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摘 要:校園心理劇是學校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有效的團體輔導方式,其實施過程包括準備階段、開始階段、表演階段、分享階段或討論階段,對緩解學生心理壓力、解決個體心理困惑或心理問題、分享經驗感受、培養(yǎng)合作與創(chuàng)新精神等大有裨益。
關鍵詞:校園心理劇;團體輔導;角色扮演;分享協(xié)作
校園心理劇是基于心理劇的有關理論和技術的一種發(fā)展預防性團體心理輔導,它將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生活環(huán)境和各自典型的心理問題結合起來,并以戲劇、小品等形式為學生提供心理教育和心理輔導。
我們應用校園心理劇,就是由學生自發(fā)地將心理問題,如沖突、困擾和煩惱等,借助舞臺,通過小品表演、情景對話或者是角色互換等方式編成小劇本再現(xiàn)出來。我校在近十年來一直進行團體輔導,而且每年高一、高二的第二學期都要進行一次校園心理劇展演活動,3月至6月期間,學生創(chuàng)作、排練、參演、感悟。為了達到預期的效果,校園心理劇的團體輔導模式與平時的心理課程實施相結合,通過不斷擴大其活動內容,持續(xù)營造積極氛圍,達到教育目的。
一、學校注重心理課程建設
一是堅持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日常教學工作中。對全體學生的共性問題進行預防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在課堂上,我校主要采取角色扮演、情景對話、行為表現(xiàn)、分析討論、內心獨白等活動形式,讓學生從中體驗,感悟心理變化,領會其中的道理。多年來,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心理輔導課堂變成學生喜歡的課程,組織學生在各種模擬場景中進行活動和學習成為學校特色教育之一。
二是開展腦思維訓練活動,使那些潛在優(yōu)勢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來的學生,通過大腦思維訓練有了比較顯著的提高。
三是定期開展教師心理咨詢輔導方法的培訓課程。如“課堂中的教育機智”“心理案例的書寫”“如何管理情緒”“情緒對別人的影響”“木桶理論的啟示”等。
二、拓展心理教育的渠道和內涵
課堂是心理教育的主渠道,專業(yè)的心理教師不僅會在課堂上傳授學生心理健康知識,而且會開展各種心理教育活動,如一些有益的互動和交流活動。但是,由于時間、空間等因素的限制,課堂無法涉及學生更廣泛的生活內容,這限制了學生心理輔導工作的深度和廣度。
三、不斷擴散積極的心理教育效應
在初始年級進行校園心理劇表演活動,不僅可以讓來自不同學校的新生更近距離地了解新環(huán)境、新老師、新同學,還可以讓他們快速適應并融入愉快的學習和生活中。通過編寫和表演心理劇,挑戰(zhàn)自我、重新思考、重新評價,大多數(shù)新生可以明顯改善因學習環(huán)境的改變而產生的學習心理問題、人際關系問題、自我意識等潛在的心理謎題,在表演過程中體驗、感受、分享各種情感與感悟,使參與者在不知不覺中產生共情,使之改變自己的認知偏差。
校園心理劇對學生和學校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實施中也要注意把握幾個“度”。
1.要有專業(yè)心理咨詢教師的指導
輔導教師在心理劇的實施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甚至決定了心理劇演出的水平和對學生的心理自助功效,不是哪個教師都能勝任此項工作,他必須是經過專業(yè)培訓、頭腦清晰、有敏銳的目光和極強應變能力的心理輔導教師,從人物刻畫、角色體驗、舞臺表現(xiàn)等方面進行專業(yè)指導,否則會對人際交往團體的成員造成傷害。
2.要營造一種非批判的氛圍
校園心理劇是通過具體和生動的形象再現(xiàn),讓學生明白道理走出困惑。演員要自然地、真誠地、創(chuàng)造性地扮演角色,還要有足夠的時間讓演員來發(fā)揮自己的角色,鼓勵他們去探索與嘗試。所以,校園心理劇的排演要注意:一是參與排演者不是為了表演而作秀;二是演員在表演和分享討論中得到的啟發(fā);三是觀眾是否有感悟和體驗。
3.要注重表演后的交流與分享
心理劇表演中的“演員”和“觀眾”大多是有同樣問題沖突的人,在參與、觀看的過程中,對同一情境的體驗卻是不同的,演出后要讓“演員”分享表演角色帶來的情感共鳴和體驗的收獲,還要邀請“觀眾”參與交流,把觀眾的情感拉進情節(jié)中,對角色有更深刻的理解和體驗,使心理教育和輔導的目標在分享中進行潛移默化的滲透。
4.要關注校園心理劇的定位
校園心理劇的主題要圍繞“原生態(tài)”的學校生活,內容取自學生的現(xiàn)實問題,目的是促進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積極態(tài)度的養(yǎng)成,但劇中成員們的感受,除了有積極的,還會有一些負面的情感體驗被表現(xiàn)出來,在專業(y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才能確保校園心理劇的有效定位。
總之,校園心理劇拓展了學生心理教育的內涵。它以生活為基礎,貼近學生的真實生活場景,又高于生活。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必須與其他心理教育方法有機結合,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其輔導功能,真正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