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濟慈詩歌的不列顛書寫與民族共同體建構

2021-10-04 23:50逯陽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1年9期
關鍵詞:濟慈不列顛共同體

摘 要:濟慈詩歌的不列顛書寫不是對于英倫三島景觀的單純描摹,而是一種依靠文學想象來建構不列顛民族共同體的過程。詩人將景觀提升到了“繆斯”的高度,以此激發(fā)讀者的崇拜之情。通過景觀書寫這一文學想象方式,濟慈得以在情感上、認知上和文化上建構不列顛民族的認同感。

關鍵詞:濟慈 景觀書寫 不列顛 共同體

托馬斯·赫胥黎曾說過:“在很大程度上,民族是由它們的詩人和小說家們創(chuàng)造的?!盿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體》一書中從發(fā)生學角度考察民族起源和流變,更加明確地闡述了文學話語在民族形成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安德森認為民族是一個“想象的政治共同體”,之所以是“想象的”,是“因為即使在最小的民族里,大多數(shù)成員間也無法見面甚至知曉,但每個成員都能想象與他人的交流”。而文學作品“為再現(xiàn)民族這種想象的共同體提供了技術手段”,其中的一種手段就是景觀書寫。景觀不僅是觀賞的對象,而且是可以被解讀的文本。它是一種審美、習俗和意識形態(tài)秩序的體系,在政治、文化和民族身份建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安東尼·史密斯認為,“人們有兩種方式可以找到共同體的存在和揭示其真實的狀態(tài):通過考察其詩意的空間,通過追述其黃金時代。第一種方式涉及景觀,第二種方式涉及歷史。前者將共同體植根于鮮明的地域之內,而后者記錄了共同體的起源以及英雄時代的繁榮時光”。在史密斯看來,“民族景觀是由歷史景觀和自然景觀兩部分組成的。歷史景觀總是與民族共同體歷史上的人物、事件聯(lián)系在一起,歷史景觀之所以成為景觀是因為它被自然化了;而自然景觀也不純粹是自然景色,在這里自然景色被歷史化了,被賦予了歷史意義”。因為景觀包含著民族成員共同的經歷和共享的記憶,所以它能成為民族共同體認同的基礎。

依據(jù)以上理論來考查濟慈的詩歌作品,我們有充分的理由認為這些作品是書寫民族景觀的杰出代表,其中既包含了對民族歷史景觀的呈現(xiàn),也包含了對民族自然景觀的書寫。濟慈詩歌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民族共同體”思想,其中既有對不列顛民族當前境遇的關注,也有對不列顛群體歷史命運走向的思考。濟慈思想具體表現(xiàn)為對自由的渴望,對國家、民族和社會的關注。比如,在詩歌《伊莎貝拉》中,濟慈對資產階級的控訴和對底層人民疾苦的同情就曾獲得蕭伯納的贊賞。濟慈詩歌勾勒出了一幅幅不列顛民族想象的畫卷,隱藏著詩人通過民族景觀來表達民族認同的愿景。

一、英國浪漫主義詩歌文學想象中的民族共同體建構

(一)不列顛民族共同體建構的時代背景

首先,16世紀以來的一系列宗教改革和科技的迅猛發(fā)展動搖了英國以宗教為核心的民族共同體,使其逐漸失去了對民眾精神的統(tǒng)治。其次,17世紀的資產階級革命及民主憲政制度的發(fā)展給英國封建王朝等級制度以沉重的打擊,使王朝共同體喪失了控制力。最后,在18世紀啟蒙運動、工業(yè)革命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下,英國文化界出現(xiàn)了一種以傳統(tǒng)文化為核心的民族共同體建構的浪潮。濟慈詩歌民族共同體建構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的,它體現(xiàn)了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對民族身份建構的思考和追尋。濟慈深刻剖析了英國社會的各種問題,渴望通過詩歌文本想象來建構不列顛民族共同體。

當然,英國民族國家的建立也為不列顛民族共同體的想象鋪平了道路。埃里克·霍布斯鮑姆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論斷:“并不是民族創(chuàng)造了國家和民族主義,而是國家和民族主義創(chuàng)造了民族。”1707年,英格蘭通過《合并法案》與蘇格蘭組建了大不列顛聯(lián)合王國;大不列顛聯(lián)合王國又于1800年與愛爾蘭通過《合并法案》組成了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lián)合王國。在濟慈時代,盡管英倫三島政體上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但并未實現(xiàn)不列顛民族身份的確立,三島矛盾此起彼伏。為強化英倫三島的統(tǒng)一身份,濟慈刻意把蘇格蘭和愛爾蘭景觀引入作品當中,褒揚蘇格蘭和愛爾蘭的自然風光及風土人情,歌頌蘇格蘭和愛爾蘭人民的樂觀主義精神與自然秉性,以使三島居民認同于同一個不列顛民族共同體之中。作為文人的濟慈,無疑是想通過詩歌創(chuàng)作在文化層面上參與不列顛民族共同體的建構,其景觀書寫發(fā)揮了文化軟實力的獨特作用。

(二)英國浪漫主義詩人的廢墟書寫與尚古文風

從18世紀中葉開始,歐洲藝術領域興起了一股“廢墟熱”,具體表現(xiàn)為藝術家、作家們在取材上對古代遺跡、遺址,特別是廢墟的濃厚興趣。英國浪漫主義詩人筆下的廢墟在建構不列顛民族共同體時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比如華茲華斯的《延騰寺》、布萊克的《耶路撒冷》、雪萊的《奧斯曼狄斯》等。英國浪漫主義詩歌“為民族共同體的想象提供了契機和方式,它將廢墟視為民族文化遺產,通過對這些廢墟的詠懷,想象和建構作為共同體的不列顛民族”。華氏等人關注歷史建筑遺址或廢墟,他們對歷史建筑的廢墟描寫具有多重的民族建構意義。他們不但將廢墟視為“不列顛遺產”的象征,而且將其視為民族悠久歷史與神話的見證。柯爾律治主張返回中世紀,其《克麗斯特貝拉》中的城堡盡顯哥特之風。濟慈對中世紀也情有獨鐘,《無情的妖女》就彌漫著中世紀情調。在《圣亞尼節(jié)前夜》中,詩人刻畫出充滿濃郁中世紀風格的古堡。這種懷舊般的“尚古情懷”甚至延伸到了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塑造上。濟慈不惜筆墨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著“再講一遍”的故事,其實質也是在重溫民族精神,確立民族形象。

二、濟慈詩歌中不列顛民族共同體的表征類型

濟慈筆下的景觀書寫,既突出英格蘭性,又展現(xiàn)出整體的不列顛性。一方面,詩人表達了對英格蘭地理、歷史、文化和人民的熱愛;而另一方面,英格蘭也是他所致力建構的不列顛民族共同體的基礎。歸納起來,濟慈詩歌中的民族共同體表征主要有以下四種類型。

(一)民族精神共同體

濟慈對英倫三島的中世紀民間傳說所體現(xiàn)的民族精神持有濃厚的興趣,其詩歌的中世紀景觀書寫在建構民族身份時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濟慈筆下的中世紀景觀元素既有古老城堡,又有墓石碑牌;既有歷史人物,又有神話傳說。比如,在《羅賓漢》一詩中,濟慈熱情謳歌了民間傳說中的草莽英雄羅賓漢。該詩創(chuàng)作于1818年,詩人抒發(fā)了對質樸純美的過去時光的懷念。詩人感嘆“那時人們不知道租稅為何事”,并喟嘆假如瑪麗安在世也會因“不付金錢就得不到蜂蜜”而傷心哭泣。詩人喟嘆以羅賓漢為代表的騎士精神早已消逝:“那個時代呵,已云散煙消,/那些時辰呵,已陳舊蒼老,/一分一秒都已經葬入/人們腳下踩踏的無數(shù)/年月的落葉織成的棺?。?……呵,再沒有號聲嘹亮,/再沒有弓弦蹦蹦作響……但你不會再遇見勇敢的羅賓漢?!眀中世紀民謠中羅賓漢的形象在英國早已深入人心,他與亞瑟王一樣代表著英國騎士風范。曾經英姿颯爽的勇士淪為資本主義的奴隸,失去了往昔的陽剛。濟慈不惜筆墨地在詩歌中贊頌羅賓漢,不僅是對中世紀騎士精神的緬懷,更是對建構不列顛民族精神共同體的期待。

(二)語言文學共同體

霍布斯鮑姆認為“擁有悠久的精英文化傳統(tǒng),并有其獨特的民族文學和官方語言”是民族建構的必要條件。在歌頌不列顛文化傳統(tǒng)和民族精神的同時,濟慈不忘贊美民族文學和民族語言。以莎士比亞、查特頓、彭斯等為代表的英國詩人是濟慈渴望比肩的榜樣,也是不列顛民族文學的脊梁。濟慈將他們視為民族英雄,這也契合了當時盛行的通過英雄崇拜來建構民族文化自信的氛圍。濟慈預言當代的英國詩歌比之古希臘文學和文藝復興時期的詩歌都不遜色,這將會是英國詩歌的第二次大繁榮。同時,他以英語來書寫三島景觀,將其上升為語言文學共同體的高度,并以英文詩歌來豐富不列顛民族文學,進而建構出本民族語言的權威性,以擺脫法國文學的影響。在《睡與詩》中,濟慈抨擊了18世紀古典主義詩人,諷刺他們背離英國詩歌的偉大傳統(tǒng),盲目迷信法國古典主義創(chuàng)作理論:“這一切都忘了?是的,由愚昧狀態(tài)/和浮華風尚豢養(yǎng)的一種教派/使阿波羅為他的領地感到羞愧……他們高舉起/破舊不堪的旗幟招搖過市,/標榜淺薄的信條,旗子上寫著/布瓦洛之流的大名!”濟慈反對法國古典主義詩風,他推崇以莎士比亞等為代表的英國詩人,認為他們才是值得學習的榜樣,而英國的壯美河山及文化傳統(tǒng)才應是詩人們歌頌的對象:“古老哀傷的泰晤士/不曾使你們愉悅?你們從不曾/聚集在怡人的愛汶河邊,悲聲/哭泣?難道你們都已經離開/那不再生長月桂枝葉的地帶?/或者你們還留下來準備歡迎/那些曾經驕傲地唱完了青春/就死去的寂寞的精靈?”濟慈在這里以“愛汶河”指代莎士比亞,以“寂寞的精靈”隱喻查特頓,建構民族自信心來對抗法國影響。濟慈贊美英倫三島的山川河流與風土人情,認為這一切都優(yōu)于法國景觀,一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宗教信仰共同體

雖然英格蘭同蘇格蘭、愛爾蘭簽署了《合并法案》,實現(xiàn)了合并,但法國始終覬覦英國王權,試圖挑起內戰(zhàn)。因此,濟慈逐漸開始思考如何實現(xiàn)英格蘭與蘇格蘭和愛爾蘭的相互認同?!抖鞯讖浳獭肥菨仍姼鑴?chuàng)作的一個分水嶺,此前濟慈詩歌充滿濃郁的政治之風,但主要彰顯的僅僅是英格蘭性,而在《恩底彌翁》之后的作品中英格蘭性則轉向更為博大的不列顛性,政治之風也變得更加隱晦。

在語言和文學上建構民族共同體的同時,濟慈以英格蘭的新教思想來抵制蘇格蘭和愛爾蘭的天主教對人性自由的壓抑,力求實現(xiàn)以新教取代天主教,以此來消除蘇格蘭、愛爾蘭與法國、西班牙在宗教上的相通性。他試圖強化法國、西班牙的“他者”地位,建構不列顛的宗教信仰共同體,并通過宗教信仰來強化對民族共同體的認同。比如長詩《圣亞尼節(jié)前夜》中就充滿了新教倫理景觀書寫,體現(xiàn)了詩人試圖擺脫天主教道德標準的約束,以文學影響讀者倫理觀和建構宗教信仰共同體的敘事策略。同樣,在《伊莎貝拉》中,伊莎貝拉整日在埋了羅倫左頭顱的羅勒花盆前哭泣,卻很少到“教堂去懺悔”,這也是對以懺悔贖罪為主要儀式的天主教的反撥。

濟慈本人是一位新教教徒,死后被葬在羅馬的新教公墓。在創(chuàng)作《圣亞尼節(jié)前夜》期間,他曾給妹妹寫信說:“新教只有兩個圣禮:施洗與圣餐禮。天主教卻有七個圣禮(我都忘了是哪些),還掌管著婚姻這項民權。我們只有兩個圣禮,因為新教改革家業(yè)已證明《圣經》中只有兩個是上帝要求的,天主教選定的那幾個不過是人為的教條罷了。”由此可見濟慈對兩種宗教的不同態(tài)度。其實,兩種宗教的矛盾可以追溯到亨利八世時代。亨利八世成立英國國教的目的就是為了削弱羅馬教會對英國王權的束縛。濟慈的這種寫作策略很契合當時英國新教的傳播,這對不列顛民族共同體的建構起了重要作用。正如考利所說,“大不列顛由三個各自不同的民族組成,但是在上帝面前,它就是一個整體,一個聯(lián)合的國家”。

(四)鄉(xiāng)村生態(tài)共同體

通過細讀濟慈詩歌,我們還可以辨識出詩人是如何把浪漫主義的自然之愛轉化為民族主義的藝術之美的。濟慈的許多詩歌,包括三大頌、《燦爛的星》《哦,孤獨!如果我和你必須同住》《對于一個常困在城里的人》等都表達了詩人遠離喧囂、回歸自然的愿望,反映了詩人對鄉(xiāng)村生態(tài)共同體的向往。濟慈生活在19世紀的倫敦,工業(yè)的發(fā)展造成了城市的喧囂、空氣的污濁。所以,在《希臘古甕頌》中,詩人覺得古甕“敘講如花的故事”比他自己用詩歌講述的“更甜美”,這也是濟慈對鄉(xiāng)村生態(tài)共同體的一種眷戀。但這僅僅屬于遙遠的古代田園,是詩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世界,煙霧繚繞的倫敦才是他棲身的現(xiàn)實世界。在《浪漫派、叛逆者及反動派:1760—1830年間的英國文學及其背景》一書中,瑪里琳·巴特勒描述了生態(tài)失衡給英國帶來的災難性后果:“1815年至1819年,英國動蕩不安,嚴重的暴力大概比法國大革命期間任何時期更有一觸即發(fā)之勢。”面對這樣的生態(tài)危機,像濟慈這樣敏感的詩人是不會視而不見的。一方面,濟慈熱情謳歌英倫三島獨特的自然風光,表達了對祖國河山的贊美;另一方面,他還運用豐富的想象,以象征等手法營造出一系列鄉(xiāng)村生態(tài)景觀意象。普通勞動人民的苦樂憂愁是人類共有的情感,濟慈詩歌通過對前工業(yè)社會鄉(xiāng)村自然景觀的書寫來建構鄉(xiāng)村生態(tài)共同體。這體現(xiàn)出一種人文情懷,也反映了詩人對工業(yè)革命及商品經濟異化人性的反抗。濟慈在此倡導的鄉(xiāng)村生態(tài)共同體,也是他景觀書寫和民族身份建構的一種策略。

三、結語

濟慈繼承并汲取了各種詩歌景觀傳統(tǒng),并對它們進行了批判和創(chuàng)新,從而形成了自我嬗變、多姿多彩的詩歌景觀,顯示了其詩歌的豐富內涵和廣闊視野,展現(xiàn)了他獨特的民族思想、階級意識和宗教情結:既有作為民族詩人的責任和擔當,又有作為被邊緣化的底層、雜糅身份的思考和失落,更有作為生態(tài)危機受害者對人類詩意棲居的向往和期盼。濟慈詩歌的景觀書寫為建構不列顛民族共同體,為增強民族凝聚力奠定了基礎,同時,它也具有審美教化的功能。濟慈注重詩歌的道德教化和精神指引作用,通過詩歌的文學想象和共同體意識的互為闡釋作用,將共同體理念通過熟悉的景觀傳遞給讀者,強化了民族的集體記憶,在詩歌文本中實現(xiàn)了對英國景觀的書寫和對不列顛民族身份的建構。在實現(xiàn)民族身份建構的同時,濟慈也表達了對人類終極命運的思考,即對人類共同命運的關注。濟慈豐富的詩歌景觀及多樣的共同體表征展現(xiàn)了其多維的政治、美學和文化視野,造就了其舉世聞名的偉大詩人的稱號。

a 轉引自E.F.庫庭霍:《小說在巴西民族身份建構中的作用》,嚴志軍譯,《外國文學》1999年第4期,第45頁。

b 屠岸:《英詩經典名家名譯:濟慈詩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年版,第183—187頁。(本文所引用的濟慈詩均出自此版本,不再另注)

參考文獻:

[1] Benedict Anderson.Imagined Communities: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M]. London:Verso,1983.

[2] Anthony Smith.The Ethnic Origins of Nations[M].Malden:Blackwell Publishing,1986.

[3] Anthony Smith.The Cultural Foundations of Nations:Hierarchy,Covenant and Republic[M]. Malden: Blackwell Publishing,2008.

[4] 埃里克·霍布斯鮑姆.民族與民族主義[M].李金梅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5] 李增.華茲華斯的《丁登寺》與“想象的共同體”的書寫[J].外國文學評論,2019(1).

[6] Keats John.Selected Letters of John Keats[M]. Ed.Grant F.Scott.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5.

[7] Colley Linda. Britons: Forging the Nation 1707—1837[M].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92.

[8] 瑪里琳·巴特勒.浪漫派、叛逆者及反動派:1760—1830年間的英國文學及其背景[M].黃梅,陸建德譯.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

基金項目: 本文為2019年度遼寧省社科規(guī)劃基金項目(L19BWW008)、2019年度遼寧省教育廳人文社科一般項目(2019JYT20)和2021年度大連外國語大學科研基金一般項目的部分研究成果,項目主持人:逯陽

作 者: 逯陽,大連外國語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英語詩歌及比較文學研究。

編 輯:趙斌 E-mail:mzxszb@126.com

猜你喜歡
濟慈不列顛共同體
電影《明亮的星》中女性主體芳妮與濟慈作家形象
濟慈長詩《拉米婭》中的民間文學“母題”
愛的共同體
千件羽絨服溫暖黑龍江困難退役軍人
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不列顛空戰(zhàn)中的英國皇家飛行員
不列顛空戰(zhàn)
共同體的戰(zhàn)斗
濟慈的死亡哲學觀
“張譬”號開展首航第二航段前往南太平洋新不列顛海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