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雅璇
摘要:教育愛作為一種“類母愛”在教育系統(tǒng)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當然,對于教育愛的解讀,莫衷一是,每一個結(jié)論的得出,都有可能引來支持或者質(zhì)疑的聲音。本文試圖從站在道德教育的立場上,全方位、多角度具體的來審視“教育愛”的基本內(nèi)涵,以及探討怎樣進行愛的教育的路徑問題。
關(guān)鍵詞: 教育愛;類母愛;德育
一、教育愛的內(nèi)涵闡釋
教育愛的內(nèi)涵,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給出的答案可能都不盡相同。對于教師本身施展教育愛的經(jīng)歷,他們好似都要重新去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1]在我們的社會里,時代的進步,經(jīng)濟的發(fā)展給了我們越來越多曾經(jīng)未曾得到過的滿足和曾經(jīng)不敢奢望的東西,物質(zhì)生活的極大滿足,使人們更向往著精神世界,更希望精神世界的需求得到滿足。于是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對親情、對友誼、對教育愛的感受也就越細膩,越深刻。這正如列寧曾經(jīng)所說:他們力求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歡樂,而悲傷和挫折也就越加刺痛他們的心。[2]就是這樣一種,我們生活中看不見,摸不著的情感,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的生活和學生的。對于教育而言,應當不失時機的將教育愛貫穿于每一位受教者生命的發(fā)展歷程之中。在人的發(fā)展中給予教育愛的教育,使其不斷探索教育愛的真諦。故此,教育愛,應該成為貫穿于我們一生的教育。在我們?nèi)松拿總€階段,都可以不失時機的進行教育愛觀的指引。當然,探討愛的教育,首先也要從尋找什么是教育愛這個最本源的問題開始。
(一)教育愛是個人高尚情感的表達
無論對教育愛做出怎樣的描述,將之比喻為何物。歸根到底它都是我們內(nèi)心的一種情感的釋放,而且是一種“高尚的”情感。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提及:“愛的真正實質(zhì)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產(chǎn)生一種非同尋常的傾慕、依戀之情,直至情感在意識中排除自己,在另一個“我”中忘卻自己,而正是這種“排除”和“忘卻”中獲得了新我,并以新的方式控制自己的感情,在另一方的幸福中找到自己的幸福?!彼容^深刻富有哲理的向我們闡釋了教育愛的本質(zhì)。簡單的來講,真正的教育愛,是在相互給予別人幸福的同時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兩個人的教育愛是對彼此心靈美的詮釋。是內(nèi)心高尚情感的直觀表達。而我們內(nèi)心的這種高尚情感的表達,又會在具體的教育愛行為中表現(xiàn)出直觀的兩種方式,其一就是彼此互愛。人之愛人,這是需要兩個人的共同參與而完成的,彼此間都該是教育愛的主角,都愿意為守候自己的這份情感而努力。其次,教育愛作為個人高尚的情感的第二個表現(xiàn)形式是當教育愛來臨時,一定是具有“教育愛的理性”。我們說,教育愛屬于私人領(lǐng)域,是屬于我們的私生活,是一個單純的用自己的良心來決定具體行為方式的領(lǐng)域。[3],所以,真正的教育愛,真正的互愛的兩個人要始終保持教育愛的理性,要有明確的生活目標,有執(zhí)著追求著理想,為了贏得教育愛和守護教育愛而奮斗,并保證不使自己的教育愛蒙上陰影。教育愛的理性,指導著彼此互愛的兩個人實現(xiàn)其人生價值。
(二)教育愛是一種社會美德
誠然,教育愛歸于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屬于自己的私生活,別人無權(quán)干涉,更沒有權(quán)力指責和進行約束。但是,我們應當清醒的認識到,教育愛無法逃離人與人之間建立起來的聯(lián)系,也無法逃離我們生活的社會。首先,教育愛是人類關(guān)系創(chuàng)造的花冠,在教育愛的發(fā)生與發(fā)展的過程中,我們與彼此與外部世界便產(chǎn)生了不能擺脫的社會關(guān)系。當我們認為我們擁有了教育愛,也許就意味著,我們將是彼此的丈夫和妻子,意味著我們可能是未來的父親和母親。兩個人建立起來的教育愛,會使我們和兩個人的教育愛之外的很多人從此產(chǎn)生關(guān)系,產(chǎn)生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在這樣的關(guān)系狀態(tài)中,必然就決定著教育愛要附帶著其它屬性,諸如忠誠、信任、責任和彼此的尊重。其次,教育愛是社會道德進步的催化劑。在平等的基礎(chǔ)上,他們會彼此加深認識,了解彼此的觀點和信念,最終在精神上保持一致。而這種平等的交往之中在無形中就做到了推己及人,或者說是愛屋及烏,從而推動了社會道德的進步。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教育愛不單單是兩個人的事情,也不僅僅只是自己內(nèi)心高尚情感的表達,他所應具備的還應具有社會美德,并能夠推動社會道德的進步。愛的情感是衡量道德最靈敏最準確的天平。[4]
(三)教育愛是一種審美與審丑的結(jié)合
生活中,我們常常用很多美好的東西來比喻教育愛。別林斯基說:“教育愛是生活中的詩歌和太陽”。有人說:“教育愛像玫瑰花一樣,帶給人芬芳和美感?!?。而這些都說明,當教育愛來臨時,首先表現(xiàn)出來的是自己個體中的一種獨特的審美體驗。而真正的教育愛的審美所審視出來的美一定是外表美和心靈美的統(tǒng)一體。當我們內(nèi)心萌生出教育愛的時候,也就具備了這種審美內(nèi)涵。同樣,教育愛也是一種不斷的自我“審丑”的過程。在文學與藝術(shù)中,我們可以使在自然中以為丑的東西在藝術(shù)中可以變成極美。[5],這正如莊子在大椿樹下放飛逍遙游的審美情思中司空圖筆下的“畸人乘真”,在至陋之處顯現(xiàn)至好。教育愛,就在這樣不斷的審美與“審丑”的交融中最終獲得釋放。
二、教育愛的實踐路徑
如上所述,教育愛是永恒的,是美好的,也是具有深刻意義的,在我們?nèi)祟惿鐣缪葜匾摹敖巧?。為此,應當不失時機地教育未來公民懂得這一切。正如從一開始就要教導他們怎樣勞動一樣,也需要在他們剛剛懂得教育愛的時候就要教育他們怎樣去愛。[6]實則,在教育愛的每一個階段都應該不失時機的進行愛的教育。
(一)在家庭中建構(gòu)教育愛
我們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我想,在教育愛的萌生階段,父母的、家庭中的教育愛也會對孩子的教育愛教育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在一個家庭之中,父母之間的忠貞不渝的感情,父母在家庭中所展現(xiàn)的溫情在無形中促成了孩子對心靈審美的形成。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中,促使他們養(yǎng)成了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和充滿活力的高尚情感。這也就為孩子后期產(chǎn)生的教育愛奠定了基礎(chǔ),促成了真正教育愛萌生的要素。父母間的感情生活,就在身體力行的引導著孩子未來感情生活的走向。因此,父母之間保持良好的感情,保持著純真的愛,是孩子在他們通往真正的教育愛道路上的指揮棒,也是鋪路石。父母的所做所為、父母的教育愛生活在建構(gòu)未來一代的教育愛,促使他們擁有正確的教育愛觀和教育愛方式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二)在學校中建構(gòu)教育愛
但是,無可否認的是,當男孩和女孩進入到學校這個大集體之中,由于共同的任務和需要,自然會產(chǎn)生交流與交往,而隨著他們對情感的了解,和生理心理機能的不斷成熟,這種教育愛的情感,無疑是一種自然的感情流露。作為教育者,采取一種冷漠、輕蔑或者一味打壓的態(tài)度,表明這樣的教師自身教養(yǎng)的水平之低。[7]情感的教育也并不是一味的說教,告訴他們應該怎樣做,在哪個階段不應該怎樣做,或者干脆告訴他們在某些場合需要你去做什么。更不需要我們?nèi)ビ柧殞W生怎樣去產(chǎn)生這種情感。教育者的神圣職責是與我們的家長一道,用一種關(guān)懷的態(tài)度,敏銳細心的對待他們的每句言辭,在集體里,培養(yǎng)他們逐步建立一種高尚的情感關(guān)系。[8]在談論教育愛是更不能刻板、毫無表情。漫不經(jīng)心的說教,而應用自己的細膩的情感幫助學生們在內(nèi)心世界樹立起對待教育愛的正確認識,幫助他們共同度過敏感而又懵懂的階段。
呈上其言,深切地、真摯地教育愛,是一個人自我高尚情感的流露,也是一種社會美德的延續(xù),更是我們精神生活中審美意識的飛升。這種教育的愛,是靠家庭、學校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在一個人的心田里逐漸培養(yǎng)起來的。
參考文獻:
[1]王敏.淺談對大學生性別交往的教育引導[J].前沿,2006(8).
[2][蘇]蘇霍姆林斯基著,世敏,寒薇譯.教育愛的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3]張大均主編.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孫云曉.教育的秘訣是真愛[M],北京:新化出版社.2002.
[5]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
[6][蘇]蘇霍姆林斯基著,世敏,寒薇譯.教育愛的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7]劉峰.大學生戀愛的倫理問題及對策[D].湖南師范大學,2008:47.
[8]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