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珂
1月21日,市民在長沙一家書店閱讀(陳思汗/攝)
閑時喜歡讀書看報的我,被上初中的女兒送了個“悅讀先生”的雅號。沾沾自喜中,與閱讀相關的往事,也在腦海里清晰地浮現(xiàn),慢慢一如舊夢。
我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最初源于小人書的誘惑。
童年時代家住山區(qū)的我,有年夏天被父親領進縣城。在陳舊低矮的新華書店右側,一處圍坐著一大群小孩的小人書攤吸引了我的目光。征得父親的同意后,我也開心地加入其中。那以后,我喜歡上了閱讀。只要父母或爺爺進城,總盼著他們帶幾本小人書回家,一旦拿到就愛不釋手。
開始真正意義上的閱讀,是上初中以后。有次找同學借到一本沒有封面的長篇小說《青春之歌》,利用課余時間讀了起來,很快就被書中的故事吸引??赐旰筮€久久沉浸在書中的人物命運之中,在對女主人公林道靜的革命精神深感敬佩的同時,也對她嫁給出生地主家庭的余永澤這一草率行為深感不平和惋惜。于是,著名女作家楊沫的《青春之歌》,成了我人生中閱讀的第一部長篇文學作品,并由此對文學有了感情。
在濃郁溫馨的全民閱讀氣氛中,做個“ 悅讀先生”,哪怕是看看報刊、讀讀閑書,也怡然自得,其樂無窮。
進入高中,因學校那間窄小的閱覽室里除社會科學類書籍和報刊,文學類讀物占比很小,當年經(jīng)濟條件有限的我,想出一個湊份子購買書籍和訂閱報刊的辦法。在班里邀約幾位語文成績較好的同學,一起湊錢購買文學書籍并訂閱了好幾份文學報刊。每每買到好書或收到報刊,我們就輪流傳閱,極大程度地豐富了課余生活。
閱讀量的遞增,也逐漸讓我有了嘗試文學創(chuàng)作的想法。尤其在文學空前繁榮的上世紀80年代,我不僅多次獲得學?!白x書積極分子”稱號,還在報刊上公開發(fā)表了文學作品。
作家蔣子龍談及閱讀時,歸納出“讀書三法”:拜讀、苦讀和閑讀。他解釋說,拜讀需要帶著虔誠和敬仰之心,比如經(jīng)典名著;苦讀是定下目標,逼迫自己非讀不可;閑讀則憑個人興趣讀自己喜歡的書,比如武俠、偵探之類。按照這個分類,目前的我正處于閑讀狀態(tài)。拜讀和苦讀,已成學生時代的往事。
中學和大學,是我人生中的閱讀高峰。上高中時,正處于文學熱潮席卷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的年代,愛好文學的我遵從“讀書破萬卷,下筆若有神”的古訓,把博覽群書當作攀登文學殿堂的階梯。有年暑假天氣格外炎熱,在沒有降溫設施的情況下只好端來一臉盆冷水,將兩條毛巾浸濕擰干后分別展開搭在光膀子上降溫。待毛巾變熱后再浸濕,再擰干,再搭上,一直閱讀到深夜。
上大學后除如饑似渴地拜讀大量中外經(jīng)典名著,還強迫自己周六周日到當?shù)刈畲蟮膱D書館讀書。出發(fā)前將兩只大饅頭塞進一個特大號的搪瓷杯里蓋上杯蓋,配上調羹一并裝進帆布挎包,然后在學校門外的公交車站乘車,中途轉一次車,就到了圖書大廈。進入寬大的閱覽室選一處位置坐定,邊讀邊記的模式就此開啟。午餐時間拿出備好的白面饅頭掰碎放進瓷杯,加入閱覽室免費提供的開水泡軟充饑。
令我啼笑皆非的是,大學第一學期,我在圖書館借到一本與所學專業(yè)相關的書籍,欣然帶回學校利用課余時間認認真真地閱讀起來,并詳細做了一整本的閱讀筆記。沒料到第二學期就有了這門課程,我只好溫故知新,再學一遍。
古往今來,有關閱讀的史料和故事浩如煙海。漢朝《四民月令》記載,每年農歷七月初七,民間都有“曝書”習俗。文人墨客紛紛把書搬出房間攤開在太陽底下,給書來一次除濕防霉、驅蟲防蛀的“陽光行動”。到了宋朝,由于雕版印術的廣泛應用,圖書刻印十分精美,朝野上下藏書頗多,“曝書”習俗得以大力繼承和發(fā)揚。既有官方制度性的“曝書會”,也有民間的“曝書”活動。北宋時期,“曝書”活動長達三月之久。據(jù)《蓬山志》記載:“所藏書畫,歲一曝之,自五月一日始,至八月罷?!?/p>
以書會友也是古人社交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最為著名的要數(shù)東漢末年以孔融為代表的“建安七子”。而記錄古人發(fā)奮讀書的事例則無以計數(shù)。僅在成語當中,就有諸如“鑿壁偷光”“懸梁刺股”“囊螢映雪”“牛角掛書”等,分別記錄了古代貧苦青少年匡衡、孫敬、蘇秦、車胤、孫康、李密刻苦讀書的勵志故事。
我國作為擁有數(shù)千年文化底蘊的文明古國,讀書早已成為國人的一種信仰。
為傳承和發(fā)揚歷史悠久的讀書傳統(tǒng),2006年,在中宣部、國家廣電總局、文化部、教育部等國家職能部門的共同倡導下,一年一度的“全民閱讀”活動正式開啟。一時間,“多讀書、讀好書”的良好輿論氛圍和文明風尚在全社會迅速形成。
在濃郁溫馨的全民閱讀氣氛中,做個“悅讀先生”,哪怕是看看報刊、讀讀閑書,也怡然自得,其樂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