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春艷
青島市市北區(qū)延安路街道丹東路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山東 青島 266021
慢性支氣管炎是指受到感染及非感染因素長期刺激,導致氣管及其周圍組織發(fā)生炎癥,患病后會出現(xiàn)咳痰、咳嗽、喘息等癥狀,病情嚴重者可伴有一系列并發(fā)癥[1]。據(jù)調(diào)查資料顯示[2],我國慢性支氣管炎患病率達到3.82%,高齡人群可達到15%左右。針灸療效已被廣泛認可,而推拿具有疏經(jīng)通絡的功效,本研究就針灸配合推拿應用于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臨床效果展開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100例2018年4月-2019年4月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用隨機分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n=50,常規(guī)治療)和實驗組(n=50,常規(guī)治療+針灸+推拿),本研究經(jīng)過倫理委員會批準。對照組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24~72歲,平均年齡(53.48±6.37)歲;實驗組中男25例,女25例,年齡25~74歲,平均年齡(56.21±5.88)歲。兩組間一般資料基本一致(P>0.05),患者及家屬同意并自愿加入本次研究中,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西藥治療,依據(jù)患者實際情況給予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給予糖皮質激素、β受體激動劑、祛痰止咳藥物。
實驗組進行與對照組相同藥物治療,額外進行針灸和推拿治療。
針灸治療:選擇膻中、大椎、太淵、合谷、風門、肺俞為主穴,氣海、關元、心俞、膈俞為副穴,刺入毫針,提插捻轉得到酸、脹感應后,針刺留針20min。針刺后用干凈針頭在2~3cm厚的生姜片上刺7個孔,隨后放置于穴位上,間隔1寸距離進行間接灸,持續(xù)3~5min,直至皮膚出現(xiàn)潮紅。1次/d,每治療5次后休息2d,共治療20次。
推拿治療:使用五指拿法應用于頭頂?shù)秸聿?,三指拿法應用于枕部到項部,進行3~5次。橋弓推20~30次,自額到下頜使用分推法推拿2~3次,掃散法推拿10次。橫擦鎖骨下方到十二肋,進行2~3次,擦后背督脈和其兩側膀胱經(jīng),自肩背到腰骶部反復進行2~3次,斜擦脅肋0.5min。使用擦法推拿上肢內(nèi)外兩側,拿肩部到腕部,理手指,各進行3~5次。
1.3觀察指標 (1)臨床效果,顯效:各項癥狀及肺部哮鳴音消失;有效:各項癥狀及肺部哮鳴音明顯好轉;無效:各項癥狀及肺部哮鳴音無變化甚至加重。
(2)記錄并比較兩組研究對象治療后1s用力呼氣容積(FEV1)和1s用力呼氣容積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兩項指標。
2.1比較研究對象臨床效果 在治療后有效率上,實驗組(94.00%)比對照組(70.00%)高(P<0.05),見下表1。
表1 臨床效果比較(n=50)
2.2比較研究對象肺功能情況 在FEV1和FEV1/FVC兩項指標上,治療前兩組研究對象基本一致(P>0.05),治療后實驗組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下表2。
表2 肺功能情況比較(n=50)
慢性支氣管炎的主要治療目標是控制病原體感染,祛痰止咳,緩解喘息、氣促的癥狀,但是其治療時間長,長期使用西藥治療不僅會產(chǎn)生耐藥性,療效逐漸下降,還會伴有毒副作用,故傳統(tǒng)中醫(yī)治療越來越受重視[3]。
中醫(yī)研究者依據(jù)慢性支氣管炎的癥狀和特點,將其劃分至“咳嗽”、“喘癥”的范疇,認為慢性支氣管炎是一種需要長時間治療的慢性疾病,由于長時間患病導致身體虛弱,導致出現(xiàn)邪實正虛的不利情況出現(xiàn),肺部雖然是發(fā)病部位,但腎、脾兩個器官同樣與該病癥息息相關。有研究表明[4],針灸治療可有效減輕病癥,減少痰量,且無毒副作用。本研究結果中,在治療后有效率上,實驗組比對照組高(P<0.05);在FEV1和FEV1/FVC兩項指標上,治療前兩組研究對象基本一致(P>0.05),治療后實驗組均高于對照組(P<0.05)。這是由于針灸和推拿通過刺激穴位調(diào)整肺腑功能,改善人體血氣運行情況。推拿是一種非藥物的自然療法,醫(yī)師對患者特定穴位、不適部位運用多種手法,達到驅邪扶正、調(diào)和陰陽的治療目的。針灸是針法與灸法的總稱,針法使用針刺激人體特定部位,灸法使用預先備好的灸柱在特定部位燒灼,用熱刺激預防或治療疾病。以上結果表明針灸配合推拿可改善患者通氣功能,幫助其早日恢復。
綜上所述,對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使用針灸配合推拿治療,可明顯提高治療有效率,改善患者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