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孩子發(fā)脾氣,都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這讓家長普遍覺得不知所措,無能為力。其實,當孩子發(fā)脾氣的時候,也正是父母教育的最好時機。
1.幫助孩子認識情緒。
孩子有時候也不知道為什么自己會發(fā)脾氣,當我們引導他用語言描述的時候,他會明白,原來這個感受是有定義的。
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幫助孩子認識情緒,并引導他積極地用語言去表達情緒。我們讓孩子意識到,情緒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可以控制、處理的。
2.接納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產生情緒時,父母即使想要蹲下身抱抱孩子,也可能會被孩子拒絕或者推開,孩子會拒絕安慰的。這個時候,父母千萬不要去給孩子講任何道理或者是壓抑孩子的情緒,而是以適當的方式讓他適度地宣泄,幫助他們疏導消極情緒。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說:“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只有從孩子的角度換位思考,真正去理解孩子,才能平復孩子的情緒,幫助他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認同并接納孩子的情緒,是父母從心底肯定孩子的表現,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孩子就能自然地消除不良情緒。
3.通過解決問題,來疏導孩子的情緒。
孩子產生負面情緒的原因,很多時候是由于遇到了問題,不知道應該如何解決。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啟發(fā)孩子的思考,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能真正地讓情緒有一個出口。
4.父母要以身作則。
孩子的脾氣與周圍的環(huán)境有關。如果孩子的父母愛激動,經常吵架,那么他們的孩子脾氣大多不穩(wěn)定、容易著急。反之,如果家庭和睦、尊老愛幼、鄰里團結,那么,孩子的性格也是比較穩(wěn)定的、柔和的、善解人意的。
父母想要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性格,就必須要以身作則。切記自己不要經常發(fā)脾氣,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氛圍,讓孩子保持積極情緒,控制不良情緒的爆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