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 撇和捺
1、姿勢和握筆復(fù)習(xí)鞏固
2、橫8的延伸
撇和捺的連續(xù)動作。撇和捺其實就是橫向的8的延伸。注意捺出去的時候,看看筆是否能順暢的捺出。如果握筆不正確比如橫向握筆或者拇指食指有包扣現(xiàn)象,捺角很難出鋒,筆勢不容易向右側(cè)順暢滑行。
3、撇和捺的字練習(xí)
人字的書寫。
撇:掠。海燕在水面上撲魚的時候,不會從高空直接向下扎到水里,而是從側(cè)面沿著水面快速的掠向水面,再快速的離開水面。動作輕盈快速迅疾。所以在書寫的時候要輕快,入紙之后加速度。
海鷗掠過水面圖示
捺:捺法用磔[zhé],意思是筆鋒盡力鋪散急下。唐太宗李世民《筆法訣》說:“磔須戰(zhàn)筆外發(fā),得意徐乃出之?!鞭嗟那耙粋€筆畫經(jīng)常是撇,在書寫時,撇鋒完成后,沿著虛動的弧線向右上達(dá)到落筆位置,著紙略停頓后向右下帶有弧度加力行走,等到長度合適時平向向右捺出。
第四課 點——高空崩石
1、點的基礎(chǔ)寫法:高空崩石。
古人們喜歡從自然界和生活中發(fā)現(xiàn)一些形象,用到書法當(dāng)中。衛(wèi)夫人《筆陣圖》:點如高空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簡單地說就是點如“高空崩石”。崩有破裂、彈射之意。魏晉時期的書法家說高空之中崩下來的石頭,那時候沒有飛機,同樣也很難遇到天外來物,那么我們想一想,這高空中的石頭哪里來的?——對了,其實就是高山峭壁之上崩出來的石頭。
我們研究一下高山峭壁上崩下來的石頭是沿著什么樣的路線落下來的。先崩出山體,向外,先平向崩裂彈開出去,再沿著拋物線下行。這就是基礎(chǔ)的“點”的書寫方向和路線。
2、其他方向的點。
點其實就是一個大圓上的一小段。
短筆畫也是大圓上的一小段。
筆畫落筆通常也是大圓上的一小段。
3、每個筆畫里都有點。
點無處不在,各個方向都有,在每個筆畫的落筆的剎那,就是一個點。
比如撇,先是橫左上向右下落筆寫點,然后瞬間轉(zhuǎn)筆向左下,輕松掠過出鋒。
比如捺,捺的方向是右下,筆在入紙的剎那,是從左下往右上落下的點,然后再往右下行走。
因為筆畫的走向是各個方向,所以落筆入紙剎那間的點也是方向變化無窮的,但不用怕,落筆很簡單,跟著上一個筆畫走,延伸到下一個筆畫,形成的點是非常自然的。
比如:“小”的第二筆,向左下的點。就是大圓形上右下角的部分。
試寫。(幾種點法以及帶點的筆畫自由試寫練習(xí) )
第五課 橫——千里陣云
橫如千里陣云。
在寫鉛筆字的時候,身體部位用的最多的是手指,臂和腕是放在桌上做支撐的,隨著字的左右排列,腕和臂相對右移。所以臂和腕在桌面上的放置要輕松自然。試一下用臂腕的配合劃出長長的橫。
如果握筆姿勢輕松自然,那么劃出的長橫線條就非常輕盈流暢。
而在鉛筆字的單字中,橫畫往往在手指活動的范圍內(nèi)就可以完成。并且,基本上沒有哪個橫畫是絕對水平的,通常是左低右高。
從左上方落筆,一個很小很小的點,然后向右劃出橫畫,橫畫的書寫有加速的過程,收尾是一個小小的停頓。
橫有長短之分。
長橫通常用“仰”式,也就是略微帶有向上的弧度。
短橫相對更直一些,有時候也會采用“俯”式,即略帶向下的弧度。
篆書、隸書里,橫通常寫得比較平,楷書出現(xiàn)后,橫通常略向右上帶有一點點斜意,這是為了達(dá)到視覺均衡。
短橫是點落筆,然后向右并且略向上一點點推著筆走動。
長橫是點落筆,然后向右,拉著走,中間的行筆要有動感,輕快,不能太用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