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妮 王濤 王宇
近些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人民的物質生活條件也有了極大的改善,對于食品安全也更加重視。雖然我國在食品安全檢測和監(jiān)管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嚴格,但食品安全問題仍時有發(fā)生,比如蘇丹紅鴨蛋、三聚氰胺奶粉、地溝油事件等,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因此,有關部門必須強化食品安全檢測以及預防意識,采取可靠的防控措施。在食品安全檢測技術中,氣相色譜技術的分離效果極好、分離速度較快、用量少,而且靈敏度較高,因此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運用非常廣泛。
一、氣相色譜技術的基本原理
氣相色譜技術主要是使用氣體當作流動相的色層來分離,汽化的試樣會被載氣帶到色譜柱里面,而柱中的固定相和試樣中分子的作用力不一樣,每一組分從色譜柱中流出的時間不一樣,組分會分開。這時需要使用合適的鑒別儀器以及記錄系統(tǒng),設計組分流出色譜柱的時間以及濃度有關的色譜圖。依照圖中的出峰時間與次序,對應分析化合物的特性等要素,然后結合峰的高低與面的大小,認真分析化合物的相關特質,如圖1所示。
圖1:熏肉樣品組分GC分析色譜圖
氣相色譜儀器主要包括盛在管柱內的吸附劑或固定相,以及管柱氣體的流動相。把想要分離或解析的樣品從管柱的一邊注入后,因為固定樣品中不同組分的吸附能力和溶解能力不一樣,各組分在固定相與流動相間的分配系數(shù)存在差異,組分在兩相中充分多次分配,并且跟隨移動而移動的時候,各組分沿管柱運動的速度也會發(fā)生改變。分配系數(shù)小的組分受到固定相滯留時長較短,會迅速地從色譜柱末端流出;分配系數(shù)大的組分受到固定相滯留時間更長,則會最后從色譜柱末端流出。
二、氣相色譜技術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運用
氣相色譜技術的優(yōu)勢比較顯著,所以在食品安全檢測工作中經常使用該技術。具體來說,氣相色譜技術在食品安全檢測方面的運用主要包括:分析食品包裝袋內的氣體成分、檢測食品添加劑、檢測食品的安全質量、檢測食品表面的農藥殘留物質等。
1.食品包裝袋內的氣體分析和檢測。使用氣相色譜技術可以測出常溫和常壓狀態(tài)下氣體的組成成分以及含量,這是氣相色譜技術的主要運用領域。通過氣相色譜技術能夠判斷食品包裝袋內的惰性氣體是否存在漏氣或跑氣等現(xiàn)象,從而更好地避免食品袋內食物的變質或者惡化。
2.食品添加劑的檢測。根據(jù)功能劃分,食品添加劑主要有四種類型,分別是營養(yǎng)強化劑、食品質量改善劑、食品防腐劑以及食品加工劑。大部分食品在生產過程中都會使用一些食品添加劑,一般來說,人們食用食品添加劑之后并不會出現(xiàn)不良反應,可是有些商家會過量或超范圍添加一些食品添加劑,這就會威脅到人們的身體健康。比如,塑化劑對于人體的傷害比較大,該物質進入人體后會與人體的基因發(fā)生作用,從而毒化基因,還會改變基因原本的序列,從而引發(fā)人體的各種疾病和不適,主要的疾病是心血管病,還會導致新陳代謝混亂。而利用氣相色譜技術,就可以檢測酒中的塑化劑。
3.食品質量的檢測。肉是人體獲得營養(yǎng)和能量的重要渠道,肉類制品中包括人體需要的氨基酸和蛋白質等營養(yǎng)物質。肉中含有較多的氨基酸,它能夠改善肉的口感,影響肉味的要素還包括甘氨酸和絲氨酸。如果肉中有肌內脂肪,就會對肉的新鮮度產生影響。肉制品在酶和微生物的催化下容易變質,這是由于微生物破壞了肉中的蛋白質結構,導致肉制品的腐敗。氣相色譜檢測技術可以用來檢測肉和肉制品的質量,和液相色譜法相比較,該技術在處理樣品時無需花費太多時間,操作起來也更容易。
4.農藥殘留物質的檢測。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蔬菜和水果,它們是人類獲得營養(yǎng)的主要來源。但是菜農與果農在培植蔬菜和水果時往往會噴灑一些農藥,以便對蔬菜和水果起到保護作用,主要的農藥有米滿、阿維菌素等,這些農藥物質容易殘留在蔬菜和水果表面,從而給人體帶來一定的危害。要想檢測蔬菜和水果表面的殘留物質,如硫磷和樂果等,可以運用氣相色譜技術。
三、結束語
目前,我國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問題,相關部門也采取相應的措施來禁止不安全食品登上人們的餐桌,畢竟食品安全關系到百姓的身體健康。這就需要監(jiān)管部門運用全新的技術手段,將氣相色譜技術與其他生物技術相結合,更好地提高食品安全檢測效果,減少食品安全問題的發(fā)生,從而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