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融媒體時代民生新聞報道中的感性與理性

2021-10-12 07:05:59溫雅馨陳爽
新聞研究導刊 2021年15期
關鍵詞:民生新聞融媒體感性

溫雅馨 陳爽

摘要:傳播技術的發(fā)展催生出新媒體,多種媒體介質載體的融合被稱為融媒體,而民生新聞是反映百姓生活、揭露生活問題的重要途徑。伴隨著受眾對民生新聞的多樣化需求,民生新聞的報道途徑越發(fā)豐富,從業(yè)人員大量涌入,在帶來受眾關注度的同時,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如何把握民生報道中的理性和感性,從而更好地滿足受眾需求,是值得思考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融媒體;民生新聞;感性;理性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15-0096-02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0年遼寧省教育廳科學研究經(jīng)費項目“智慧城市視角下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的可行性路徑研究——以遼西地區(qū)為例”成果,項目編號:JFW202015402

一、融媒體環(huán)境下對民生新聞的理解

融媒體下的民生新聞是指通過各種媒體介質和多種傳播方法,把傳統(tǒng)媒體和新興媒體的優(yōu)點充分融合,利用多種渠道了解和掌握民生熱點,反映民生情況。民生新聞關注百姓生活的點點滴滴,注重人們的生存狀態(tài)和生存空間,有些學者認為電視民生新聞的興起可以稱作“中國電視新聞的第三次革命”。百姓參與到新聞當中,充分行使媒介接近權和使用權,更加突出了民生新聞的三個特點:平民視角,民生內容,民本取向。媒體采用多樣化的方式報道民生新聞,通過記者采訪、跟蹤報道、現(xiàn)場直播等方式,突出體現(xiàn)新聞的實用性、娛樂性和情感價值,通過新興的報道形式增強新聞的時效性和互動性[1]。所以,民生新聞占有比例越大,越會加大人們對民生新聞的重視,使社會問題盡快得到解決,推動社會進步。

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信息的傳播途徑更多樣,傳播距離更遠,傳播速度更快,信息內容更加飽滿豐富,受眾的角色也相應地發(fā)生了改變。受眾從單一的信息接收者變?yōu)榻邮照吆蛡鞑フ唠p重身份,傳播模式從固定的單向直線傳播發(fā)展成循環(huán)傳播。人們只要擁有一部手機就可以獲得新聞信息,還可以參與評論與網(wǎng)友互動。在融媒體平臺上有很多社交網(wǎng)站和媒體,大家可以通過這些途徑接收信息或傳遞信息,每個人都是傳播者,能夠隨時隨地講述自己身邊發(fā)生的事情,從而形成一種互動過程,使信息多元化?,F(xiàn)今社會的新聞傳播手段越來越多,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人工智能、5G技術等發(fā)展,多種技術在同一平臺上的融合使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的優(yōu)勢發(fā)揮到極致,這就要求從業(yè)人員對民生新聞的報道更加慎重,不容許出差錯。如今人們利用多種多樣的新媒體技術將媒體資源進行整合,從而涌現(xiàn)出新媒體宣傳的新觀念:資源與內容相適應、宣傳和利益相融合。在人力、內容、宣傳等方面全面整合,提升報道質量,嚴格把關內容,認識和理解報道中的理性分析,同時重視人的感性想法,把握好二者的平衡才能使民生新聞的報道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

二、民生新聞報道中的感性與理性

(一)傳統(tǒng)媒體時代民生新聞的感性與理性

在傳統(tǒng)媒體中,民生新聞是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軟新聞,要求真實、客觀、公正,切實體現(xiàn)群眾的需求,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解決疑難問題,提供娛樂,科普文化知識,真正地為百姓著想[2],讓人們能感受到國家對人民群眾的關懷,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滲透出媒體對百姓的關注。因此,在傳統(tǒng)新聞報道的過程中就需要新聞工作者深入群眾,以平等的身份與傳播對象接觸,不再以采訪者的姿態(tài)自居,用一顆真心解決問題,關注新聞報道后的反饋,感性地接近新聞源頭并且增強對事件的感性認識,讓報道內容真實豐富,更有人情味。在過去,傳統(tǒng)媒體采集新聞資源的時候,一些新聞工作者發(fā)掘新聞事件是為了報道新聞而尋找新聞,這樣做很容易失去報道的靈魂,而且新聞的質量也得不到保證。當代的新聞工作者要靠敏銳的新聞嗅覺找到即將成為新聞的線索,或是已經(jīng)成為新聞的信息,以受眾的視角思考事件,全身心地投入采訪中,想民所想,反映社會現(xiàn)實問題。

尊重民生新聞的感性層面,并不意味著停留在新聞內容的表面,也不是新聞工作者對事件抱有主觀看法,而是隨著報道的不斷深入,新聞工作者挖掘事件真相,有聲有色地進行報道,更要尊重理性事實。對于一些新聞事件中的負面人物要采取感性采訪的形式,多方面了解新聞事實,客觀掌握當事人的情況,準確地報道新聞,深化報道內容,不拘泥于信息表面。

(二)融媒體時代民生新聞的感性與理性

新聞報道是對大量信息的理性提煉,對事件內容的升華。新聞從業(yè)者需要用客觀的心態(tài)看待得到的新聞素材,提取和總結中心問題,并用客觀和富有邏輯的語言進行報道。融媒體迅速發(fā)展,在大數(shù)據(jù)背景下,5G時代即將全面來臨,海量信息從四面八方涌入人們的生活,民生新聞的獲取途徑也因此變廣。從龐雜凌亂的信息中提取中心內容變得更加困難,所以新聞從業(yè)者需要具備理性判斷能力,避免立場偏頗而造成新聞報道內容沒有體現(xiàn)“以人為本”原則。

融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有傳遞信息的權力,越來越多的人對信息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網(wǎng)民的大量加工很容易造成新聞失實。所以,報道要盡量避免主觀,避免想當然,避免所想即所得,要注重實事求是,不能因為主觀的個人喜好歪曲新聞事實,避重就輕,從而改變新聞本身含義。新聞的理性不僅在新聞工作者進行新聞報道的時候有所體現(xiàn),更是作為新聞工作者的一種職業(yè)能力,體現(xiàn)在采訪、編輯、后期制作等各個方面。當今融媒體快速發(fā)展,對那些未經(jīng)過篩選和處理的信息,從業(yè)者要本著“理性思考,客觀求證”的原則,最大限度地為受眾呈現(xiàn)真實的事件背景。報道民生新聞要以理性為基礎,深挖事件背后的內涵,一個新聞點反映的不只是單單的一個問題,必須借助這個新聞點的擴散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民生新聞報道的內容大多是與百姓生活相關的事情,一個典型會起到由點及面的效果。當然,大量的新聞素材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一些虛假內容,新聞工作者要確保新聞的真實性,理性思考,篩掉虛假信息。

三、融媒體時代新聞報道中如何把握感性與理性的平衡

(一)報道內容中的感性與理性

感性和理性是人類感知世界的兩種思維方式。感性思維是人們在面對問題時的第一反應,依靠自己的經(jīng)驗和直覺去思考判斷,包括感覺、習慣、直覺等,具有敏感、片面、不系統(tǒng)等特點;理性思維是人們根據(jù)后天學習的知識或掌握的科學方法去思考判斷[3]。理性思維和感性思維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銜接的,二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對于融媒體時代的新聞從業(yè)者來說,很多從業(yè)人員不是專業(yè)出身,可能對新聞事實把握不準確,容易有失偏頗,所以平衡好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是很重要的。新聞工作者在最初接觸新聞事件時都會本能地帶入自己的情緒,但是隨著調查、采訪、報道的深入,必須學會運用理性思維,客觀理智地報道新聞內容,尊重新聞的客觀性和真實性,嚴格遵守新聞報道的過程,才能保證新聞質量,提升新聞價值。

(二)用理性的角度看待客觀事實

融媒體時代,新聞工作者應該在接觸新聞的時候就與新聞采訪對象建立聯(lián)系,了解事情的脈絡,后期對事件報道的加工就是對內容的理性提煉。新聞報道的內容要凸顯事件的核心意義,對受眾要有一定程度的啟示、教育、警示作用[4],能夠激起讀者閱讀興趣,增強媒體在大眾中的廣泛影響力,通過網(wǎng)絡使信息得到快速廣泛傳播。民生新聞報道工作的展開強調對新聞事件的深入理解,表現(xiàn)出對新聞事件的足夠尊重,重點對以新聞事件為代表的一系列社會現(xiàn)象進行分析、討論,由點及面、由表及里地深度挖掘。融媒體新聞工作者在報道的時候要具備新聞責任感,以理性思維為前提,增強新聞的靈活性,滿足受眾需求。同時,加工新聞時一定避免強加于受眾個人看法,作為信息的傳遞者、記錄者,新聞工作者應該闡述客觀事實。

(三)在理性思維中加入感性思維

合格的新聞工作者在接觸新聞素材時會以“共情”的態(tài)度了解新聞事件,與采訪對象共同感受新聞過程。首先,新聞工作者的任務是傳遞信息,從傳播學的角度來說這是一種人際傳播,是帶著感情的自然交流,而不是像傳統(tǒng)媒體一樣進行單向傳播。其次,新聞報道并不是一項生硬的任務,尤其是報道民生新聞,采訪、編輯、寫作和評論等過程都要注重受眾的感受,不僅做到全面、真實、客觀地傳遞信息,更要“思民所思,想民所想”。

(四)職業(yè)道德對思維的約束

作為融媒體時代的新聞工作者,職業(yè)道德是最基本的要求。職業(yè)道德是社會責任,是忘我的敬業(yè)精神,是有原則、有底線,是不斷學習專業(yè)技能并能夠活學活用,是政治責任,是愛黨愛人民的集中體現(xiàn)。新聞媒體在社會上有很重要的導向性,新聞工作者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百姓,代表著政府,每位媒體人都應記住自己首先是一個合格的公民,其次才是一個好的記者。新聞工作者要以正當?shù)姆绞絺鞑バ畔?,尊重新聞的特點,真實、客觀、全面地報道新聞內容,引導社會輿論。

四、結語

融媒體時代,新聞工作者在尊重新聞的真實性、客觀性的基礎上要注意理性思維和感性思維并存,強化對新聞事件廣度和深度的把握,貼近百姓生活,保證新聞質量,發(fā)揮新聞價值。民生新聞報道重點表現(xiàn)的是人文關懷,讓受眾感同身受,這種新聞價值體現(xiàn)在新聞的感染力和影響力方面,需要記者用心靈、用頭腦報道,把握好感性和理性的運用。既不能在感性報道的部分感情用事,也不能缺乏對他人和社會的思辨影響力,這樣才能更好地確保民生新聞的真實性和富有人文色彩,同時也保證了融媒體環(huán)境下民生新聞報道中感性和理性的充分平衡。

參考文獻:

[1] 何曉麗.報紙民生新聞感性采訪與理性提煉方法[J].地市在線,2017(15):62-63.

[2] 周志遠.報紙民生新聞的感性采訪與理性提煉[J].今傳媒,2005(6):37.

[3] 郭月昌.報紙民生新聞感性采訪與理性提煉方法探討[J].傳播力研究,2019,3(12):117.

[4] 王平.晚報民生新聞要加大創(chuàng)新力度[J].新聞愛好者,2010,8(15):3.

作者簡介:溫雅馨(1999—),女,遼寧遼陽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媒介融合與管理。

陳爽(1979—),女,遼寧興城人,碩士,教授,研究方向:廣告理論、新媒體傳播。

猜你喜歡
民生新聞融媒體感性
感性工學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融媒體時代領導者媒介形象重構與認同
今傳媒(2016年10期)2016-11-22 12:21:21
融媒體背景下健康類紙媒的轉型
試論全媒體時代兒童災難新聞的審美
新聞愛好者(2016年9期)2016-11-15 19:34:00
淺析電視民生新聞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8:16:54
淺談民生新聞欄目特色的挖掘
今傳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48:38
電視民生新聞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新聞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2:03
分析網(wǎng)絡新聞的感性面對及思考
新聞傳播(2016年9期)2016-09-26 12:20:22
地方電視民生新聞如何找線索
中國記者(2016年6期)2016-08-26 13:00:48
融媒體業(yè)態(tài)將決定報業(yè)未來
中國記者(2016年6期)2016-08-26 12:17:17
盐边县| 瑞安市| 鄂托克前旗| 镇巴县| 万盛区| 霞浦县| 霍州市| 大埔县| 衢州市| 区。| 宜宾市| 平陆县| 宜川县| 南靖县| 天台县| 张家港市| 镇远县| 安多县| 清苑县| 桃园市| 右玉县| 游戏| 板桥市| 炉霍县| 于都县| 涟水县| 两当县| 梓潼县| 全南县| 白朗县| 虎林市| 黔江区| 岳西县| 鲁山县| 金堂县| 焉耆| 邵东县| 台南市| 香格里拉县| 榆树市| 平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