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 波 周毅駿 金巧菲 劉惠敏
亞洲地區(qū)約有1000 萬人感染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中國及東南亞地區(qū)總體流行率在0.1%~1.1%[1]。中國最常見的基因分型(GT)為1b 型(約占57%),3b 型相對罕見(約占7%),4型、5 型未見報道[2]?;谏鲜隽餍胁W(xué)特征及GT 情況,世界衛(wèi)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在2018 年提出,新一代直接抗病毒藥物(direct acting antivirals,DAAs)要符合全員治療(treat all)、檢測簡單(test simple)、治療簡單(treat simple)的“3T”要求,從而最終達到消除丙肝的目的[3]。2018 年12 月,索磷布韋/維帕他韋在中國正式上市。索磷布韋是非結(jié)構(gòu)蛋白(non-structural,NS)5B 抑制劑,可直接抑制HCV 病毒復(fù)制。維帕他韋是NS5A 抑制劑,而NS5A 是HCV 復(fù)制過程中的必需蛋白。全球注冊的臨床研究顯示,12 周療程的索磷布韋/維帕他韋顯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及極高的持續(xù)病毒學(xué)應(yīng)答(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SVR)率,適用于所有GT-1、2、3、6 型的HCV 感染者,無論有無肝硬化、是否經(jīng)治[4]。因此,索磷布韋/維帕他韋是中國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 年版)[5]推薦的一線首選治療藥物。本研究對索磷布韋/維帕他韋治療的2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9 年1 月1 日—2019 年12 月31 日在杭州市西溪醫(yī)院肝病中心門診及住院使用索磷布韋/維帕他韋治療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3例。本研究獲杭州市西溪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倫理審批號:2020 年(科)倫審第29 號。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年齡18~80歲;(2)參照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 年版)[5]確診為慢性丙型肝炎,包括丙肝相關(guān)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的界定標準參照肝纖維化診斷及治療共識(2019 年)[6],肝臟瞬時彈性測定≥14.6kPa 或客觀影像學(xué)檢查發(fā)現(xiàn)肝硬化者均考慮存在肝硬化,再根據(jù)childturcotte-pugh(CTP)分級標準分為A 級(代償期肝硬化)、B~C 級(失代償期肝硬化);(3)使用索磷布韋/維帕他韋(400mg/100mg)口服,1 片/天,治療12 周。排除標準:(1)有明顯心、腦、肺、腎、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疾病及功能障礙;(2)臨床資料不全影響療效判斷;(3)血肌酐清除率≤30mL/min、妊娠、吸毒或同性戀者;(4)依從性差者,包括自行中斷服藥、服藥不規(guī)范、服藥不連續(xù)等。
1.3 研究方案 所有慢性丙型肝炎及代償期肝硬化患者均服用索磷布韋/維帕他韋(400mg/100mg)治療12 周,索磷布韋/維帕他韋(400mg/100mg)片為美國Gilead Sciences Ireland UC 產(chǎn)品(批號JX20170309)。分別于治療第4、12 周及治療結(jié)束后12 周進行隨訪,檢測HCV RNA 水平。
1.4 HCV RNA 及其基因型檢測方法 HCV 基因分型檢測采用一代測序(試劑為中山大學(xué)達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產(chǎn)品)。高靈敏度HCV RNA 定量檢測采用熒光PCR 法(試劑為湖南圣湘公司產(chǎn)品),PCR 檢測儀器型號:ABI3500XL,均按說明書操作。
1.5 療效評價(1)病毒學(xué)應(yīng)答:評估快速病毒學(xué)應(yīng)答(rapid virologic response,RVR):抗病毒治療4 周時血清HCV RNA 低于檢測下限(<1.18logIU/mL);治療結(jié)束時病毒學(xué)應(yīng)答(end treatment virologic response,ETVR):抗病毒治療結(jié)束時HCV RNA 低于檢測下限(<1.18logIU/mL);持續(xù)病毒學(xué)應(yīng)答(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SVR):抗病毒療程結(jié)束后12 周時血清HCV RNA 低于檢測下限(<1.18logIU/mL)。(2)血常規(guī)、血清生化學(xué)、天門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數(shù)(APRI)、基于4 因子的纖維化指數(shù)(FIB-4)的變化:分別統(tǒng)計所有患者治療前及治療結(jié)束后12 周時的總膽紅素(TB)、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T)、白蛋白(ALB)、外周血白細胞計數(shù)(WBC)和血小板計數(shù)(PLT)。分別計算治療前后APRI和FIB-4 的變化,APRI=(AST/正常上限值)/PLT(109/L)×100,F(xiàn)IB-4=[年齡(歲)×AST(U/L)]/[PLT(109/L)×ALT1/2]。
1.6 安全性評價 觀察治療后血常規(guī)、生化的變化,上呼吸道感染、乏力、皮疹等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情況。
1.7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 應(yīng)用SPSS 20.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治療前后的血液學(xué)指標采用Shapiro-Wilk正態(tài)分布檢驗,其中年齡、HCV RNA、TB、WBC、PLT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ALT、AST、ALB、APRI、FIB-4 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中位數(shù)(下四分位數(shù),上四分位數(shù))[M(Q1,Q3)]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非參數(shù)wilcoxon 檢驗;分類資料以率(百分數(shù))表示,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1 一般資料 治療結(jié)束隨訪至12 周時失訪1例,最終納入研究22例,其中4例肝硬化患者,男13例,女9例,年齡(44.7±1.0)歲,基線HCV RNA 平均值為6.89logIU/mL,GT-1、2、3、6 型的比例分別為9.1%(2/22)、36.4%(8/22)、31.8%(7/22)、22.7%(5/22),代償期肝硬化占18.2%(4/22),CTP 評級均為A 級,經(jīng)治患者占9.1%(2/22),曾治療方案均為干擾素+利巴韋林。各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基線特征,見表1。
表1 2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各基因型的基線特征
2.2 病毒學(xué)應(yīng)答情況(1)總體情況:22例使用索磷布韋/維帕他韋治療的慢性丙型肝炎及代償期肝硬化患者中,治療4 周后有95.5%(21/22)獲得RVR,12 周治療結(jié)束時有100%(22/22)的患者獲得ETVR,總體SVR12 率為95.5%(21/22);(2)各基因型情況:GT-1、2、6 型RVR、ETVR 及SVR12 率均為100%,GT-3 型患者RVR 率85.7%(6/7),ETVR 率100%(7/7),但治療結(jié)束12 周后有1 人復(fù)陽,故該型SVR12 率為85.7%(6/7)。不同基因型間的RVR 及SVR12 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2。
2.3 GT-3 型患者特征及應(yīng)答情況(1)GT-3a 型:共4例,均無肝硬化,其中2例聯(lián)合利巴韋林治療,總體SVR12 率為100%;(2)GT-3b 型:共3例,全部聯(lián)合15mg·kg-1·d-1的利巴韋林治療,治療失敗的1例為伴有代償期肝硬化且曾使用干擾素聯(lián)合利巴韋林經(jīng)治失敗的患者,該例患者在服藥4 周時并未獲得RVR,12 周治療結(jié)束后獲得ETVR,停藥后隨訪至12 周,再次復(fù)陽,并未獲得SVR。
2.4 治療前后血生化、血常規(guī)、APRI 指數(shù)、FIB-4 指數(shù)水平變化(1)生化指標:與治療前相比,治療結(jié)束后12 周時TB、ALT、AST 水平較前顯著好轉(zhuǎn)(P<0.05),ALB 水平治療前后無顯著差異(P>0.05);②血常規(guī):與治療前比較,治療結(jié)束后12 周時WBC 水平較前顯著好轉(zhuǎn)(P<0.05),PLT 水平治療前后無顯著差異(P>0.05);(3)肝纖維化指標:與治療前比較,治療結(jié)束后12 周時APRI 指數(shù)較治療前顯著好轉(zhuǎn)(P<0.01),F(xiàn)IB-4 指數(shù)與治療前無顯著變化(P>0.05)。見表3。
表3 2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療前后血生化、血常規(guī)、APRI 指數(shù)、FIB-4 指數(shù)水平變化
2.5 安全性分析 索磷布韋/維帕他韋總體安全性良好,未出現(xiàn)因嚴重不良反應(yīng)而停藥者,無3~4 級嚴重不良反應(yīng)事件。最常見的不良反應(yīng)事件有乏力(22.7%,5/22),上呼吸道感染(9.1%,2/22),頭痛(4.5%,1/22)。上述不良反應(yīng)持續(xù)時間大多較短,均在2 周內(nèi)自行消失或經(jīng)對癥處理后消失。
索磷布韋/維帕他韋是治療HCV 感染優(yōu)選的泛基因型直接抗病毒藥物,亞洲38個地區(qū)(包括中國、泰國、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375例患者的Ⅲ期臨床試驗[7]和中國96例的臨床試驗[8]均證實,在GT1-6型、初治或經(jīng)治、合并代償期肝硬化或無肝硬化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其療效確切,可獲得極高的SVR12 率。本研究對我中心2019 年使用索磷布韋/維帕他韋治療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進行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觀察。
(1)索磷布韋/維帕他韋治療各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總體療效評價:盡管我國以GT-1b 型為主,但因前期索磷布韋/達拉他韋,達拉他韋/阿舒瑞韋等DAA 藥物的廣泛使用且療效確切,使得目前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多為相對罕見或難治的基因型,我中心以GT-2、3、6 型為主。針對GT-1、2、6 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無論初治或經(jīng)治、無肝硬化或代償期肝硬化,SVR12 率均為100%;針對GT-3 型:我中心的比例達31.8%(7/22),其中3a 型3例(3/7)、3b 型4例(4/7),代償期肝硬化1例(1/7)。2例(2/4)3a 型及3例(3/3)3b 型患者聯(lián)合利巴韋林治療,GT-3 型總體SVR12 率為85.7%(6/7),唯一治療失敗的患者為干擾素+利巴韋林經(jīng)治的GT-3b 型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索磷布韋/維帕他韋治療12 周后,可顯著改善患者APRI 指數(shù),因本研究中大部分為無肝硬化患者,故ALB、FIB-4 指數(shù)在治療前后改善不顯著。
(2)索磷布韋/維帕他韋應(yīng)用于GT-3 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個體化方案探討:關(guān)于GT-3 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索磷布韋/維帕他韋基礎(chǔ)上聯(lián)合利巴韋林能否獲益更多,西班牙曾開展了一項Ⅲ期臨床試驗,共納入了204例GT-3 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01例單用索磷布韋/維帕他韋,103例聯(lián)合利巴韋林,結(jié)果提示:不聯(lián)合組的SVR12 率為91%,失敗原因主要與NS5A 基線耐藥相關(guān)替代突變(resistance-associated substitutions,RASs)相關(guān),存在NS5A 基線RASs 的患者SVR12 率達84%;而聯(lián)合利巴韋林組總體SVR12 率達96%,NS5A 基線RASs 并不影響總體SVR12 率[9]。國內(nèi)一項真實世界研究也印證了此觀點,GT-3 型易治療失敗的原因與基線RASs 相關(guān),其中索磷布韋/維帕他韋療效不佳的GT-3 型患者中,A30K、Y93H 位點基線RASs 的比例分別為12%、74%[10],其中約99%的GT-3b 型患者存在NS5A 相關(guān)位點A30K+L31M RASs[11],此類患者對NS5A 抑制劑維帕他韋應(yīng)答不佳。因此,對GT-3 型患者開展NS5A 基線RASs 能顯著提高SVR12 率。
但德國一項多中心隊列研究提出,無論是否聯(lián)合利巴韋林,索磷布韋/維帕他韋針對GT-3 型HCV感染的療效和安全性是值得肯定。該研究共納入了293例GT-3 型患者,其中70%為男性,25.3%有肝硬化,9.2%存在HCV/HIV 共感染,21.8%為經(jīng)治患者,基線RASs(Y93H、A30K、L31M)率為11.2%。所有患者均使用索磷布韋/維帕他韋治療12 周,其中5%的非肝硬化患者,58.9%的肝硬化患者加用了利巴韋林。結(jié)果提示,總體SVR12 率為95.9%。
基于上述循證證據(jù),針對我中心經(jīng)治失敗的患者,后續(xù)可考慮在嚴密監(jiān)測肝功能情況下加用蛋白酶抑制劑伏西瑞韋,有條件則先檢測NS5A 基線RASs。
(3)索磷布韋/維帕他韋治療各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安全性評價:其總體安全性良好,治療過程中無患者因嚴重的不良反應(yīng)而退出治療。在不良反應(yīng)的監(jiān)測中,乏力最為常見,但均能在適度休息后緩解,并不影響日常生活;部分患者存在反復(fù)呼吸道感染,但對癥治療后均能好轉(zhuǎn);極少數(shù)病例出現(xiàn)頭痛。治療前后TB、ALT、AST 水平較前顯著好轉(zhuǎn)(P<0.05),ALB水平治療前后無顯著差異(P>0.05);WBC 水平較前顯著好轉(zhuǎn)(P<0.05),PLT 水平治療前后無顯著差異(P>0.05)。
索磷布韋/維帕他韋可安全應(yīng)用于合并腎功能不全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最近的一項開放標簽研究納入了59例終末期腎病需要透析的HCV 感染者,29%的患者合并肝硬化,22%為經(jīng)治患者,92%接受血液透析,9%接受腹膜透析,平均透析時間7 年,經(jīng)過標準的12 周索磷布韋/維帕他韋治療后,總體SVR12 率高達95%[12]。國內(nèi)的一項真實世界研究結(jié)果與該研究高度一致[13]。因此,拓寬的臨床適應(yīng)證可讓更多患者獲益。
綜上所述,索磷布韋/維帕他韋在我國治療各基因型經(jīng)治或初治、合并代償期肝硬化或無肝硬化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療效確切,我中心總體SVR12 率達95.5%,安全性良好,是值得臨床推薦的優(yōu)選抗病毒方案。但仍需重點關(guān)注GT-3 型患者,有條件可進行NS5A 基線RASs,聯(lián)合利巴韋林可提高SVR12率。索磷布韋/維帕他韋在終末期腎病中的應(yīng)用值得未來進一步深入探索。