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英
摟席,是上世紀(jì)50年代,爸爸童年小伙伴坐席時發(fā)生的故事。爸爸他們一幫半大小子湊在一桌坐席,八碟八碗剛一上桌,這群“餓狼”就開搶啦!最可氣的是老李大小子,筷子伸得老長,夠夠插插把一大碗汆丸子摟去了一大半,挨著他的王大愣看不過眼,端起汆丸子大碗就往老李大小子懷里倒,“讓你摟席,我讓你吃個夠!”丸子湯灑滿了老李大小子棉襖大襟,成溜地往下淌,丸子滾落一地,老李大小子張開大嘴就嚎,活生生把人家喜宴攪亂了!自此老李大小子就得了一個外號“李摟席”。就是到了我上小學(xué)時,李摟席的兒子和別人吵架時,還有人拿此事回?fù)羲?,這時他只好悻悻地走開了,可見此事的殺傷力了!
難怪那時會出現(xiàn)“摟席”的糗事,坐席在當(dāng)時的農(nóng)村的確是一件讓人興奮的事!
那會兒家家生活困難,每天過著沒油拉水的寡淡日子,就盼著坐席沾點油星。我們家二十來口人,有資格去坐席的只有大家長爺爺,但他從不領(lǐng)我們小孩兒去。后來爺爺身體不便了,就換成奶奶去坐席。奶奶多半喜歡領(lǐng)著長得伶俐,能說會道的二妹去。每次她們?nèi)プ揖团沃齻冊琰c回來,因為機(jī)靈的二妹,每次都能用花手絹給我們包回點好吃的,幾個蝦片,一把炸黃豆,讓我們解解饞,也讓我對坐席更充滿了向往。
有一年夏天的一天,奶奶要領(lǐng)我去坐席,我樂得直蹦,這是我第一次去坐席。趕緊換上新衣服,奶奶幫我把兩個小辮梳好。我蹦蹦跳跳地跟著奶奶來到辦喜宴的人家,奶奶先寫上三元錢禮份子。院子里擺滿了六、七張桌子,角落里搭著棚子、支著鍋灶,撈忙的忙里忙外,灶臺上熱氣騰騰。因為奶奶年齡大,輩分高,又有生綠豆芽的獨(dú)門絕技,經(jīng)常幫助辦喜宴的人家生豆芽,這家的豆芽也是奶奶幫的忙。我們娘倆被熱情地讓到了屋里炕桌上,娘家戚剛下桌就讓我們坐上了,外面還有好多人等著下一悠呢。我們剛坐定,撈忙的小伙子就端著方盤來上菜,先上涼菜,豬頭燜子、各色粉腸、炸蝦片、炸黃豆、用糖拌的炸小面鞠了、放著肉汆子的涼菜,接著是熱菜,炒干豆腐、醋溜白菜、炒豆芽、燉豆角、豬肉燉粉條、汆丸子,讓人饞得想趕緊動筷,但大人不讓動手。自從村里出了“摟席”事件,再放席就不讓小孩兒單獨(dú)一桌了,都是大人帶著自己的孩子坐席。我生性膽小,又不總出來坐席,只等奶奶發(fā)話才敢夾菜。身邊的小孩兒早有家長按不住的,伸手抓幾個蝦片放進(jìn)嘴里。相對于熱菜,我們小孩兒更喜歡涼盤,那粉的、白的、綠的蝦片最勾孩子們的魂了,簡直就是人間美味!放在嘴里脆生生的、香香的,豬頭燜子、粉腸斤斤道道,炸黃豆越嚼越香,糖拌的炸小面鞠了甜絲絲的。不等高粱米飯上來,我早已胡摟飽了,坐席的美味真讓人難忘!
1972年的冬天,我四叔要結(jié)婚了。爺爺請來了村里的大指客張大吵吵,他經(jīng)驗豐富,在村里很有威望。撈忙的人上來時,張大吵吵扯著公鴨嗓,安排得井井有條,買菜的、借東西的、掌勺的、切墩的、淘米燜飯的,大家分工明確,都忙活開了。借桌子的要在桌子下面寫上名字,借碗的要在碗底畫上記號,以免弄錯。因是冬天,沒有新鮮蔬菜,還要派兩個人到各家要干菜,像豆角絲、土豆干、茄子干等,村民們都熱心幫忙。冬天不能在外面搭棚子,占了左鄰右舍六家放席。正日子那天,新人點完禮,就開始放席。跑堂的小伙子肩上搭條白毛巾,左手托著方盤,喊著“油著油著!借光借光!”穿梭著忙個不停,大人們里里外外張羅著招待客人。我爺爺好面子,喜宴前特意殺了一頭豬,宴席自然比別人家豐盛,一般喜宴少見的酥白肉也擺上了桌,燴酸菜上擺著五花肉,香氣不時地飄進(jìn)鼻孔,勾引著我們肚子里的饞蟲!喜宴結(jié)束后剩下了半缸折籮,一塊一塊在倉房凍好,小流我家吃了一周多。
一晃四十多年過去了,但小時候坐席的場景還歷歷在目,那飯菜的滋味仍然回蕩在唇齒間,誘惑著我做夢都想回老家再坐一回席!
選自《作家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