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稻在我國的南方和北方都廣泛種植,北方水稻以一季為主。由于種植中施肥、灌溉等不合理性和不科學行等因素的影響,水稻單產一直不太高。針對上述問題,加強水稻葉齡種植技術的研究,并對種植中的控苗技術、控肥技術和田間管理技術進行優(yōu)化研究與應用,以期為水稻增產和經濟效益的提高有所幫助。
關鍵詞:水稻;種植技術;優(yōu)化對策
水稻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優(yōu)化水稻種植技術,能減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有效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為人們提供綠色健康的食品,還能提高農民的收入。
水稻葉齡種植技術是以通過觀察水稻葉片的生長情況來推測水稻生長態(tài)勢進行種植的一種栽培技術。由于水稻葉齡種植技術能因地制宜,因而能有效減少水稻種植過程中的成本投入,同時能提高水稻的產量。
1.1 設置水稻葉齡觀察點
應用水稻葉齡種植技術時,要根據水稻品種和水稻茬口的特點來科學地、正確地設置觀察點。在設置好觀察點后,用特殊的標記章對水稻葉齡進行標記,并在不同時期對水稻葉片的生長情況進行觀察,以判斷水稻的生長態(tài)勢。當水稻葉齡的生長比預期的要低時,要進行人為干預,如追肥等,以便提高水稻的生長態(tài)勢。
1.2 水稻葉齡栽培技術的改進
利用水稻葉齡技術種植水稻時,要根據水稻種植地的氣候條件、土壤條件、人類生活活動的干擾等情況,對該項技術進行適時的優(yōu)化調整。北方的黑土地比較肥沃,太陽輻射強,又具一季種植等特點,使水熱環(huán)境能為水稻生長提供充足的能量,進而促進水稻快速生長。
1.3 水稻田間診斷技術的優(yōu)化
水稻田間診斷技術主要是針對水稻病蟲害的預測而言的。水稻在生長過程中受環(huán)境、肥力、土壤等不同因素影響,會發(fā)生病蟲害,進而影響水稻的產量與質量。對水稻不同生長期進行觀察和診斷,通過對比能發(fā)現(xiàn)和預測可能出現(xiàn)的病蟲害,進而提前采取措施加以防治。
水稻種植人員要實時觀察水稻的生長情況,通過學習和掌握先進的種植技術、控苗技術、施肥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技術,以確保水稻健康生長。
2.1 水稻控苗技術的優(yōu)化
控苗技術是水稻種植技術的核心,用來控制無效幼苗和無效分蘗。不同品種的水稻其分蘗能力不同,分蘗能力越強的水稻,其單株的分蘗數就越多而且分蘗越早,也越利于水稻的生長和成穗,使水稻產量有所提高。如果在水稻生長過程中實際控苗效果不佳,不僅會出現(xiàn)大量的無效幼苗和無效分蘗,造成水稻大量減產,還使得前期投入的種子、肥料等造成浪費,水稻病蟲害的發(fā)生概率也會增加??孛缂夹g實施的好壞與水稻品種、施肥和灌溉等有關,因此,優(yōu)化控苗技術,就是要根據水稻品種合理地、定量地進行施肥和灌溉,以提高水稻的分蘗能力,進而提高單畝水稻的產量。
2.2 水稻控肥技術的優(yōu)化
肥料是水稻生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營養(yǎng)來源,控肥主要是對氮肥的使用量加以控制,避免由于氮肥的過量使用而使水稻無效分蘗以及病蟲害發(fā)生概率的增加??胤始夹g的優(yōu)化首先要做好肥料合理使用的宣傳,根據水稻葉片的含氮量、水稻分蘗數量、水稻葉面積指數等進行定量施肥,以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增加水稻產量。
2.3 水稻管理技術的優(yōu)化
水稻田間管理是其健康生長的重要前提。水稻田間管理技術包括病蟲害防治、灌溉等。在進行田間管理時,要做好肥水的管理,如施足底肥,以及增加肥料的種類;根據前淺、中曬、后濕潤的原則進行灌溉;同時還要適時地噴灑毒性小的這類農藥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并堅持預防為主,治理為輔的原則。以保證田間管理的最優(yōu)化。
總之,水稻在北方已廣泛種植,但受種植技術等因素的影響,水稻產量一直不太高。相關技術人員和水稻種植者要針對水稻的生長情況,采取優(yōu)化的控苗技術、優(yōu)化的控肥技術和優(yōu)化的田間管理技術等培育健壯的幼苗,提高水稻的分蘗率,提高水稻的產量。
作者簡介:陶國忠(1974-),男,中專,農藝師。研究方向:玉米和水稻種植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