過壓迫工人的行為或其他輕微劣跡,但并非反革命分子的老的技術工人、技術人員和專家、高級職員等,必須注意在運動的各個階段加以保護,并在對待他們的態(tài)度和方式上加以注意[21]?!?952年3月,全國總工會在關于“五反”運動經驗總結中指出:“爭取高級職員的工作是復雜、細致、艱苦的工作,必須慎重進行?!虾J钦偌夏甑陠T、會計、跑街等座談會,發(fā)動青年店員向他們致敬、挑戰(zhàn),以團結他們[22]?!睂τ诔鞘行≠Y產者而言,黨雖然不主張其參加勞動保險,但允許他們加入“勞金股”以保障其老年生活[22]224-227?!捌渖?、老、病、死、傷、殘等問題,應依據慣例或比照勞保條例,與資本家協(xié)商,由資本家給予必要的保障[23]。”針對農村地區(qū),中共中央于1956年1月23日提出《1956年到1967年全國農業(yè)發(fā)展綱要(草案)》,并經修改和補充后于1957年10月頒布《1956年到1967年全國農業(yè)發(fā)展綱要(修正草案)》。在前后兩稿中都非常明確地提出農業(yè)合作社要對社內缺乏勞動力、生活沒有依靠的鰥寡孤獨的社員做到保吃、保穿、保燒(燃料)、保教(兒童和少年)、保葬,使其生養(yǎng)死葬都有指靠。這標志著農村的“五保供養(yǎng)制度”初步建立,農村老年人的養(yǎng)老照料漸漸從家庭走向家庭與集體共同承擔
[24]。針對少數民族地區(qū),中共中央以甘肅省臨夏地委召開的老年人座談會為正面典型,建議廣大少數民族聚居地、民族雜居地和邊遠地區(qū)仿行[19]388??偟膩碚f,這一時期黨的老齡政策將解決養(yǎng)老的后顧之憂作為恢復民生的工作重點,初步建立了以國家為主要責任主體、城鄉(xiāng)單位共擔的社會保障制度以保障城鄉(xiāng)老年人的基本生存權利,為新中國老齡政策體系的形成奠定了制度基礎。
2. 辯證看待老年群體在社會主義社會中的角色地位
1956年,隨著三大改造的結束,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黨的老齡工作主要服務于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需要。受到革命時期老齡觀的影響,此時的中國共產黨一方面將關心、愛護老人作為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的體現;另一方面也繼續(xù)強調老、青平等,老年人同青年人一樣要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作貢獻。就對老年群體的關愛而言,在人民公社制度基本建立后,養(yǎng)老事業(yè)作為公共福利事業(yè)的一部分在農村地區(qū)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超前發(fā)展。1958年12月,中共中央在《關于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決議》中指出:“要辦好敬老院,為那些無子女依靠的老年人(‘五保戶)提供一個較好的生活場所[25]?!蓖?,中共湖北省委在給中共中央的報告中首次提出“使無依無靠的老人,老有所養(yǎng)”的老齡工作原則[25]351。除敬老院外,公共食堂對老年社員也“應當在飲食上給予適當照顧,必要時也可以單獨建立食堂”[26]。對于喪失勞動能力的老人,公共食堂“仍然給以供給制的待遇”[27]。雖然這些政策遠遠超出了當時我國農村地區(qū)生產力發(fā)展水平,并在實踐中造成了一些不良影響,但也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老齡事業(yè)的高度熱情和對老年群體的深切關懷。
就提倡老、青平等,發(fā)揮老年群體的積極作用而言,1956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農業(yè)合作社的組織問題上指示:“不僅要選拔青壯年中的優(yōu)秀分子參加領導,也要注意選拔老年人中的優(yōu)秀分子參加領導,做到青、壯、老年互相和諧合作,互相尊重,互相學習,使青年、壯年、老年人的所有長處都能充分發(fā)揮。任何輕視青年人或輕視老年人的偏向都應該加以糾正[28]。”在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老年農民發(fā)揮了巨大作用。1963年5月,中共中央指示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要“讓老一輩重新回憶過去身受剝削階級壓迫的痛苦,身受地主富農剝削的痛苦,激發(fā)他們的階級感情,也讓年輕的一代知道革命斗爭果實來之不易,讓他們續(xù)一續(xù)無產階級的‘家譜”[29]。隨著“左”傾路線在黨內的不斷發(fā)展,“文化大革命”期間黨的老齡事業(yè)遭到了破壞,黨的老齡工作在曲折中前進。
四、改革時期:老齡政策體系的逐漸成熟
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一方面,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老年群體的社會保障制度得到恢復和快速發(fā)展;另一方面,中國人口經歷了從成熟型到老年型的重大轉變,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提高。黨和政府對人口老齡化的理解和認識也不斷深化,逐漸構建起組織化、法制化的老齡工作體系。
1. 建立和完善老干部離退休制度
在黨內,老齡工作的核心目標是建立和完善離退休制度,發(fā)揮老干部傳幫帶的重要作用。1980年8月,鄧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發(fā)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改革》的講話,特別強調了發(fā)揮黨內老干部的積極作用?!袄贤臼屈h和國家的寶貴財富,責任重大,而他們現在第一位的任務,是幫助黨組織正確地選擇接班人。這是一個莊嚴的職責。讓比較年輕的同志走上第一線,老同志當好他們的參謀,支持他們的工作,這是保持黨和政府正確領導的連續(xù)性、穩(wěn)定性的重大戰(zhàn)略措施[30]?!睘榱烁玫芈鋵嵾@一判斷,鄧小平指出黨中央計劃成立以老干部為主體的中央顧問委員會,這樣就可以“讓一大批原來在中央和國務院工作的老同志,充分利用他們的經驗,發(fā)揮他們的指導、監(jiān)督和顧問的作用”[30]339。隨后,他進一步強調:“中央在最近一年中多次強調,老干部要把選拔和培養(yǎng)中青年干部,作為第一位的、莊嚴的職責。別的工作做不好,固然要做自我批評,這項工作做不好,就要犯歷史性的大錯誤。這項工作做好了,我們的事業(yè)完全有把握繼續(xù)下去,我們的老干部就再一次為黨、為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希望所有的老同志在這個問題上都有高度的自覺性[30]360。”1982年2月,中共中央出臺《關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決定》,標志著我國干部離退休制度的正式建立。黨中央將建立干部離退休制度、發(fā)揮老干部作用上升到黨和人民的歷史性事業(yè)的高度來看待,為新時期黨內老齡工作的成熟奠定了良好基礎。
2. 恢復和發(fā)展老齡事業(yè),開啟應對人口老齡化探索
在黨外,黨領導政府逐漸恢復和發(fā)展各項老齡事業(yè),并開啟了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政策探索。1982年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持續(xù)提高。同年3月,國務院批準成立“老齡問題世界大會中國委員會”。10月20日,經國務院同意,“老齡問題世界大會中國委員會”改為“中國老齡問題全國委員會”,標志著老齡工作首次單獨成為了黨和國家事業(yè)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1985年9月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七個五年計劃的建議》強調要逐步改進和完善社會福利制度,積極增加敬老院數量,以低費或免費向老年人提供社會服務[31]。1987年,黨的十三大報告中明確指出“還要注意人口迅速老齡化的趨向,及時采取正確的對策”[32]。這是第一次在黨的綱領性文件中提出人口老齡化問題,是黨和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進入20世紀90年代,黨的十四大確立了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同時強調要重視研究人口老齡化問題,市場途徑成為解決老齡問題的有效方案之一。在此背景下,養(yǎng)老開始由“單位保障”邁向“社會保障”。黨的十三屆七中全會、十四屆三中全會和十四屆五中全會都強調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多形式的老年保障制度,以適應人口老齡化和促進計劃生育。1996年8月,我國第一部專門針對老年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正式頒布,并確立了“健全對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參與社會發(fā)展的條件,實現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醫(y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工作目標。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制定和頒布,標志著我國老齡工作和老齡事業(yè)發(fā)展走上了規(guī)范化、法制化的軌道。1999年1月,江澤民總書記提出要“加強老齡工作,發(fā)展老齡事業(yè)”[33]。同時,胡錦濤在慶?!皣H老年人年”講話中指出“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人生和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就是尊重歷史”[34]。10月,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正式成立,其主要職責是作為國務院主管全國老齡工作的議事協(xié)調機構。全國老齡工作辦公室由民政部代管,其主要職能是執(zhí)行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的各項決定。
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全國老齡工作辦公室的成立標志著我國老齡工作在統(tǒng)籌安排、協(xié)調推進方面實現了巨大突破。
3. 老齡事業(yè)和老齡產業(yè)并重,全面探索應對人口老齡化
進入21世紀新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老齡政策的奮斗目標。2000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超過10%,人口年齡結構正式進入老齡化社會階段,黨和國家對老齡工作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老齡事業(yè)逐漸步入正軌。2000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于加強老齡工作的決定》明確提出,老齡問題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是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長治久安的一個重大社會問題。同年10月,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再次強調“重視人口老齡化趨勢,努力解決老齡人口社會保障和精神文化生活問題”[35]。這是黨在進入21世紀后提出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也是黨的規(guī)劃綱要中第一次提出解決老年人社會保障問題以外的其他問題,表明黨對老年人問題的認識更加全面,使老齡政策進一步和當時我國的社會主要矛盾相適應。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強和改革開放的深化,黨中央對人口老齡化全球化現象和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越來越清晰。2005年10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一個五年規(guī)劃的建議》,要求認真研究制定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政策措施。這是黨中央面對我國人口老齡化形勢所作出的重要決策,預示著黨和國家將開始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著手解決老年人問題。次年召開的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進一步將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發(fā)展老齡事業(yè)、開展多種形式的老齡服務作為提高社會公平正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任務。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fā)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進一步提出要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發(fā)展農村老齡服務。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的持續(xù)加快,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上首次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注重發(fā)揮家庭和社區(qū)功能,優(yōu)先發(fā)展社會養(yǎng)老服務,培育壯大老齡服務事業(yè)和產業(yè)”[36]。這是黨的綱領性文件中有關人口老齡化表述的重大轉變,標志著黨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理念向主動、積極應對轉變。此次大會還明確提出了養(yǎng)老服務社會化發(fā)展、老齡事業(yè)和老齡產業(yè)雙輪驅動發(fā)展的策略,將黨的老齡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
1. 老齡工作開辟新局面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步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對應到老齡事業(yè)領域則主要表現為廣大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與老齡事業(yè)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37]。習近平總書記對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圍繞民眾關心、亟須破解的老齡問題進行了系統(tǒng)論述,深刻闡述了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新思想、新理念與新戰(zhàn)略,引領我國老齡事業(yè)進入更為開闊的新階段。
在面對新變化和新挑戰(zhàn)時,黨中央高度重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理念一以貫之。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發(fā)展老齡服務事業(yè)和產業(yè)。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啟動實施“單獨二孩”政策以應對高齡少子化的人口結構變化所產生的問題,同時強調要加快建立社會養(yǎng)老服務體系和發(fā)展老年服務產業(yè)以應對老年人口問題。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進一步對生育政策進行調整,全面實施“二孩政策”以適應我國人口與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形勢,同時將推進老齡事業(yè)發(fā)展改革納入社會經濟發(fā)展部署,積極決策部署[38]。同年,國務院發(fā)布的《機關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養(yǎng)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事實上結束了存在二十多年的養(yǎng)老金“雙軌制”,進一步加強了養(yǎng)老保障制度的社會化程度,提高了養(yǎng)老保障制度的公平性。
201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形勢和對策舉行第三十二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對如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作出了重要論述。就整體而言,明確提出“有效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fā)展全局,事關億萬百姓福祉”?!皟蓚€事關”將老齡工作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整體布局、“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緊密聯系在了一起,明確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全局性的戰(zhàn)略定位。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努力挖掘人口老齡化給國家發(fā)展帶來的活力和機遇,努力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推動老齡事業(yè)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工作方針和“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行動相結合,堅持應對人口老齡化和促進經濟社會發(fā)展相結合,堅持滿足老年人需求和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相結合”的三項重大原則,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全面統(tǒng)籌思維。就老齡工作而言,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五個著力點:著力增強全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思想觀念;著力完善老齡政策制度;著力發(fā)展養(yǎng)老服務業(yè)和老齡產業(yè);著力發(fā)揮老年人積極作用;著力健全老齡工作體制機制。
2.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
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對我國人口老齡化發(fā)展現狀和世界人口老齡化發(fā)展規(guī)律的深刻把握基礎上,在許多重要會議、實地調研等場合都對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提出了要求,明確了老齡工作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戰(zhàn)略。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yǎng)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huán)境,推進醫(yī)養(yǎng)結合,加快老齡事業(yè)和產業(yè)發(fā)展”[39]。
按照黨的十九大決策部署,2019年印發(fā)的《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guī)劃》提出了近期至2022年、中期至2035年和遠期展望至2050年的發(fā)展目標,從五個方面部署了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具體工作任務:一是夯實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社會財富儲備;二是改善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勞動力有效供給;三是打造高質量的為老服務和產品供給體系;四是強化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五是構建養(yǎng)老、孝老、敬老的社會環(huán)境。
《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guī)劃》為21世紀中葉以前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提供了戰(zhàn)略性、綜合性的指導。在總攬全局、審時度勢、準確把握人口發(fā)展趨勢和老齡化規(guī)律的基礎上,2020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zhàn)略”,從國家戰(zhàn)略的高度統(tǒng)籌老齡工作全局、加強頂層設計,提出了制定人口長期發(fā)展戰(zhàn)略、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積極開發(fā)老年人力資源等具體部署[40]。
2021年,“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zhàn)略”正式列入全國人大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強調以“一老一小”為重點完善人口服務體系[41]。同年5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聽取了“十四五”時期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重大政策舉措匯報。會議強調要通過“穩(wěn)妥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積極推進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全國統(tǒng)籌,完善多層次養(yǎng)老保障體系,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框架,加快建設居家社區(qū)機構相協(xié)調、醫(yī)養(yǎng)康養(yǎng)相結合的養(yǎng)老服務體系和健康支撐體系,發(fā)展老齡產業(yè),推動各領域各行業(yè)適老化轉型升級,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孝親敬老傳統(tǒng)美德,切實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等措施,貫徹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zhàn)略[42]。這是黨和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工作又一個里程碑,將對我國“十四五”時期的經濟社會發(fā)展乃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程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為新時代應對人口老齡化、開展老齡工作和發(fā)展老齡事業(yè)提供根本遵循。
六、結語:基于百年歷程的思考
受各階段歷史背景和現實發(fā)展條件的限制,中國共產黨老齡工作思想與政策的發(fā)展歷程經歷了從局部到整體、從?;镜阶非蟾哔|量發(fā)展的變化。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百年歷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以“積極老齡觀”看待老年群體、發(fā)揮老年人作用,并最終依據現實需要將這一觀念上升為了國家戰(zhàn)略。
回顧百年黨史,中國共產黨從未將老年人和老年群體視為負擔或阻力,也沒有將他們作為任意差遣的工具,而是將其當作推動黨和人民偉大事業(yè)前進的重要動力和寶貴財富,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發(fā)揮了老年人的政治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黨的“積極老齡觀”體現為將老年人視作革命斗爭的特殊力量,主張發(fā)揮老年群體在革命斗爭中的積極作用。在建設和改革時期,黨的“積極老齡觀”體現為引導老年群體盡可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物質和精神力量。改革開放后,老年人的積極作用則主要體現在通過言傳身教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增強青年人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在精神層面幫助青年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進入新時代,黨的“積極老齡觀”則逐漸上升為一種宏觀視角,強調積極開發(fā)老年人力資源,發(fā)展“銀發(fā)經濟”,最終形成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zhàn)略。
中國共產黨的“積極老齡觀”讓社會人口結構和生產力水平尚未匹配的中國盡可能地揚長避短,實現了經濟的跨越式發(fā)展。在理論和實踐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中國共產黨堅持以全面的、運動的、辯證的眼光同時看待老年群體,并主張克服其消極的一面,發(fā)揮其積極的一面,實現了對中國傳統(tǒng)和西方老齡工作理念的揚棄??梢哉f,中國共產黨用一百年的探索證明了“積極老齡觀”是適合中國國情的正確選擇,而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zhàn)略則是中國共產黨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所作出的重大戰(zhàn)略部署。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1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45.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2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357.
[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4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509.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5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150.
[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6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184.
[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 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8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713.
[7]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農村調查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311.
[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16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55.
[9]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17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358.
[10]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19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48.
[1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21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101.
[12]李大釗.李大釗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3.
[1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61.
[14]秦立海.中共延安“五老”及其精神內涵研究[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6):44-47.
[1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 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18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407.
[1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 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22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407.
[17]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 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13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247.
[1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 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23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61.
[19]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10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338.
[20]中央檔案館.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949.10—1966.5):第3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47.
[21]中央檔案館.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949.10—1966.5):第7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77.
[22]中央檔案館.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949.10—1966.5):第8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06.
[23]中央檔案館.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949.10—1966.5):第9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61.
[24]李鵬飛,王晶.中國老齡工作發(fā)展進程及經驗和對策思考[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95-102.
[25]中央檔案館.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949.10—1966.5):第29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98-313.
[2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1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5:520.
[27]中央檔案館.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949.10—1966.5):第30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50.
[28]中央檔案館.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949.10—1966.5):第24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4-35.
[29]中央檔案館.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949.10—1966.5):第43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61.
[30]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7.
[3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二大以來重要文件選編(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830.
[3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三大以來重要文件選編(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5.
[33]新華社.加強老齡工作 發(fā)展老齡事業(yè)[N].人民日報,1999-12-04(8).
[34]新華社.慶祝一九九九年國際老年人年 胡錦濤向全國發(fā)表電視講話[N].人民日報,1998-10-29(1).
[3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386.
[3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991.
[37]李志宏.新時代中國老齡政策的創(chuàng)新方略[J].老齡科學研究,2018(3):3-13.
[38]陸杰華,郭冉.從新國情到新國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戰(zhàn)略思考[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6(5):27-34.
[39]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8.
[40]本書編寫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35.
[41]本書編寫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37-140.
[42]新華社.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N].人民日報,2021-06-01(1).
[責任編輯 方 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