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華
母城渝中,地處兩江環(huán)繞的半島之上,要到江北、南岸,就得過江。今天兩江之上大橋一座又一座,步行、乘車很方便。舊時沒有橋,只得靠船擺渡過河。乘坐過河船,船工要收取過河錢。如朝天門到江北城,每人需支付四文錢才能乘船過河。
兩江沿岸溪河眾多,有的渡口地處要道,客流量大,船工推船收的過河錢多??梢恍┢У亩煽诳土魃?,收的過河錢甚至不夠養(yǎng)家糊口。如此一來,船工還得兼做其他活,如種地、打魚等。另一方面,客商因過河不方便,價錢又高,難免有怨言。于是,地方紳商陸續(xù)籌措資金,在一些渡口開設義渡,以方便過河行人。過河之人不用付船錢,但隨帶的貨物要另計價收費。
那時長江上義渡比較多,有名的也不少。
龜停溪義渡在龜停山,此山是長江北岸的一座小島,離岸邊不過數(shù)十丈。島上曾有龜停寺,香火旺盛,一年四季香客不少??菟畷r,水面僅一兩丈寬,有簡易木橋供香客通行。每遇漲水,香客就過不了河,進不了廟,只好望島興嘆。民國時期,跳磴鄉(xiāng)有個慈善組織“濟米會”。濟米會拿出錢,買了一條能載十多人的小木船,捐給龜停寺開設義渡。還雇請寺里的人當船工,在漲水時接送香客。
箭灘河在魚洞鎮(zhèn)匯入長江,故名魚洞溪。因接長江,此處溪水漲落很大。舊時溪上無橋,兩岸居民靠船過渡。清乾隆年間,魚洞溪兩岸人口漸多,出行不便。這時有一行善的穆紳糧,捐出田租十多石,在魚洞溪小河口上開設義渡。這座義渡因是穆姓紳糧施舍的錢糧設立,故取名穆舍渡。
大渡口義渡位于馬桑溪。巴縣馬王鄉(xiāng)鄉(xiāng)紳為方便行客,捐出田業(yè)一股,以此田業(yè)出租,收取的田租20余石谷子,一部分用于購置兩艘木船,一部分當作船工工錢,在馬桑溪開設義渡。此地江寬水闊,是上下游數(shù)十里最大的渡口,稱之為大渡口。
李家沱義渡也有故事。早年有李家兄弟居住在回水沱岸邊,忙時種地,閑時打魚。在水流平緩時,也為過江行人推船擺渡。因為只有李家一戶人家在此擺渡,此地便被稱為李家沱。清道光年間,有個姓牟的紳糧做生意常在江邊等渡船,深感過江不便。于是拿出一千兩白銀,購買兩艘大木船,設置了李家沱義渡。又捐出20多石田租,作為船工工錢。為保證義渡正常運行,牟紳糧把義渡規(guī)定刻在石碑上,立在碼頭旁,讓行人監(jiān)督。
海棠溪是重慶城重要渡口之一,每天過往行人、貨物很多。一些船工貪心,便想方設法弄錢,全然不顧過河人的生命安全。每每超載,或冒險航行,往往造成船毀人亡。過往行人商販叫苦連天,也有死者家人到巴縣衙門喊冤告狀,要求整治冒險超載航渡。
巴縣知縣深感事情重大,于是召集巴縣社會賢達、城鄉(xiāng)紳糧,“大會紳耆,規(guī)設義渡”。
20世紀30年代,川黔公路修通,海棠溪開設了汽車輪渡。20世紀80年代初,石板坡長江大橋建成通車,海棠溪渡口碼頭的功能至此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