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群
◆摘? 要:小升初是學生學習生涯新的起點和變化,同樣教師也面臨著教學的變化。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新課標的落實呈現(xiàn)出越來越全面和具體的特點,使初中英語和小學英語教學之間的差異越來越明顯,只有做好小初中英語教學的銜接工作,才可以保障學生英語學習的順利推進,促使學生英語素養(yǎng)的提高。
◆關鍵詞:英語教學;中小學銜接;教學研究
一、前言
做好中小學英語的銜接可以推動學生的有效學習,可以提升學生的英語技能。為此在銜接工作中,教師要立足英語學科特點、學生實際英語情況,構建新型教學模式,進而取得更好的課堂效果。英語語言課程的學習的過程中,雖然小學和初中是兩個不同的學習階段,但由于語言學習的系統(tǒng)性特點,所以這兩個階段的學習有其“共通性”。在新課標背景下,英語教師必須要明確小學和初中英語銜接的緊迫性,要將之作為教學的重要任務和目標,對其創(chuàng)新思路及策略進行探索,真正解決小學英語和初中英語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小學和初中英語的銜接學習,促使學生英語語言課程的順利學習。
二、中小學英語教學現(xiàn)狀
(一)教材特點
通過對中小學英語教材的分析和研究發(fā)現(xiàn):小學英語的教學目標為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所以在教材設置上安排了很多插圖,以幫助學生直觀理解英語,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另外在教材編排上,小學英語以學生認知為本進行設計,其結構、教學任務也都契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從初中英語視角分析看:初中英語教學的重點在于英語環(huán)境的構建,以讓學生在真實環(huán)境中體會英語語言,而且初中英語教材每個單元都會設定討論話題,在于通過學生交流和討論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二)教學方法特點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更容易把握學生的學情,而且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設計教學方案。小學英語對學生自身要求不高,但教師也會花費大量時間設計課堂,讓英語知識生動、形象的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英語。從初中英語視角來看,教學任務重、教學時間緊,英語課堂全部被語法、詞匯占據(jù),無法平衡好班級的英語學困生,進而導致學生差距越來越大,最終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
三、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策略
(一)明確中小學英語結構差異
1.明確英語語音教學方面的差異。小學英語和初中英語在音節(jié)學習中存在哪些不同呢?通過對小學英語教材的分析和研究發(fā)現(xiàn):小學英語單詞大都是單音或雙音節(jié)詞,學生只有模仿好教師的發(fā)聲,便可以輕松掌握單詞,而且新課改并沒有明確小學英語音標的學習。升入初中階段,音標是學習英語的第一要素,只有把握好48個國際音標才能正確讀出單詞。所以從英語知識體系結構來看,語音是學好英語的重點,而且隨著英語學習的不斷深入,對語音要求也在不斷提升。
2.詞匯學習中的不同。小學英語教材的英語詞匯以名詞為主,雖然也會涉及動詞和介詞,但教師都會采取圖文或實物開展教學,以幫助學生有效記憶和掌握。但升入初中,初中英語教材在詞匯上做了很大調整,抽象詞匯的增多便是一點,這樣會加劇學生的學習難度。所以必須做好單詞記憶教學。
3.關注銜接中的語法差異。小學階段的英語語法比較簡單,而且在教師引導下很容易分析出句子的特點。但升入初中,英語語法學習便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不僅要分析句子特點還要分析句子結構,所以如若忽略中小學英語銜接,勢必會影響學生初中階段的英語學習。
(二)積極調整英語教學模式
從小學到初中,教學模式也發(fā)生了改變。小學英語教學模式主要以活動為主,通過角色扮演、小組探究實現(xiàn)學生的快樂學習,進而在無形當中讓學生掌握詞匯、表達方式。升入初中,這種趣味教學模式便不在適合初中階段的英語學習。初中英語以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譯為主,而且單一的灌輸教學模式加劇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負擔,進而導致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也在不斷弱化。為了保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教師必須基于學生特點、初中英語內容做出有效的調整,即從活動課向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學模式轉化。這就要求教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善用多媒體開展英語教學,以幫助學生把握英語語法、重難點詞匯;另外教師要適當組織英語活動,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
(三)調整學生學習方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習慣
基于小學生自身經驗不足、自控能力薄弱,表現(xiàn)在英語學習上缺乏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完全跟隨教師思路開展學習。而初中英語教學則要求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從小學到初中,學生沒有了導向,不知道如何學習。所以教師要看到學生的差異,立足差異開展教學,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如此他們才能順利的進入到初中英語學習中來,才能有序的學習,才能在英語海洋中收獲更多,并提升自身的英語素養(yǎng)。即教師要引導學生采取多樣的學習方式,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習慣,這樣他們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初中學習節(jié)奏。
(四)調整英語教學評價
小學階段的英語評價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即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英語學習態(tài)度、課堂積極發(fā)言等作為評價的依據(jù)。進入到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學評價主要以成績和作業(yè)為依據(jù)。繁重的課業(yè)、緊張的課時安排,弱化了學生的課堂互動,進而忽略了學生的課堂交流,長此以往的下去學生對英語學習也便失去了興趣。所以教師要將形成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結合起來,做出對學生的客觀、公正的點評,并在有效評價中推動學生的有效學習,并提升英語教學效率和質量。
四、結束語
中小學英語的有效銜接需要教師在了解中小學英語教學現(xiàn)狀的基礎上,深入教材和學生,進行不斷的實踐和反思,進而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學模式,以推動英語教學的持續(xù)開展。綜上所述,在中小英語銜接中,教師要關注中小學英語知識結構的不同以及學生學習習慣的變化,并基于學生英語學習情況,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學生度過難關,進而促使學生更好的進入到初中英語學習中來,并為學生的后續(xù)學習做好堅實的鋪墊。
參考文獻
[1]沈麗麗.談如何做好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工作[J].學周刊A版,2019(013):70.
[2]祁敏.試析如何做好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工作[J].新課程(教師版),2019(011):84-85.
[3]馬麗英.淺談如何做好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工作[J].新課程,2018(35):272-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